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東南亞少數民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佤族(佤文:Ba Rāog[4] / si viex[5] / Brāog / Vax Ba Rāog / Vāx qux (口語) / Vā (文學語),舊佤文:Praok / Va;中國標準羅馬字母:Va[6])是亞洲的一個跨國民族,主要分佈在瀾滄江與薩爾溫江之間的山地,分屬於緬甸與中國[1]。在緬甸境內超過60萬人,主要分佈於佤邦,也分布於撣邦其他地區。在中國約43萬人,主要分佈在雲南省西南部的西盟佤族自治縣和滄源佤族自治縣,其餘分佈在瀾滄、孟連、雙江、耿馬、鎮康等縣。傳統上佤族人信仰萬物有靈,現在則多信仰基督教或佛教。有木鼓崇拜。佤族使用佤語,佤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有巴饒克、佤和阿佤3個方言。中國的佤族原來沒有文字,1956年創製了一套以巴饒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岩帥語音為標準音的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
佤族在兩千年前就與布朗族、德昂族等民族的先民一起居住在高黎貢山和瀾滄江地區。先秦時為「百濮」的一支,唐代稱「濮子蠻」,宋代稱「濮蠻」,明代稱「古剌」,清代稱「嘎剌」、「哈瓦」,也被記載為「野𱭶」。佤族分為兩種,一是「𱭶𱭵」(佧佤),保有獵人頭的習俗,所以又稱「野佧」;另一是「卡喇」(佧喇),常與鄰族(尤其是傣族,舊稱「擺夷」)接觸,且已革除獵人頭的習俗,又稱「熟佧」,他們受傣文化的影響而接受了南傳上座部佛教信仰。[7]「野佧」依獵頭方式又分兩種:「濕頭」用殺人的方式取得人頭,「乾頭」則以購買或挖掘墳墓的方式取得。[8]他們自稱「佤」「巴饒克」「阿佤」等,都有「住在山上的人」的意思。當地傣族與國外老族、撣族稱其為「佧佤」,「佧」在傣語中意為奴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一稱為佤族。佤族最後一次有記錄的獵頭在1950年代末。
他們本來也生活在景棟,後被孟萊王孫兒征服,成為撣族詔法的奴隸。
佤族民族學家趙明生提出了與傳統史籍相異的觀點,他認為晉朝永昌郡的永壽城不僅是普通縣城,而是晉朝時歸順中原政權的佤族地方民族政權,可能是民間傳說的佤族古城[9]。
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兩個純佤族自治縣、三個佤族與其他少數民族聯合自治縣:
佤族的傳統有播種節、新米節、新火節、新水節、叫谷魂、拉木鼓等[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