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岛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鹿岛藩(日语:鹿島藩/かしまはん Kashima-han */?)是日本肥前国藤津郡高津原的藩[注 1],宽永19年(1642年)创藩,明治4年7月14日(1871年8月29日)废藩,原本是佐贺藩的一部分,石高在高峰期达20,000石,藩厅最初是常广城,文化7年5月11日(1810年6月12日)转移至鹿岛城(高津原屋敷、鹿岛馆),藩校最早可以追溯至创建于宽文12年(1672年)的学校,文化2年(1805年)在城下高津原创立德让馆,安政6年(1859年)改称弘文馆,明治3年(1870年)再改称镕造馆。人口有13,721人[1][2][3]。江户藩邸方面,上屋敷位于麻布龙土,下屋敷最初位于南本所,元禄12年8月27日转移至白金。此外,藏屋敷在元禄年间(1688年至1704年)时位于堂岛新地四丁目,文化和文政年间(1804年1830年)时则位于堂岛新地三丁目[注 2][2][6]。
历史
关原之战后,原本属于西军的锅岛氏为了表忠,派锅岛直茂次子锅岛忠茂作为人质前往江户。其后,忠茂获德川秀忠赐予下总国矢作5,000石,庆长14年或15年(1609年或1610年)又获分知鹿岛20,000石。宽永元年(1624年),忠茂死去,由其子锅岛正茂继位。宽永19年(1642年),正茂的鹿岛20,000石改由佐贺藩藩主锅岛胜茂九子锅岛直朝继承,《藩史大事典》和《国史大辞典》称是胜茂没收正茂的领地,《角川日本地名大辞典》则指是胜茂强逼正茂以直朝为养子,导致正茂放弃鹿岛的封地,以矢作的石高成为江户幕府旗本[1][2][3]。
正保元年(1645年)3月,直朝开始参勤交代。宽文2年(1662年)5月,在直朝迎娶左大臣花山院定好之女万子为继室时,稻荷大明神也劝请至古枝村[注 3],即后来的祐德稻荷神社。天和3年3月22日(1683年4月18日),佐贺藩制定三家格式,促使各支藩均完全由佐贺藩掌控。元禄13年5月15日(1700年7月1日),藩主锅岛直条奉命把守锻冶桥门[注 4],自此开始各种公务。宝历13年4月7日(1763年5月19日),藩主锅岛直乡致仕,由佐贺藩藩主锅岛宗茂十子锅岛直熙作为养子继位[1][2]。
明和7年7月5日(1770年8月25日),直熙继任为佐贺藩藩主,鹿岛藩由锅岛直员四子锅岛直宜继承。宽政10年(1798年),尽管鹿岛藩税收少,不过仍然长期负责各种公务,加上参勤交代和需要向幕府进贡,最终导致无法偿还借银,鹿岛藩的年贡也因而全数交予佐贺藩,由佐贺藩兼管鹿岛藩的财政。享和元年4月21日(1801年6月2日),直宜致仕,由佐贺藩藩主锅岛治茂五子锅岛直彝继位[2]。
文化元年6月14日(1804年7月20日),屡受盐田川泛滥影响的鹿岛藩向幕府提出将居馆从常广转移至高津原获准[注 5],文化4年6月25日(1807年7月30日)大致完工,其后在文化7年5月11日(1810年6月12日)转移至当地。文政元年(1818年),由于佐贺藩视财困的鹿岛藩为负累,因此打算将其并吞,不过遭到小城藩和莲池藩以三家格式为由强烈反对而失败,相对地佐贺藩藩主锅岛齐直成功让幕府停止鹿岛藩的公务,为期五年。文政3年2月17日(1820年3月30日),直彝致仕,由齐直十三子锅岛直永继位[1][2][3]。
嘉永4年(1851年),佐贺藩藩主锅岛齐正以鹿岛藩藩主锅岛直彬年幼病弱为由打算再次并吞鹿岛藩,不过同样遭到支藩反对而失败,相对地也同样免除了公务。戊辰战争爆发后,由于佐贺藩藩主之妻是德川家齐之女盛姬,因此佐贺藩最初并没有标榜倒幕。相对地,直彬与尊王攘夷派志士有联系,态度上偏向勤王,他也多次向佐贺藩提出派兵至京都,并且扬言成功时归功于锅岛全藩,失败时由自己负全责,以鹿岛藩的存亡作为赌注,最终成功让佐贺藩容许其出兵。庆应4年2月8日(1868年3月1日),鹿岛藩获任命为北陆道先锋,由直彬率兵在同年3月1日(3月24日)抵达京都,及后谒见天皇。然而在3月7日(3月30日),佐贺藩上书让鹿岛藩前往长崎戒备,直彬唯有在3月9日(4月1日)出发前往长崎。不满此决定的鹿岛藩藩士八泽棣之进为了参战,不昔脱藩,并且化名纳富郁太郎,跟随仁和寺宫嘉彰出战。此外在东京行幸时,鹿岛藩也有派兵在京都戒备。明治4年7月14日(1871年8月29日),废藩置县[1][2][8]。
历任藩主
领地
注解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