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行政法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中山科學研究院、中科院,英文簡稱:NCSIST),為中華民國國防科技研發機構,屬於中華民國國防部監督之行政法人。主要目標為提升國防科技能力、建立自主國防工業、拓展國防及軍民通用技術[3]。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National Chung-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英語) | |
---|---|
中華民國政府機構 | |
基礎資訊 | |
機關類型 | 行政法人機構 |
員額 | 9,000人 |
年度預算額 | 新台幣293億元[1] |
授權法源 |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設置條例 |
主要官員 | |
董事長 | 顧立雄(國防部部長兼任) |
院長 | 李世強 |
首席副院長 | 徐炎廷 |
副院長 | 冷金緒 羅意中 林高洲 |
任命者 | 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董事會 |
組織編制 | |
內部單位 | 6室、2中心、1會、1所、1園 |
附屬機關 | 6研究所、5中心 |
成立沿革 | |
成立日期 | 1965年 |
前身機關 | 國防部軍備局中山科學研究院 |
聯絡資訊 | |
地址 | 新新院區(院本部):桃園市龍潭區中正路佳安段481號 龍園院區:桃園市龍潭區龍源路134巷566號 |
網站 | www |
任別 | 姓名 | 就職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中山科學研究院院長 | ||||
1 | 閻振興 | 1969年7月1日 | 1975年1月31日 | 唯一一位文人 |
2 | 唐君鉑 | 1975年2月1日 | 1982年11月4日 | 陸軍中將 |
3 | 郝柏村 | 1982年11月5日 | 1988年4月1日 | 陸軍一級上將; 參謀總長兼任 |
4 | 葉昌桐 | 1988年4月1日 | 1988年9月11日 | 海軍二級上將; 副參謀總長兼任 |
5 | 蔣仲苓 | 1988年9月11日 | 1989年10月20日 | 陸軍二級上將; 副參謀總長兼任 |
6 | 劉曙晞 | 1989年10月20日 | 1995年6月30日 | 海軍二級上將;改制為專任職 |
7 | 周敢 | 1995年7月1日 | 1996年5月31日 | 海軍中將;降編為中將缺 |
8 | 沈方枰 | 1996年6月1日 | 1998年7月31日 | 海軍中將 |
9 | 陳友武 | 1998年8月1日 | 2001年7月15日 | 空軍中將 |
10 | 劉金陵 | 2001年7月16日 | 2003年12月31日 | 海軍中將 |
11 | 張元彬 | 2004年1月1日 | 2004年5月31日 | 空軍少將 |
12 | 龔家政 | 2004年6月1日 | 2007年11月30日 | 海軍中將 |
13 | 金壽豐 | 2007年12月1日 | 2014年1月15日 | 陸軍中將 |
14 | 張冠群 | 2014年1月16日 | 2014年4月15日 | 陸軍中將 |
任別 | 姓名 | 圖像 | 就職時間 | 卸任時間 | 備註 |
---|---|---|---|---|---|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董事長(國防部部長兼任) | |||||
1 | 嚴明 | 2014年4月16日 | 2015年1月29日 | ||
2 | 高廣圻 | 2015年1月30日 | 2016年5月19日 | ||
3 | 馮世寬 | 2016年5月20日 | 2018年2月25日 | ||
4 | 嚴德發 | 2018年2月26日 | 2021年2月22日 | ||
5 | 邱國正 | 2021年2月23日 | 2024年5月19日 | ||
6 | 顧立雄 | 2024年5月20日 | 現任 | ||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院長 | |||||
1 | 張冠群 | 2014年4月16日 | 2017年4月30日 | 陸軍中將 | |
2 | 杲中興 | 2017年5月1日 | 2020年4月15日 | 空軍退役少將 | |
3 | 張忠誠 | 2020年4月16日 | 2024年6月30日 | 陸軍退役少將 | |
4 | 李世強 | 2024年7月1日 | 現任 | 海軍中將 |
現任董監事名單 | |||||||||||
---|---|---|---|---|---|---|---|---|---|---|---|
董事 |
顧立雄(國防部部長) | ||||||||||
監事 |
蔡鴻坤(行政院主計總處副主計長) |
航空研究所、飛彈火箭研究所、資訊通信研究所、化學研究所、材料暨光電研究所、電子系統研究所、系統發展中心、系統製造中心、系統維護中心、資訊安全中心、軍民通用中心
計畫代號 | 研發內容 | 預算(新台幣)[11] |
---|---|---|
擎昇計畫 | 研製遠程彈道飛彈/遠程攻陸衝壓飛彈。 | 59億元 |
擎天計畫[12] | 研製遠程彈道飛彈。 | |
雄昇計畫[13] | 雄風二E巡弋飛彈 | |
戟隼計畫[14] | 雄風二E巡弋飛彈 | 340億元 |
星隼計畫 | 砲兵短程戰術彈道飛彈 | 238億元 |
雄評計畫[15] | 雄風三型反艦飛彈 | |
追風計畫[16] | 雄風三型反艦飛彈。 | |
層系計畫[17][18] | 天弓三型防空飛彈。 | 39億元 |
玄天計畫[19] | 研製高能電磁脈衝武器。 | |
玄宇計畫[20] | 研製石墨纖維炸彈。 | |
玄機計畫[21] | C-130HE電戰機(執行旁立式干擾的電子反制機),及搭載中空軍自動化電子偵測系統。 | |
劍翔計畫[22] | 反輻射無人攻擊載具(可攜帶空對地武器戰術型攻擊無人機) | |
劍評計畫 | 天劍二A反輻射飛彈。 | |
萬劍計畫[21] | 空射遠攻武器,機場壓制武器。 | 22億元 |
萬昇計畫 | 萬劍飛彈昇級計畫。 | |
百捷計畫 | 57億元 | |
捷羚計畫 | 天劍一型飛彈陸射型短程防空系統。 | |
捷二計畫 | 陸軍夜視鏡案。 | |
迅隼計畫[23] | 升級拉法葉級巡防艦防空系統,搭載海劍二防空飛彈系統。 | |
迅海計畫 | 量產沱江級巡邏艦。 | |
迅聯計畫[24] | 新式水面艦戰鬥系統。以武進三型作戰系統H-930 MCS全分散式模組化戰鬥系統為基礎的升級版,結合多目標接戰與飛彈垂直發射系統,並聯結電戰反制系統與聲納系統。 | 67億[25] |
翔昇計畫[26] | IDF改良計畫。 | |
翔鷹計畫 | 中翔二型研發。量產代號「銳鳶專案」,由中華民國陸軍操作,以維繫中科院UAV研發產能。 | 37億元[27] |
安翔計畫[28] | IDF研發計畫。 | |
安宇計畫[29] | 戰管自動化系統(分為多項案子)。 | |
天頻計畫[30] | 衛星通訊車案。 | |
長征計畫[31] | 長距離航程無人飛行器研發案。 | 30億[註 1] |
麒麟專案[32] | 火箭載具研發 | 124億7400萬餘元 |
奔劍專案[33] | 天劍二C飛彈研發案 | |
劍影專案[34] | 艦載飛彈型近迫武器系統研發案 | 24億4058萬5千元[35] |
迅馳專案[36] | 研發Mk 44巨蝮二式鏈炮炮塔 | |
織女星計畫[37] | 下一代戰機推進系統 | 17億1千餘萬元[註 2][38] |
亢龍計畫 | 潛艦用長程重型魚雷研發案 | |
華陽計畫[39] | 艦載垂直發射系統研發案 | |
雄鷙專案[40] | 空射型雄風三型反艦飛彈 | 88億439萬5千元[41] |
獵豹專案[42] | 研製雲豹105公釐輪型戰砲甲車。 | 7億餘元[註 3] |
雷昇專案[44] | 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昇級計畫。 | |
雷護專案[45] | 高能雷射武器(車載雷射砲) | 9億3660萬餘元 |
慧龍專案 | 多用途無人水下載具 | 36.6億元[46] |
快奇專案[47] | 攻擊型無人快艇 | 8億1200萬元[48] |
勇武計畫 | 研發雲豹輪型戰車砲塔 | 2.9億[49] |
玄甲專案[50] | 研發主動防護系統 | |
神龍計畫 | 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提升 | 74億1254萬元[51] |
計畫的命名規則 | |||||||||||
---|---|---|---|---|---|---|---|---|---|---|---|
擎:高速飛彈載具、雄:巡弋飛彈、風:反艦飛彈、玄:電磁武器、劍:戰機武器/無人機系統、萬:數量型武器、迅:艦船系統、評/昇:研改計劃、捷:陸地系統、翔:戰機系統、安:空防系統、隼:飛彈系統、影:近迫武器系統、陽:武器發射系統、龍:水下武器系統、獵:輪型戰車、雷:雷射武器、快:無人快艇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