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陵之聲廣播電台是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的下屬頻率,是江蘇唯一對台對外廣播頻率,1986年11月12日開播,前身為華東人民廣播電台對台廣播科、江蘇人民廣播電台對台廣播部[1]。節目以綜合資訊為主,全天播出17小時。[2]
1949年6月,華東人民廣播電台對台廣播科成立,設置對台廣播節目,開始對台灣廣播。1950年12月,因南京人民廣播電台發射功率較大,華東台對台廣播遷到南京台播出,呼號和隸屬仍為華東人民廣播電台。1952年9月,華東台對台廣播科遷回上海,南京台中止對台廣播節目。當時華東台的對台廣播有《新聞》、《偉大的祖國》、《對國民黨軍政人員廣播》等節目,以普通話、閩南話、客家話三種語言播出,全天播音2小時[1]。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並提出「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後,1981年,中共中央指出,東南沿海地區廣播電台應開辦對台灣廣播節目。同年8月,中共江蘇省委在《關於加強對台工作,力促台灣早日回歸祖國的決定》中,要求省內主要媒體加強台灣問題的宣傳,江蘇省廣播事業局(現江蘇省廣播電影電視局)要制定計劃,開辦對台廣播節目。1982年1月,中共江蘇省編制委員會批覆同意江蘇人民廣播電台增設對台廣播部;同年7月1日23時,江蘇人民廣播電台開始播出對台廣播節目,使用江蘇人民廣播電台第一套節目(現江蘇新聞綜合廣播,播出頻率為調幅702千赫,發射功率150千瓦)節目時段播出,當時的呼號為「江蘇人民廣播電台,現在對台灣同胞廣播」。起初對台廣播每天播音兩次,第一次為16:15~16:40(星期二、四除外),第二次為23:00~23:40,主要節目有《江蘇新聞》、《故鄉與親人》、《文藝》等,其中《故鄉與親人》報道江蘇各地去台人員家屬、親友和在江蘇的台灣同胞的生活情況,每周還設一檔家信和尋找親人啟事[1]。
由於對台廣播節目需要增加時間和數量,原來的對台廣播節目已不能適應當時形勢發展的需要。因此,在1985年初,江蘇省廣播電視廳和江蘇人民廣播電台向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視部(現廣電總局)提出設立金陵之聲廣播電台的申請。同年12月,中宣部和廣播電視部批准江蘇人民廣播電台對台灣廣播節目改用「金陵之聲廣播電台」的呼號,並使用短波頻率播出。該台總部也遷址延齡巷80號招待所。1986年11月12日,金陵之聲廣播電台正式開播,每天播音時間提前至19:55,收播時間為24:00。1987年11月12日,金陵之聲廣播電台增加每天上午8:55~11:00播音。該台除文藝節目由江蘇電台文藝部承擔外,其餘節目均為自行製作[1]。
短波:6200kHz(北京時間20:30-23:00,最初使用4875kHz和7215kHz[1])
金陵之聲對外播出平台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