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出品电子游戏系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瑪利歐系列(日語:マリオ,英語:Mario,中國大陸譯作「馬力歐」,中國大陸舊譯「馬里奧」,香港舊譯「瑪利奧」)是由日本電子遊戲製造商任天堂開發,以同公司的吉祥物瑪利歐與其夥伴們為中心發展出的多個電子遊戲系列之統稱;其中自紅白機上的經典《超級瑪利歐兄弟》開創的動作遊戲系列,官方稱之為《超級瑪利歐系列》,其他還有賽車、運動、RPG等系列存在。截至2020年,所有系列的合計銷量已超過5億6000萬份[1],是史上銷量最高的電子遊戲系列,且為任天堂的招牌系列。
瑪利歐系列 | |
---|---|
| |
![]() 瑪利歐帽子上的M字型標誌,是系列中標誌性的商標。 | |
類型 | |
開發商 |
|
發行商 | |
主創 | 宮本茂 |
平台 | 列表
|
首版平台 | 大型電玩 |
首作 | 咚奇剛 1981年7月9日 |
最新作 | 瑪利歐&路易吉RPG 兄弟齊航! 2024年11月7日 |
衍生作品 | 咚奇剛系列 超級瑪利歐系列 路易吉系列 耀西系列 瓦利歐系列 |
所有角色主要在競賽遊戲或外傳作品出場,但正篇遊戲至今大多只能以瑪利歐、路易吉進行遊戲。有關其他咚奇剛系列主要角色,請參見:咚奇剛系列
瑪利歐在遊戲界的登場可追溯到1980年,瑪利歐與年方27歲的製作人宮本茂的初試啼聲之作《咚奇剛》(Donkey Kong,官方舊譯森喜剛,中文舊譯大金剛)原是為店頭大型電玩所設計的遊戲,初始的遊戲系統則修改自任天堂1980年代初紅極一時的掌上型電玩Game & Watch系列中的名作《大力水手》;但由於任天堂與漫畫商恰談《大力水手》版權失敗,宮本茂不得不臨時修改,改以一個穿著紅色衫及吊帶褲裝與滑稽大鼻子的人物代替卜派的形象。同時,由於當時的點陣圖技術無法良好的表現頭髮與嘴巴,宮本茂索性再為角色加上了帽子與鬍子。日後成為家用電玩代名詞的瑪利歐,就在此時誕生了。瑪利歐最早出現在《咚奇剛》遊戲裡,其名原因是一位義大利裔員工表示,電玩人物類似其叔叔瑪利歐。
宮本茂原本為這個角色定名為"Mr. Videogame"。至於為何改名為瑪利歐,除了「義大利裔員工叔叔說」外尚有一說,還有可信度似乎更高一些,直至2015年任天堂官方才証實確有其事:當首批《咚奇剛》大型電玩運抵美國時,遊戲機版的倉儲與安裝全都在任天堂美國分公司在西雅圖租賃的倉庫進行;正當包括任天堂美國分公司總裁荒川實(Minoru Arakawa)在內的所有員工都忙於出貨時,一位不速之客——身材矮胖、破囉嗓的義大利裔美國籍房東瑪利歐·西加列(Mario Segale)——跑來催繳房租;或許是這位房東的形象恰巧與大金剛遊戲的主角頗有雷同之故,任天堂美國分公司的員工隨即把他的大名「瑪利歐」套到了這款稍後在美國大紅大紫的遊戲主角身上。
香港流行曲歌手古巨基於2003年11月28日發行的廣東話大碟《遊戲 基》中的《任天堂流淚》是以瑪利歐為主題描寫一痴情男和一多情女愛情的一首流行歌曲。陳奕迅在2007年發行的廣東大碟《Listen to Eason Chan》中,《瑪利奧派對》一曲也表達了玩瑪利歐遊戲時的心情。
英國一項調查發現,超級瑪利歐是自1980年代電子遊戲普及後,最受歡迎的電子遊戲。[2]直至2008年,瑪利歐分別在不同的機種登陸在116種電子遊戲,當中包括瑪利歐自己為主角的遊戲和其他如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等遊戲上,成為了金氏世界紀錄大全中,發行最多款電子遊戲的電子遊戲角色。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