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及命名
长吻若若鲹首先由法国分类学家Georges Cuvier在1833年根据从塞舌尔群岛水域收集的标本进行科学描述,他将新品种命名为Caranx chrysophrys,[1]该物种之后又被变更属名2次,一次由William Ogilby放置在Citula属,第二次由Ian Munro放入Carangoides属,其他同义词包括Caranx nigrescens,Caranx jayakari和Caranx typus。这些都被认为是ICZN规则下的初级同义词,不再使用。[2]
分布
本鱼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红海、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印度、日本、中国沿岸、台湾、越南、菲律宾、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圣诞岛、澳洲、马里亚纳群岛、诺鲁、密克罗尼西亚、所罗门群岛、马绍尔群岛、新喀里多尼亚等海域。[3]
深度
水深0至60米。
特征
本鱼体甚宽阔,体长约为体高的2.5倍,眼径大于眼眶到额头的距离,眼径大于吻长。体色通常是银色的,身体和头部呈绿蓝色,上面呈银黄色,下面是黄绿色的反射。鳃盖上缘有一个小的黑色斑点。背鳍和臀鳍的颜色范围从白色到浅黄色到暗色,尾鳍和胸鳍呈淡黄色至暗黄色。第一背鳍有硬棘8枚,后3枚埋入皮下,只些许露出,第二背鳍前面3棘长度约略等于臀鳍前5棘。第二背鳍有硬棘1枚、软条19至20枚;臀鳍有硬棘2枚、软条16至17枚;棱鳞数目约在25至32枚之间。体长可达56公分。
生态
经济利用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