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颱風萬達(英語:Typhoon Wanda,國際編號:621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6W,國際音標:/ˈwɑːndə/)為1962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6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該擾動源於8月23日的一個東風波,萬達於9月1日正面侵襲珠江口一帶,其風暴潮疊加天文大潮引致港澳多處遭受嚴重破壞,香港的災情尤其嚴峻,是二戰過後最多人命傷亡的風災。
發展過程
本段強度分級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分級敘述,故以下萬達「增強為颱風等級」的說法僅在該分級之標準有效。依臺灣氣象所(即現今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的標準,萬達增強為輕度颱風後即始終維持颱風的等級。
8月23日早上,在高空跨赤道氣流支持下,東風波[注 3]在加羅林群島附近開始發展,在中太平洋槽線[注 7]和東風波的相互作用之下,環流在組織當中。日本氣象廳(JMA)在25日晚間將該系統升格為一熱帶性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亦於二天後(27日)跟進升格,給予編號「16W」[注 8],翌日(28日)早上8時升格為熱帶風暴,定名為「萬達」。受副熱帶高壓脊西伸影響,萬達走勢維持西北西方向。
8月29日,萬達以穩定移速行進,遠離臺灣並開始往南海北部步步進逼。當日,颶風獵人派出一偵察機飛入萬達中心,指出其達颱風等級,當時環流覆蓋面積約為直徑1,000英里(1,600公里);隔天(30日)另一偵察機測得中心持續最大風速達一分鐘80節(41公尺每秒;150公里每小時),顯示萬達進入巴士海峽之後仍在增強。31日早上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評級萬達之持續最大風速達一分鐘95節,相當於薩費依-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下的二級颶風,為該機構所肯認之巔峰強度。
萬達於9月1日早上正面侵襲香港,中心在皇家香港天文台總部南南西方距20公里處掠過,並以20公里每小時往北北西方向行進。風眼通過長洲並趨向大嶼山附近。
該日下午,萬達在中國廣東省肇慶專區、佛山專區交界一帶登陸,下午2時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降格為熱帶風暴;萬達又因受冷空氣侵入結構及受內陸地形影響而急劇減弱,9月2日凌晨2時,日本氣象廳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同時將萬達降格為熱帶性低氣壓,後來該系統往西南方向移至北部灣附近,影響海南島與越南東北部、北中部一帶的天氣。
影響
- 當地懸掛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十號風球
- 最接近當地時間:1962年9月1日上午9時50分(夏令時間,即香港時間+1小時,即UTC+9時區)
- 最接近當地位置:天文台總部之南南西約20公里(掠過香港境內)
8月30日,萬達中心風力增強至每小時約150公里,其中心在香港之東南東約740公里,皇家香港天文台於晚上7時45分(當地實施夏令時間,即原定香港時間+1小時,下同)懸掛一號風球。8月31日上午9時,萬達集結在香港東南東約490公里之中國南海上,並繼續穩定以時速接近19公里向西北西移動。受其外圍下沉氣流影響,香港漸轉密雲但天氣悶熱,日間最高氣溫更上升至攝氏35.5度。稍後開始轉吹北風和下雨。同日下午4時10分,香港天文台改掛三號風球。
當天下午,香港仍然未吹強風,天文台已預計萬達將於翌日非常接近香港,於是在晚上10時50分改掛七號風球。9月1日凌晨2時,萬達集結在香港東南約190公里。位於香港東南之橫瀾島氣象站此時開始測得烈風,陣風時速每小時89公里。約2小時後,維多利亞港內的風力仍然只達到每小時56公里(即強風程度),但橫瀾島風力已增強至持續每小時74公里,陣風約每小時105公里。天文台於是在凌晨4時15分改掛九號風球,並表示萬達稍後會於香港以南約50公里內掠過,不排除懸掛十號風球。
兩小時後,萬達中心集結在香港天文台總部之東南約90公里,開始正面侵襲香港。境內風勢急劇增強,天文台於早上6時15分改掛十號風球。由於當日早上香港正值天文大潮,天文台並同時發出風暴潮預防警告。上午9時,萬達在香港境內南部水域,香港全面吹東至東北颶風。橫瀾島測得陣風為每小時216公里,大老山為每小時284公里;天文台則在上午9時半測得10分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150公里,陣風每小時259公里;氣壓為953.2百帕斯卡。萬達於上午9時50分最接近天文台總部,中心位於天文台總部之南南西約20公里。其採取對香港最壞的路徑,沿橫瀾島移動到長洲,並經長洲離開,香港長期處於其東方,即風勢最猛之處,導致市區風力非常強勁。同時,一直吹起東北風,把海水推往吐露港,加上天文潮,造成強烈風暴潮,最後沙田、馬料水、大埔一帶完全被摧毀;吐露港水位比正常最高潮位再高多3米,達5.2米。在大埔滘,風暴潮的浪頂為海平面以上7米。至上午11時,萬達風眼移至長洲附近,風眼經過時部份地方短暫風勢平靜;之後各地轉吹南至東南颶風。
萬達離開香港後,穿越珠江口,在9月1日下午於新會與中山之間登陸[11]。隨著萬達開始遠離,香港境內風力迅速而顯著地減弱,天文台於下午2時15分改掛六號風球,再於晚上7時05分改掛三號風球,翌日(9月2日)凌晨12時45分除下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9月1日香港天文台整天測得的平均氣壓只有982.5百帕斯卡。由8月31日至9月2日,天文台總部共測得262.8毫米雨量。
萬達雖然是一個大型颱風,但近中心的風力範圍較小,環流緊密,導致風速變化劇烈;如以天文台總部為例,在9月1日午夜後才開始吹強風,但在日出時分已吹烈風,並在十號信號懸掛不久後便由烈風風力急增至颶風風力,颶風消退時風速轉變亦極為迅速,由颶風迅速減弱至烈風風力,過程中暴風出現的過渡時間極短。而萬達是少有眼壁及風眼邊緣均曾經過天文台總部上空的颱風,在測得颶風期間曾短暫出現明顯的風勢減弱現象。然而珠江口、廣東東部沿海一直至福建沿海於30日至1日期間先後測得相等或超過每秒40米的極大風速。
萬達襲港時分別創下香港最低氣壓、最高每小時與十分鐘平均、最高陣風的風速及開學日的溫度為有紀錄以來最低。萬達同時在香港東北面的吐露港引起風暴潮,造成嚴重傷亡。是次風災為香港有記錄至今第六多人死亡,亦是二戰後造成過百人死亡的兩次風災中的其中一次,共引致183死388傷[12],另108人失蹤。萬達襲港期間,天文台總部測得每小時平均風速高達133公里,是二戰後一眾十號風球之冠,更是唯一於天文台總部測得持續風力達颶風水平(≥118公里)的十號信號,海平面氣壓更低至只有953.2百帕斯卡。
萬達將海水推入吐露港,導致沙田、馬料水、大埔一帶幾乎被徹底摧毀。據有關當局事後統計,共有183人在萬達襲港期間死亡,當中127人是在新界沙田及大埔區受吐露港風暴潮淹沒時身亡。另受傷人數達388人,亦有108人失蹤,72,000人無家可歸。700多艘小艇嚴重受損,500多艘沉沒。24艘遠洋船擱淺,12艘出現碰撞,避風塘內的住家艇亦有大量損毀。
沙田約有3000家寮屋區損毀,市區內700多間寮屋及天台木屋完全摧毀,1300間無法居住,許多房屋倒塌。筲箕灣許多寮屋船遭擊毀。此外,超過400間平房區的木屋亦遭徹底摧毀,另1,200間損毀。市區散落著掉下的鋅鐵皮、棚架、廣告招牌、架空電線和破碎的窗戶。大量汽車擋風玻璃被風吹至破碎損壞,少數車輛遭受更嚴重的破毀甚至被吹至四輪朝天。樹木以及植物種植園遭受嚴重破壞,許多樹木連根拔起或折斷。大量樹木的枝葉全被吹折,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
萬達破壞了新界各處不少農作物,包括當年盛產的蔬菜、水果和鮮花,損失嚴重。在大埔、沙田及沙頭角地區約1,600公頃稻田遭受海水淹沒。夏末的蔬菜,尤其是瓜類品種遭到嚴重破壞,約700公頃的菜田被海水淹沒。季節水果如香蕉、木瓜出現嚴重損害。所有的柑橘和橄欖正值駁枝階段,部分遭損壞。荔枝和龍眼因早已過駁枝階段受影響最小。果樹整體的損壞率約為百分之10,影響最輕微是荔枝和龍眼,佔百分之5;而受影響最嚴重則是香蕉,佔百分之75。在戶外的花朵或其遭淹沒的地方均受嚴重損害。在沙田和大埔區,由於劍蘭種植在地勢低窪地區而遭淹水壞。惟萬達對水稻的損害相對輕微,持續的大雨使海水倒灌造成的損害降低,並沒有持久的影響。
萬達是一個環流極為緊密的熱帶氣旋,襲港期間創下以下的氣象紀錄,並保持至今:
- 二次大戰後香港測得的最低海平面氣壓:944百帕斯卡(中心最近距橫瀾島3英里時測得,只僅次於丁丑風災)
- 天文台總部有紀錄以來最低的海平面氣壓:953.2百帕斯卡
- 天文台總部有紀錄以來最高陣風:每小時259公里
- 天文台總部有紀錄以來最高一小時平均風速:每小時72海里/每小時133公里(一說每小時68海里,只是因為用整點時間計算風力,七十年代末則重新計算過非整點的最高一小時平均值,得出每小時72海哩,故實際比1896年的每小時69海哩為高)
- 二戰後維多利亞港內最高風速:大老山,最高陣風為每小時154海里(約每小時284公里),一小時平均風速為每小時102海里(約每小時189公里),十分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105海里(約每小時194公里)
受中度颱風萬達影響,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台於1962年9月1日早上7時30分至下午6時懸掛九號風球[15]。在萬達襲澳期間,澳門測得最高一小時平均風速為80km/h,最高陣風達129km/h,總降雨量達57毫米。颱風最接近澳門時,澳門測得最低舜時氣壓為962.4hPa。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記錄
皇家香港天文台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
---|---|---|
上一熱帶氣旋 | 一號風球
|
下一熱帶氣旋 |
颱風凱蒂 | 強颱風黛納 | |
颱風莎莉 | 三號風球
1962-09-01 19:05-1962-09-02 00:45 |
強颱風黛納 |
強烈熱帶風暴歐加 | 六號風球
|
超強颱風艾達 |
颱風艾麗絲 | 七號風球
|
超強颱風費依 |
颱風艾麗絲 | 九號風球
|
超強颱風艾達 |
颱風艾麗絲 | 十號風球
|
超強颱風魯碧 |
釋義
來源出處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