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寧都起義,又稱寧都暴動,是指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一部於1931年12月14日在江西寧都發動的一次兵變。兵變的結果是:二十六軍大部一萬七千餘人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
中原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將原西北軍的第五路軍改編為二十六路軍,以孫連仲為軍長,調往江西參加剿共。該軍早在北伐戰爭時期便已被中國共產黨滲透,此時中共命令其秘密組織在該軍中加強活動,策劃兵變。
1931年11月底,該軍中的中共秘密兵運組織負責人王超被捕叛變,蔣中正急電孫連仲要求其查辦。此時孫恰不在軍中,電文落入參謀長趙博生手中。趙為中共秘密黨員,立刻決定發起暴動,並爭取25師73旅旅長董振堂、第74旅旅長季振同及團長黃中嶽等人參加。
中共得知此一情況後,即派王稼祥、劉伯堅和左權前往聯絡,並派遣紅四軍紅十二師前往接應。
1931年12月14日,趙、董、季、黃等人發動暴動。趙博生是以宴請的名義才把全路軍的團以上軍官集中到一起,並宣布「繞道廣東,北上抗日」。因為寧都在北,革命根據地瑞金在南,若不打著「繞道廣 東,北上抗日」這個旗號,而直接宣布去當紅軍,不但無法把二十六路軍的絕大部分都拉過來,而且起義有失敗的可能。事實上,當時相當大一部分軍官對起義當紅軍是沒有思想準備的,有些是被動過來的。除城北25師的1個團被25師師長李松昆設法帶走外,其餘寧都駐軍1萬7千餘人全部起義。16日,暴動部隊進入中央蘇區,宣布參加紅軍後,[1][2]有部分軍官感到受了季振同、黃中嶽他們的騙,因而要求離隊,特別是將校級軍官自動要求離隊的更多。
寧都起義給紅軍帶去了8部電台,使得紅一方面軍的電台總數達到14部。
1938年12月的一天,毛澤東在延安接見參加寧都起義的同志,忽兆麟、郝培謀、張明遠、張永勵、李十中、張宣齋、於朝俊、劉型、耿萬福、劉向三、李肅等11位參加過寧都起義的同志,蕭勁光、王稼祥參加接見,毛澤東與大家合影留念,並在照片上題詞:「以寧都起義的精神,用於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我們是戰無不勝的。」
寧都起義11名被趙博生等領導者扣押的第二十六路軍旅長、團長中,有一人參加紅軍後犧牲於戰場(王廣建)、一人參加紅軍後被錯殺(張少宜)、三人離開蘇區回老家(曹道明、李錦亭、郭道培)、六人離開蘇區後直接回到孫連仲部(馮安邦、王恩布、楊守道、張方昭、王天順、劉毓琪)。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