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元朝末年,他與父親耿君用追隨朱元璋渡過長江。耿君用在1356年救援宜興時,與張士誠交鋒,力戰而死。耿炳文承襲其父的管軍總管之職,繼續統領其部眾。至正十七年(1357年)二月初一耿炳文從廣德攻長興州,張士誠守將趙打虎以三千精兵迎戰失利,逃往湖州。初三,炳文攻陷長興,獲戰船三百多艘。朱元璋改長興為長安州,在縣署內設立永興翼元帥府,炳文任總兵都元帥。炳文納儒士溫祥卿於幕下,協助策劃防守。炳文固守長興十年,前後歷數十戰,多次打敗張士誠。
朱元璋向張士誠全面進攻時,炳文帶兵攻克湖州,圍平江(蘇州)。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授鎮國上將軍兼右率府副使。耿炳文隨大軍征討中原,攻克山東沂、嶧等州,攻下汴梁,巡視河南,侍從太祖北巡。又隨常遇春攻占大同,攻克晉、冀。隨大將軍徐達征討陝西,打敗李思齊、張思道。洪武二年(1369年),鎮守陝西,疏通涇陽洪渠十萬餘丈,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多好處。洪武三年(1370年)任命為秦王府左相兼陝西行省右丞,封長興侯,食祿一千五百石[1]。洪武十四年(1381年),隨大將軍徐達出塞,在北黃河打敗元朝平章乃兒不花,再次返回陝西。洪武十九年(1386年),隨潁國公傅友德征討雲南,平定曲靖蠻。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從永昌侯藍玉北征,到達捕魚兒海。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賜鈔造第於鳳陽,修葺先塋,追贈父親耿君用侯爵。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耿炳文率兵平定陝西徽州妖人之亂。洪武三十年(1397年),任征西將軍,擒獲蜀寇高福興,俘虜敵軍三千人。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鎮守遼東。
明太祖排列功臣之時,耿炳文與大將軍徐達等人列為一等。朱元璋晚年殺戮功臣頗多,倖存的只有耿炳文和郭英二人。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爆發靖難之役時,朝廷僅能派66歲的耿炳文率兵北上討伐,佩大將軍印,號稱30萬人。炳文軍13萬人在八月到達真定,徐凱率兵駐河間,潘忠、楊松率兵駐鄚州(今河北任丘),以先鋒9000人據守雄縣。燕軍趁中秋之夜突襲雄縣,又擊敗了援兵,潘忠、楊松被執,燕軍攻陷鄚州。炳文在移動部隊渡過滹沱河時被燕軍攻擊,部將李堅、甯忠、顧成被執,斬首3萬餘級。炳文與殘軍10萬人退入真定城(今河北正定),堅守不出。耿炳文拙於攻略,長於守城,故能固守長興達十年之久。朱棣攻城三日,一直沒有攻下,於是對諸將說:「攻城下策,徒曠時日,鈍我士氣。」遂解圍而去。但是,此時惠帝朱允炆接受黃子澄的建議,撤換耿炳文,以李文忠之子曹國公李景隆接任,齊泰堅決反對卻不被採納,由景隆調兵五十萬伐燕,戰事遂不可為[2]。
燕王朱棣奪權成功後,登基稱帝。耿炳文被罷免職務,賦閒在家。刑部尚書鄭賜、御史陳瑛在永樂元年(1403年)彈劾耿炳文「衣服器皿有龍鳳飾,玉帶用紅鞓,僭妄不道」,耿炳文上吊自殺,終年七十歲[3]。耿炳文的三個兒子前軍都督僉事耿璿、後軍都督僉事耿瓛、尚寶司卿耿瑄也都受到牽連被殺。
但是,根據顧誠在《靖難之役和耿炳文、沐晟家族——婚姻關係在封建政治中作用之一例》一文中的考證出耿炳文在靖難之役中於真定死難,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史學界的認可。耿炳文的外甥黔國公沐晟《耿公墓田碑記》稱這位舅舅「年已六十有五,援真定,歿於陣。上更痛甚,親制文遣命中官諭祭。命有司治墳塋,賜臨濠山地三白頃、佃戶二千人、守墳人二百戶,儀仗戶十五戶,以京衛軍士充之,先後隆恩疊頒洊至。」黃金《開國功臣錄》載耿炳文於洪武三十二年(即建文元年,1399年)「十月自遼東率眾十餘萬援真定,戰歿於陣,年六十五」。黃佐《革除遺事》:「炳文死於陣,年五十六。」明正德朝尚寶司少卿姜清《姜氏秘史》、萬曆朝焦竑《國朝獻征錄》都載耿炳文出兵援真定後不久去世。永樂初年,廷臣劾奏耿炳文葬禮「逾制」,朱棣「命速改之」。
炳文長子耿璿是懿文太子朱標長女江都公主的駙馬[4]。他和兄弟耿瓛(後軍都督僉事)、耿瑄(尚寶司卿,正五品)都被朱棣殺害;另一子耿琦去雲南投靠了姑父沐英的家族。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