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深圳大學
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的綜合性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深圳大學(英語:Shenzhen University,縮寫:SZU),簡稱深大,成立於1983年,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是一所教學科研並重型的綜合性大學。學校以「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為辦學特色,擁有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多層次的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體系,是現時13所廣東省高水平大學之一[1]。現有粵海、麗湖兩個校區。
![]() |
Remove ads
歷史

- 1983年,改革開放剛開始,深圳大學於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不久後被提議創辦,同年5月,由國務院正式批准,9月正式宣告成立,並於9月27日開學授課,錄取了216名學生。創校初期,由北京大學援建中文、外語類學科,清華大學援建電子、建築類學科,中國人民大學援建經濟、法律類學科[2]。目標是「打造東南亞學術明珠」。建校第二年,廣東的省市高考狀元三分之一來到了深圳大學。
- 首任校長為兩院院士張維教授,他與人大副校長黃達、人大教授方生一同從各校爭取教師[3][4]。清華大學建築系的羅徵啟擔任首任校委書記及常務副校長(後擔任第二任校長),並且主持早期的校務。得深圳改革之風氣與銳氣,當時的深大進行了一系列讓人「瞠目結舌」的改革,創造了多項中國大陸高等教育史上的第一,比如畢業生不包分配制度、教職工聘任制度、學分制度、勤工儉學制度等。其中許多教改措施被寫進日後的《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並在全國推廣[5]。八十年代在中國的高校中,也是在整個中國教育界中,唯一敢於打破中共數十年一以貫之的意識形態禁區,提出「黨委治黨、校長治校、教授治學」辦校方針的就是深圳大學,就是羅徵啟。
- 深大將大部分崗位騰出來給學生做兼職。成立「學生智囊團」,校長、各系主任的秘書都是學生,「學生幕僚」直接參與學校高層決策的制定;深大金融系在1984年9月11日成立的「深大實驗銀行」,政府和各界的資金由學生管理,給老師們發工資;以法律系學生為主體,於1985年1月開設了全國第一個「學生法庭」,對違紀違規同學的處理進行「裁決」,後又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學生自律委員會;另有學生管理的實驗餐廳(名字保留至今),實驗外貿公司等。[6][7][8]根據早期校友經濟學者薛兆豐回憶,深大圖書館藏書完全開放,學生可以自由借閱港台和外文書籍,圖書館全年從早上8點一直開放至午夜12點;學生可以自由選課,必修課程僅占所有課程的一半;宿舍是兩人一間,學生可以自己選擇舍友;無關燈和門禁制度;沒有政治輔導員或是政治課,亦從來沒有開過大會[9]。深大自由的風氣在當時的制度森嚴的中國高校中顯得十分的特殊,除了與其位於經濟特區有分不開的關係,據說亦跟羅徵啟校長本人厭惡內地太樂衷於形式化有關。
- 深圳設立特區才兩三年,一年的財政收入不到1億元,市委卻決定拿出一半來建設深大。時任深圳市市長梁湘擔任深大籌備小組組長,並且有句豪言:「賣掉褲子也要把大學建起來!」後來更是將給深大人員「批戶口」的權力交給了羅徵啟。20年後深大校慶,郁龍余教授作詩一首記載這一典故:「深大建校二十春,鼓樂喧天賀校慶。何人何事最堪憶,市長當年賣褲情。」[10]
- 1986年12月14日八六學潮期間,深圳大學學生不滿校方推行的其中兩項條款,按前一學期的學習成績和學分分數而分級收費及重修的安排,加重他們的經濟負擔和學習壓力,近千名學生在校內遊行,在要求接見負責人不遂後繼而走到廣深公路遊行至晚上10時。[11]12月15日,深圳大學校方發出公告表示相關條款暫緩執行,但學生認為校方只是為了拖延,沒有誠意。在晚上8時,千多名學生再在校內遊行,繼而分兩路走到廣深公路,一路往深圳方向,一路往南頭方向,學生在路上攔截汽車。深圳市公安局派出警察維持治安,並封鎖廣深公路香蜜湖至南頭段。學生至凌晨1時半才散去。[11][12]12月17日,深圳市政府與深圳大學校方負責人開會,鑑於學生的激烈反對,決定停止執行相關條款,並立即在校園貼出公告。學生認為校方已有滿意答覆,決定停止遊行。[12]
- 1989年八九學運中,深圳大學成為5月中全國高校中唯一一所聲援北京學潮期間的全部活動均得到校方公開支持和後勤支援的大學,羅徵啟校長同情學生、主張對話、反對暴力、堅持正義的鮮明立場是決定性的。羅徵啟於同年被迫離職[13]。來自三校的老師被要求撤回,留下的一批老師成了深大當時的主心骨。
Remove ads
90年代,時任深大校長魏佑海、黨委書記吳澤偉提出要調整辦學思想,從應用型向教學科研方向轉型。到蔡德麟校長上任,繼續調整辦學思路,辦研究生教育。
1994年,深圳師範專科學校併入,成為深圳大學師範學院;通過了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學合格評估。

199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體育課改革,率先推行俱樂部制度;創辦深圳大學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為滿足市內生源的就學,在廣東省教育廳的要求下,降格為二本院校。此後直到2012年前,深大都是三條分數線招生(省外一本招生,省內市外二本招生,市內二本招生且分數線最低)。
1998年,將招收本地生的數量從招生總數的70%降到40%,謝維信校長稱這是深大試圖向高端發展的代表性事件。
2005年,章必功校長上任,因其幽默風趣的性格,溫和的治校理念,以及多次為學生發聲,廣受師生歡迎。
200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升格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創造了中國高校獲得博士點的最快紀錄;9月,進行學科和院系調整,將原有專業組建為21個學院;12月,圍繞「民主管理、教授治學」,成立人事工作和計財工作教授委員會。
2008年,開始每年承辦深圳文博會的分會場。
2009年底,向深圳市以及廣東省教育廳提交了改革方案並獲得通過,推動人事制度改革,成立教授委員會。從2010年9月起,深圳大學(除師範學院外)的教授不再擁有幹部身份,推行職員制、聘任制,逐步去除官本位,並探索教師退出機制,從而打破「鐵飯碗」,標誌著醞釀多年的深圳大學人事制度改革正式實施[14][15]。
2011年,8月,成為2011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分會場。

2012年,原武漢大學常務副校長李清泉教授就任深圳大學校長[16];10月,停止專升本招生。
2013年,7個專業首次在廣東省按第一批次招生[17];4月,成立醫學部[18];5月,面向本科階段的「創新研究短課」全面鋪開;7月,校園內全面禁摩,開行荔園小巴,「電摩天堂」成為歷史;12月,首屆「校長教學獎」頒發。
2014年,5月,發起成立全國地方高校UOOC(優課)聯盟[19];10月,完成起草《深圳大學條例》[20];11月,深圳大學研究生院正式成立。
2015年,獲深圳市委市政府專項資金支持,啟動高水平大學建設;6月,三個學科群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實施學分制收費改革;11月,《深圳大學章程》公布實施,成為學校依法治校的根本制度[21]。
2016年,將創新創業教育全面納入學生培養計劃,設立創業學院、創業基金,引入社會資源進駐創業園[22];教師招聘實行預聘-長聘制度;主體進入廣東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23]。以部分專業組建應用技術學院,即籌建中的深圳技術大學;9月,與廣東女乒隊共建「深圳大學桌球俱樂部」職業球隊,參加乒超聯賽。
2017年,9月,出台《深圳大學文化創新發展綱要》,探索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陸續實施了荔園卓越之星、深大愛樂樂團[24]、本科學術論壇、志願者之校等舉措;停止高職聯培本科招生。
2018年,4月,啟動對口幫扶喀什大學;6月,所有專業於廣東省本科招生不再區分市內外,師範類專業首次劃入廣東省提前批錄取批次招生,部分專業移交給深圳技術大學[25];深圳大學總醫院開業[26];11月,整體進入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行列,6門學科進入重點建設學科行列[27];啟動對口幫扶韓山師範學院;12月,深圳大學附屬教育集團成立[28]。
2019年,1月,實施學院和學科優化調整,開啟學部治理架構[29];3月,在12個專業試點推行本科榮譽學位制度;4月,研究生院實施學業「提醒-預警-淘汰」制度;7月,開始對口幫扶籌建汕尾理工學院[30];8月,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建設啟動,依託深圳大學建設[31];11月,開設首批微專業。
2020年,6月,發布《深圳大學跨界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方案》,首批推出10個學科交叉融合聯合培養學術型碩士研究生項目,6個產教跨界融合聯合培養專業型碩士研究生項目;9月,實施人才基金冠名教授制度。
2021年,5月,與廣東省教育廳、汕尾市政府和華南師範大學簽署協議,將建設中的汕尾理工學院改為華南師範大學汕尾校區,由四方共同建設[32];6月,在9個本科專業建設卓越班,實行本研一體化培養模式[33];9月,啟動校友終身學習支持計劃[34]。
2022年,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毛軍發教授就任深圳大學校長[35];4月,教育部獲批設立深圳大學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學院[36];7月,啟動對口幫扶東莞城市學院[37];12月,深大牽頭組建申報的「射頻異質異構集成全國重點實驗室」已獲批立項建設[38],也是深圳本土高校首個全國重點實驗室。
2023年,4月,在日本開設首所海外分校——深圳大學東京學院[39];6月,與沙烏地阿拉伯蘇爾坦親王大學共建的孔子學院在利雅得成立;11月,李清泉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深圳大學首位本校產生的院士[40]。
2024年,5月,與香港明禮德學院合辦的深圳大學香港學院成立[41];7月,開展院士領航科創訓練營。
Remove ads
辦學現狀
學科涵蓋哲學、文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醫學、歷史學、藝術學、農學。設有28個教學學院,104個本科專業和3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學術學位博士授權一級學科22個,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類別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4個,博士後工作站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0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32個。
- 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4個,省級一流學科17個
- ESI世界排名前1‰學科:工程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化學,ESI世界排名前1%學科:工程學、臨床醫學、材料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物理學、社會科學總論、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地球科學、免疫學、數學、微生物學、經濟學與商學
師資:截至2025年1月,有教職工4332人,其中專任教師2772人(教授608人、副教授980人、講師1151人)、技術人員622人、管理人員938人。有博士後1207人,專職研究人員633人。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229位,廣東省高層次人才116位,深圳市高層次人才2293位[1]。

Remove ads
-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研究專家工作組2024年3月發布: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八輪總榜單(本科),深圳大學獲獎共計1661項,排名全國78,其中,2023年獲獎共計508項,排名全國52[46]。
- iGEM 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SZU-China自2013年組隊,分別於2014年獲金牌、Bes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ject[47];2015年獲金牌[48];2017年獲金牌、Best Manufacturing Project[49];2019年獲金牌、Best Manufacturing Project;2020年獲金牌;2021年進入iGEM TOP 10,獲金牌。
- MCM/ICM 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2018年獲得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10項[50];2020年獲特等獎(Outstanding Winner)1項、特等獎提名獎(Finalist)6項、一等獎(Meritorious)15項、二等獎(Honorable Mentions)43項;2021年獲特等獎1項,美國數學學會特別獎1項,特等獎提名1項,優異獎(Meritorious Winner)3項,榮譽獎(Honorable Mention)8項。
- 傑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辯論賽:2010年3月獲得訴狀全球第九名的佳績,被授予由國際著名法學教授EVANS先生命名的ALONA E.EVANS 最佳訴狀獎[51]。
組織架構
根據《深圳大學章程》,深圳大學設置校務委員會、諮詢委員會、學術委員會、人事工作教授委員會、計財工作教授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學位評定委員會、職稱評聘委員會等決策、諮詢機構,並依法設置理事會、董事會,理事會、董事會成員由政府、行業、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組織代表組成[52]。
深圳大學設立黨政、教學、科研、學生、人事、外事、計財、後勤、安保、資產等職能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責[53]。
此外,深圳大學還設置圖書館、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體育場館、信息中心等教輔單位,並管理校辦企業(深圳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附屬學校、附屬醫院等附屬機構。
學校環境




深大宣告成立之時校園尚未起建,由當時清華大學包括羅徵啟、李鈺年、謝照唐、王煒鈺、梁鴻文在內的師生協助規劃,並於1984年8月底初步完成並交付使用,9月遷入新建成的校園,即後海校區。校園內遍布有大片的荔枝林,因此深大又被稱為「荔園」,吉祥物「勵勵」亦是以荔枝為原型;2011年,位於白石路南側的後海校區南區啟用;2017年2月,西麗校區啟用[73]。
2019年9月,啟用《深圳大學校區及建築道路等命名方案》,原後海校區更名為粵海校區,原後海校區南區定名為滄海校區,原西麗校區更名為麗湖校區[74]。2021年8月,麗湖校區二期啟用[75]。受教育部要求規範校區名稱影響,2022年,粵海校區與滄海校區再度合併為粵海校區[76][77]。
2024年4月,深圳大學入選深圳市第一批地名保護名錄[78]。
2025年1月,連接粵海校區南北區的1號天橋(周南橋)人行通道正式開通。該天橋於2012年施工建設,2016年建成。
- 匯星樓(科技樓):2003年落成,為目前荔園最高建築物,也是地標。
- 匯典樓、匯智樓(圖書館北館、南館):北館於1984年建成,位於校園中心,體現了「圖書館是大學的心臟」的理念[79]。是中國最早使用中央空調的大學圖書館。主要藏有文科類書籍,頂層為特藏室,藏有港台書籍和古籍;南館於2009年5月啟用,主要藏有理科類和外文類書籍,原址是教學樓E座。
- 匯昀樓(學生活動中心):簡稱「學活」。1996年落成,最初是89級建築系學生祝曉峰的畢業設計。是集藝術、辦公、服務、學術交流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建築。
- 石頭塢廣場:1987年落成,最初是一個溜冰場。現在是學生的活動舉辦場所,以及校級學生團體的辦公地點。
- 演會中心:半敞式的會堂,通風和採光基本藉助自然,四周綠樹成蔭。建校初期深大資金短缺,老校長羅徵啟決定用300萬建一個演會中心,於是有了這個低碳環保的建築。2014年,經三位校友捐資,演會中心得以重修並且配備超大LED屏幕。常用於舉辦文藝晚會、大型講座等,也用於轉播世界盃、閱兵儀式等。2024年,入選深圳市歷史建築(第三批)保護名錄推薦名單。

- 文山湖:建校之前叫細腳湖。為紀念「宋末三傑」之一的文天祥(號文山),改稱文山湖。東北泊為「上文山湖」,是文山湖的主體;西南泊為「下文山湖」,是荷葉塘。
- 杜鵑山:建校時堆土並隨後動員師生植樹人工形成的山,而非網絡上謠傳的亂葬崗。曾經僅鋪設了一些青石小徑,人跡罕至。有學生在校長信箱中詢問章必功,章答曰:「人有正邪,地有好壞,未曾聽說地有正邪之分。[80]」2013年,學校對杜鵑山進行整頓開發,清理雜草亂木,修設棧道與路燈,供人們遊覽通行。
- 天人廣場:位於校園中心,圖書館北館與南館之間。圖書館北館是早期建築的最高點,右邊是教學樓,左邊是辦公樓,三者連為一體,合成一隻展翅翱翔的大鵬的形狀。北高南低,紫氣東來。廣場中心處是「天地人和」渾天儀,建校設計時這裡原本是一個太極池,虛實各半。但由於擔心別人會指責迷信,故而把太極含蓄的立體起來,暗藏玄機:「一道,一儀,二池,三牆,六凳」。
- 時光廣場:由正門(西門)進入即是。栽種有「九棵松」,由九家傑出校友企業捐贈,是深大創業文化的標誌。中心處有日晷,刻有「為學須剛與恆:無一事而不學,無一時而不學,無一處而不學」。繼續向前的辦公樓入口處是「腳踏實地」與「三自校訓」石牆。
- 星空廣場:位於元平體育館門口的四根柱子,被學生戲稱為「天線寶寶」,「魁地奇」。前身是四根體育場的燈柱,因大運會燈光設備提升而被撤換。被改造設計成為「仰望星空」雕塑。
- 檔案館:2016年落成,原址是教學樓旁的臨時籃球場。外牆上雕刻有深大地圖以及篆刻漢字「歲月如金」,因為形似二維碼而被學生稱為「二維碼大樓」。具有儲存檔案、展覽校史等功能。
- 校友廣場:2020年落成,原址是翠柏齋和青松齋宿舍[81],由深大吳家驊教授設計,深大曆屆校友通過網際網路平台捐贈建設。校友廣場集展廳、咖啡廳、會議室於一體,建築風格簡潔明快,採用內庭院式布局,保證採光通風良好,為深大師生校友提供交流活動的公共空間[82]。
粵海校區北區的學院以人文、社科學科為主,南區的學院則以理工、信息學科為主。
粵海校區宿舍樓名稱均為中文系的幾位老教師以及老校長章必功擬定[83],是深大特色之一。2015年,校方將原有宿舍區規劃為四大社區,啟用「學院+社區」的新模式[84]。2023年,校方重新將學生社區(含麗湖校區)分為五個社區,其中粵海校區設有時光社區、文山湖社區及滄海社區等三個社區[85]。
- 東區:荔山餐廳,實驗餐廳,荔天餐廳
- 西南區:凱風(新西南)餐廳(四樓為清真餐廳),晚風(小西南)餐廳,聽山餐廳(三層為教工餐廳)
- 西北區:聽荔餐廳
- 南區:滄海餐廳(一二層為常規食堂,三層為荔園美食薈)
- 成為歷史的食堂:玉園餐廳,荔海餐廳,聽石餐廳,西北谷餐廳,文山湖餐廳,荔天餐廳(第一代),晨風(老西南)餐廳
校內也存在個別帶商業性質的食肆,如煮意坊餐廳。校外桂廟新村,學生曾多在此聚餐、宵夜,於2023年2月拆除。
南區運動廣場,足球場,網球場,海邊游泳池,小球館,游泳館,元平體育館,田徑運動場,高爾夫球場。
- 校內穿梭巴士(荔園小巴、中巴),共享單車[92]
深圳大學的地勢高低起伏,學生使用電動腳踏車和電動機車出行曾經非常普遍,深大一度被稱為「電摩天堂」。由於安全事故屢屢發生,深圳市2007年在特區內全面「禁摩」。2012年,深大校內開始禁摩,並且配合交警收繳違規電動車,在學生中引起爭議[93]。校方也同時引進了校內巴士和共享單車方便學生的出行。
- 公共巴士
- 站台:深圳大學(北區立德門附近)、深大文科樓(北區立志門附近)、深大北門(北區立功門附近)、深大地鐵站(北區立心門附近)、深大滄海宿舍樓(南區致新門附近)、深大滄海校區(北區立言門及南區致遠門附近)、桂廟新村及深大西門總站(北區立業門附近)、軟體產業基地(南區致恆門附近)。
- 校外環校巴士:B728路(深大西門環線)環校外順時針單向行駛。
- 地鐵:深圳地鐵1號線深大站C出口(北區立心門附近)、A2出口(北區立功門附近),深圳地鐵9號線深大南站A1出口(南區致恆門附近)、B出口(南區致和門附近),深圳地鐵2號線科苑站D出口(南區致新門附近),深圳地鐵9號線粵海門站A出口(南區致新門附近)。


位於深圳大學城片區。目前有醫學部、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材料學院、經濟學院、管理學院、法學院和政府管理學院等8個學院。
校園文化
校訓:自立、自律、自強[1]
「自立」是原廣東高教局副局長黃其江提出;「自律」由深大早期的學生法庭衍生;「自強」是幾位清華老教授的建議。
辦校理念:腳踏實地,自強不息[94]
校標:主題造型要素是大鵬,寓意大鵬展翅,鵬程萬里,同時契合深圳「鵬城」之謂;標誌中心的「深圳大學」四字來自小篆字體,凸顯大學的文化與厚重感;「深圳大學」四字組合成為正四方形,與外圍正八邊形呼應,寓意特區大學匯聚「四面八方」賢才[95]。
知名校友
根據《深圳大學章程》第一百零五條,深圳大學校友指曾經在深圳大學學習或進修過的受教育者及工作過的教職工[52]。
深圳大學建校至今,共培養各類畢業生約30萬人。深圳大學畢業生多數留在深圳工作,成為建設深圳的中堅力量[96]。其中較為知名的有騰訊主要創始人馬化騰、張志東、陳一丹、許晨曄,華為CFO、副董事長孟晚舟,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雪松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勁,華強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梁光偉,正中投資集團董事長鄧學勤,深圳市海岸集團董事長李奕標等。
附屬

自2008年深圳大學醫學部成立以來,深圳大學已成立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深圳大學總醫院[26]、深圳大學附屬華南醫院[97]等3所直屬醫院,與寶安區合作共建的直屬口腔醫院處於工程建設階段[98]。
此外有附屬南山醫院(南山區人民醫院)、第二附屬醫院(寶安人民醫院(集團))、第三附屬醫院(羅湖醫院)等7所非直屬附屬醫院及創建單位。
為促進高校師範教育與基礎教育融合發展,理順深圳大學附屬學校的管理機制,2018年12月25日,深圳大學附屬教育集團成立[28]。
截至2024年5月,附屬教育集團共有11所成員學校,包括1所完全中學(深圳大學附屬中學)、1所高級中學(深圳大學附屬實驗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初級中學、3所小學、3所幼兒園等。
註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