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中華民國(臺灣)國立圖書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立臺灣圖書館(簡稱:國臺圖、國台圖、臺圖,舊稱: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央圖臺分館,因位於中和四號公園,俗稱為四號公園圖書館),是臺灣三所國立圖書館之一,負責臺灣學資料之研究及推廣[2](另兩所為負責出版物法定送存的國家圖書館,和輔導地方公共圖書館的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隸屬於中華民國教育部,前身為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圖書館。
國立臺灣圖書館 | |
---|---|
National Taiwan Library | |
國家/地區 | 中華民國(臺灣) |
地址 | 23574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
座標 | 25°00′05″N 121°30′46″E |
類型 | 公共圖書館 |
建立 | 1915年臺灣總督府圖書館(博愛特區) 1945年臺省公署圖書館(臺博館一樓) 1947年更名臺灣省立臺北圖書館 1955年遷館至今北科大旁 1973年更名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2004年遷館至中和現址 2013年更名為國立臺灣圖書館 |
授權法源 | 《圖書館法》 《國立臺灣圖書館組織法》 《國立臺灣圖書館處務規程》 |
隸屬 | 中華民國教育部 |
收藏 | |
藏品 | 圖書、期刊、報紙、雜誌、電子資料庫、數位學習 |
規模 | 208萬餘冊[1] |
法定送存 | 依《圖書館法》第15條及《政府出版品管理要點》由文化部選定為政府出版品寄存圖書館 |
使用 | |
借閲憑證 | 開放予任何需要使用館藏與服務者 |
其他資訊 | |
館長 | 曹翠英 |
員工 | 108人 |
網站 | www |
地圖 | |
國立臺灣圖書館的館址位於新北市中和區,是一所兼具大眾與學術取向的公共圖書館。在面向大眾方面,設有為兒童服務的「親子資料中心」,促進親子共學和繪本推廣,針對視障者有「視障資料中心」,該館同時也是身心障礙者數位圖書資源服務的專責圖書館。此外,對老人、青少年、新住民,亦分別規劃有「樂齡資源區」、「青少年悅讀區」、「多元文化資源區」。在學術研究方面,由於保存了豐富的清治和日治時期臺灣文獻,設有「臺灣學研究中心」,除了臺灣文獻外,亦包含涉及日本當時南洋政策的「南方資料」館藏,並建置或管理與此相關的數位資源,如「臺灣學數位電子書資料庫」、「臺灣政經資料庫」、「臺灣方志網」、「地圖資料庫」,數個館藏資料的影像系統,以及涉及臺灣研究的文獻目錄、期刊索引、剪報資料的檢索資料庫,另外也會舉辦臺灣學研討會、講座、書展,發行期刊等。該館還設有修復圖書文獻的「臺灣圖書醫院」,以及支援學校發展鄉土教育的「本土教育資源中心」[3][4][5],並對108課綱高中學生的自主學習項目推出「自主資源學習網」[6]。
陽明山的中式宮殿建築古蹟兼多功能會議設施中山樓在2012年5月20日移交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國立臺灣圖書館的舊名)管理。
圖書館館藏由來可上溯至日本人於淡水館(清代登瀛書院址)所設立的「臺灣文庫」。
日本大正三年(1914)四月十三日,以敕令第六十二號公布「臺灣總督府圖書館」官制,而於同年十一月在艋舺(萬華)清水祖師廟內,設置臨時事務所,籌備開館事宜。1915年六月,遷館至臺北市書院町,臺灣總督府廳舍西北側,原彩票局廳舍 (即博愛路與寶慶路口,今博愛大樓)。八月九日正式對外開放閱覽。該館是臺灣第一所現代化圖書館,亦是日治時期臺灣館藏最豐富、規模最大的圖書館,具有輔導臺灣全島圖書館事業發展的職責。到戰時為止,館藏已達中日西文圖書約20萬冊。二戰時館舍遭美軍轟炸損毀;幸當時館長山中樵疏散得宜,大部分館藏皆躲過戰火的摧殘而留存至今。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日本台灣總督府轄區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將其與南方資料館合併改制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圖書館」(簡稱臺灣省圖書館),借臺灣省立博物館(今國立臺灣博物館)一樓,位於臺北市館前路、襄陽路口,提供閱覽服務。
1947年改為「臺灣省立臺北圖書館」,隸屬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由於館舍空間不足,1955年臺灣省立臺北圖書館遷至新生南路臺北工專(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旁,並陸續將原分藏於新店檳榔坑、木柵馬明潭等處的圖書運回典藏。1967年7月1日,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省屬機關陸續遷往省治中興新村或臺中市;各界人士都期待臺灣省立臺北圖書館留在臺北市,以便於利用其館藏和服務。當時,國立中央圖書館已在臺北市南海學園復館,而該館組織條例中提到可設立分館(抗戰時期成立過重慶分館[7]);最終決定,臺灣省立臺北圖書館由中華民國教育部接管。
1973年10月22日,臺灣省立臺北圖書館改名為「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1996年,國立中央圖書館更名為國家圖書館;但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有獨立的組織條例,並未隨之更名,形成國立中央圖書館只有分館卻無總館的狀況。
2004年,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中和新館開館,館舍面積15,000坪,為全臺灣建築總面積最大的圖書館;原預定在遷館後同時改為現名,館內設備已採用該名稱,但其相關組織法未及修改。2012年2月3日,總統令公布《國立臺灣圖書館組織法》。
2013年元旦,《國立臺灣圖書館組織法》施行,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更名為「國立臺灣圖書館」,為臺灣最大的國立公共圖書館建築,樓板面積約有六萬平方公尺,館藏約170萬冊[8]。5月20日,原教育部所轄國立國父紀念館改隸文化部;國父紀念館下轄陽明山中山樓續留教育部管轄,由本館接管。
任次 | 姓名 | 任期 | 隸屬 | 備註 |
---|---|---|---|---|
台灣日治時期 | ||||
1 | 隈本繁吉 | 1915年8月-1916年5月 | 臺灣總督府 | |
2 | 太田為三郎 | 1916年5月-1921年7月 | ||
3 | 並河直廣 | 1921年7月-1927年7月 | ||
4 | 若槻道隆 | 1927年7月-1927年8月 | ||
5 | 山中樵 | 1927年8月-1945年8月 | ||
臺灣戰後時期 | ||||
6 | 范壽康 | 1945年11月-1946年10月 |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 臺灣總督府圖書館→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圖書館 |
7 | 吳克剛 | 1946年10月-1955年4月 |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圖書館→ 臺灣省立臺北圖書館 |
8 | 蔣復璁 | 1955年5月-1955年10月 | ||
9 | 王省吾 | 1955年10月-1965年8月 | ||
10 | 劉效騫 | 1965年8月-1967年2月 | ||
11 | 韓寶鑑 | 1967年2月-1969年9月 | ||
12 | 袁金書 | 1969年10月-1973年10月 | 國立中央圖書館 | 臺灣省立臺北圖書館→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
13 | 胡安彝 | 1973年10月-1978年8月 | ||
代理 | 章以鼎 | 1978年8月-1978年11月 | ||
14 | 劉昌博 | 1978年11月-1985年6月 | ||
15 | 朱大松 | 1985年6月-1988年7月 | ||
16 | 孫德彪 | 1988年7月-1992年7月 | ||
17 | 林文睿 | 1992年7月-2004年10月 | 中華民國教育部 | |
18 | 廖又生 | 2004年10月-2006年9月 | ||
代理 | 王國隆 | 2006年10月-2006年12月 | ||
19 | 蘇德祥 | 2006年12月-2007年9月 | ||
20 | 黃雯玲 | 2007年9月-2012年8月 | ||
21 | 陳雪玉 | 2012年8月-2015年2月 |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國立臺灣圖書館 | |
代理 | 吳明珏 | 2015年2月-2015年4月 | ||
22 | 楊玉惠 | 2015年4月-2015年9月 | ||
23 | 鄭來長[9] | 2015年9月-2021年9月 | ||
24 | 李秀鳳 | 2021年9月-2022年9月 | ||
25 | 曹翠英 | 2022年9月-迄今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