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大學捷克語Univerzita Karlova拉丁語Universitas Carolina;英語:Charles University;德語:Karls-Universität),又名布拉格大學查爾斯大學,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於1348年成立,是捷克乃至中歐最古老的大學[2][3],也是捷克共和國最高學府,是一所世界聞名的綜合性研究型高等學府,現有五萬餘名在讀學生。

Quick Facts 查理大學, 老校名 ...
查理大學
Univerzita Karlova(捷克文)
Karls-Universität(德文)
Charles University(英文)
Universitas Carolina(拉丁文)
老校名卡羅萊姆
克萊門特學院
查理-費迪南德大學
德語查理-費迪南德大學→布拉格德語大學→布拉格德語卡爾斯大學
捷克語查理-費迪南德大學→捷克語查理大學→布拉格查理大學
創辦時間1348年,​675年前​(1348
學校類型公立
校長Tomáš Zima英語Tomáš Zima
行政人員4,026[1]
教師人數4,057[1]
學生人數51,438[1]
大學部人數32,520
本科:17577
本碩連讀:14943
[1]
研究生人數9,288[1]
博士生人數7,428[1]
校址 捷克布拉格-皮爾森-赫拉德茨-克拉洛韋
校區城市
代表色
  
隸屬孔布拉集團
歐洲大學協會
歐洲首都大學聯盟
Europaeum
國際公立大學論壇
網站官方網站
位置
地圖
Close

查理大學是歐洲頂尖大學孔布拉集團Europaeum歐洲首都大學聯盟成員,其校友包括四位諾貝爾獎得主、第谷·布拉赫約翰內斯·克卜勒伯恩哈德·波爾查諾恩斯特·馬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著名等科學家。[4]

查理大學保護者查理四世皇帝像(1848年建)
大學最古老的建築卡羅萊姆

歷史沿革

Thumb
波希米亞中世紀手稿中的大學師生
Thumb
克萊門特學院的巴洛克式閱覽室,今屬捷克共和國國家圖書館
Thumb
1905年德語查理-費迪南德大學為天文學家Friedrich Hopfner頒發的博士學位證書
Thumb
大學徽章,德語和捷克語大學之間的爭論焦點
Thumb
被盜物件。左起:神學院、法學院、校長、醫學院和文學院權杖

分期

官方校史分期:

中世紀大學

查理大學始建於1348年身兼波希米亞國王的神聖羅馬皇帝查理四世統治時期[5],是阿爾卑斯山以北和巴黎以東的第一所大學。查理四世要求他的朋友和盟友教皇克萊門特六世在布拉格創建一所大學。1347年1月26日,教皇在布拉格建立了以博洛尼亞大學巴黎大學為模型的查理大學,擁有中世紀標準的全部學院:神學院、文學院、法學院和醫學院。在查理四世之子溫塞斯拉斯四世的領導下,捷克學術界的地位得到了加強。

1348年4月7日,查理四世以波西米亞國王身份向已建立的大學授予世俗權力的特權和豁免權。[6] 1349年1月14日,他又以神聖羅馬皇帝的身份再次頒布大學特權和豁免權。因此,自19世紀以來,大多數的百科全書、一般史及大學本身的資料更傾向於將1348年作為大學成立之年,而不是1347年或1349年,這是19世紀捷克人和德意志人共同的反教權轉變使然。

當時的查理大學主要有波希米亞民族(natio)、巴伐利亞民族、波蘭民族和薩克森民族。所謂的波西米亞民族包括波西米亞人、摩拉維亞人、南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所謂的巴伐利亞民族包括奧地利人、施瓦本人、法蘭克尼亞人和萊茵省的人。所謂的波蘭民族包括西里西亞人、波蘭人、魯特尼亞人。所謂的薩克森民族包括邁森、圖林根州、上薩克森州、下薩克森州、丹麥和瑞典的瑪格麗特沼澤居民。[7] 其中,波西米亞族裔學生占所有學生的16-20%。[8]帕爾杜比采的阿諾什大主教(Arnošt)成為大學校長,他積極參與大學工作,要求神職人員做出貢獻。

1359年,首屆學生畢業。講座在各學院中舉行,其中最古老的教學建築以1366年成立的卡羅萊姆國王命名。1372年,法學院成為一所獨立大學。[9]

1402年,布拉格的傑羅姆複製了約翰·威克里夫的《對白》和《三部曲》(拉丁語Trialogus)。文學院院長揚·胡斯將《三部曲》翻譯成捷克語。1403年,查理大學禁止其成員遵循威克利夫的教義,但其學說繼續流行。

天主教會大分裂中,波希米亞民族站在了瓦茨勞斯國王的一邊,並支持1409年的比薩理事會(拉丁語Council of Pisa)。而查理大學的其他民族宣布支持教皇額我略十二世,對波希米亞人的投票為1:3。但是,胡斯和其他波希米亞人利用了瓦茨勞斯對額我略十二世的反對。根據1409年1月18日庫特納霍拉(德語:Kuttenberg)法令,國王授予波西米亞民族的大師(masters)三票,其他三個民族一起只剩下一票表決權,顛覆了大學憲法。這場政變導致外籍——主要是德國——教授和學生出走,於1409年5月成立了萊比錫大學。1408年時,大學原有約200名醫生和賢士,500名學士和30,000名學生,造成的人數損失從5000到20,000不等,其中包括46位教授。[7]1409年秋天,胡斯當選為現在由捷克統治的查理大學校長。從那時起,大學就淪為地位低下的區域性機構。很快,在1419年,神學院和法學院消失了,只剩下了文學院

新教大學

文學院成為胡斯運動的中心,也是胡斯派的主要教義權威。在1417-1430年間沒有學位授予,有時甚至只有八九名教授。[7]查理四世的兒子西吉斯蒙德時期,大學取得了一些進展。1562年,耶穌會士開設了克萊門特學院。從1541年到1558年,捷克人文主義者馬修·柯林斯(Matthaeus Collinus,1516-1566年)擔任希臘語教授。[10]魯道夫二世皇帝在布拉格定居時,大學又取得了一些進展。1609年,教授的獨身義務被廢止。[11] 克萊門特學院於1616年成為一所大學,有權授予學位。[11]

耶穌會士在1618-1621年三十年戰爭初期被驅逐出境,這場戰爭是由反天主教和反神聖羅馬帝國的波希米亞人在布拉格發起的。然而,1622年9月19日的一項神聖羅馬帝國法令使耶穌會士對波西米亞、摩拉維亞和西里西亞的整個學校系統擁有最高控制權。卡羅萊姆的最後四位教授辭職,轉入耶穌會。耶穌會還獲得了頒發學位、擔任大臣職務和任命世俗教授的權利。

查理-費迪南德大學

紅衣主教恩斯特·阿達伯特·馮·哈拉赫(Ernst Adalbert von Harrach)積極反對卡羅萊姆克萊門特學院合併,成立了資助了阿達爾博廷姆學院(拉丁語Collegium Adalbertinum)。1638年,費迪南德三世皇帝限制了耶穌會士的教學壟斷。恩斯特從耶穌會那裡獲得了卡羅萊姆的權利、財產和檔案,使該大學在費迪南德三世的保護下再次獨立。在三十年戰爭的最後幾年,卡羅萊姆克萊門特學院學生勇敢捍衛布拉格的查理大橋

1654年2月23日,費迪南德三世皇帝合併了卡羅萊姆克萊門特學院,創建了由四個學院組成的查理-費迪南德大學拉丁語Universitatis Carolinae Ferdinandeae[12]卡羅萊姆當時剩下文學院——唯一在胡斯戰爭時期倖存下來的學院。1718 年,國家出資重建了破舊的卡羅萊姆

1752年和1754年哈布斯堡王朝的官僚主義改革使大學失去了許多以前的特權。1757年,多明尼加主義者和奧古斯丁主義者被任命為神學指導。但是,查理大學逐漸引入了開明的改革,這一過程在該世紀末1780年代隨著約瑟夫二世皇帝的改革達到高潮,甚至連非天主教徒也獲得了學習權。1784年7月29日,德語取代拉丁語成為教學語言。[13]在猶太人被允許入讀之後不久,查理大學第一次允許新教徒進入。利奧波德二世皇帝於1791年10月28日通過法令,創建了首個捷克文學教席。1792年5月15日,捷克裔歷史學家弗朗茲·馬丁·佩澤爾(德語:Franz Martin Pelzel捷克語František Martin Pelcl[14]被任命為捷克文學教授,並於1793年3月13日開始授課。[15]

德捷分立時期

1848年革命中,德國和捷克的學生為在查理-費迪南德大學增添捷克語作為教學語言而奮鬥。1848-1849年改革後,大學開始採用現代高等教育機構的形式。由於19世紀的人口結構變化,到1860年左右,德意志人在布拉格不再為多數族群。1863年,查理大學用捷克語開設了22門講課,其餘的187門以德語授課。無論是說德語的波西米亞人還是捷克人都不滿意大學在1848年革命後所做出的雙語安排。捷克人支持將大學保持在一起,但將其分為一所德語學院和一所捷克語學院,以避免失去大學傳統的連續性。1864年,德意志人建議建立一所單獨的捷克語大學。

1882年,在捷克民族復興的高潮,查理-費迪南德大學被分為兩個機構。經過長時間的談判,內萊塔尼亞帝國議會決議,將大學分為德語查理-費迪南德大學(德語:Deutsche Karl-Ferdinands-Universität)和捷克語查理-費迪南德大學捷克語Českáuniversita Karlo-Ferdinandova)。該法案於1882年2月28日由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皇帝批准。[16]兩所大學彼此完全獨立,享有平等的地位,共享醫學和科研機構、舊的徽章、圖書館和植物園,但公用設施由德語大學管理。捷克語大學的第一任校長是德裔的瓦茨拉夫·弗拉迪沃伊·托梅克(Václav Vladivoj Tomek)。到20世紀之交,兩所大學都達到了很高的學術水平。一戰之前,德語查理-費迪南德大學達到了其鼎盛時期。[17],教授之一是理論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捷克語查理-費迪南德大學教授包括在民族解放進程中發揮突出作用的偉人,尤其是1918年成為捷克斯洛伐克首任總統的托馬斯·馬薩里克

1890年,捷克語查理-費迪南德大學有112名教師和2191名學生,而捷克語查理-費迪南德大學有146名教師和1483名學生。兩所大學都有三個學院——文學院、法學院、醫學院。神學院是共用的,但1891年也一分為二了。1909-1910冬季學期中,德語查理-費迪南德大學有1,778名學生,而捷克語查理-費迪南德大學有4,319名學生。[7]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解體,捷克斯洛伐克成立,查理-費迪南德大學不復存在。原捷克語查理-費迪南德大學更名為布拉格查理大學捷克語Univerzita Karlova v Praze[18] ,取得了與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學術和研究機構相媲美的成果,例如雅羅斯拉夫·海羅夫斯基教授在極譜方面的發明,於1959年被授予諾貝爾獎。而原德語-費迪南德大學更名為布拉格德語大學(德語:Deutsche Universität Prag)。[19][20]1921年,講德語的波西米亞人考慮將大學從布拉格搬遷到利貝雷茨(德語:Reichenberg[21]。1930年,布拉格約有42,000名居民以德語為母語,而數百萬德語居民住在波希米亞北部、南部和西部、捷克西里西亞和靠近奧地利和德國邊境的摩拉維亞部分地區。

1932年10月,捷克人再次開始了關於徽章(拉丁語insigniae)的爭論。儘管德語大學的一些教授是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成員,但民族緊張局勢加劇,為兩所大學共用徽章的提案都被拒絕了。1934年11月21日令狀宣布,德語大學必須徽章交給捷克人。德語大學參議院派出代表團前往教育部長克爾奇馬爾(Krčmář)處抗議該令狀。1934年11月24日中午,捷克語大學數千名學生在德語大學大樓前抗議。在暴力威脅下,1934年11月25日,德語大學校長移交了徽章。這些糾葛損害了兩所大學和民族之間的關係。

1938年,隨著《慕尼黑協定》,德國軍隊進入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1939年3月15日,德國人迫使捷克斯洛伐克分裂,捷克部分被納粹占領,成為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帝國保護者」康斯坦丁·馮·諾伊拉特(德語:Reichsprotektor Konstantin von Neurath)將歷史徽章交給了德語大學,大學正式更名為位於布拉格德語卡爾斯大學(德語:Deutsche Karls-Universität in Prag)。1939年9月1日,大學隸屬於柏林的帝國教育部,並於1939年11月4日被宣布為一所帝國大學(德語:Reichsuniversität)。[22]

1939年10月28日一次示威中,揚·奧普萊塔 (捷克語Jan Opletal) 被槍殺。其1939年11月15日的葬禮演變為另一場示威。1939年11月17日(此日後來成為世界學生節),捷克語大學和所有其他捷克高等學府都被關閉,直至二戰結束。期間,九名學生領袖被處決,大約1,200名捷克學生被拘留在薩克森豪森集中營,直到1943年才被釋放,其中大約20[23]或35[24]名學生在集中營中喪生。1940年5月8日,捷克語大學根據政府法規188/1940 Coll.正式更名為捷克語查理大學捷克語Česká universita Karlova)。

1945年,大學的徽章,包括校長的鎖鏈、各個學院的權杖、大學印章以及創始文件和其他歷史物件被納粹盜走,迄今仍下落不明。

二戰後

雖然大學在1945年後開始迅速恢復,但並沒有長久地享有學術自由。1948年二月事件後,新政權開始安排清洗,鎮壓一切形式的與官方意識形態的分歧,持續了四年。布拉格之春後的正常化時期進行了第二波清洗。[25]直到1980年代後期,情況才開始好轉。

東歐劇變開始後,學生在國外組織了各種活動和幾次和平示威。[26]。1989年11月17日,忠於其學術自由傳統的學生舉行示威,反對極權政權,最終天鵝絨革命致其垮台。冷戰結束以來,大學蓬勃發展,大力促進國際學術合作,在廣泛的歐洲和全球議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年表

1347年 羅馬教宗克萊孟六世授予特權,為在布拉格建立一所大學開闢了道路
1348年 根據4月7日憲章[27]波希米亞國王查理一世(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在布拉格建立了查理大學,擁有文學院、醫學院、法學院和神學院共四個學院
1366年 查理四世為十二位大師建立一所學院,即卡羅琳學院(拉丁語Collegium Caroli
1372年 法學院成為一所獨立的大學,一直存在到1418-19年
1383年 卡羅琳學院在布拉格老城購置了一座建築,即卡羅萊姆,自1383-86年重建以來一直是大學的行政中央
1409年 1月18日,瓦茨拉夫四世國王頒布《庫特納·霍拉法令》,導致萊比錫大學的建立
1417年 由於大學聲稱效忠胡斯,受教宗的懲罰,大學活動被禁止
1419年 胡斯戰爭限制了大學活動,直到17世紀初,只有文學院開放
1556年 耶穌會騎士團抵達布拉格,建立了一所教授哲學和神學的克萊門特學院,1616年晉升為大學
1609年 大學改革:實行固定的學習規則,廢除教授必須獨身的制度,由總務長(bursar)負責大學的行政管理
1618年 大學積極參與抵抗天主教哈布斯堡王朝君主制
1622年 在捷克新教勢力被擊敗後,大學被移交給天主教耶穌會
1625年 羅德里戈·阿里亞加西班牙語Rodrigo Arriaga抵達布拉格;阿里亞加日後成為西班牙經院主義最重要的代表和布拉格神學院院長
1638年 設立在卡羅萊姆的醫學院和法學院由國家直接監管
1654年 根據聯合法令(Decree of Union),費迪南德三世卡羅萊姆克萊門特學院合併為查理-費迪南德大學,設有四個學院
1718年 建築師F. M. Kaňka完成了巴洛克風格卡羅萊姆的重建
1773年 耶穌會令被廢除
1781年 一系列大學改革的開始:1781年允許非天主教徒學習;1783年,大學被國家接管;1784年,大學轄區(jurisdiction)被廢除;學習條例正式將德語確立為官方教學語言
1837年 揚·埃萬傑利斯塔·普爾基涅卡羅萊姆的科學會議上講述他對細胞的研究
1848年 大學要求學術自由以及捷克語與德語同等教學地位
1849年-1850年 《大學組織法》賦予學術委員會和學術人員更大的權力;對於JUDr.、MUDr.、PhDr.和Thdr頭銜,研究法典引入了「嚴格考試」(拉丁語examina rigorosa)和「最終國家考試」(final state examinations)制度
1879年 傑出物理學家恩斯特·馬赫在布拉格工作了28年,在捷克語和德語大學分離的協商時期,出任查理-費迪南德大學校長
1882年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皇帝於2月28日發布法令,將查理-費迪南德大學劃分為兩所獨立機構,分別以捷克語和德語為教學語言
1882年 托梅·加里格·馬薩里克被捷克語查理-費迪南德大學文學院任命為傑出哲學教授
1911年 1911年到1912年間,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成為德語查理-費迪南德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
1917年 日後擔任查理大學文學院教授的貝德日赫·赫羅茲尼出版了他的巨著《西臺語》(德語:Die Sprache der Hethiter),為西臺學奠定了基礎
1920年 一項布拉格兩所大學之間關係的法律規定,原捷克語查理-費迪南德大學改名查理大學;理學院建立
1939年 納粹占領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後,德語查理大學(德語:Deutsche Karlsuniversität Prag)被併入德意志第三帝國;11月17日學生示威之後,捷克語查理大學與其他捷克高等教育機構一起被關閉
1945年 查理大學的活動得到恢復,在皮爾森開設醫學院(1958年成為查理大學醫學院),並在赫拉德茨-克拉洛韋設立分校(1959年成為查理大學醫學院);德語查理大學被廢除
1946年 教育學院開始招生(1959年-1964年不是查理大學一部分)
1947年 布拉格德語查理大學醫學院的畢業生格蒂·特蕾莎·科里卡爾·斐迪南·科里因發現糖原催化轉化過程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48年 反極權的學生進行示威,隨後大學大規模驅逐異見教師和學生
1950年 《高等教育法》廢除了學術自主權,高等學校的活動由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控制;神學院與查理大學分離,1950年至1990年間獨立的神學院位於利托梅日采
1952年 數學及物理學院成立
1953年 布拉格醫學院一分為三:普通醫學、公共衛生和兒科;1990年以後分別成為布拉格第一醫學院、第二醫學院和第三醫學院
1959年 體育學院由大學管理;1966年改稱為體育教育和運動學院Facul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1959年 查理大學理學院教授雅羅斯拉夫·海羅夫斯基因發現和發展極性分析方法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60年 教育與新聞研究所捷克語Institut osvěty a novinářství, ION)成立,1965年改稱教育與新聞學院捷克語Fakulta osvěty a novinářství, FON),1990年改稱社會科學學院
1968年 雅恩·帕托什卡被任命為文學院哲學教授
1968年 大學參加布拉格之春;1969年後對拒不服從的師生新一波鎮壓浪潮
1969年 赫拉德茨-克拉洛韋藥學院成立
1989年 學生示威紀念1939年11月17日的事件導致政權垮台
1990年 《高等教育法》恢復大學的自主權以及研究與教學自由
1991年 三所神學院(天主教神學院、新教神學院和胡斯教神學院)被重新納入查理大學
2000年 查理大學人文學院成立
2000年 查理大學由17個學院組成,其中3個學院位於布拉格以外的皮爾森赫拉德茨-克拉洛韋[28]

院系設置

查理大學包含17個學院,分布在布拉格皮爾森赫拉德茨-克拉洛韋

查理大學主要院系是文、理、醫,沒有工程學院、經濟學院和藝術學院,參見布拉格捷克理工大學布拉格化工大學布拉格經濟大學

校區分布

查理大學沒有一個聯合校區。學術設施遍布布拉格市的許多地方,其中三個學院位於其他城市,其中兩個在赫拉德茨-克拉洛韋,一個在比爾森。 建於14世紀的歷史悠久的主樓卡萊琳姆位於布拉格老城,是大學的中心、爾斯大學校長和學術委員會的所在地。卡萊琳姆也是官方學術儀式的舉辦地,例如入學或畢業典禮。

查理大學的學術出版社是卡萊琳姆出版社,大學還經營著幾家博物館。由理學院維護的查理大學植物園位於布拉格新城

圖冊

國際合作

校際協議院校[45]包括:

學術聲譽

Quick Facts 排名, 全球排名 ...
排名
全球排名
《泰晤士》世界排名[46]401-500
《QS》世界排名[47]260
《US NEWS》世界排名[48]196
《ARWU》世界排名[49]201-300
國內排名
《泰晤士》國內排名[50]1
《QS》國內排名[51]1
《ARWU》國內排名[52]1
Close

查理大學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一所大學和最高學府,也是中東歐最好的大學之一。[53][54][55][56] 世界排名200-300區間。[57][58]

More information QS世界大學排名[59] ...
QS世界大學排名[59] 2011 2018 2020
自然科學 174 197 228
工程技術 325 401-450 401-450
人文學科 184 193 189
社會科學·管理 229 302 286
生命科學·醫學 250 219 224
綜合 276 314 291
Close
More information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60] ...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60] 2012 2018
數學 151-200 151-200
物理學 151-200 76-100
綜合 200-300 200-300
Close
More information 年份,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61] ...
年份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61]
人文學科 商業·經濟 生命科學 社會科學 法學 綜合
2022 201-250 126-150 401-500 301-400 201+ 501-600
2021 201-250 126-150 401-500 401-500 201+ 401-500
2020 151-175 126-150 301-400 401-500 151+ 401-500
2019 151-175 / 301-400 301-400 151+ 401-500
Close

傑出校友

諾貝爾獎得主

More information 姓名, 獲獎領域 ...
姓名 獲獎領域 年份 獲獎原因
Thumb 諾貝爾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物理學獎 1921 發現光電效應定律[62]
Thumb 諾貝爾獎雅羅斯拉夫·海羅夫斯基 化學獎 1959 提出極譜分析法[63]
Thumb 諾貝爾獎卡爾·斐迪南·科里 生理學或醫學獎 1947 發現糖代謝中的酶促反應
Thumb 諾貝爾獎格蒂·特蕾莎·科里 生理學或醫學獎 1947 發現糖代謝中的酶促反應[64]
Close

科學界

文化界

政治界

漢學家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