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科學獎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英語:Breakthrough Prize in Fundamental Physics)是突破獎其中一項,由俄羅斯企業家尤里·米爾納於2012設立的基礎物理學獎基金會(Fundamental Physics Prize Foundation)頒發,用以獎勵在基礎物理學有重大成就的物理學家[1],尤其是較近期的發現和成就[2]。不同領域的物理學家,包括理論物理學、數學物理學和實驗物理學,均可得獎[3]。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於2012年開始頒發,每一位獲獎者都可獨得獎金300萬美元[1][4],是迄今獎金最高的物理學獎項[5]。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 |
---|---|
授予對象 | 基礎物理學的成就 |
日期 | 2012年7月31日 |
獎勵 | 300萬美元 |
首次頒發 | 2012 |
官方網站 | https://breakthroughprize.org/Prize/1 |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另設特別獎、新視野物理獎和物理前沿獎。跟基礎物理學突破獎不同,特別獎並不限於近期的發現和貢獻,但金額同樣是300萬美元[6]。新視野物理獎則由2013年開始頒發,授予有潛質的年輕物理學研究者;每位得獎者可獲10萬美元[7]。物理前沿獎截至目前只頒發過2屆,得獎者會自動被提名下屆基礎物理學突破獎。若下屆未得獎,每名物理前沿獎得獎者將會獲30萬美元,並會自動在未來5屆基礎物理學突破獎被提名[8]。
年份 | 得獎者 | 圖片 | 國籍 | 評語 | 研究機構 |
---|---|---|---|---|---|
2012 | 尼馬·阿爾卡尼-哈米德 | 美國 加拿大 |
表彰他對粒子物理學中未解決問題的原創性研究,包括提出大額外維度、規範場論的散射振幅的新數學模型,以及關於希格斯玻色子、超對稱和暗物質的新理論。(For original approaches to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particle physics, including the proposal of large extra dimensions, new theories for the Higgs boson, novel realizations of supersymmetry, theories for dark matter, and the exploration of new mathematical structures in gauge theory scattering amplitudes.[9]) |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 |
阿蘭·古斯 | 美國 | 表彰他提出宇宙暴脹、研究早期宇宙中量子漲落造成的宇宙密度漲落,及為永恆暴脹時空中機率的概念下定義。(For the invention of inflationary cosmology, and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smological density fluctuations arising from quantum fluctuations in the early universe, and for his ongoing work on the problem of defining probabilities in eternally inflating spacetimes.[10]) | 麻省理工學院 | ||
阿列克謝·基塔耶夫 | 俄羅斯 美國 |
表彰他為穩定的量子存儲器,以及利用任意子與不成對馬約拉納模的拓撲量子物態的容錯量子計算提供理論基礎。(For the theoretical idea of implementing robust quantum memories and fault-tolerant quantum computation using topological quantum phases with anyons and unpaired Majorana modes.[11]) | 加州理工學院 | ||
馬克西姆·孔采維奇 | 俄羅斯 法國 |
表彰他的眾多貢獻,連繫理論物理學和數學,包括同調鏡像對稱與穿牆現象。(For numerous contributions which have taken the fruitful interaction between modern theoretical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to new heights,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homological mirror symmetry, and the study of wall-crossing phenomena.[12]) | 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 | ||
安德烈·林德 | 俄羅斯 美國 |
表彰他發展宇宙暴脹理論、永恆渾沌暴脹、暴漲多重宇宙、及弦理論下穩定真空的機制。(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flationary cosmology, including the theories of new inflation, eternal chaotic inflation, and the inflationary Multiverse, and for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vacuum stabilization mechanisms in string theory.[13]) | 史丹佛大學 | ||
胡安·馬爾達西那 | 阿根廷 美國 |
表彰他提出規範/重力對偶,顯示時空邊界上重力物理跟量子場論的關係。規範/重力對偶顯示黑洞和量子力學是相容的,解決了黑洞資訊悖論,並為研究高度耦合的量子系統提供一個工具。(For the gauge/gravity duality, relating gravitational physics in a spacetime and quantum field theory on the boundary of the spacetime. This correspondence demonstrates that black holes and quantum mechanics are compatible, resolving the black hole information paradox. It also provides a useful tool for the study of strongly coupled quantum systems, giving insights into a range of problems from high temperature nuclear matter to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14]) |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 ||
內森·塞伯格 | 以色列 美國 |
表彰他在對量子場論和弦理論的貢獻,尤其是對超對稱量子場論的分析帶來對其全新和深入的認知。(For major contribution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quantum field theory and string theory. His exact analysis of supersymmetric quantum field theories led to new and deep insights about their dynamics, with fundamental applications in physics and mathematics.[15]) |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 ||
阿修科·申恩 | 印度 | 表彰他發現部份弦理論和規範場論中的強弱對偶性,顯示所有弦理論都是同一個根本理論的不同極限。(For uncovering striking evidence of strong-weak duality in certain supersymmetric string theories and gauge theories, opening the path to the realization that all string theories are different limits of the same underlying theory.[16]) | 印度哈里希-錢德拉研究學院 | ||
愛德華·維騰 | 美國 | 表彰他對物理學的廣泛貢獻,包括將拓撲學應用於物理學、非微擾性對偶性對稱、從弦理論推導粒子物理學模型、探測暗物質、以扭量理論研究粒子散射振幅,以及將量子場論應用於數學。(For contributions to physics spanning topics such as new applications of topology to physics, non-perturbative duality symmetries, models of particle physics derived from string theory, dark matter detection, and the twistor-string approach to particle scattering amplitudes, as well as numerous applications of quantum field theory to mathematics.[17]) |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 ||
2013 | 亞歷山大·泊里雅科夫 | 俄羅斯 美國 |
表彰他於量子場論和弦理論領域的眾多發現,諸如共形自舉、非阿貝耳規範場論中的磁單極子解和瞬子解、夸克禁閉、非臨界維度中弦的量子化、AdS/CFT對偶等。(For his many discoveries in field theory and string theory, including the conformal bootstrap, magnetic monopoles, instantons, confinement/deconfinement, the quantization of strings in noncritical dimensions, gauge/string duality, and many others. His ideas have dominated the scene in these fields during the past decades.[18]) | 普林斯頓大學 | |
2013特別獎 | 史蒂芬·霍金 | 英格蘭 | 發現黑洞散發的霍金輻射,並對量子重力與早期宇宙的量子理論作出深遠貢獻。(For his discovery of Hawking radiation from black holes, and his deep contributions to quantum gravity and quantum aspects of the early Universe.[19]) | 劍橋大學 | |
約瑟夫·英侃德拉 | 美國 | 表彰他們帶領超環面儀器(ATLAS)和緊湊緲子線圈(CMS)團隊,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中發現希格斯玻色子。(For his leadership role in the scientific endeavour that led to the discovery of the new Higgs-like particle by the ATLAS and CMS collaborations at CERN's Large Hadron Collider.[20][21][22][23][24][25][26]) |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 ||
吉斗·圖內利 | 義大利 |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 |||
藺恩·伊凡斯 | 威爾斯 |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 |||
特金德·福狄 | 英國 |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 |||
米歇爾·內格拉 | 法國 |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 |||
法比奧拉·吉亞諾提 | 義大利 |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 |||
彼得·堅尼 | 瑞士 |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 |||
2014 | 麥可·格林 | 英格蘭 | 表彰他們為量子重力與統一作用力研究開創全新方向。(For opening new perspectives on quantum gravity and the unification of forces.[27][28]) | 劍橋大學 | |
約翰·施瓦茨 | 美國 | 加州理工學院 | |||
2015 | 索羅·珀爾穆特及超新星宇宙學計畫團隊 | 美國 | 表彰他們發現宇宙出乎意料地正加速膨脹。(For the most unexpected discovery that the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is accelerating, rather than slowing as had been long assumed.[29][30][31]) |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 | |
亞當·里斯及高紅移超新星搜尋隊 | 美國 |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 | |||
布萊恩·施密特及高紅移超新星搜尋隊 | 美國 澳洲 |
澳洲國立大學 | |||
2016 | 陸錦標及大亞灣核反應爐微中子實驗團隊 | 香港 美國 |
表彰他們發現和探究微中子振盪,揭開出超越標準模型的物理學新領域。(For the fundamental discovery and exploration of neutrino oscillations, revealing a new frontier beyond, and possibly far beyond, the Standard Model of particle physics.[32][33][34][35][36][37][38]) |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 | |
王貽芳及大亞灣核反應爐微中子實驗團隊 | 中國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西川公一郎、K2K實驗團隊及T2K實驗團隊 | 日本 | 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 | |||
鈴木厚人及KamLAND團隊 | 日本 | 岩手縣立大學 | |||
阿瑟·麥唐納及薩德伯里微中子觀測站團隊 | 加拿大 | 皇后大學 | |||
梶田隆章及超級神岡探測器團隊 | 日本 | 東京大學科維理宇宙物理學與數學研究所 東京大學宇宙線研究所 | |||
鈴木洋一郎及超級神岡探測器團隊 | 日本 | 東京大學科維理宇宙物理學與數學研究所 | |||
2016特別獎 | 朗納·德瑞福及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台團隊 | 蘇格蘭 | 表彰他們探測到重力波。(For the observation of gravitational waves, opening new horizons in astronomy and physics.[39][40][41]) | 加州理工學院 | |
基普·索恩及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台團隊 | 美國 | 加州理工學院 | |||
萊納·魏斯及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台團隊 | 美國 | 麻省理工學院 | |||
其餘1012位協助首次直接深測到重力波的科學家和工程師[42] | 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台計劃(LIGO) 室女座干涉儀計劃(VIRGO) | ||||
2017 | 約瑟夫·波爾欽斯基 | 美國 | 表彰他們在量子場論、弦理論和量子重力的研究。(For transformative advances in quantum field theory, string theory, and quantum gravity.[43][44][45]) |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凱維里理論物理研究所 | |
安德魯·施特羅明格 | 美國 | 哈佛大學 | |||
卡姆朗·瓦法 | 伊朗 美國 |
哈佛大學 | |||
2018 | 查爾斯·本內特及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團隊 | 美國 | 表彰他們繪畫精細的早期宇宙圖,加深了解關於宇宙演化和使星系形成的漲落。(For detailed maps of the early universe that greatly improved our knowledge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cosmos and the fluctuations that seeded the formation of galaxies.[46][47][48][49][50]) |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 |
加里·欣肖及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團隊 | 美國 加拿大 |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 |||
諾曼·雅羅西克及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團隊 | 美國 | 普林斯頓大學 | |||
小萊曼·佩吉及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團隊 | 美國 | 普林斯頓大學 | |||
大衛·斯伯格及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團隊 | 美國 | 普林斯頓大學 | |||
2018特別獎 | 約瑟琳·貝爾·伯奈爾 | 北愛爾蘭 | 表彰她發現脈衝星。(For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the discovery of pulsars, and a lifetime of inspiring leadership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51]) | 牛津大學 鄧迪大學 | |
2019 | 查爾斯·凱恩 | 美國 | 表彰他們對物理學中拓撲學和對稱性的見解,預言了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和拓撲絕緣體(一種內部絕緣但表面導電的物料[52][53])。(For new ideas about topology and symmetry in physics, leading to the prediction of a new class of materials that conduct electricity only on their surface.[54][55]) | 賓夕法尼亞大學 | |
尤金·梅萊 | 美國 | 賓夕法尼亞大學 | |||
2019特別獎 | 塞爾焦·費拉拉 | 義大利 | 表彰他們提出超重力,揉合超對稱和廣義相對論。(For the invention of supergravity, in which quantum variables are part of the description of the geometry of spacetime.[56][57][58]) | 義大利弗拉斯卡蒂國家實驗室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 |
彼得·范尼烏文赫伊曾 | 荷蘭 | 石溪大學 | |||
丹尼爾·Z·傅里德曼 | 美國 | 麻省理工學院 史丹佛大學 | |||
2020 | 事件視界望遠鏡團隊(347位共同撰寫描述史上首幅黑洞實際影像的一系列論文的科學家[59]) | 表彰他們拍攝首幅黑洞實際影像,即室女A星系(又稱M87星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For the first image of a supermassive black hole, taken by means of an Earth-sized alliance of telescopes.[59]) | 事件視界望遠鏡團隊 | ||
2021 | 艾里克·阿德爾博格 | 美國 | 表彰他們以扭秤(torsion balance)[60]精準地測量各項數值(包括萬有引力常數[61]),增進對重力和暗能量的理解,並確定暗物質耦合的極限。(For precision fundamental measurements that test our understanding of gravity, probe the nature of dark energy, and establish limits on couplings to dark matter.[62][63][64]) | 華盛頓大學 | |
延斯·岡拉克 | 德國 | 華盛頓大學 | |||
布萊尼·赫克爾 | 美國 | 華盛頓大學 | |||
2021特別獎 | 史蒂文·溫伯格 | 美國 | 表彰他在一直帶領基礎物理學發展,影響力橫跨粒子物理學、重力研究和宇宙學,並向大眾推廣科學。(For continuous leadership in fundamental physics, with broad impact across particle physics, gravity and cosmology, and for communicating science to a wider audience.[65]) |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 |
2022 | 香取秀俊 | 日本 | 表彰他們發明超精密的原子鐘光晶格鐘。(Fo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inven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ptical lattice clock, which enables precision tests of the fundamental laws of nature.[66][67]) | 東京大學 理化學研究所 | |
葉軍 | 美國 中國 |
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 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 | |||
2023 | 查爾斯·H·本內特 | 美國 | 表彰他們對量子資訊領域的基礎性工作。(For foundational work in the field of quantum information.[68][69][70][71]) | IBM湯瑪斯·J·華森研究中心 | |
吉爾斯·布拉薩德 | 加拿大 | 蒙特婁大學 | |||
大衛·多伊奇 | 以色列 英國 |
牛津大學 | |||
彼得·秀爾 | 美國 | 麻省理工學院 | |||
2024 | 約翰·卡爾迪 | 美國 英國 |
表彰他們對統計物理學和量子場論的深刻貢獻,其研究在物理學和數學的不同分支中具有多樣化和深遠的應用。(For profound contributions to statistical physics and quantum field theory, with diverse and far-reaching applications in different branches of physics and mathematics.[72][73]) | 牛津大學萬靈學院 | |
亞歷山大·扎莫洛奇科夫 | 俄羅斯 | 石溪大學 |
年份 | 得獎者 | 圖片 | 國籍 | 評語 | 研究機構 |
---|---|---|---|---|---|
2013 | 約瑟夫·波爾欽斯基 | 美國 | 表彰他在量子場論和弦理論的研究。他發現的D膜影響量子重力和弦理論(包括AdS/CFT對偶)的發展。(For his contributions in many areas of quantum field theory and string theory. His discovery of D-branes has given new insights into string theory and quantum gravity, with consequences including the AdS/CFT correspondence.[74]) |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凱維里理論物理研究所 | |
查爾斯·凱恩 | 美國 | 表彰他們預言和發現拓撲絕緣體(一種內部絕緣但表面導電的物料[52][53])。(For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 and experimental discovery of topological insulators.[75][76][77]) | 賓夕法尼亞大學 | ||
張首晟 | 美國 中國 |
史丹佛大學 | |||
勞倫斯·莫倫坎普 | 荷蘭 | 維爾茨堡大學 | |||
亞歷山大·泊里雅科夫 | 俄羅斯 美國 |
表彰他於量子場論和弦理論領域的眾多發現,包括共形自舉、非阿貝耳規範場論中的磁單極子解和瞬子解、夸克禁閉、非臨界維度中弦的量子化、AdS/CFT對偶等。(For his many discoveries in field theory and string theory including the conformal bootstrap, magnetic monopoles, instantons, confinement/de-confinement, the quantization of strings in non-critical dimensions, gauge/string duality and many others. His ideas have dominated the scene in these fields during the past decades.[78]) | 普林斯頓大學 | ||
2014 | 約瑟夫·波爾欽斯基 | 美國 | 表彰他在量子場論和弦理論的研究。他發現的D膜影響量子重力和弦理論(包括AdS/CFT對偶)的發展。(For his contributions in many areas of quantum field theory and string theory. His discovery of D-branes has given new insights into string theory and quantum gravity, with consequences including the AdS/CFT correspondence.[79]) |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凱維里理論物理研究所 | |
麥可·格林 | 英格蘭 | 表彰他為量子重力與統一作用力研究開創全新方向。(For opening new perspectives on quantum gravity and the unification of forces.[80][81]) | 劍橋大學 | ||
約翰·施瓦茨 | 美國 | 加州理工學院 | |||
安德魯·施特羅明格 | 美國 | 表彰他們對量子場論、量子重力和弦理論的眾多重大貢獻。他們以統計學方法找到黑洞熵(又稱貝肯斯坦-霍金熵)跟面積的關係,統一了熱力學定律和黑洞定律,並揭示量子時空的全像性質。(For numerous deep and groundbreaking contributions to quantum field theory, quantum gravity, string theory and geometry. With Vafa, their joint statistical derivation of the Bekenstein-Hawking area-entropy relation unified the laws of thermodynamics with the laws of black hole dynamics and revealed the holographic nature of quantum spacetime.[82][83]) | 哈佛大學 | ||
卡姆朗·瓦法 | 伊朗 美國 |
哈佛大學 |
年份 | 得獎者 | 國籍 | 評語 | 研究機構 |
---|---|---|---|---|
2013 | 尼可拉斯·貝澤爾特 | 德國 | 表彰他精準描述量子規範場論和相關的弦理論。(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ful exact methods to describe a quantum gauge theory and its associated string theory.[84])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
大衛·蓋奧托 | 義大利 | 表彰他在對偶性、規範場論和幾何學的貢獻,尤其是其連繫不同維度的理論的研究。(For far-reaching new insights about duality, gauge theory, and geometry, and especially for his work linking theories in different dimensions in most unexpected ways.[85]) | 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 | |
佐哈·科馬高斯基 | 以色列 | 表彰他對四維場論的研究,尤其是他跟同屬魏茲曼科學研究學院的大衛·史威默證明了A定理。(For his work on the dynamics of four-dimensional field theories. In particular, his proof (with Schwimmer) of the 「a-theorem」 has solved a long-standing problem, leading to deep new insights.[86]) | 魏茲曼科學研究學院 | |
2014 | 施拉茲·明沃拉 | 印度 | 表彰他在弦理論和量子場論的原創研究,尤其是其連繫了流體動力學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For his pioneer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string theory and quantum field theory; and in particular his work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quations of fluid dynamics and Albert Einstein’s equations of general relativity.[87]) | 印度塔塔基礎科學研究所 |
弗萊迪·卡查索 | 委內瑞拉 加拿大 |
表彰他發現規範場論和重力中散射振幅的結構。(For uncovering numerous structures underlying scattering amplitudes in gauge theories and gravity.[88]) | 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 | |
維亞切斯拉夫·雷奇科夫 | 俄羅斯 義大利 法國 |
表彰他建立研究共形場論的新方法,以共形自舉約束算子的譜和三維及四維共形場論的結構常數。(For developing new techniques in conformal field theory, reviving the conformal bootstrap program for constraining the spectrum of operators and the structure constants in 3D and 4D CFT's.[89]) |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巴黎第六大學 高等師範學校 | |
2015 | 尚恩·哈特諾爾 | 英國 | 表彰他以全像方式,研究強交互作用下的量子材料。(For applying holographic methods to obtain remarkable new insights into strongly interacting quantum matter.[90]) | 史丹佛大學 |
菲利普·C·舒斯特 | 美國 | 表彰他們為大型強子對撞機建立新框架,以高能電子束尋找暗物質。(For pioneering the 「simplified models」 framework for new physics searches at 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 as well as spearheading new experimental searches for dark sectors using high-intensity electron beams.[91][92]) | 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 | |
娜塔莉亞·托羅 | 美國 | 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 | ||
荷拉西奧·卡西尼 | 阿根廷 | 表彰他們對量子場論和量子重力中的熵的見解。(For fundamental ideas about entropy in quantum field theory and quantum gravity.[93][94][95][96]) | 阿根廷國家科學技術研究委員會 阿根廷巴爾塞羅研究所 | |
瑪麗娜·韋爾塔 | 阿根廷 | 國立庫瑤大學 阿根廷巴爾塞羅研究所 | ||
笠真生 | 日本 | 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 ||
高柳匡 | 日本 | 京都大學 | ||
2016 | B·安德烈·博納維克 | 羅馬尼亞 | 表彰他們對凝聚態物理學的貢獻,以拓樸學了解新的物質狀態,特別是關於拓撲絕緣體的研究。(Fo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especially involving the use of topology to understand new states of matter.[97][98][99]) | 普林斯頓大學 |
祁曉亮 | 中國 | 史丹佛大學 | ||
傅亮 | 中國 | 麻省理工學院 | ||
里奧納多·塞納托雷 | 義大利 | 表彰他們對理論宇宙學的貢獻。(Fo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oretical cosmology.[100][101]) | 史丹佛大學 | |
拉斐爾·佛洛格 | 德國 |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 ||
立川裕二 | 日本 | 表彰他對超對稱量子場論的研究。(For penetrating and incisive studies of supersymmetric quantum field theories.[102]) | 東京大學 | |
2017 | 弗蘭斯·普利托利奧斯 | 南非 加拿大 |
表彰他寫成首個能模擬雙黑洞旋近(inspiral)和併合的電腦程式,協助解讀重力波的探測,並為數值相對論研究開啟新方向。(For creating the first computer code capable of simulating the inspiral and merger of binary black holes, thereby laying crucial foundations for interpreting the recent observations of gravitational waves; and for opening new directions in numerical relativity.[103]) | 普林斯頓大學 |
尹希 | 中國 美國 |
表彰他們研究高自旋理論。(For imaginative joint work on higher spin gravity and its holographic connection to a new soluble field theory.[104][105]) | 哈佛大學 | |
西蒙·瓊比 | 美國 | 普林斯頓大學 | ||
蘇日特·拉詹德蘭 | 美國 | 表彰他們在基礎物理學領域使用創新的實驗和探測方法。(For pioneering a wide range of new experimental probes of fundamental physics.[106][107][108]) |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 |
彼得·W·格雷厄姆 | 美國 | 史丹佛大學 | ||
阿斯米娜·阿凡尼塔基 | 希臘 | 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 | ||
2018 | 克里斯·平田 | 美國 | 表彰他加深了解初期星系形成,及改良和使用強大的精準宇宙學工具。(For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s of early galaxy formation and to sharpening and applying the most powerful tools of precision cosmology.[109]) | 俄亥俄州立大學 |
安德里亞·楊格 | 美國 | 表彰他共同研發范德華異質結構(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又稱二維異質結構[110]),及從中發現的全新量子霍爾物態。范德華異質結構近似由石墨烯組成的石墨,由一層層的二維原子平面薄膜構成,不同的是每層的原子組成皆不同,因此稱為「異質」,層與層之間則由范德華力互相吸引。[111][112][113][114](For the co-invention of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s, and for the new quantum Hall phases that he discovered with them.[115]) |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 |
道格拉斯·史丹佛 | 美國 | 表彰他對量子混沌和其與重力的關係的見解。(For profound new insights on quantum chaos and its relation to gravity.[116]) |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史丹佛大學 | |
2019 | 拉納·阿迪卡里 | 印度 美國 |
表彰他們對的研究,對現今和將來在地面探測重力波。(For research on present and future ground-based detectors of gravitational waves.[117][118][119]) | 加州理工學院 |
麗莎·巴索蒂 | 義大利 | 麻省理工學院 | ||
馬修·埃文斯 | 美國 | 麻省理工學院 | ||
丹尼爾·哈洛 | 美國 | 表彰他們對量子資訊、量子場論和重力的見解。(For fundamental insights about quantum information, quantum field theory, and gravity.[120][121][122]) | 麻省理工學院 | |
丹尼爾·L·積佛利斯 | 美國 | 哈佛大學 | ||
阿倫·沃爾 | 美國 | 史丹佛大學 | ||
布賴恩·梅茨格 | 美國 | 表彰他預測中子星併合產生的電磁信號,以及帶領新領域多信使天文學發展。(For pioneering prediction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ignal from a neutron star merger, and for leadership in the emerging field of multi-messenger astronomy.[123]) | 哥倫比亞大學 | |
2020 | 陳諧 | 中國 | 表彰他們研究凝聚態物理學,加深了解拓樸物質狀態和狀態之間的關係。(For incis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opological states of matter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124][125][126][127][128]) | 加州理工學院 |
邁克爾·萊文 | 美國 | 芝加哥大學 | ||
馬克斯·A·梅特利茨基 | 加拿大 | 麻省理工學院 | ||
盧卡什·菲德科夫斯基 | 美國 | 華盛頓大學 | ||
薩馬亞·尼桑克 | 英國 | 表彰他們建立新方法,以天文學資料研究基礎物理學。(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techniques to extract fundamental physics from astronomical data.[129][130][131]) | 阿姆斯特丹大學 | |
肯德里克·史密斯 | 美國 | 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 | ||
喬·鄧克利 | 英國 | 普林斯頓大學 | ||
西蒙·卡隆-胡 | 加拿大 | 表彰他們大幅促進了解量子場論。(For profound contribution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quantum field theory.[132][133]) | 麥基爾大學 | |
佩德羅·維埃拉 | 葡萄牙 | 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 國際理論物理中心 | ||
2021 | 崔西·斯拉泰爾 | 澳洲 | 表彰她對天體粒子物理學的貢獻,包括暗物質的模型和發現費米氣泡。費米氣泡是從銀河系中心上下延伸出的兩個巨大伽馬射線結構。[134](For major contributions to particle astrophysics, from models of dark matter to the discovery of the "Fermi Bubbles."[135]) | 麻省理工學院 |
魯文·埃西格 | 南非 | 表彰他們參與的亞電子雜訊跳頻感光耦合元件(CCD)實驗(Sub-Electron-Noise Skipper CCD Experimental Instrument,SENSEI[136]),協助探測質量低於10億電子伏特(即1GeV)的暗物質。(For advances in the detection of sub-GeV dark matter especially in regards to the SENSEI experiment.[137][138][139][140]) | 石溪大學 | |
哈維耶·蒂芬伯格(Javier Tiffenberg) | 阿根廷 | 費米國立加速器實驗室 | ||
湯馬·沃蘭斯基(Tomer Volansky) | 以色列 | 臺拉維夫大學 | ||
于天田[141][142](Tien-Tien Yu) | 美國 | 俄勒岡大學 | ||
艾哈邁德·阿姆黑利(Ahmed Almheiri) | 阿聯 | 表彰他們計算出黑洞和黑洞幅射中的量子資訊量。(For calculating the quantum information content of a black hole and its radiation.[143][144][145][146]) |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 |
內塔·英格哈特 | 以色列 美國 |
麻省理工學院 | ||
亨利·馬克斯菲爾德(Henry Maxfield) | 英國 |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 ||
傑夫·彭寧頓(Geoff Penington) | 英國 |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 ||
2022 | 蘇茨特拉·塞巴斯蒂安 | 印度 | 表彰她精準地測量電子和磁力數值,改變對高溫超導體和非傳統絕緣體的認識。(For high precision electronic and magnetic measurements that have profoundly changed our understanding of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 and unconventional insulators.[147]) | 劍橋大學 |
亞歷山卓·科西(Alessandra Corsi) | 義大利 | 表彰他們為以電磁方式觀察重力波奠下根基,並研究首次觀察到的中子星碰撞的資料。(For leadership in laying foundations for electromagnetic observations of sources of gravitational waves, and leadership in extracting rich information from the first observed collision of two neutron stars.[148][149][150][151]) | 德克薩斯理工大學 | |
葛瑞格·哈利南(Gregg Hallinan) | 愛爾蘭 | 加州理工學院 | ||
曼西·馬諾伊·卡斯利瓦(Mansi Manoj Kasliwal) | 印度 | 加州理工學院 | ||
蕾法埃拉·瑪古蒂(Raffaella Margutti) | 義大利 |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 ||
多米尼克·埃爾斯(Dominic Else) | 澳洲 | 表彰他們從理論上研究和探討全新的非平衡量子物態,包括時間晶體。(For pioneering theoretical work formulating novel phases of non-equilibrium quantum matter, including time crystals.[152][153][154][155]) | 哈佛大學 | |
維迪卡·卡曼尼 | 印度 美國 |
史丹佛大學 | ||
渡邊悠樹[156][157] | 日本 | 東京大學 | ||
姚穎[158][159](Norman Y. Yao) | 美國 |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
有哪一點令人悶悶不樂?不勝枚舉!如同古諺所言,品味是不能用金錢購買的。這些新晉企業家無法用金錢,令他們的新獎項擁有諾貝爾獎般的榮譽。新獎項淪為設立者自我宣傳的工具,並很可能會扭曲經同行評審的研究的菁英制度,亦可能僵化研究現狀;它們不資助研究所需的成本,只永續孤獨天才的神話。……
儘管有些科學家難以苟同,新獎項帶來的暴富與它們背後的目標,有兩點似乎很明顯:第一,大多數研究者會樂意接受這些突如其來的獎賞;第二,當更多的錢財與名望給予科學而非其他用途,這應該是一件好事。批評與質疑是無可非議的,終究而言,這是科研的文化。但是,頒獎者也可以隨他們的喜好使用財富。得獎者最好懷有感恩與感謝之心來接受獎項。[16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