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民國時期歷史事件 形式上完成國家統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東北易幟,是指皇姑屯事件後,統治東三省的奉系軍閥將領張學良將原來懸掛的北洋政府五色旗換成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1928年12月29日通電宣布接受南京國民政府統治的政治轉向事件。此事件標誌著國民革命軍北伐的結束、南京國民政府實現名義上的中國南北統一及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時期正式告終。
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試圖剷除各地軍閥政權,實現中國南北統一。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蔣介石因北伐軍內部分裂,於徐州宣佈下野,直至1928年4月,蔣介石又重新掌權,發起第二次北伐戰爭,並於臨近5月底時進軍北京。身處北京的中華民國北京政府瓦解,張作霖不顧日本死守燕、冀的要求,放棄北京、撤回東北。1928年6月,張作霖出山海關,日本關東軍於皇姑屯刺殺張作霖。張作霖死後,東北仍為奉系政權,並且依舊沿用中華民國北京政府的五色旗作為旗幟。
1928年6月,張作霖被暗殺後,其子張學良當時正在河北邯鄲安排撤退,當天接到奉天督軍參議臧式毅通知後,化裝假扮軍隊伙夫,乘坐運兵汽車於6月18日返回瀋陽,受到張作相等宿將擁護,7月4日繼任東三省保安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成為東北政治軍事領導人,主掌東三省兵權。張作霖死後,蔣介石即派出孔繁蔚作為代表前往瀋陽與張學良聯絡。[1]:390
1928年7月1日,張學良向國民革命軍宣告停戰,表明不會干涉「重新統一」的任務。同年7月3日,蔣方至北京與奉系的代表會面,商討和平解決方案。7月8日,張學良派遣吉林省省長王樹翰、安國軍政府財政部米春霖、前北京衛戍司令邢士廉、軍事參謀署徐祖詒作為談判代表到達天津,提出談判條件:
- 東三省成立政治分會,張學良任主席,楊宇霆任奉天省主席,張作相任吉林省主席,萬福麟任黑龍江省主席,
- 東北軍保持原編制,派100名青年前往南京學習國民黨黨務,
- 保護東北三省任職者生命財產安全。
1928年7月10日,東北代表4人從天津到北平,與蔣介石會面,雙方談判順利,定於7月24日發表「易幟公告」。日本不滿其做法,首相田中義一派遣特使林權助以弔唁張作霖的名義與張學良會面,向他施加壓力。8月5日,林久治郎參加張作霖葬禮時再次施壓。8月9日,雙方發生激烈爭吵。張學良擔心日本使用極端手段,同國民政府商定後決定暫緩易幟。[1]:390-391
12月中旬,國民政府特使軍政部政務次長兼軍政部兵工署署長張群,國民黨二屆候補中執委吳鐵城、北平政治分會主席李石曾、軍事委員會委員方本仁到達瀋陽,送來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和東北主要官員的委任狀。24日,張學良宣布29日改懸掛國旗,東北三省同時舉行。[1]:391
1928年12月29日,奉系張學良改五色旗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東四省易幟,通電服從南京國民政府領導[2]:472:
「奉天來電萬火急限即刻到南京蔣主席鈞鑒組密現已飭令東北所屬於廿九日早七點起改易國旗特請備案並請定該日為國民黨統一中國紀念日為盼張學良儉印」[3]:76。
在奉天省府禮堂,張學良主持「易幟典禮」,方本仁監誓[1]:391。全國統一宣告完成[4]:17。31日,依照先前談判條件,國民政府命張學良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張作相和萬福麟為副司令長官,翟文選、張作相、常蔭槐、湯玉麟分別擔任奉天、吉林、黑龍江、熱河四省主席[1]:391。
東北易幟從1928年6月開始醞釀,由於日軍的橫加干涉和多方利益協調問題,東北易幟進程被一再拖延,到同年12月最終實現,前後長6個月的時間。
原本割據關外的張學良,自此與蔣介石關係緊密,之後參加中原大戰,進兵山海關,支持蔣介石,打敗閻錫山、馮玉祥的反蔣聯軍。張學良也因此役而獲得華北的治權,包括北平市、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山東省、山西省部份的徵稅、駐軍,以及人事任命權等行政權力,成為當時僅次於蔣介石的中華民國實權第二號軍事人物。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