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禪寺 (五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禪寺大殿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山西省五台縣 |
分類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時代 | 唐 |
認定時間 | 1961年3月4日 |
本條目可能不符合維基百科:文件使用方針#使用守則,請協助改善。 |
南禪寺位於中國山西省五台縣陽白鄉李家莊村西北。[1]大殿建於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注 1]),為兩村村民合資所建[2]。因其位置偏,規模小,在縣誌並無記載,故唐武宗會昌法難時期得以保存。[3]寺院自建成始,香火延續千年,後朝均有修繕,惟余大殿,乃唐代遺構。[2]南禪寺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196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大殿坐北朝南[2],單檐九脊頂[注 2],構架抬梁式,其多種木構技法已成孤例[4],對後世研究唐代建築具有重大意義。
隋唐以來,多代帝王推崇佛教,至唐中期時[注 3],佛教已達鼎盛。[5]而五台山地區歷來就是佛教聖地,千百年的積澱,使它周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寺廟。[6]彼時的南禪寺,只是台外由村民自發籌建的一座香火廟。唐建中三年(782年),南禪寺重修,殿內西平梁下留有墨跡「因舊名大唐建中三年歲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時重修殿法顯等謹志」。[2]大殿為典型的唐代木結構;面寬進深均為三間,四架椽;屋頂為單檐歇山頂。[4]大殿內有同時期彩塑17尊,石獅3隻,石塔1座。[4]周圍配有山門等附屬建築。
20世紀50年代,文物專家又在五台縣發現了南禪寺,大殿平梁上面有:「因舊名(時)大唐建中三年……重建殿法顯等謹志」的墨跡,推算其重建於公元782年,比佛光寺東大殿早75年。之前在抗戰年代,日軍曾拆取南禪寺內的磚塊以修築碉堡。文革時候,南禪寺院內的佛像受到一定程度的損毀。1970年左右,來自五台山各廟的63名僧人被遣至南禪寺生活,為此,東西南殿內的佛像被放置殿外。七十年代中期政府撥款二十多萬元對其進行修繕。[7]。1999年11月24日,3名搶匪進入南禪寺,剖開唐代佛像搶走內藏寶物,並鋸斷劫走兩尊供養菩薩和一尊獅奴。[8]
南禪寺坐北朝南,占地3078平方米。南北長60米、東兩寬51米多,為四合院型,分東、西兩院,共有殿宇6座,除主體建築大佛殿三間是唐代原物外,山門內的四合院中,還包括東、西配殿等明清建築。[9]:152
南禪寺內唐代古建還包括一座石塔(應是2011年被盜的北魏石塔)和三隻石獅。石塔為五層,高51厘米,第一層四周刻滿佛教故事,四角各有一座小塔。第二層每面正中雕刻有佛像一尊,兩側各有上下兩層,每層雕刻佛像二尊。第三至第五層,每層的各面均雕刻有佛像三尊。石獅一隻高78厘米,另兩隻高45厘米。
大佛殿為單檐歇山九脊頂。面闊、進深均為三間,平面約為方形。橫向寬11.62米,縱深9.9米。大殿使用周圍的12根結實的柱子支撐巨大的殿頂,牆壁沒有承重作用,只起到間隔作用。柱頭採用斗拱,屋脊兩側裝飾有鴟尾(70年代後補)。 從此處得知,中唐時期木結構梁架已經使用「材」(栱高)作為木構用料標準。大殿體現了唐代木建築簡約,穩重,大方的風格。
南禪寺大佛殿是中國現存古建築中屋頂舉折(坡度)最平緩的建築[10]。
在殿內中後部,有「凹」字形佛壇長8.4米,寬6.3米,高0.7米。壇上有唐代彩塑十七尊:釋迦牟尼佛像居中,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分列左右,還包括天王,金剛,童子等。佛壇四周,刻滿花紋、蓮瓣,為唐代磚雕藝術品。
中國古代木構建築的斗拱形制,在南禪寺大佛殿基本定型。大殿12根檐柱柱頭均直接承托斗栱,此帶有明顯的唐風。[2] 大殿12根檐柱子中西面(殿左面)3根為方形柱,其餘面9根均為圓形柱。據推斷,大殿方柱的年代比圓柱還要早,很可能是南禪寺創建時的遺構。現存圓形柱是後期修繕替換原有方形柱的結果。[11]斗栱為五鋪作雙抄出兩跳,無補間鋪作。[4]柱頭正心櫨斗[注 4]上置泥道栱,栱上架柱頭枋[注 5],枋上隱刻185厘米泥道慢栱,栱頭施散斗;斗口上又架柱頭枋。前後檐柱頭鋪作中第一跳48厘米偷心[注 6]華栱為足材,與泥道栱交叉置於櫨斗之上,四椽栿也為足材,尾部伸出檐外砍成第二跳33厘米華栱。故華栱兩跳皆為足材。[9]:152栿上單材繳背伸出製成批竹昂式耍頭,與令栱相交,施202厘米長的替木承橑檁槫。[11]昂型耍頭與其下二跳華栱之間施交互斗[注 7]連接。山面鋪作與檐下鋪作基本相同,惟二跳華栱為單材,栱上丁栿[注 8]亦單材,伸出作昂型耍頭。[11]轉角鋪作除兩側正出華栱,同時45°方向斜出單材華栱兩跳,上置平盤斗,與長123厘米的令栱伸出部分製成鴛鴦交首栱,無襯方頭。三種鋪作中斗栱出跳皆非等距,而是由內到外逐漸縮減。[9]斗栱細部手法有兩個特徵:一是各柱頭斗栱上第二層柱頭枋上均施駝峰、皿板、散斗,用以承壓槽枋,後世少見此法,特別是皿板的使用;[11]:67二是各栱栱頭卷殺五瓣,每瓣都微向內傾3毫米,常見於齊隋時期石構件,現存木構建築中僅此一例。在不影響構建承重能力的前提下,不失為一種靈動的點綴。[11]:67-68大殿斗栱用料較大,栱枋斷面尺寸多為26厘米,栱高多為37厘米,均超出宋《營造法式》規定,而寬度多為17厘米,則小於規定,其餘斗栱構件與規定基本一致。[11]:68
南禪寺大殿佛壇原有17尊唐代泥彩塑,現存14尊(3尊1999年被盜)。佛壇最中央為釋迦牟尼佛,其餘塑像以釋迦牟尼佛為中心左右對稱式布局。佛壇釋迦牟尼佛左側為阿難,右側為迦葉。二弟子左右各有一位脅侍菩薩。佛壇左側騎青獅為文殊菩薩,佛壇右側騎白象為普賢菩薩。二者旁邊各有一位侍立菩薩和一位天王。普賢菩薩之前有獠蠻牽引白象、文殊菩薩之前有扶霖(1999年被盜)牽引青獅。二者身旁有各有一童子仰望。釋迦牟尼佛前方有坐於蓮花台上的兩位供養菩薩(1999年被盜)。[12]
自改開以來,山西文物犯罪尤為嚴重。根據《中國文物報》1999年12月12號報道,1999年11月24日晚7點左右,三名武裝歹徒闖進了南禪寺。三人手持手槍、鋼管、鋼刀和當時正在值班的文管員扭打在一起。制服文管員後,又制服了聞聲而來的妻子。三人隨後割斷電話線以防止聯繫外界。除留下一人看守外,剩餘二人撬開殿門並砸開內部鐵欄杆鎖。其後二人入內瘋狂作案,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損失。根據文物報描述和照片,正中釋迦牟尼佛泥塑當胸被挖開大洞,釋迦牟尼右側(參觀者的左側)文殊菩薩背部被挖開,其餘幾尊塑像背部也不太程度被破壞 (此二人專業且歹毒,其目標便是作裝藏。作裝藏為佛肚裡中的佛經、畫卷。南禪寺佛像為木骨泥塑,其在外頭糊泥之前邊會把裝藏放入塑像內部)。二人之後開始盜唐代塑像,其將文殊菩薩坐騎旁的獅奴(或稱崑崙奴)腳跟處掰斷(現在獅奴兩腳底部還是粘連在佛壇之上)。二者然後用鋼鋸鋸斷坐於蓮花寶座上的左右兩尊供養菩薩。在此期間,回家吃完晚飯返回值夜班的文管員入寺後被歹徒擊中,腿部骨折。可能是鑑於突然到來的第三個文管員,歹徒終止了盜更多塑像的打算。其用文管所床被包裹三尊被盜塑像後逃跑。當晚十點,最初被制服的文管員的妻子用剪刀解開其繩索,其跑回村里電話報警。山西省公安廳後介入,此案也向國家文物局和省政府通報。在文章中專家估計這是專業文物販子指定歹徒,有組織有預謀地搶劫,然後迅速走私出境[8]。雖然此案收到省和國家層面的高度關注,但至今依然未能破案。被盜三尊塑像和腹內文物依然下落不明。
2008年4月《文物》 發表了一片「五台山南禪寺舊藏北魏金剛寶座石塔」[13],其第一次將此座塔帶入學術視野。但在此之後此塔一直未被妥善管理。塔長期擱置在南禪寺大殿角落。2011年8月8日,五台縣公安局接報,南禪寺大殿內角落擺放的一個唐代(此座北魏)小型石塔被盜。山西省公安廳,忻州市公安局,五台縣人民政府,五台縣公安局多次召開案情討論會,成立專案組對此案件進行偵破[14]。但和1999年案件一樣,至今未能破案且此文物依然下落不明。
2024年1月15日,新浪微博用戶Mortonstyle發視頻稱,南禪寺一工作人員阻止遊客對文物拍照,雙方發生爭執,工作人員阻止拍照並動手打人,遊客則讓工作人員提供法律規定。[15]視頻畫面中南禪寺大殿中有「禁止拍照」的牌子。15日下午,忻州市文物局工作人員稱,這方面歸文旅局管理。之後,山西省文旅局工作人員表示,需要聯繫文物局。之後,山西省文物局辦公室工作人員稱,有部分文物是不允許拍攝的,但具體情況不清楚,後續會有官方發布。[16]
此事件後,南禪寺和佛光寺均允許室內對文物拍照。其以將「禁止拍照」警示牌換成「禁止使用閃光燈」。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