裴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裴休(791年—864年),字公美,孟州濟源(今河南省濟源市)人,祖籍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聞喜縣)[1],出自河東裴氏定著五房之一的東眷裴,唐代書法家、官員。

快速預覽 裴休, 吏部尚書、太子太師 ...
裴休
唐代書法家
吏部尚書太子太師
國家唐朝
時代唐朝
主君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唐懿宗
姓名裴休
公美
族裔漢族
氏族河東裴氏
祖籍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聞喜縣)
本籍孟州濟源(今河南省濟源市
府邸潭州寧鄉縣(今湖南溈山鄉寧鄉)清溪之裴公庵
出生
孟州濟源(今河南省濟源市
逝世唐懿宗咸通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863年)
洛陽
祠廟密印寺
親屬
父親裴肅
陳氏
裴文德裴弘裴弢
《圭峰禪師碑》、《勸發菩提心》、《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裴休撰文,柳公權書丹並篆額)
關閉

生平

裴休的父親叫裴肅,貞元年間曾經擔任浙東團練觀察使。裴休是家中次子,自幼學佛,操行良好,與兄弟同在家中讀書,終年不出戶。人稱河東大士。家裡送來鹿肉,別人讓他一起吃,裴休說:「蔬食猶不足,今日食肉,來日何以為繼!(平日吃素食尚且不夠,今天吃了鹿肉,以後如何繼續)」。唐穆宗長慶年間,擢進士,又登賢良方正甲科。官監察御史兵部侍郎,兼諸道鹽鐵轉運使。大中六年(852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性寬惠,為官不尚皦察,而吏民畏服」[2]。立稅茶十二法。在相位五年,大中十年罷相,為檢校戶部尚書、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宣武軍節度使,封河東縣子。此後歷昭義河東鳳翔荊南節度使。咸通初,入為戶部尚書,累遷吏部尚書太子太師

生卒年

資料多記為公元791~864年,《新唐書》僅記卒年74歲。劉澤亮教授根據佛教典籍記為公元797~870年,因據濟源沁河口內化城寺遺址遺存的《敕賜延慶化城寺之碑》文,化城寺建於咸通四年(863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朝廷敕文時間),五年(864年)正月上奏《謝置化城寺表》即寺已建成。而清《濟源縣誌》錄有裴休《書留化城寺壁》一首:「平生志在野雲深,建立精藍大用心。須達買園充聖地,祗陁施樹不收金。鳴鐘息息三途苦,閣上常聽萬籟音。為報往為遊玩者,園林常住莫相侵。」似其時身心尚良好。[3]

子孫

  • 裴文德,出家,法號法海
  • 裴弘,字裕志
    • 裴瑀,字夷玉
    • 裴珣,字德潤
  • 裴弢,字藏器
    • 裴瑑

書法

裴休工於書法,作品有《圭峰禪師碑》。米芾的《海岳名言》說:「裴休率意寫碑,乃有真趣,不陷丑怪。」。又著有《勸發菩提心》。裴休家世奉佛,休尤甚,為靈佑禪師奏建密印寺。晚年退居湖南寧鄉溈山鄉清溪之裴公庵,卒後與夫人陳氏同葬於溈山,墓園以花崗石及青石砌成,墓葬現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

注釋

延伸閱讀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