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中華民國空軍無人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騰雲無人機是中華民國中山科學研究院研製之無人航空載具,可執行長距離或長滯空時間的任務,並對目標進行偵查或打擊。[7]
為滿足中華民國空軍對江西、廣東沿岸目標的偵查需求,中山科學研究院於2009年至2013年間執行代號為「長征計劃」的大型無人機研製計畫,總預算為新台幣28億7千萬元。[8]長征計畫的研發成果即為2015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首次公開展示的偵搜型騰雲無人機。[7]該型機分別於2017年阿布達比國際防務展與台北航太展中展出,主翼下方加掛兩具被稱為「救生莢艙」的設備,可在災難發生時投放求生用品。[9]
由於長征計畫發展而來的騰雲無人機無法滿足空軍的需求,中科院於2018年至2021年執行代號為「騰雲專案」的攻擊型無人機研製計畫,總預算為新台幣34億5266萬元。[10]攻擊型騰雲無人機將採用與美軍MQ-9無人機相同的TPE331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推力較偵蒐型騰雲無人機採用的發動機大數倍,使其可掛載更多設備執行任務。[11]中科院也因更換發動機而大幅修改發動機進氣口與機翼,並應空軍需求增加了遠距導航與自動降落等新功能。[12]二代騰雲無人機的地面測試模型於2019年台北航太展中公開展示[11],機體編號為MU-1811的試驗機也在2020年10月19日於空軍志航基地進行試飛測評。[13]
經過各項評估後,空軍認為二代騰雲無人機一號機(機體編號MU-1811)無法滿足作戰需求,於是以「構型改變」為由向國防部申請延長研發期程,並在MU-1811號機的基礎上發展出機體編號為MU-1812的二代騰雲無人機二號機。與MU-1811號機相比,MU-1812號機的起落架更加粗壯,且機背上的天線數量與構型皆有改變。[14]該機隨後於2022年5月中旬進行海上飛行測試,其飛行時間由3小時逐步增加至5小時與7小時,並在6月25日晚間至隔日清晨完成繞台飛行的測試。[15]
2023年12月,有媒體指出騰雲無人機已通過長達20小時的飛行測試,並可執行中長程監偵任務和全天候作戰能力。[16]
中華民國空軍預計將採購12至20架騰雲無人機[17],主要用於偵查與訊號情報蒐集。該機將與外購的MQ-9B無人機一同編入空軍第12戰術偵察機中隊,並以空軍花蓮基地為駐紮地。[1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