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辖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和靜縣(維吾爾語:خېجىڭ ناھىيىسى,蒙古語:ᠾᠧᠵᠢᠩ
ᠰᠢᠶᠠ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縣。1947年設和靖縣,1965年改和靜縣,總面積為34976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為14.79萬人,其中漢族占一半有餘,維吾爾族約占1/4,蒙古族約4萬人,其中占全縣面積約2/3的西部巴音布魯克區,為蒙古族聚居區。
和靜歷史悠久,距今3000年左右,和靜境內就有古人類生息。春秋時期有姑師人在這一帶活動。漢代為焉耆國,隸西域都護府。涼、北朝先後統治,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設置焉耆都護府,為安西四鎮之一。後屬西州回鶻。蒙古滅西遼後先後分屬察合台汗國和葉爾羌汗國。
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從俄國伏爾加河流域東歸祖國。乾隆皇帝策封渥巴錫一支為舊土爾扈特部,四旗五十四部駐牧珠勒圖斯及開都河流域(今巴音布魯克草原等地),為蒙古封地。民國二十七年(1939年)成立和通縣,後改名和靖縣。1945年8月7日,三區革命臨時政府發布17號令把開都河流域的巴音布魯克游擊隊實控的和靖縣西部珠勒都斯地區單獨劃出成立尤魯都斯縣,縣政府設在後來的巴音布魯克區駐地,設巴倫、察騰、謝米爾、對努爾4個鄉政府。[2]1949年10月後,尤魯都斯縣歸伊犁專署管轄。[3]1950年4月12日,焉耆專員公署成立,和靖縣隸屬焉耆專區。1950年6月和靖縣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6月24日,新疆省人民政府主席包爾漢致電焉耆專區行政公署專員鄭國卿,同意尤魯都斯縣併入和靖縣。1950年9月焉耆地工委工作組派出工作組到珠勒都斯草原,宣布尤魯都斯縣合併到和靖縣,成立和靖縣第五區、1958年改稱巴音布魯克區。[4]1954年6月23日撤銷焉耆專區,成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區,和靖縣隸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區。1965年11月3日,改名為和靜縣。
2020年末,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縣常住人口為147859人。[5]
和靜縣地處天山中段南麓,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北部,是連接南北疆的重要交通樞紐,周邊與伊犁、昌吉、阿克蘇等多個地區17個縣市毗鄰,東鄰吐魯番盆地,南連庫爾勒市,西接伊犁谷地,北越天山與烏魯木齊等相連。和靜縣縣域地形呈東西長、南北寬、西北高、東南低,由山間盆地、山地峽谷和山前平原三大塊構成。
和靜縣氣候類型屬於中溫帶大陸性乾燥氣候,四季分明,乾燥少雨,光熱條件充足,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8.8℃;年降雨量68毫米;年蒸發量2100毫米;年日照時數2942小時;全年無霜期為183天;年平均大風日數22天。
和靜鎮、巴侖台鎮、巴潤哈爾莫墩鎮、哈爾莫墩鎮、巴音布魯克鎮、鞏乃斯鎮、乃門莫墩鎮、協比乃爾布呼鎮、克爾古提鄉、阿拉溝鄉、額勒再特烏魯鄉、巴音郭楞鄉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二十一團。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