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丘念台(1894年3月11日—1967年1月12日),初名伯琮、國琮,入中學時更名琮,臺灣省臺灣縣捒東上堡大埔厝莊(今台中市潭子區)人,清臺要員、臺灣民主國副總統丘逢甲之子。其父於臺灣被割讓日本後離台遷居廣東鎮平(今蕉嶺縣),榜其居曰「念臺山館」,以示不忘光復臺灣,更為子取別號念臺,冀其繼承父志完成復臺宏願。念台仰承庭訓,奉為畢生力行之鵠的,日後辦中國國民黨黨務時,總裁蔣中正發給黨部委任狀,書其名為「丘念台」,自此以「念台」為正名,易「臺」為「台」。政治立場上親近CC派。
念台天資聰穎,五歲啟蒙,父母即教以詩文,灌輸其民族思想。年十三,入鎮平縣立中學,時革命思潮到處湧盪,次年經教師丘君實(光漢)介紹加入同盟會,立志獻身革命事業。中學畢業後,適值武昌起義成功,認為報國時機已至,乃獨往梅縣欲參加革命工作,為家人發覺追回。次年二月,父喪,守制盡孝。是年秋赴滬升入大同學校就讀。民國二年,赴日深造,初入成城中學,未久,中國政局不安,發生倒袁運動,學費難籌,乃返國考取官費生。民國三年,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科,隔年以成績優異,依制派至日本第四高等學校,接受嚴格軍國民教育。
念台留日,志在陸軍,次在造船,以臺灣為一海島,當發展造船,以便對外聯絡,然二者入未能如願。為方便聯絡留日臺籍學生,乃於民國八年秋四高畢業後,入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物理科,次年轉讀工學部採礦科。十二年復入該校大學院深造,從事各種礦場研究。在此期鼎,念台結合臺籍青年組織「東寧學會」,聯絡感情,研究學術,並發展臺人嚮往中國祖國之意念。另有意返粵協辦開發廣東高州石油礦計畫,後因時局動盪,擱置未行。
民國十四年,念台放棄學位,結束研究工作,遵守官費生返國規定,回穗任教廣東大學及廣東省立工業專門學校。八月初,以粵局不安,難用所學,乃赴東北擔任瀋陽兵工廠技師,負責檢查新購機械及新制槍砲彈,並藉此觀察東北礦藏實況,但歷時半載,囿於工作環境,未能發揮實際礦務專長。念台認為且以東北當局製造槍砲,固為防止日本異動,但對內則有伺機入關之意,故於完成撫順縣石門寨煤產調查工作計畫書後,則告假回粵,並函請辭職。後接楊督辦函促回廠,允以專辦開礦工作,遂再度前往。先後勘定遼寧正北西安縣煤礦,修築奉海鐵路,成立西安煤礦公司,任採礦主任。
民國十七年夏辭職返粵,籌畫基金,自辦煤礦,嗣經兩廣政治分會聘為建設委員,曾條陳「開發兩廣礦業計畫」,次年受聘粵省府顧問,民十九年兼任廣東省立工業學校校長,於校內附設華僑補習班,專收臺籍青年赴粵升學,以灌輸愛國思想。雖遭日駐粵總領事橫加千涉,但念台不為所動,受訓青年日後卒成後國府光復臺灣之中堅,並有多人在中央及地方出膺艱鉅。
民國二十年四月,念台因籌辦私立華僑學校,赴臺籌款,以粵局突變,乃經香港赴日。六月,應十九路軍總司令陳銘樞電召回國,於上海協辦該軍後方文電工作。是年,九一八事變發生,舉國激昂,念台鑒於東北易幟,華北局勢緊張,共軍長征,內戰未停,國勢阽危,乃放棄研習礦產,以抗日救國為要務,結合學界名流,呼籲各黨派捐棄私見,停止紛爭,合力對外,並發動廣東及上海各抗日團體捐款援助東北義勇軍運動。是年冬,親率慰勞團員出關,分赴興城、凌南、綏中各地駐防部隊,致送捐款,濟助慰問。返經山海關,值上海「一二八」戰事爆發,因十九路軍英勇抵抗,重創日軍,念台乘機就地宣導,向東北軍柯柱國師致意,勸所部襲擊錦州及秦皇島日軍,但何氏持觀望態度,未採取行動。
民國二十一年,滿洲國成立,日本將領本庄繁及土肥原賢二率所部分駐關內外,念台益感憤恨,於是年至天津,參加監督各方進行消滅兩日本將領計畫,因事機不密而失敗。復於八、九月間轉往熱河、張家口等地慰問西北軍馮玉祥部,促其堅決抗日。此外,念台因積極從事抗日工作,以廣州、上海、天津、北平為其活動基地,以致引起日本使館注意,將其列為「抗日激烈份子」,追蹤監視,時加威脅,但念台不為己甚,並向廣州駐軍總司令陳濟棠、公安局長何犖提出清除廣東各地日諜計畫,以及反間工作。
民國二十三年八月念台暫離諜報工作,離穗赴滬,不意受人栽誣,乃遭中央通緝,遂隱居蕉嶺故鄉,卒獲澄清。二十四年三月,念台應聘至廣州中山大學任教,日方諜報單位復用種種方法威逼利誘,促其停止抗日防諜行動,屢瀕於危,均嚴詞拒絕。念台並於任教期間,協助校方疏導學生抗日運動風潮,以平抑學生浮動心情。
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發生,國軍全面抗戰,九、十月間,中山大學開始疏遷,念台以教授身份,訪問駐防潮汕軍部各級將領,鼓勵抗日。次年二月間,念台為期早日克敵制勝,不辭險阻,跋涉大後方,先後赴西北,西南等地考察訪問組訓工作,後經海防、香港返抵廣州,歷時九月餘,所獲資料心得皆隨手錄存。其間艱苦備嘗,沿途告貸,但對西北、西南為後方抗戰基地,有持久必勝之信心及準備,並以此信念轉告所接觸之民眾,鼓勵協助政府抗戰到底。是年十月,廣州棄守,粵省黨政軍當局以念台曾研究組訓民眾及游擊戰術,紛請協助,遂第四路軍(後改稱第十二集團軍)總司令余漢謀之聘,籌畫東江抗戰敵事宜,負責擔任惠、潮、梅二十五縣民眾訓練,並成立「東區服務隊」,號召青年參加訓練,作為協助抗戰基幹。嗣獲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聘為司令部少將參議,由此轉為軍職,乃擴大工作計畫,於二十八年秋,率隊駐紮廣州外圍羅浮山南麓,從事禦日、防共、安政、教民等工作,先後達六年之久,此外並推動每保辦一戰時小學計畫,以惠州以東的橫壢為中,推展至惠陽、博羅、紫金、河源等縣區, 先後成立45間小學。
「東區服務隊」的成員有:鍾浩東、蔣碧玉(蔣渭水養女)、蕭道應、黃素貞(汐止人,蕭妻)、李南鋒(屏東人,鍾浩東表弟)、黎明華、丘繼英(後任苗栗區長)、徐森源(後至基隆中學任教)
1943年(民國32年),開羅會議要求臺灣歸還中國,國民政府中央作接收準備,在福建漳州成立中國國民黨臺灣直屬黨部,以及臺灣調查委員會,念台奉派為執行委員和調查委員,奔走閩粵,策進復臺工作。次年二月,結束東區服務隊事務,專任臺灣黨務,將原有隊員加入黨部工作,仍以惠陽、博羅為根據地,訂定工作計畫,成立粵東工作團,自任團長,指派人員深入港、穗、汕聯繫當地臺人,滲入臺灣及沿海戰區工作。
1945年(民國34年)二月,閩贛粵邊區駐防總司令香翰屏以念台在廣州、香港等地主持滲透聯繫工作,極為成功,乃介紹其與美國十四航空隊合作,進行招募登陸臺灣之嚮導人員,念台特挑選幹練臺籍青年16人在梅縣集訓待命,拒受美軍酬金。是年八月,日本宣布投降,念台時在福建永安,聞訊急返廣州並寓居同鄉塗思宗於法政路6號之宅邸中,從事安撫臺胞及處理黨務等相關工作。十月二十五日中華民國接管臺灣,中國國民黨臺灣直屬黨部改為臺灣省黨部,念台仍任執行委員,
1946年春受任為監察院監察委員。在此期間,念台於廣州率同粵東工作團團員分向各收容所慰問臺胞,設法救濟,復向重慶中央及臺灣地方當局陳述臺胞處境苦衷,勿概以漢奸論罪,並撰文披露報端,為臺人請命。其後終得行政院察納,通令全國,除少數臺航莠民確有非有迫害事證者以戰犯論處外,餘則一律免究,悉予寬釋,陸續遣送返鄉,俾能各安生業。此項結果,實為念台愛鄉之一大貢獻。8月,籌組「台灣光復致敬團」與林獻堂、陳炘、李建興等十五人,晉見國府黨政軍各界,進行全面性的溝通與觀察,直至同年10月才返臺。[1][2]
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白崇禧奉派至台灣調查與善後,白崇禧即透過張發奎急邀丘念台赴台宣撫,3月27日抵台後,主張寬大處理、停止逮捕,並於日後監察院的調查報告指出,官警妄殺於先,軍憲枉法逞威過度濫殺於後。
1961年,丘念台、楊亮功與台灣中部地區士紳以紀念丘逢甲而創建「逢甲工商學院」,爾後之逢甲大學前身。[3]
1967年因腦溢血病逝於日本東京[4],死後葬於陽明山公墓[5]。
1968年,丘念台的女兒丘棣華創建「竹林中學」。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