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志輔虛江福建泉州府晉江縣濠市河格頭村(今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河市鎮河市村)人[2]祖籍南直隸鳳陽府霍邱縣(今安徽[3]。是明代嘉靖年間與戚繼光齊名的抗名將,亦是武術家、軍事家詩人。曾任浙江總兵、福建總兵,追贈左都督,武襄

快速預覽 俞大猷, 都督僉事、福建總兵官 ...
俞大猷
Thumb
現代的俞大猷半身雕像
都督僉事、福建總兵官
國家大明
主君明世宗(1535-1567)
明穆宗(1567-1572)
明神宗(1572-1579)
俞姓
大猷
志輔
虛江
祖籍大明南直隸鳳陽府霍邱縣
出生1503年
大明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晉江縣濠市河格頭村
逝世1579年
諡號武襄
墓葬俞大猷墓
親屬
兄弟俞文猷(弟)[1]
俞咨皐
嘉靖十四年武進士
名將、南拳名家
劍經》《續武經總要》
關閉

生平

嘉靖十四年(1535年),參加武科會試,中武進士第五名,授千戶,守衛金門

Thumb
「明嘉靖癸丑季秋(嘉靖三十二年),副使李文進、參將俞大猷、都司劉恩至,督兵滅倭於此」

嘉靖三十四年,俞於浙江嘉興倭寇約二千人。

嘉靖三十五年接任浙江總兵,先後平定浙西倭患,以及盤踞舟山的倭寇巢穴。

嘉靖四十一年,俞從江西伸威營副總兵被調任福建總兵。[4]次年,會同戚繼光等人攻克福建莆田東南平海衛,再度給予倭寇強烈打擊,並收復興化城(今莆田)。經過俞大猷和戚繼光的努力,至嘉靖四十五年,基本消除倭寇對東南沿海的侵擾與禍害。

嘉靖四十五年,俞大猷奉命帶兵征剿惠州潮州一帶的盜匪,但出師不利,遭致廣東士人的非議。

為官清廉正直,不知逢迎贈賄予東廠。曾遭構陷入錦衣衛詔獄數月,為陸炳救出。卒,贈左都督,諡武襄。

紀念

為了紀念俞大猷抗倭的成就,現浙江麗水有一條街道以俞大猷的名字命名:大猷街。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的俞大猷墓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家庭

有弟俞文猷,有子俞咨皋,以父功襲衛指揮僉事,歷官福建、浙江、廣東武官,亦曾出任水師提督

武術貢獻

俞大猷和戚繼光在中國武術發展史中,豐富了遺留在福建的少林拳,現稱南拳,突顯與少林拳之差異。(南少林也正在泉州之中)。

傳下「荊楚長劍」、「楊家槍」混合而成之「俞家棍」法,編寫了《劍經》,詳言棍法要義,授於各兵將,在對抗倭、虜戰爭中,連戰皆捷。俞大猷早年師從趙本學,習兵法武功。

劍經》成於1557年,俞大猷將《劍經》與《兵法發微》連同他的老師趙本學所著的《韜鈐內外編》合輯成《續武經總要》。

《劍經》實際上是講「棍」法及長兵器的用法。內容,包括「劍」(棍)、「射」、「陣」三法,俞認為「棍為藝中魁首」。強調隨時以「奇正相生」的變化,以靜制動,後發而先至,在敵「舊力略過,新力未發」時,施以突擊,「打他第二下」。『剛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後,彼忙我靜待,知拍任君鬥』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