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

中國吉林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吉林市map

吉林市,滿語名為吉林烏拉滿語ᡤᡳᡵᡳᠨ
ᡠᠯᠠ
穆麟德轉寫girin ula,意為「沿江」),別稱「北國江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下轄的地級市國務院批准的較大的市,為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原吉林省省會,位於吉林省中部偏東。市境西界長春市,西南鄰四平市遼源市,南接通化市白山市,東達延邊州,北抵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地處東北平原中東部,吉林哈達嶺老爺嶺縱貫全境。松花江由南往北流經,於境內納輝發河蛟河鰲龍河等支流。市人民政府駐船營區松江中路65號

快速預覽 吉林市, 國家 ...
吉林市
地級市
Thumb
吉林大橋遠眺吉林市中心及松花江夜景
綽號:北國江城、船廠
Thumb
吉林市在吉林省的地理位置
坐標:43°50′10″N 126°33′00″E
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吉林省
設立前2世紀(建城)
1882年(吉林府)
1936年1月1日(吉林市)
1948年3月22日(現政府)
語源源自滿語「吉林烏拉」,意思為「沿江」
政府駐地船營區
下級行政區4市轄區、4縣級市、1
政府
 • 市委書記胡斌
 • 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天林
 • 市長王吉
 • 政協主席王德勝
面積
 • 地級市27,711 平方公里(10,699 平方英里)
 • 市區3,774 平方公里(1,457 平方英里)
面積排名全省第2位(佔全吉林省14.49%)
最高海拔1,284.7 公尺(4,214.9 英尺)
人口2020.11
 • 常住362.37萬人
 • 排名全省第2位(佔全吉林省16.01%)
 • 密度130.766人/平方公里(338.68人/平方英里)
 • 市區(2015戶籍)181.88萬人
語言
 • 官方語言普通話
 • 方言東北官話、吉林話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132000
電話區號432
車輛號牌吉B
氣候中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年均溫4.8 ℃
年降水646.8毫米
行政區劃代碼220200
舊稱吉林烏拉
國內生產毛額(2021)¥1,550.00億(全省第2位,佔全吉林省16.23%)
人均¥35,588(全省第4位
HDI(2016)0.788 高 [1]
網站吉林市人民政府
市象徵
動物(市鳥)
玫瑰
垂柳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吉林統計年鑑-2016》
關閉

吉林市官方以公元前2世紀北扶餘立國、於現今吉林市市區東團山麓建都「穢城」為其城市史之始,距今大約2200年,而人類活動史更可追溯至石器時代。1882年清政府在吉林地區設置吉林府,1936年滿洲國政府設置吉林市。

吉林市是中國唯一一個與同名的城市,亦是中國全境城區人口在100萬人以上的大城市中最偏東者。此外吉林市還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吉林市是2007年亞洲冬季運動會的協辦城市。

市名由來

吉林市的市名和別稱其實是同一個名稱按音譯和按意譯的不同的縮寫。吉林市原名「吉林烏拉」,為滿語地名,意為「沿江」[註 1]。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朝康熙帝東巡至吉林時賦詩的《松花江放船歌》中寫有「連檣接艦屯江城」,故吉林市又稱「江城[註 2]。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帝下令吉林烏拉略稱為「吉林」。隨後,「吉林」與「吉林烏拉」仍然混雜使用,直到乾隆十二年(1747年)設置吉林廳,「吉林」這一名字方才確定下來。同時,兩代,今吉林市地區建有造船的工場,故吉林市又稱「船廠」。

歷史

早期歷史

今吉林市地區目前已知最早的人類活動遺址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壽山仙人洞遺址[2]

扶餘國前期,今吉林市豐滿區東團山遺址中出現了較大的城池。該城池被認為是《三國志·魏志·東夷傳》中所記載的「穢城」,即扶餘國前期王城。該王城是今吉林省境內發現的歷史最早的城池,其城市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較為發達[3]東晉永和二年(346年),該城被鮮卑慕容皝派軍攻占,扶餘國國都隨即「西徙近燕」。義熙六年(410年),高句麗王國第十九代王廣開土王談德即好太王勢力擴展到今吉林市一帶,扶餘國則在今吉林市龍潭山、東團山和三道嶺子一帶修建了規模大小不等的軍事城堡,以抵禦勿吉王國的南下進攻。渤海國時期,今吉林市地區為渤海國三個獨奏州(即中央直轄州)之一的涑州所轄,治所沿用了今東團山遺址的扶餘國前期王城。

遼金元時期

契丹國建立後,今吉林市一帶為遼朝東京道所轄。金朝時期,今吉林市初屬咸平路所轄,後改屬上京路會寧府。遼金時期,今吉林市地區出現了30餘座規模不等的古城,如土城子遺址、官地遺址等。元朝時期,今吉林地區改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海西遼東道管轄。

明清時期

明朝初年,海西女真烏拉部在今吉林市一帶建立烏拉國永樂七年(1409年)四月,明朝政府在今吉林市區建立造船基地,負責建造運載官兵、糧草、賞賜品和貢品的船隻。同時,明朝政府也將今吉林市作為運輸官兵、糧草的轉運站。這一時期,吉林起到加強遼東都司與奴爾干都司之間聯繫的作用,直至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烏拉國被建州女真努爾哈赤

1616年,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後金國,吉林即隸屬其管轄。清兵入關後,清政府為避免外來人口對滿洲地區的「發祥重地」的大規模影響,於順治、康熙年間先後修建兩條柳條邊牆。今吉林市代管的舒蘭市等地尚可見該邊牆的殘跡。同時,清政府亦在今吉林市一帶設立直屬於清廷內務府的「打牲烏拉總管衙門」,負責為皇室采捕東珠、鱘魚、鰉魚、貂皮、人參、松子等特產作為貢品。

清朝確立對全國的統治後,開始在東北等要衝地區派將軍駐守。康熙十二年(1673年),寧古塔副都統安珠瑚奉旨修建吉林木城,後又改建土城和磚城。康熙十五年(1676年),原寧古塔將軍巴海移駐吉林。自此,吉林城人口驟增並成為清政府統轄松花江、烏蘇里江、黑龍江等流域的重鎮,以及清朝在東北地區僅次於盛京的政治、軍事、經濟和交通中心。

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政府開始在今吉林市松花江畔臨江門至溫德河口一帶設廠造船,建立水師營,擔負修造戰艦和訓練水軍的任務。康熙帝亦曾於1682年、1698年先後兩次東巡吉林並視察水師。

雍正五年(1727年),清政府設立永吉州,州治吉林。乾隆十二年(1747年),永吉州改升吉林廳光緒七年(1881年),吉林廳升為吉林直隸廳,次年又升為吉林府。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清政府宣布設吉林省,省治仍設在吉林城。吉林行省公署下設各道司局,如勸業道、提法司、提學司、木稅局、諮詢局等。[4]

民國滿洲國時期

Thumb
亞新地學社1936年《袖珍中華全圖》的吉林省地圖
Thumb
1947年,重新劃分後的吉林省,省會為吉林市

民國時期,吉林市仍為吉林省政府駐地。民國二年(1913年)和民國十八年(1929年),吉林府先後更名為吉林縣和永吉縣。民國二十年(1931年)9月21日,日本占領了吉林縣,次年3月1日,滿洲國成立。同時,滿洲國政府設立吉林省,其公署駐於永吉縣。1934年,吉林省公署遷至吉林市市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吉林地方治安維持會。10月,中國共產黨吉林市委組織成立吉林市政府,並於11月在吉林市成立吉林省政府。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5月,共產黨軍隊從吉林市撤出,國民政府成立吉林省政府和吉林市政府。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9日,中共占領吉林市。3月10日,吉林省政府從延吉市遷至吉林市,3月23日,吉林市政府更名為吉林市人民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後,吉林省人民政府繼續駐吉林市。1954年9月27日,長春由中央直轄市改為吉林省省轄市,吉林省人民政府由吉林市遷往長春市,自此,長春市成為吉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68年3月,成立吉林市革命委員會。1976年3月8日15時許,吉林市北郊發生流星雨天文事件並在吉林市郊區和周邊達5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散落下諸多隕石塊。其最大塊隕石重達1770公斤,是世界上已知最重的石隕石,現陳列於吉林市博物館[5]。1980年,撤消吉林市革命委員會,恢復吉林市人民政府。1984年,國務院批准吉林市為「較大的市」,使得吉林市有了制定地方法規的權力。

地理

Thumb
吉林大橋世紀廣場
Thumb
松花江吉林市區段夜景

位置

吉林市位於吉林省中部偏東,東北腹地長白山脈,松嫩平原長白山脈的交界地帶,介於東經125°40′~127°56′,北緯42°31′~44°40′之間;東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西臨長春市、四平市,北與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接壤,南與白山市、通化市、遼源市毗鄰。吉林市管轄區域總面積2.77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774.35平方公里;2016年底吉林市城區面積498.7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89.04平方公里。[6]

地勢

城區為河谷盆地地形,平均海拔約200公尺,四面被龍潭山、小白山、朱雀山、玄天嶺環抱,如神話中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拱衛,又有松花江穿城而過。近年來吉林市向西北北穿過玄天嶺發展,而東南面則由於山嶺阻隔,發展緩慢。近年來,吉林市南部沿松花江河灣區域發展較快,如豐滿區松江南路地區。

水文

吉林市全市屬於松花江流域,分為第二松花江、拉林河、牡丹江3個水系,全市有10公里長以上河流277條,20公里以上的73條。第二松花江水系在吉林市境內流域面積為22 336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84%,拉林河占15%,牡丹江支流威虎河僅占1%。小流域溝溪1,327個,多分布在丘陵山區及盆谷地。全區蘊藏350萬千瓦電力資源。第二松花江幹流上有豐滿紅石白山三處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318萬千瓦。[7]

氣候

吉林市的氣候類型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乾燥,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多晴,冬季漫長而寒冷。

更多資訊 吉林市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
吉林市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5.4
(41.7)
12.8
(55.0)
20.0
(68.0)
30.6
(87.1)
34.8
(94.6)
35.1
(95.2)
35.4
(95.7)
35.7
(96.3)
30.4
(86.7)
27.9
(82.2)
19.6
(67.3)
11.5
(52.7)
35.7
(96.3)
平均高溫 °C(°F) −9.5
(14.9)
−4.3
(24.3)
3.8
(38.8)
14.6
(58.3)
21.6
(70.9)
26.3
(79.3)
27.7
(81.9)
26.8
(80.2)
21.9
(71.4)
13.8
(56.8)
2.2
(36.0)
−6.3
(20.7)
11.5
(52.8)
日均氣溫 °C(°F) −16.7
(1.9)
−11.5
(11.3)
−2.1
(28.2)
8.0
(46.4)
15.1
(59.2)
20.5
(68.9)
22.9
(73.2)
21.7
(71.1)
15.2
(59.4)
7.1
(44.8)
−3.4
(25.9)
−12.6
(9.3)
5.3
(41.6)
平均低溫 °C(°F) −22.9
(−9.2)
−18.2
(−0.8)
−7.8
(18.0)
1.6
(34.9)
8.5
(47.3)
14.9
(58.8)
18.4
(65.1)
17.0
(62.6)
8.9
(48.0)
1.2
(34.2)
−8.7
(16.3)
−18.3
(−0.9)
−0.4
(31.2)
歷史最低溫 °C(°F) −40.3
(−40.5)
−37.3
(−35.1)
−27.0
(−16.6)
−12.1
(10.2)
−7.5
(18.5)
5.0
(41.0)
10.7
(51.3)
5.3
(41.5)
−4.1
(24.6)
−15.6
(3.9)
−29.1
(−20.4)
−36.4
(−33.5)
−40.3
(−40.5)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5.9
(0.23)
6.8
(0.27)
15.3
(0.60)
28.4
(1.12)
57.3
(2.26)
103.2
(4.06)
164.6
(6.48)
152.1
(5.99)
56.6
(2.23)
28.7
(1.13)
17.1
(0.67)
8.6
(0.34)
644.6
(25.38)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5.5 6.4 7.0 9.2 12.3 15.0 16.3 13.6 10.0 7.7 6.8 7.0 116.8
平均相對濕度(%) 71 68 60 53 56 66 78 80 73 65 66 70 67
資料來源1:中國氣象局[8]
資料來源2:中國天氣網(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9]
關閉

土壤與動植物

吉林市全區土壤有明顯的帶狀和垂直分布特徵。海拔500公尺以上地段為灰棕土壤及少量的石質土。300~500公尺地段為白漿土。300公尺以下沿江河地段及山間谷地為沖積土、草炭土與少量沼澤土和泥炭土,以及零星分布的黑土、石灰岩土和水稻土。吉林市植物屬於長白山植物區系。植被區劃屬於溫帶針闊混交林區域的長白山紅松、杉、冷杉針闊混交林區和小興安嶺,完達山地紅松闊混交林區(張廣才嶺、老爺嶺以外地區)。由於人為活動和帝國主義侵略時期掠奪式的採伐,植被開始衰退演替,原生林已少見,變為以柞樹為主的次生林針闊混雜林。由於對森林採取封山育林,營造人工林,合理撫育採伐等措施,使植被逐漸轉入進展演替,形成杉松蘚林、落葉松蘚林、松闊草類林、柞樹、胡枝子林、柞樹草類林、闊葉草類林、楊樺林、胡柳窪地林;植物群落有草甸沼澤植被、濕生草地植物、中生草地植物、干生草地植物、灌木多年生木本草本植物、胡枝子灌木、田間雜草、草本植物。吉林地區動物資源豐富,野生經濟動物有獸、鳥、兩棲三綱六目十三科。東北虎是國家一級特產動物,分布在樺甸市五道溜河一帶。在經濟上有開發利用價值的毛皮動物、藥用動物、觀賞動物和保護森林的鳥類。[10]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 吉林市委員會 ...
吉林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吉林市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吉林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吉林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吉林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胡斌[11] 劉立新[12] 王吉[13] 李富民[14]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江西省南昌市 吉林省梨樹縣
出生日期 1976年5月(48—49歲) 1971年12月(53歲) 1972年2月(53歲) 1967年7月(57歲)
就任日期 2023年2月 2025年1月 2022年3月 2024年1月
關閉

行政區劃

Thumb
磐石市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

吉林市現轄4個市轄區、1個,代管4個縣級市

船營昌邑為老城區,松花江北岸為龍潭,主要是吉化公司所在地(俗稱「江北」),松花江南岸為豐滿(俗稱「江南」),於20世紀90年代之後大力開發。

現有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吉林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15]

根據《吉林省城鎮體系規劃(2006-2020)》,永吉縣可能撤縣建區。[16]

近年來,隨著城市擴張,城區也不斷擴大。城市目前居住向南,工業向北,目前正在建設北部工業新區。[17]

更多資訊 吉林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18] ...
吉林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18]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註 3][19]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註 4][20]
(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21]
街道
辦事處
其中:
民族鄉
220200 吉林市 Jílín Shì 27,711.41 3,623,713 船營區 132000 68 56 20 4
220202 昌邑區 Chāngyì Qū 857.20 637,544 興華街道 132000 14 3 2 2
220203 龍潭區 Lóngtán Qū 1,171.49 371,607 龍華街道 132000 13 5 1
220204 船營區 Chuányíng Qū 685.91 464,893 德勝街道 132000 12 3 1
220211 豐滿區 Fēngmǎn Qū 1,059.75 421,821 泰山街道 132000 8 1 3
220221 永吉縣 Yǒngjí Xiàn 2,625.67 280,633 口前鎮 132200 7 2 1
220281 蛟河市 Jiāohé Shì 6,369.88 328,925 民主街道 132500 7 8 2 1
220282 樺甸市 Huàdiàn Shì 6,520.77 341,308 明樺街道 132400 5 6 3
220283 舒蘭市 Shūlán Shì 4,559.56 406,744 濱河街道 132600 5 10 5
220284 磐石市 Pánshí Shì 3,861.20 370,238 東寧街道 132300 4 13 1
註:昌邑區數字包含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九站街道;豐滿區數字包含吉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高新街道;永吉縣數字包含吉林(中國-新加坡)食品區所轄岔路河鎮。
關閉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4414681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減少70813人,下降1.58%。年平均遞減0.16%。其中,男性為2234521人,占總人口的50.62%;女性為2180160人,占總人口的49.3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2.49。0-14歲的人口為488500人,占11.06%;15-64歲的人口為3514444人,占79.61%;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11737人,占9.33%。[22]

根據2016年統計數據,截至2016年底,吉林市轄區總人口422.46萬,其中市區人口181.87萬[23],另有暫住人口2.21萬[6]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3,623,713人[24]。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413,157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789,444人,下降17.89%,年平均增長率為-1.95%。其中,男性人口為1,803,823人,占總人口的49.78%;女性人口為1,819,890人,占總人口的50.2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99.12。0-14歲的人口為396,183人,占總人口的10.93%;15-59歲的人口為2,312,440人,占總人口的63.81%;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915,090人,占總人口的25.25%,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20,923人,占總人口的17.13%。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301,426人,占總人口的63.51%;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322,287人,占總人口的36.49%。

民族

吉林市境內居住漢、滿、朝、回、蒙等35個民族。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289,805人,占90.79%;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33,908人,占9.21%。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746,004人,下降18.48%,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66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43,440人,下降11.51%,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66個百分點。其中,滿族人口減少19,939人,下降9.98%,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44個百分點;朝鮮族人口減少24,244人,下降17.66%,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01個百分點。

更多資訊 民族名稱, 漢族 ...
吉林市民族構成(2020年11月)[25]
民族名稱 漢族 滿族 朝鮮族 回族 蒙古族 苗族 土家族 錫伯族 壯族 維吾爾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3,289,805 179,907 113,038 26,731 9,207 635 586 562 522 414 2,306
占總人口比例(%) 90.79 4.96 3.12 0.74 0.25 0.02 0.02 0.02 0.01 0.01 0.06
占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53.88 33.85 8.01 2.76 0.19 0.18 0.17 0.16 0.12 0.69
關閉

產業

Thumb
吉林財富購物廣場是吉林市最大商場之一

吉林市是典型的工業城市,第二產業占比較大,近年來有發展第三產業的趨勢。

第二產業

吉林市工業始於清朝在吉林設置的機器局。滿洲國時期,日本認為吉林周邊環境適合發展化學和電力工業,因而在市區南修建豐滿水電站(日本投降前基本建成),在市區北籌劃修建化工基地(未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至1954年中蘇兩國陸續確定的156項重點工程(實為150項)中,吉林市占有7項:吉林鐵合金廠、電石廠、染料廠、氮肥廠、電纜廠、熱電站、豐滿水電站。1960年代又建成了人造纖維廠和半導體廠。1970年代中國引進西方國家成套技術裝備的四三方案26套裝備中,有一套安置在吉林市(當時這些裝備大多安置在西部):11.5萬噸乙烯項目。

1980年代,吉林市還建設了一批生活工業企業,其中最著名的是引進日本設備,一度與海爾齊名,但最終破產的吉諾爾冰箱廠。1990年代,受市場經濟、國際環境、國企改革的三重影響,吉林市工業出現衰退。2000年,中國石油收購了吉林化工的全部產業,使之成為其子公司;2005年,晨鳴紙業又收購了吉林市造紙廠的資產。2016年,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在長期虧損後,再度實現盈利。

現在吉林市主要工業企業有: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吉林鐵合金廠、吉林碳素廠、吉林晨鳴紙業、吉林華微電子、吉林化纖集團、通鋼集團吉林鋼廠、吉林娃哈哈飲品等。

第三產業

吉林市統泰物流運營的一網全城電子商務平台是東北最大的區域性電子商務平台。

近年來吉林市亦主推吉祥行,四季行的旅遊宣傳口號,意圖提振零售、旅遊、住宿等一系列產業。

交通

鐵路

吉林市到長春市的高鐵沿線風光
Thumb
吉林站

吉長鐵路於1910年6月開工,1912年10月竣工,長127公里,連接長春和吉林兩個重要城市。1926年6月,吉敦鐵路開工,這條鐵路連接吉林和敦化兩個城市,於1928年10月竣工。[26]目前這兩段鐵路都是長圖鐵路的一部分,由於鐵路條件較差,長春至吉林間的長吉城際鐵路已於2010年12月30日通車,而吉林經圖們至琿春間的吉琿客運專線已於2010年動工,[27]並於2015年9月20日通車。

奉系軍閥張作霖由於不滿當時在鐵路上受日、俄的牽制,決心修建自己控制的鐵路,於是主持修建了奉海鐵路吉海鐵路。前者於1925年7月開工,1927年9月竣工,後者於1927年6月開工,1929年5月竣工。這兩段鐵路如今合稱瀋吉鐵路,全長446公里,起點為遼寧省瀋陽市,終點為吉林。這條鐵路在分流京哈鐵路的貨車上起了重要作用。為提高吉林地區鐵路運能,2016年3月1日,吉林鐵路樞紐西環線工程開工建設,2024年9月26日建成通車[28]

吉舒鐵路從吉林至舒蘭,建於1941年,使得列車從吉林經長圖鐵路、拉濱鐵路到達哈爾濱運程縮短了68公里。

龍豐鐵路,俗稱「豐滿鐵路」,是自吉林市境內的一條鐵路支線,起自長圖鐵路龍潭山站,終至大豐滿站。建於1938年,2016年線路被吉林市繞城高速所切斷,已停止運營。

客運站

公路

Thumb
吉林臨江門大橋,近處道路為松江路

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14615公里(2007年)[29],有國道2條,省道6條,縣道28條。

G12 琿烏高速於1995年5月18日開工,1997年9月9日通車,工程按六車道布設路基,初期鋪設四車道,長春至龍嘉國際機場段四改六工程已於2009年施工;龍嘉至吉林段四改六工程於2017年9月25日開工,工期2年[30],現已完工。工程還獲得了交通部「詹天佑獎」的提名。

G12 吉延高速公路於2008年9月28日正式通車。[31]

G1212 瀋吉高速吉林段(吉林至草市)於2011年9月30日建成通車,吉林市繞城高速(吉林外環)2012年年底通車。遼寧段(瀋陽至草市)已經於2010年9月27日通車。

此外,G1211 吉黑高速吉黑高速公路吉林段2018年11月1日建成通車。2024年3月4日,吉黑高速山河(吉黑省界)至哈爾濱(永源鎮)段正式交工通車。

市區主要道路有解放大路、吉林大街、霧凇大路、松江路、濱江路、恆山路、遵義路、和平路、越山路、琿春街、長春路等;主要跨松花江橋梁有臨江門大橋、吉林大橋、江灣大橋、霧凇大橋、龍潭橋、哈龍橋等。

公共運輸

公交車

吉林市公交現有線路80多條,大多數線路均歸屬於吉林市城市公共運輸集團有限公司運營,也有興平公交、方舟客運等公司經營的民營線路以及城市客運公司經營的近郊線路。吉林市的公交線路可通達整個市區和部分臨近郊區。

吉林公交配車品牌以一汽(大連)、宇通為主。按長度可分為12公尺、10.5公尺、9公尺、8.5公尺、7.5公尺單機車輛和11公尺雙層巴士,按燃料可分為油電混合動力、CNG、LNG和柴油車輛。市區線路多為10公尺以上的大型車輛,近郊線路多為9公尺以下的小型車輛

市區線路大部分為可刷卡的無人售票車,公交車票價投幣均為1元,使用吉林市城市通卡普通卡為0.9元,學生卡0.5元,65歲以上老人可辦理老人卡免費乘坐。其中46路是吉林市客流最大的線路,也是吉林市唯一擁有雙層巴士的線路。

吉林市公交首班最早的線路是8路(上行始發4:50),末班最晚的是46路(下行始發21:36),7路、8路、42路、46路等為工人先鋒號線路。

市區亦有私營線路——808路(萬利城大潤發——伊利花園 朝陽花園),票價1元。運行時間為每天05:50-18:30。

相比中國同規模城市,吉林公交車數量不足,車隔時間長,收車時間較早,次要街路公交線路覆蓋不足等現象,但近年來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2015年,市交通局擬整合市郊27條承包線路,屆時,吉林的公交系統將會更加完善。

軌道交通

吉林市擬建設單軌鐵路(官方稱之為「跨座式軌道交通」)。先導段線路已經確定,預計於2016年6月開工,2018年7月竣工,將連接江南、江北、市中心和南部新城,並三跨松花江。[32]整體工程全長169公里,共5條線,將於2050年全面完工。[33]

航空

吉林機場原為空軍二台子機場,始建於1952年。1988年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建設民用支線機場,1991年4月1日民用開航。自從2005年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建成後,吉林市和長春市共用這個機場,原吉林二台子機場改為純軍用機場。

龍嘉機場有大巴往返於吉林市江城廣場,在2011年長吉城際鐵路開通後,動車組列車可直接開進航站樓地下,使得長吉兩市與龍嘉機場的交通更加便捷。

教育

高等院校

Thumb
吉林市標搖櫓人,位於吉林大橋北端

中學

  • 吉林市第一中學校
  • 吉化第一高級中學
  • 吉林二中
  • 吉林毓文中學
  • 吉林四中
  • 吉林市第五中學校
  • 吉林七中
  • 吉林九中
  • 吉林十二中學
  • 松花江中學
  • 江城中學
  • 吉林市實驗中學
  • 吉化第六中學
  • 吉化第九中學
  • 田家炳中學(原吉林鐵路第一中學)
  • 凇城中學
  • 吉林市亞橋高級中學校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景觀

Thumb
吉林市松花江沿岸霧凇景觀
Thumb
北山風景區

友好城市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