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工專的前身為晚清政府廣東勸業道於1910年8月在廣州增埗設置的廣東工藝局。1911年10月,工藝局第一次停辦。1912-1916年再次辦學。1917年10月,第二次復辦。工藝局的辦學起點低,初期只為開智和教化民眾,但已具初步的的職業教育形態[2]。
1918年1月,工藝局開設工業學校廣東工藝局附設工業學校,並在同年8月20日更名為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簡稱甲工),成為為當時廣東省立的惟一一所工業學校,黃巽為校長。根據1912年公布的《實業學校令》,實業學校分為甲乙兩種,甲種學校相當於清代的中等實業學堂;1922年,國民政府規定甲種學校實施完全普通實業教育[3]。甲工時期的歷任校長與教師大多具有留學歐美及日本的經歷。
1921年5月,工藝局併入甲工,原有工場及經費撥歸甲工使用。1924年7月,甲工改制並升格為廣東省立工業專門學校,著手培養專科高級工業人才,校長為鄒卓然。1926年8月,工專合併至國立中山大學,設為其工業部,原本用以籌設中大的工科學系,但不久後中大改組,工業部撤消,其交回廣東省教育廳重新設校,恢復原有工專的校名。時任丘琛為校長,設置土木、機械、化工三個工業專科。1930年,再改稱廣東省立工業專科學校[4]。
1932年,適值陳濟棠推行三年施政計劃,正籌備一間省立大學;為紀念不久前因拔牙而意外去世的國民黨元老古應芬(字勷勤),陳濟棠決定將其命名為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命廣東省政府和廣州市政府共同負責籌辦工作。工專因此於同年8月籌設建築工程專科,1933年初又增設大學部。至6月全校學生已增至400多人。1933年6月,盧德被委任為勷勤工學院代理院長,工專於同年8月擴設為勷勤工學院。
1934年7月,勷勤工學院與勷勤師範學院和商學院整合為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勷勤工學院因此成為勷勤大學下設的工學院。工學院設機械、化學、土木和建築四系,其中建築系主任林克明和土木系主任羅明燏都是當時工程界最具實力的人物,勷勤大學也成為當時除中央大學外中國僅有開設建築系的學校。
勷大工學院初期的院址設在增埗,1936年9月遷入位於石榴崗的新校址。抗日戰爭爆發後,工學院先後遷至廣東新興和雲浮辦學。此時陳濟棠已下台,國民政府便借勷大數個學院遷入內地辦學為由,在1938年宣布將勷大解散,其工學院併入國立中山大學[5]。
1944年夏,廣東省教育廳復辦廣東省立工業專科學校,委譚孟衍為校長,校址設在高要縣長江坡。1945年2月,改任黃巽為校長,遷校於雲浮縣腰古墟。抗日戰爭勝利後,因廣州增埗原校址已辦為海事學校,所以暫在肇慶市設校。1946年4月,王仁宇繼任校長,遷高要縣湖山師範舊址,設水利工程、機械工程、化學工程、紡織工程、土木工程五科,有學生254人,是當時國內23所省、市立專科學校之一。
1949年後,工專遷回廣州,其僅剩化工、機械、水利科,在校生僅106人,教師15人。1950年,更名為廣東工業專科學校。1952年高校調整後,整體併入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自復辦至並校為止,共培養800餘名畢業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