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葰(满语:ᠪᡝᡤᡳᠶᡡᠨ,穆麟德转写:begiyūn,?—1859年),原名松葰,字静涛,巴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晚清大臣。进士出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因戊午科场案被刑。
生平
道光六年(1826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升内阁学士,兼正红旗汉军副都统。道光十八年(1838年),出为盛京工部侍郎,调刑部,兼管奉天府尹。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充谕祭朝鲜正使,不受馈赠。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充总管内务府大臣。次年典江南乡试。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擢左都御史。道光三十年(1850年),迁兵部尚书,授内大臣。不久调吏部,管理三库,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咸丰三年(1853年),奉命偕同侍郎善焘赶赴盛京,按察协领塔芬布轻听谣言,调兵护宅之事。查实之后,塔芬布革职,将军奕兴坐袒护之最,革任。不久,柏葰因以前在镶白旗蒙古都统任内拣选承袭有误,罢内务府大臣,降授左副都御史。随即出为马兰镇总兵。咸丰五年(1855年),擢热河都统。同年召授户部尚书,兼正黄旗汉军都统。咸丰六年(1856年),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不久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咸丰八年(1858年),典顺天乡试,拜文渊阁大学士。[1]
顺天乡试结束后,物议沸腾。御史孟传金上奏乡试舞弊,帝命载垣、端华、全庆、陈孚恩会审。重新勘察全部试卷,发现舛谬甚多;又查出考生罗鸿绎藉兵部侍郎李鹤龄,交上同考官浦安;浦安又藉柏葰的看门人靳祥,央求柏葰家人调换试卷,使罗中举。据《清史稿·文宗本纪》记戊午科场案:“上召廷臣宣示戊午科场舞弊罪状,依载垣、端华所拟,主考官大学士柏葰坐家人掉换中卷批条,处斩。同考官浦安坐听从李鹤龄贿属,罗鸿绎行贿得中,均处斩。”咸丰九年(1859年),向来与柏葰不和的肃顺、载垣等坚持要求文宗下诏定死罪。文宗虽有心免死,最终含泪准奏。二月,斩于菜市口,是科举史上死于科场案的职位最高的官员。[2]柏葰临刑前还以为自己身为受到朝廷器重的大员会被特赦改判流放,还嘱咐家人为自己准备行装。
清穆宗即位,两宫太后发动祺祥之变,肃顺等败亡,御史任兆坚疏请昭雪,但朝廷讨论后被斥回。不过朝廷还是门荫其子候选员外郎锺濂赐四品卿衔,遇六部郎中缺即选。锺濂后来官至盛京兵部侍郎。[3]《清史稿·列传三百八十九》有传。
著作
著有《薜菻吟馆诗钞》、《奉使朝鲜日记》。
家庭
- 曾祖成德。曾祖母博尔可氏。
- 祖父明玉。祖母博尔腾氏。
- 父宜清安,甘肃宁夏道(今宁夏银川市)。妻哈郎特氏,胡鲁古斯氏。
- 胞叔和琫额,其子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恩科进士松福。
- 胞妹巴鲁特氏,三继嫁镶白旗满洲、道光六年进士、兵部尚书麟魁。柏葰与麟魁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进士同榜。
- 妻爱新觉罗氏(父宗室炳辉,先祖阿拜、努尔哈赤第三子),锺氏(父正白旗汉军、乾隆庚戌科进士盛安 (乾隆进士)),博史克氏(父正蓝旗蒙古、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恩科进士多山),必禄氏,费莫氏。
- 儿锺濂(字稚泉,号又溪),历官光禄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盛京兵部侍郎。妻伊拉里氏。
- 女雯仙,嫁正白旗满洲笔帖式征霖。
- 孙崇彝(字泉孙,1884-1951),户部文选司郎中,著有《选学斋集外诗》、《道咸以来朝野杂记》、《选学斋书画寓目记》。妻完颜氏(胞姊完颜氏嫁正白旗满洲喜塔腊氏熙征(父直隶总督裕禄,胞叔光绪丙子恩科进士裕德);父内务府镶黄旗满洲、同治戊辰科进士嵩申,母杨佳氏(胞叔内务府镶黄旗汉军、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进士宜振))。
延伸阅读
[编]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