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獎(英語:Academy Award for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是奧斯卡金像獎的其中一個獎項,每年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頒發給該年度寫出最傑出原著劇本的編劇。此獎項前身為「最佳故事獎」(Best Story),而在1940年第13屆奧斯卡金像獎才首次出現「最佳原創劇本」獎,並持續至今;而「最佳故事獎」則於1957年第29屆奧斯卡金像獎之後取消。
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 |
---|---|
國家/地區 | ![]() |
主辦單位 |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 |
首次頒發 | 1940年 |
應屆得主 | 西恩·貝克 《艾諾拉》 |
官方網站 | http://www.oscars.org |
特殊記錄
伍迪·艾倫是此獎項被提名最多次(16次)、也是得獎最多次(3次,分別為《安妮霍爾》、《漢娜姊妹》以及《午夜·巴黎》)的紀錄保持者。帕迪·查耶夫斯基也曾拿下三座劇本獎項:兩次最佳原創劇本獎(《醫生故事》及《螢光幕後》)及一次改編劇本獎(《馬蒂》)。
伍迪·艾倫也是目前為止最年長的得獎者,他以《午夜·巴黎》獲獎時已76歲;[1]班·艾佛列克是目前為止最年輕的獲獎者,他以《心靈捕手》獲獎時僅25歲,而和他一起共享此獎的麥特·戴蒙當時則為27歲。
理查 史威澤是第一位以非英語電影拿下此獎項者(獲獎影片:《瑪麗-路易斯》),其他以非英語電影拿下此獎項者還有艾爾伯特·拉摩里斯、皮亞托·傑米、克勞德·雷路許、佩卓·阿莫多瓦、奉俊昊和韓進元。1956年的《紅氣球》(得獎者艾爾伯特·拉摩里斯)則是唯一一部以短片形式獲得最佳原創劇本獎的電影。
妙麗葉兒·鮑克斯是第一位拿下最佳原創劇本的女性,她與先生悉尼·鮑克斯以《七重心》共同拿下此獎項,他們也是第一組獲頒最佳原創劇本獎的夫妻檔。厄爾·W·華萊士和潘蜜拉·華萊士則是第二組夫妻檔(得獎作品為《證人》)。
1996年的柯安兄弟是第一對也是唯一一對拿下此獎的兄弟檔(得獎作品為《冰血暴》);法蘭西斯·柯波拉(得獎作品為《巴頓將軍》)和蘇菲亞·柯波拉(得獎作品為《愛情,不用翻譯》)則是唯一一組父女檔得獎者。
1944年普雷斯頓·斯特奇斯因兩部不同的電影而同時被提名(《戰時丈夫》及《摩根河的奇蹟》);1986年的奧利佛·史東則以《前進高棉》和《薩爾瓦多》兩部電影同時獲提名;1959年莫里斯·里奇林和史丹利·夏皮羅則以《枕邊細語》和《粉紅色潛艇》兩部電影同時提名,並以前者拿下獎項。
喬登·皮爾以《逃出絕命鎮》成為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拿下此獎的非裔美國人;奉俊昊及韓進元則以《寄生上流》成為第一位(組)拿下劇本類獎項的亞洲人。[2][3]
《紅氣球》是目前為止唯一一部獲得該獎項的短片。
1940年代
- 《江湖異人傳》(The Great McGinty)– 普萊斯頓·斯特奇斯
- 《大國民》(Citizen Kane) – 赫爾曼·J·曼凱維奇與奧森·威爾斯
- 《魔鬼和瓊斯小姐》(The Devil and Miss Jones) – 諾文·科拉思納
- 《約克軍曹》(Sergeant York) – 哈里·錢德利、艾貝姆·芬克爾、約翰·休斯頓與霍華德·科克
- 《完美男人》(Tall, Dark and Handsome) – 卡爾·特恩伯格與達雷爾·瓦雷
- 《待字閨中》(Tom Dick and Harry) – 保羅·傑瑞科
- 《小姑居處》(Woman of the Year) – 麥可·卡明與林·拉德納
- 《玉女思凡》(Princess O'Rourke) – 諾曼·克拉斯納
- 《威爾遜》(Wilson)– 拉馬爾·特勞蒂
- 《戰時丈夫》(Hail the Conquering Hero)–普雷斯頓·斯特奇斯
- 《摩根河的奇蹟》(The Miracle of Morgan's Creek)– 普雷斯頓·斯特奇斯
- 《水手尋芳》(Two Girls and a Sailor)– 理查·康奈爾和格拉德斯·勒曼
- 《飛行之翼》(Wing and a Prayer, The Story of Carrier X)–傑羅姆·卡迪
- 《瑪麗-路易斯》(Marie-Louise)–理查 史威澤
- 《迪林傑》(Dillinger)–菲利普·約爾丹
- 《彩鳳清歌》(Music for Millions)– 邁爾斯·康諾利
- 《索蒂奧洛格》(Salty O'Rourke)– 米爾頓·荷姆斯(Milton Holmes)
- 《遇強愈強》(What Next, Corporal Hargrove?)–哈里·庫尼茲
- 《七重心》(The Seventh Veil)–妙麗葉兒·鮑克斯和悉尼·鮑克斯
- 《單身漢與時髦女郎》(The Bachelor and the Bobby-Soxer)–西德尼·謝爾頓
- 本屆將原創與改編劇本合併,僅頒發單一劇本獎項,得獎影片為改編自B·崔文小說的《碧血金沙》
- 《西線平魔》(Battleground )–羅伯特·裴洛許
1950年代
- 《花都舞影》(An American in Paris)– 艾倫·傑伊·勒納
- 《械劫裝甲車》(The Lavender Hill Mob)– T·E·B·克拉克
- 《鐵達尼號》(Titanic) – 查爾斯·布拉克特,瓦爾特·賴施和理查·L·布林
- 《岸上風雲》(On the Waterfront)——巴德·斯楚伯格
- 《西廂情斷》(Interrupted Melody) – 威廉·路德維格和索恩亞·萊維恩
- 《軍事法庭上的比利·米切爾》(The Court-Martial of Billy Mitchell) – 米爾頓·斯佩林和 埃米特·萊弗里
- 《好天氣》(It's Always Fair Weather) – 貝蒂·康姆頓和阿道夫·格林
- 《於洛先生的假期》(Mr. Hulot's Holiday) – 賈克·大地和亨利·馬奎特
- 《七個小福伊》(The Seven Little Foys) – 梅爾韋爾·沙維爾森和傑克·羅斯
- 《紅氣球》(The Red Balloon) – 艾爾伯特·拉摩里斯
- 《風流記者》(Designing Woman) – 喬治·威爾斯
- 《逃獄驚魂》(The Defiant Ones) – 內德里克·楊 和 哈羅德·雅各·史密斯
- 《枕邊細語》(Pillow Talk) – 故事: 羅素·魯斯 和 克拉倫斯·格林; 劇本: 史丹利·夏皮羅 和 莫里斯·里奇林
1960年代
- 《天涯何處覓知音》(Splendor in the Grass) – 威廉·英奇森
- 《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ta) – 費德里柯·費里尼, 圖里奧·皮內利 恩尼奧·費拉亞諾 和 布魯內洛·隆迪
- 《士兵之歌》(Ballad of a Soldier) – 瓦倫丁·葉佐夫 和 格里戈里·納烏莫維奇·丘赫萊依
- 《羅維雷將軍》(General della Rovere) – 塞爾吉奧·阿米迪, 迪亞哥·法布里 和 因德羅·蒙塔內利
- 《嬌鳳痴鸞》(Lover Come Back) – 史丹利·夏皮羅 和 保羅·亨寧
- 《義大利式離婚》(Divorce Italian Style) – 恩尼奧·德科西尼, 阿爾弗雷多·詹內蒂 和 皮亞托·傑米
- 《西部開拓史》(How the West Was Won) – 詹姆士·R·韋博
- 《呆鵝爸爸》(Father Goose) – 故事:S. H. Barnett;劇本:彼得·史東 和 法蘭克·塔洛夫
- 《親愛的》(Darling) – 弗雷德里克·拉菲爾
- 《男歡女愛》(A Man and a Woman) – 故事:克勞德·雷路許;劇本:克勞德·雷路許 和 皮耶·厄伊特胡芬
- 《春光乍現》(Blowup) – 故事:米開朗基羅·安東尼歐尼;劇本: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歐尼, 艾華·邦德 和 托尼諾·圭拉
- 《飛來福》(The Fortune Cookie) – 比利·懷德 和 I·A·L·戴蒙德
- 《戰國春秋》('Khartoum) – 羅伯特·艾德里
- 《裸殺萬里追》(The Naked Prey) – Clint Johnston 和 Don Peters
1970年代
- 《醫生故事》(The Hospital)– 帕迪·查耶夫斯基
- 《候選人》(The Candidate)– 傑里米·拉納
- 《刺激》(The Sting)– 大衛·S·瓦德
- 《歸返家園》(Coming Home)– 劇本:羅伯特·C·瓊斯和沃爾多·沙爾特;故事:南希·杜德
- 《告別昨日》(Breaking Away)– 史蒂夫·特西奇
1980年代
- 《天外橫財》(Melvin and Howard)– 波·戈爾德曼
- 《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 柯林·弗蘭
- 《甘地》(Gandhi)– 約翰·布里利
- 《溫柔的慈悲》(Tender Mercies)– 霍頓·福特
- 《心田深處》(Places in the Heart)– 羅伯特·本頓
- 《證人》(Witness)– 劇本:威廉·凱利,厄爾·W·華萊士;故事:威廉·凱利,厄爾·W·華萊士和潘蜜拉·華萊士
- 《雨人》(Rain Man)– 劇本:羅那·貝斯和巴里·摩洛;故事:巴里·摩洛
- 《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 湯姆·舒爾曼
1990年代
- 《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 – 卡莉·克里
- 《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 – 麥特·戴蒙及班·艾佛列克
- 《愛在心裡口難開》(As Good as It Gets) – 劇本:馬克·安德勒斯與詹姆士·L·布魯克斯;故事:馬克·安德勒斯
- 《解構哈利》Deconstructing Harry – 伍迪·艾倫
- 《一路到底:脫線舞男》(The Full Monty) – 西蒙·比尤弗伊
- 《不羈夜》(Boogie Nights) –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
2000年代
- 《謎霧莊園》(Gosford Park) – 朱利安·費羅斯
- 《自由大道》(Milk) – 達斯汀·蘭斯·布萊克
2010年代
-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 - 大衛·塞德勒
- 《鳥人》(Birdman)-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尼可拉斯・賈柯柏尼,亞歷山大・丁尼拉瑞斯及阿曼多·博
2020年代
- 《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 關家永、丹尼爾·施奈特
多次獲獎及入圍者
以下為多次獲獎者:
|
以下為多次(3次以上)入圍者:
|
年齡記錄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