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沮[1]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5世紀時朝鮮半島北部的部落。沃沮分為南北兩部。南沃沮也稱東沃沮大致位於今朝鮮的咸鏡道,北沃沮大致位於圖們江流域。南與東濊相鄰。據《三國志》記載,南北沃沮習俗相同,語言與高句麗相同。[2]北沃沮經常受到挹婁從海上的進攻[3]。挹婁的語言與高句麗和沃沮不同。[4]隋書卷81中稱新羅國,在高麗東南,居漢時樂浪之地,或稱斯羅。魏將毌丘儉討高麗,破之,奔沃沮。其後復歸故國,留者遂爲新羅焉。故其人雜有華夏、高麗、百濟之屬,兼有沃沮、不耐、韓獩之地。其王本百濟人,自海逃入新羅,遂王其國。

Quick Facts 諺文, 漢字 ...
沃沮
諺文옥저
漢字沃沮
文觀部式Okjeo
馬-賴式Okchŏ
Close
前三國時代
More information 朝鮮半島歷史系列條目 ...
朝鮮半島歷史
朝鮮半島歷史系列條目
史前
時代
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櫛文土器
青銅器時代無文土器
傳說
時代
桓國·倍達國·檀君朝鮮
古朝鮮 辰國 箕子朝鮮
衛滿朝鮮

三國
時代
三韓 漢四郡
樂浪
帶方





三國

時代
伽倻



熊津·安東
統一新羅 渤海
屬地
後三國
時代
新羅 後百濟 後高
句麗
高麗王朝
屬地
征東行省 遼陽行省
雙城·東寧·耽羅
朝鮮王朝
大韓帝國
朝鮮日治時期
盟軍託管時期
駐朝美軍政廳 蘇聯政廳·北朝鮮委會
大韓民國
(南韓)
朝鮮民主主義
人民共和國

(北韓)

君主 · 首都 ·
文學史 · 教育史
電影史 · 韓醫史
陶瓷史 · 戲劇史
南韓國寶 · 北韓國寶

朝鮮半島主題
Close

後漢書記載漢武帝滅了衛滿朝鮮後,以沃沮地為玄菟郡。後為夷貊所侵,徙郡於高句驪西北,更以沃沮為縣,屬樂浪東部都尉。公元1-2世紀沃沮成為高句麗太祖王藩屬。244年,曹魏與高句麗的戰爭中擊敗高句麗後,高句麗東川王曾暫退到北沃沮

285年扶餘王儲在遭到北方游牧民族(鮮卑)襲擊時也曾逃到沃沮。5世紀初期,高句麗好太王將沃沮完全納入高句麗版圖。

沃沮與東濊同屬扶餘的分支。語言和習俗與高句麗人相似。他們的地方稱濊地,因為濊人比貊人多很多。

沃沮與勿吉

《三國志》卷30:「沃沮……言語與句麗大同」,而「挹婁……言語不與夫余、句麗同。」「挹婁喜乘船寇鈔,北沃沮畏之。」

中國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金毓黻先生主張「靺鞨,當亦為沃沮、勿吉之音轉」,認為朝鮮半島北部的沃沮即勿吉,又分北沃沮(黑水等部)、東沃沮(白山等部),東女真當即古代東沃沮的後裔。此指東女真即曷懶甸女真,為唐以前沃沮的後裔。有人認為沃沮是濊人肅慎的混血。[誰?]

在有關女真族起源的說法中,韓國學者李丙燾和日本學者三上次男主張渤海的強制移置說。三上次男以為黑水一帶諸部族是渤海武王大武藝,719-737年在位)末期的被征服人民,以後黑水部被強制移民到渤海南京南海府(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清津市,一說在咸興)附近,隨著新羅後期國勢的衰微,逐漸往南遷移。如此,則在黑水部真移置於渤海南京附近以前,後來曷懶甸女真所據的地區,可說是一片無人地帶。後來高麗太祖的開拓地區也是女真尚未占據的無人地帶。

軼事

有觀點認為日本古代彌生人髡髮的習俗來源於沃沮, 因為彌生人的祖先與挹婁長期比鄰沾染了通古斯民族的習俗,[原創研究?]而史書中並沒有扶餘高句麗有髡髮的習俗。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