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課街教堂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士課街211號,原是東正教聖阿列克謝耶夫教堂,文化大革命中教堂被迫關閉。1980年以後,教堂建築被哈爾濱天主教愛國會使用,改建為士課街聖母無染原罪堂(一開始作為主教座堂使用)。

快速預覽 哈爾濱天主教堂, 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
哈爾濱天主教堂
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分類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1931年
編號第三批第7號
認定時間1990年12月29日
關閉
士課街聖母無染原罪堂

概況

教堂建築面積1005平方米,占地3000平方米,巴洛克風格,磚木結構,哈爾濱市I類保護建築。教堂內有聖畫家薩得羅基尼聖畫和聖母像。

歷史

  • 士課街教堂起源於吉林省公主嶺市的一座沙俄隨軍教堂,日俄戰爭後遷至哈爾濱懶漢屯,1912年隨沙俄軍隊的調防,遷至阿列克謝耶夫卡村(現香坊區東部小北屯)重建,因此而得名。1921年遷往士課街現址,堂前街道也命名為教堂街(後改名為革新街)。1931年建成。
  • 1935年,俄羅斯人又在其右側士課街上建成一座磚石結構的大型教堂,奉俄羅斯東正教聖人莫斯科的聖阿列克謝夫督主教 Saint Alexius ( Aleksij in Russian) 為教堂主保聖人,命名為阿列克謝耶夫教堂。該教堂於1930年10月12日開始籌建,1931年5月動工,1935年10月6日落成,由斯米爾諾夫·托夫塔諾夫斯基設計、卡爾貝舍夫監督施工。新老兩座教堂曾長時間並存。1938年,原木結構教堂成為哈爾濱東正教神品學校校址。
  •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教堂被紅衛兵破壞。末代主持神父斯提反·吳志全(斯特梵·吳志全)(1925-1970) 被批鬥,紅衛兵令吳神父跪在教堂前鋪滿鋒利的碎石的桌子上,身披小丑的袍子,臉上塗抹了炭黑,被批鬥整整兩個晝夜,其間紅衛兵用木頭錘子,鐵棍擊打吳神父。批鬥完後吳神父被槍斃。吳神父安葬於哈爾濱的皇山東正教墓地。[1][2]
Thumb
教堂鐘樓
Thumb
鐘樓頂部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