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心灵感应(telepathy)意为“远距(tele-)感应(-pathy)”, 是指不借助任何感官或物理途径,将讯息传递给另一个人的现象或能力;在报导中,这些讯息往往被描述为和普通感官接收的讯息相同。该词由F. W. H. 梅耶尔1882年所创[1],又译作心电感应。在中华文化中称所属神通为他心通或心有灵犀。
一个经典的心灵感应事例是中国元代著名典籍《二十四孝》中的“啮指痛心”,其中写道:孔子的弟子曾参入山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背起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让你知道。”曾子很孝顺,因此对母亲痛苦有着很强的感知力。后人也以诗颂之:“母指方才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关于如何探测、了解和使用心灵感应已有很多研究,譬如甘兹菲尔德实验,但由于无法通过科学性的重复检验,科学界一般认为心灵感应不是真实的现象。[2][3][4]而且,此现象的各种解释都无法与现今科学衔接,所以心灵感应目前属于“玄学”领域,不能称为“心灵感应理论”。
但由于人类时常观察到所谓“奇异的交流”和类似现象,当代在研究历史、虚构作品或信仰时,常用心灵感应或类似观念作解释。
有些人往往把心灵感应和预知、透视、同理心等几个类似的玄学现象连在一起。一些宗教概念也认为心灵感应是连接心中自性的重要成分。
越南语称之为“神交隔感”(thần giao cách cảm),日语则用“以心伝心”或者直译英文“テレパシー”。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