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秧雞(中國大陸作小田雞)(學名Zapornia pusilla),為秧雞科小秧雞屬的小型水鳥,分布於歐亞非大陸大部分地區、新幾內亞澳洲紐西蘭與其鄰近島嶼。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伯利亞外貝加爾

Quick Facts 小秧雞, 保護狀況 ...
小秧雞
Thumb
澳洲亞種(palustris),腹面羽色最淺,大多沒有過眼線
Thumb
西方亞種(intermedia),腹面羽色最深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鶴形目 Gruiformes
科: 秧雞科 Rallidae
屬: 小秧雞屬 Zapornia
種:
小秧雞 Z. pusilla
二名法
Zapornia pusilla
(Pallas, 1776)[2]
Thumb
小秧雞的分布範圍
  繁殖區
  留鳥
  非繁殖區
異名
  • Porzana pusilla
Close
Thumb
小秧雞的蛋
Porzana pusilla

分佈

牠們的繁殖棲地位於歐洲莎草科植物區域,主要在東部和整個古北界。牠們曾經在19世紀中期之前繁殖於英國,但由於排出濕地積水,西歐的數量下降。近年來,西北歐有所回升,德國荷蘭重新出現了這種鳥類的蹤跡,並懷疑在英國有繁殖;2012年愛爾蘭的記錄是自1850年代以來的首次。牠們在濕潤的莎草沼澤中選擇乾燥地點築巢,產下4-8枚鳥蛋。這種鳥類是遷徙性動物,冬季在東非洲南亞過冬。

牠們也是非洲澳大拉西亞的定居繁殖鳥類。在北美洲有一個於2000年9月在阿圖島的記錄。

Thumb
哥印拜陀泰米爾納德邦

亞種

小秧雞至少有五個亞種:[3]

  • Z. p. intermedia:分布於歐洲至小亞細亞,東非和南非以及馬達加斯加。
  • Z. p. affinis:分布於紐西蘭和查塔姆群島。[4]
  • 小秧雞指名亞種學名Porzana pusilla pusilla)。分布於中亞和東亞;越冬於印度、馬來亞和菲律賓。在中國大陸,分布於華南華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伯利亞。[5]
  • Z. p. palustris:在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
  • Z. p. mira:在婆羅洲

描述

小秧雞體長16—18 cm(6.3—7.1英寸),重約35.4克,翼長約84.4公釐,嘴峰長約17.4公釐,喙寬度約2.4公釐,喙厚度約4.8公釐,跗蹠長約25公釐,尾長約32.2公釐。[6]

小秧雞類似於僅稍大一些的姬田雞。小秧雞有一個短直的喙,為黃色或綠色,沒有紅色基部。成鳥主要為棕色上體,帶有一些白色斑點,臉部和下體為藍灰色。後側面有黑白條紋。牠們有綠色的腿,長趾,以及一個帶有條紋的短尾巴。

未成熟的小秧雞與成鳥相似,但下體有廣泛的條紋。剛孵化的雛鳥全身黑色,與所有秧雞相同。

Thumb
填充標本

行為

Thumb
蛋, 收藏於威斯巴登博物館

這些鳥用牠們的喙在泥濘或淺水中探查,也會靠視覺撿拾食物。牠們主要以昆蟲和水生動物為食。

小秧雞在繁殖季節非常隱秘,多數時候以叫聲而非視覺被人察覺。此時牠們會發出像歐洲水蛙小水鴨般的響亮鳴聲聲。在遷徙或越冬時牠們較容易被觀察到。

現況

國際

小秧雞是Agreement on the Conservation of African-Eurasian Migratory Waterbirds非歐亞遷移性水鳥協定)所適用的物種之一。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