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若酢神社
位於日本島根縣隱岐郡隱岐之島町郡的神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位於日本島根縣隱岐郡隱岐之島町郡的神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水若酢神社(日语:水若酢神社/みずわかすじんじゃ Mizuwakasu-Jinja */?)是日本岛根县隐岐郡隐岐之岛町郡的神社,社格是名神大社、隐岐国一宫、国币中社和别表神社,主祭神是水若酢命[1][2]。氏子数目方面,根据《日本社寺大观》记载是约800户[3],神社本厅出版的《神社名鉴》记载为750户,崇敬者4,000人[1],《式内社调查报告》等则指在明治时期废除双重氏子制后,神社仅有崇敬者前者称是782户,后者则指约有780户,原氏子区域是伊后、山田、郡、小路、那久路、都万路、苗代田、北方、南方、代、久见、福浦、长尾田和藏田[注 1][7][8]。文化财方面,神社本殿在1992年1月21日获指定为重要文化财[注 2][9],祭礼风流舞则在1973年3月30日获指定为岛根县指定文化财[10]。
神社位于隐岐群岛岛后北部重栖本乡的大神山山麓,附近是重栖川支流郡川和小路川的交汇处,与隐岐乡土馆为邻,以南约20公里处则是西乡港。神社最初位于山田村[注 3],在转移至一宫村的宫原和郡村的姿峠后才迁至现址[注 4]。行政区划方面,神社原属隐岐国稳地郡河内乡,后为一宫村、郡村、五个村和隐岐郡五个村,大字是郡,以此推测,当地可能曾经设有郡家,字是犬町[7][8][4][11][6]:11。
神社原称水若酢命神社,水若酢在《延喜式》九条家本和武田家本的发音均是Mitsuwakasuno(ミツワカスノ),宽文7年(1667年)的《隐州视听合纪》、贞享5年(1688年)的《隐州记》以及宝历7年(1757年)的《两嶋神社书上帖》均称为“一宫”或“大宫大明神”,幕末的《隐岐古记集》则称为“一宫”和“神名帐水若酢命”。明治4年(1871年)的《岛后旧社取调帐》则称神社是“一宫大明神”,并且指出名称原本是水若咋命,酢为误写。另一方面,水若酢神社的名称见于宽政7年(1795年)的栋札,写有“一宫水若酢神社宝殿”,神社在《特选神名牒》时仍然称作水若酢命神社,其后才去掉命字。通称则是“一宫之明神”(
水若酢中的“
根据《隐州记》记载,神社创建于崇神天皇年间,神明在伊后的海边上岸后,有两只白鸠随神明来到此地,继而兴建社殿,奉为一宫大明神而来。口述传统的话,伊后的一桥家的祖先在海边钓鱼时钓到一只白鹭,但是白鹭在挣脱鱼丝后便飞到芳叶山,并且停在松树树枝的末端之上。随后,白鹭飞到一桥家屋顶处停下,后来又飞往花勺[注 5],并且停在鲷石之上。最终,白鹭停在郡的桥家的屋脊上,这时候一桥家也从伊后赶至,在与桥家商讨后,决定在此地兴建神社,即水若酢神社。不过,根据宽政7年(1795年)的《一宫大明神滥肠之事》记载,神社劝请自仁德天皇年间[8][7]。
根据收录于《正仓院文书》,天平5年(733年)的《隐岐国正税帐》记载,稳地郡的郡司是大伴部大君,同时也是神社的社家[6]:33-34。根据《续日本后纪》承和9年9月14日(842年10月21日)条记载,水若酢命神与智夫郡的由良比卖命神、海部郡的宇受加命神一同获列为官社,这也是隐岐岛内最早一批获列为官社的神社。在《延喜式神名帐》中,隐岐国总共有16座式内社,稳地郡内有3座,神社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隐岐国4座名神大社之一,与187座式内社中仅熊野坐神社和杵筑大社为名神大社的出云国、50座式内社中仅宇倍神社为名神大社的因幡国、34座式内社中没有任何名神大社的石见国以及6座式内社中同样没有名神大社的伯耆国相比,隐岐国受到重视的程度不言而喻[8][7][14]。
享禄3年7月20日(1530年8月13日),根据收录于《忌部家文书》的《隐岐久清安堵状》记载,神社是“隐州大宫司社领”,明确写有“一宫造作”,这是神社作为一宫在文献上首次有明确记载。不过,由于在隐岐国仅有一宫的神官称为大宫司,而同样收录于《忌部家文书》,正长2年7月4日(1429年8月4日)的《久清书状写》也有记载“隐州大宫司社领”,因此这也可以视为神社作为一宫在文献上首次有记载。此外,根据《隐岐国神名帐》记载,神社的神阶低于同为稳地郡式内社的正一位天健金草神社[注 6]。由于总社玉若酢神社也是正一位,因此水若酢神社可能没有发挥到作为一宫的实际作用,加上玉若酢神社的神主被称为国造,反映总社可能兼具一宫的功能,由此推测水若酢神社可能仅仅是名义上的一宫。此外,《大日本国一宫记》虽然视由良比卖神社为隐岐国一宫,但是井上宽司不认同此说法,并且指出这是源于水若酢神社一宫地位问题而产生的混乱[12]。
享禄3年至天文元年(1532年),守护代隐岐氏凭借尼子氏的权势开始加强对隐岐当地统治,促使神社的大宫司与在地领主、土豪联手与其抗衡,触发天文合战。根据收录于《忌部家文书》,享禄3年7月28日(1530年8月21日)的《代神六宛久重书状》记载,大宫司的职位最终改由代神六出任。另一方面,根据《云阳军实记》和《阴德太平记等记载,隐岐当地反佐佐木氏的武士不敌于隐岐清政,岛前和岛后均由隐岐氏平定。《日本历史地名大系》认为这代表以一宫为中心的在地领主以及土豪阶层形同一揆联合的支配模式在战国大名的权力下变质,并且导致一宫大宫司的没落。天正5年正月20日(1577年2月7日),根据收录于《忌部氏文书》的《隐岐清家安堵状》记载,代民部助继承其父清岁的一宫大宫司职务[5][12]。
根据收录于《忌部家文书》,宽永15年(1638年)的《一宫大明神社领书上》记载,神社在吉川氏时期的庆长4年(1599年)有约70石作分以及记载于吉川氏时期检地帐的寄免分30石,分布于山田村、郡村和苗代田村内[注 7],另有社领10石,大宫司是正景。此外,还记载神社在中世之后原本位于后来的一宫村内,其后由于战乱而迁至郡川附近。根据贞享5年(1688年)的《增补隐州记》记载,虽然在一宫村的部分写有一宫明神和社领10石,但是同时指出在延宝4年(1676年)由于发生水灾而在延宝6年(1678年)迁移至郡村。天明大饥荒爆发后,大宫司忌部正兴针对此事发表《凶年藏土穗》一书批评松江藩,境内也曾经设有由国学家中西毅男创办的膺惩馆,两人均主张尊王攘夷,并且促使后来的隐岐骚动爆发,忌部正弘在骚动中担任正义党总指挥[2][5]。明治4年5月14日(1871年7月1日),神社获列为国币中社[15]。2014年9月9日,神道青年全国协议会竖立了“竹岛之碑”,由神社的宫司忌部正孝负责挥毫[16]。
神社的主祭神是水若酢命,又称美豆别主命,为山田川的水源神,左右相殿神分别是中言神和铃御前,根据永享3年的《伊未自由来记》记载,中言命和铃御前分别又称为奈贺命和须津姬,为渡来的夫妻神,也是支配此地的神明,并且指奈贺命是阿迟锄高彦根命之子,须津姬则是丹波的须津首命之女。两人定居于新野沿岸一处称为藏见的地方[注 8],致力于劝农,到处开垦土地,不但兴建蓄水池,又建道路造渔船,须津姬命也邀来丹波的长白羽麻绩姬和其织女在各地教导织布,并且从须津请求药师鼓励种植药草[注 9]。不过,根据神社说法,铃御前并非渡来神,而是郡川的水神,中言命则是传达神谕的祭司,为中央派来的官员,定居地新野沿岸其实就是指隐岐的政厅。此外,根据神社第十六任大宫司忌部正兴在宽政3年(1791年)编写的《一宫大明神再建劝进之记录》以文化2年(1805年)的《五个参宫讲记》记载,他将中言命视为天儿屋根命,铃御前则是铃鹿姬命,并且将三神与造化三神相题并论[6]:71-78、80。
不过,根据《隐州视听合纪》记载,神社的祭神是崇神天皇,《式内社调查报告》认为这是将神社的创建时期与祭神混为一谈所致,崇神天皇为祭神的说法其后又演变为崇德天皇说法。也有说法认为祭神是大己贵命,这是由于一宫多以其为祭神以及其本身是出自出云的渡海之神。《神名帐考证》则指祭神是稚彦灵命。此外,《神国岛根也》提及景行天皇五子大酢别皇子的御子神为祭神的说法[18][7]。
根据《日本社寺大观》记载,神社境内面积约3700坪(约12231.4平方米)[3],《神社名鉴》称是5000坪(约16528.93平方米)[1],《式内社调查报告》引述《神社取调帐》指神社东西27间(约49.09米),南北30间(约54.55米)左右,面积为1.5町(约0.01平方公里)。神社每隔约20年便会进行修建,已知最早的纪录是宽永3年(1626年),每次修建时均会举行迁座祭。根据大宫司忌部正兴的《一宫再兴记录》记载,神社在天明5年(1785年)获隐岐郡代批准在岛前和岛后进行劝请,并且在乡内各处森林收集木材,动员氏子总共一万人,本殿最终在宽政元年(1789年)完工,宽政7年9月9日(1795年10月21日)迁宫,为正面三间,侧面两间,前方宽18.1尺(约5.48米),长15.2尺(约4.61米)的隐岐造茅葺建筑,内部分为内阵和外阵,铺有叠席[7][19][6]:93-94。
拜殿呈正方形,各三间,长2间1尺(约3.94米),为入母屋造建筑,拜殿原本与本殿同时进行改建,可是在宽政7年(1795年)之后,由于建筑费用高昂而分开进行,目前的拜殿改建于1912年。拜殿内挂有在明和9年(1772年)到访此地的巡见使佐久间东川挥毫的匾额。随神门前后1间1尺(约2.12米),左右2间4尺(约4.85米),根据栋札记载,随神门建于文化8年(1811年),大工栋梁是森喜八代的徒弟重栖彦次郎。参笼所前后2间1尺,左右3间4尺(约6.67米)[7][19][6]:18-20。
此外,境内有两座古坟,分别是位于本殿以东的一号坟和本殿后方的二号坟[18][7][5]。1920年,神社为了扩张境内,以坟丘的泥土将池塘填平,从而发现一号坟的石室,而所谓池塘本身其实便是围绕古坟的周壕。一号坟的石室是长11米,宽1.5至1.7米的横穴式石室,为隐岐岛最大的石室,与隐岐最大的前方后圆坟平神社古坟相比,还要再长三米。玄室处有两副一大一小的石棺,出土文物有大刀、锄头、鉇、铁镞、玻璃玉、须惠器的𤭯和高杯,部分为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馆藏。二号坟则是直径20米,高2.5米的圆坟。根据《岛根县史》的说法,境内原本还有数座古坟[5][6]:32-33。
1月 | 岁旦祭(1月1日) | 5月 | 例大祭(5月3日) 特殊神事(祭礼风流,双数年的5月3日) |
9月 | — |
2月 | 祈年祭(2月17日) | 6月 | 中祭(6月16日) | 10月 | |
3月 | — | 7月 | — | 11月 | 新尝祭(11月3日) 御座更祭(11月6日) |
4月 | 8月 | 12月 | 御座入祭(12月6日) 除夜祭(12月31日) |
外部视频链接 | |
---|---|
水若酢神社祭礼风流 | |
水若酢神社祭礼< 公開編> |
根据享禄年间(1528年至1532年)的文献记载,神社的例大祭原本在旧历9月9日(重阳)举行,宽文4年(1664年)时的文献则记载从原本的旧历5月1日改为3月3日,神社在获列为国币中社后再改至5月3日。除了每年举行的例祭外,每逢双数年便会举行作为氏子祭的神幸祭,称为“水若酢神社祭礼风流”或“五个祭”,为隐岐三大祭之一。祭礼风流主要由神幸队伍“山曳神事”、道中乐的“大乐”、在御旅所举行的祭典时奉纳的神乐“一番立”、“狮子舞”以及在境内奉纳的流镝马等部分组成。山曳神事的起源存在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指社殿在明应年间(1492年至1501年)遭遇水灾,神体也被冲走,后来才由南方村和北方村的氏子姚河口附近捞起,并且安放于山车后朝现址出发,期间树立旗帜,并且吹笛和打太鼓。第二种说法源于贞享5年(1688年)时为了重建毁于水灾的社殿而从山里搬运木材而来[20]。
氏子在生后一百日以上至八岁为止的小孩均可以拉曳山车,男童的话会佩戴襷和钵卷,并且穿上草鞋,与父母一同拉曳山车,以祈求健康成长,这项仪式原本仅限男童,后来才开放让女童参加[20][6]:154。第一次参与的山曳行事称为“初山”,在一行人抵达御旅所后,众人会在神幸祭期间于境内各处铺席,与亲戚朋友把酒言欢,一同庆祝。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山曳行事称为“礼曳”,旨在就已经健康成长一事向神明表达谢意。不过,根据《隐岐一宫行事记》记载,当时是由两名翁以及八岁至十五岁的男童负责拉曳,文化3年(1806年)的《一宫祭礼诸事割赋帐》则记载为40名成年人以及身穿袴、手织䌷和头戴钵卷的十五岁男童负责[20]。
神幸队伍按顺序是鉾指先拂、蓬莱山、稚儿、锦旗、大乐、青和币、白和币、追祓、真榊、神馔唐柜、神社乐、大真榊、神职、大金币、锦盖、紫翳、前卫神职、神舆、宫司、菅盖、金币、菅翳、金币、山田乐、神职、御太刀、御弓、御饰矢、御楯、御矛、真榊、金币、郡乐、巫女、典仪、副典仪、狮子舞、奉币者、董事、御供和流镝马。排在最前的先拂负责扮演猿田彦,山车部分连接有龟的头部,其上方的部分是称为蓬莱山的神篱,由鹤、松树、山茶花和百合假花等组成,周围是日本扁柏的叶子,坐在蓬莱山的人称为山番或花番,由小路和都万路各派一人负责,他们身穿白张,头戴乌帽子,并且在参加前进行为期30天的别火斋戒[20][6]:157。
拉曳山车用的绳子由各氏子地区自行制作,在当天由各地区派出两人负责搬运至境内,并且相连起来,然后再系上小绳子,让孩童拉曳。在拉曳山车的两条大绳子中,左边由上五个地区的氏子负责,右边则是下五个地区[注 10],由于两边的长度和人数不一,由代地区负责调整,以前则由山田地区负责。此外,长尾田地区和藏田地区由于以前分别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枝村,因此各自一起拉曳同一绳子,福浦地区则由于同时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枝村,因此拉曳绳子时会同时兼顾两边。在拉曳山车时,由称为山付或山止的四名负责决定山车的走向,他们身穿法被,佩戴襷,并且以称为“振”的山茶制木棍来指挥山车,由南方地区负责[6]:155-156。
负责音头的人称为木遣,总共两名,他们在祭事前一周开始斋戒,祭事当天则在重栖湾的赤崎进行禊,并且于岩石上诵唱木遣歌的第二段。然后,他们穿上格衣,头戴乌帽子,并在祭事开始前于神前进行三三九度仪式。他们大致在绳子之间的中心部分,手拿扇子,并且诵唱木遣歌,其内容大致是在叙述神社过去的故事,虽然名为歌,但是实际上如同咒语,其他人难以理解,为北方地区的原家和南方地区的坂本家代代相传的秘密[6]:160-161。
大乐是山曳行事期间的进行曲,分别由两名负责抬起直径达一米的鼓,两名负责打鼓,四名负责吹横笛,曲目统称为明神囃子,分别是五常乐、道行乐、祗园囃子、山入乐和木出乐。在队伍出发前,于随神门九度奏起五常乐,从鸟居向御旅所进发期间也会奏起五常乐。道行乐据传始于延宝年间(1673年至1681年),从随神门前往鸟居时奏响。祇园囃子是源于祇园的囃子,相传是郡村重屋的当主在京都游玩时学会,回乡后流传至今,作为奉纳乐于栈敷上奏起。山入乐在神幸式尾段,从鸟居前往随神门期间奏起。木出乐源于宽政年间(1789年至1801年)本殿改建时的木材搬运而来[20][6]:161-162。
在抵达御旅所后,于该处设置临时神殿,并且向神明献上神馔。除了都万路与小路共同献上贡品外,其余氏子地区均分开献上。其后,在临时神殿旁边的白木栈敷相继奉纳各种舞,分别是称为“猿田彦的独舞”的一番立、浦安之舞和狮子舞,浦安之舞由四名头戴花簪,身穿襅和绯袴,手持舞扇或鉾先舞铃的舞姬负责,四名身穿白衣绯袴的歌姬则在一旁唱和。狮子舞由小路地区的愿满寺与北方地区的北方神社的狮子舞轮流奉纳,狮头和狮尾各一人,途中会互换位置,当奏乐激烈起来后,舞狮会咬向四个角落处的榊叶,当奏乐放慢后,舞狮则开始沉睡,其后随着舞乐节拍加快而苏醒,在神前一拜后结束。最后,氏子会把婴儿的头部伸进舞狮口中,让其噬咬,以此来驱除恶灵,并且祈求小孩能够健康成长。当所有仪式均完成后,一行人便会返回神社,在境内绕一圈于穿过二之鸟居后结束[6]:163、165-167。
另一方面,在马场会举行流镝马,由郡地区和山田地区轮流负责,一名负责射箭,四名负责把射手抬上马。射手在4月3日开始试骑,并且练习七次,在例祭七日前也会开始斋戒,与亲人吃饭时也要别火,一行人在例祭前一天进行七次禊,其中六次在河里,一次在海里。射手在祭事当天穿上狩衣,头戴编笠,于境内马场放箭,重复九次,每次放箭三次,旨在祈求五谷丰收,期间射手的双脚均不会着地[20][6]:163-16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