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14世紀—1423年),小名九江朱元璋外甥李文忠之子,襲父爵封曹國公。靖難之役時,為建文帝大將,屢屢敗於燕王朱棣朱棣攻抵南京時,李景隆和谷王朱橞開金川門投降,燕軍遂攻入南京。建文帝在戰火中失蹤,燕王朱棣即位永樂二年(1404年),被削爵圈禁,永樂末年去世。

Quick Facts 李景隆, 爵位 ...
李景隆
Thumb
李景隆像
大明太子太傅光祿大夫左柱國
爵位曹國公 → 庶人
籍貫泗州盱眙縣
族裔漢族
原名九江
出生不詳
逝世1424年前
京師
親屬父親:李文忠
母親:岐陽王夫人
弟弟:李增枝
女兒:朱濟熿
著作
監修《明太祖實錄[1]
Close

生平

洪武年間

少年喜讀兵書,通典故。身材高大,眉目清秀,顧盼偉然。每次朝會時,進退舉止雍容華貴,朱元璋多次矚目於他。洪武十九年(1386年)繼承爵位,次年隨軍參加進攻納哈出[2]。此後,多次赴湖廣陝西河南練兵,與西番進行馬匹貿易。之後掌左軍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3]

建文年間

Thumb
建文二年四月以前的形勢

建文帝即位後,李景隆備受信任。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七月,李景隆以備邊之名經過開封,將周王朱橚全家押回南京[4]靖難之役時,耿炳文前部十三萬人在初期戰事中不敵燕王朱棣黃子澄舉薦李景隆接任大將軍,增兵至五十萬人,齊泰極力反對但無效[5]。建文帝賜給他通天犀帶,親自為他推輪,在長江邊為他餞行,命他便宜行事。但以後續戰事結果來看,李景隆只是尊貴公子,對軍事並不了解。且傲慢自大,當時眾多老將怏怏不樂,不肯為他效力。李景隆到達德州,集合軍隊進駐河間[6]。朱棣聽說朝廷以五十萬傾國之兵交付李景隆,大喜過望,說趙括之失必然重演,燕軍必勝[7]。並提出李景隆之五敗:「軍紀不明,威令不行,一也;北平嚴寒,南卒柔脆,不能犯霜冒雪,二也;士無嬴糧,馬無宿藁,不量險易而深入,三也;寡謀而驕,色厲而餒,智勇俱無,四也;剛愎自用,不聽忠直,專喜佞諛,部曲離心,五也。」[8]

建文元年(1399年)九月初一,江陰侯吳高遼東兵攻打永平府[9],朱棣趁李景隆躊躇不決之際,九月十九日前往救援,之後再前往大寧,命燕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10]。聽說燕王朱棣率精銳徵大寧,李景隆引軍攻北平。都督瞿能攻張掖門,幾乎要攻下時,因被李景隆所忌,只得停止。功敗垂成[11]。南軍因天寒地凍,戰鬥力驟降,攻勢自此受阻[12]。等到朱棣收服寧王朵顏三衛,回師救援,與李景隆展開鄭村壩之戰。燕軍左右衝擊,連破其七營,李景隆大敗[13]。當夜,李景隆見戰事不利,令鄭村壩所有軍隊輕裝撤退。數十萬人的輜重全部留給了燕軍[14]。但李景隆走得匆忙,沒有通知圍攻北平城的軍隊,於是燕軍輕易擊潰城下的敵軍,獲得其物資[15]。李景隆率軍撤回德州,鄭村壩之戰結束[16]。此戰中央軍喪師十餘萬。次年正月,朱棣進攻大同,李景隆率軍出紫荊關前往救援,無功而返。建文帝顧慮李景隆權勢不足,派遣人賜予加蓋玉璽的書文,賜予黃鉞、弓矢。當使者渡江時,因疾風暴雨導致船隻損毀,所賜物品全部失去,於是改制再賜[17]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初一日,李景隆約武定侯郭英、安陸侯吳傑,合軍60萬人自德州分兵兩路,大舉北伐,兩軍會戰於白溝河(今河北雄縣境內),正當中央軍即將得勝時,一股旋風颳起,刮斷了李景隆的帥旗,中央軍頓時大亂。朱棣抓住機會,繞到李景隆後方放火,中央軍大敗。郭英等向西撤退,李景隆向南撤退,輜重全部扔下,投降十萬餘人。李景隆將璽書斧鉞全都放棄,撤回德州[18][19]。燕軍再克德州。李景隆退守濟南。九月,以盛庸代李景隆。李景隆兵敗還京,黃子澄憤怒,在朝廷上抓住李景隆,請求將他處死以謝天下[20]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師自瓜洲渡江,建文帝更加慌亂,方孝孺請求誅殺李景隆,建文帝不聽。之後,派李景隆及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前往燕軍,割地請和。十三日,燕軍直逼南京,李景隆和谷王朱橞開金川門降燕[21]。此時宮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終,史稱「金川門之變」。

永樂年間

朱棣即位後,封李景隆為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增歲祿千石。朝廷每有大事,李景隆仍然班列眾臣之首主持議論,靖難功臣都憤憤不平。永樂二年(1404年),周王朱橚揭發李景隆建文年間在府邸收受賄賂之事,刑部尚書鄭賜等也彈劾李景隆包藏禍心,蓄養亡命之徒,圖謀不軌,明成祖下詔不予追究。之後,成國公朱能、吏部尚書蹇義與文武群臣,當廷彈劾李景隆及其弟李增枝謀逆有證,六科給事中張信等再次彈劾。明成祖下詔削去勛號,停止朝見,以公爵身份返回府邸,奉曹國長公主祀。不久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又說:「李景隆在家中接受守門人跪地通報姓名,如同君臣之禮一般,大逆不道。李增枝多立莊田,蓄養數百奴僕,意懷叵測。」明成祖於是褫奪其爵位,與弟李增枝、妻兒等數十名家人一起被軟禁家中,被抄家。李景隆絕食十日不死,直到永樂末年逝世[22]

景隆女嫁昭德王朱濟熿(後為平陽王、晉王)為正妃[23]

李景隆之子李佑,孫李萼,俱不仕。曾孫李璿,南京錦衣衛指揮使,臨淮伯[24]

More information 李景隆家族 ...
李景隆家族
 
 
 
 
 
 
 
 
 
 
 
 
 
 
 
 
 
 
祖父:(追封)隴西恭獻王李貞
 
 
 
 
 
 
 
 
 
 
 
 
 
 
父:(追封)岐陽武靖王李文忠
 
 
 
 
 
 
 
 
 
 
 
 
 
 
 
 
 
外高祖父:
(追尊)熙祖裕皇帝朱初一
 
 
 
 
 
 
 
外曾祖父:(追尊)仁祖淳皇帝朱世珍
 
 
 
 
 
 
 
 
 
 
 
外高祖母:(追尊)裕皇后王氏
 
 
 
 
 
 
 
祖母:(追封)曹國公主朱佛女
 
 
 
 
 
 
 
 
 
 
 
 
 
 
外高祖父:(追封)楊王陳氏
 
 
 
 
 
 
 
外曾祖母:(追尊)淳皇后陳氏
 
 
 
 
 
 
 
 
 
 
 
外高祖母:(追封)楊王夫人
 
 
 
 
 
 
 
(已革)曹國公李景隆
 
 
 
 
 
 
 
 
 
 
 
 
 
 
 
 
 
 
 
 
母:岐陽王夫人
 
 
 
 
 
 
 
 
 
 
 
 
 
 
 
 
Close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