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峰 (建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驼峰 (建筑)

駝峰日本稱為蟇股(日文版),為東亞傳統建築中於上下梁枋間配合斗拱起支承托墊作用的墩木,能適當地將結點的荷載勻布於梁上,因通常做成駱駝背峰式樣故名。駝峰有全駝峰和半駝峰兩種做法,前者多見,其式樣在元代及以前有鷹嘴式、掐瓣式、氈笠(笠帽)式和梯形式等,明清時多為雲卷式或荷墩式,此外清代也用柁墩替代駝峰[1][2]

Thumb
清代浮雕如意龍頭紋駝峰,績溪博物館藏。
Thumb
唐代建築南禪寺柱頭斗栱上方正常視角中被遮住的駝峰-皿板-斗結構以及補間隱刻駝峰,示駝峰的早期形態。
Thumb
金代建築支撐補間鋪作的駝峰。山西省大同市 華嚴寺
Thumb
安徽黟縣南屏村葉氏支祠,示駝峰的應用。
Thumb
韓國江原道春川市清平寺韓語청평사樑枋間的駝峰
Thumb
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上京區北野天滿宮樑枋間的駝峰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