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第斯造山运动(英语:Andean Orogeny)是一个在南美西岸的持续造山构造运动,始于侏罗纪早期,造成安第斯山脉上升的原因。在南美洲西部边缘有一个长期存在的俯冲系统,经过重新激活这个俯冲系统,导致造山运动,在白垩纪(90 Ma)和渐新世(30 Ma)时期的造山运动,曾造成两次造山带重新排列。安第斯造山运动的地理位置很长,各地段均有其独有的运动特征和活动时期。
自新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解体以来,俯冲造山运动一直活动在现在的南美洲西部[1]。 古生代 Pampean、Famatinian 和 Gondwanan 造山运动是安第斯造山运动的前身[2]。 侏罗纪和早白垩世安第斯造山运动的第一阶段以发育伸展构造、裂谷、弧后盆地和岩磐为特征[1][2],这些特征,据推测,与冷的海洋岩石圈的俯冲有关[2]。 直到白垩纪中晚期(约 9000 万年前),热和较年轻的海洋岩石圈开始俯冲到南美洲之下。这就导致安第斯造山运动产生显著的变化[1][2]。这个时候的俯冲作用不仅造成区域性强烈收缩变形,而且导致后期隆起和侵蚀的[2]。 另一个由因可能与中白垩纪板块构造变化有关,这时因为板块构造重组,而导致南大西洋的开始扩张。同时在大约 9000 万年前,大洋岩石圈俯冲方向也发生变化,从东南方向俯冲转到东北方向[3]。 这种俯冲方向的变化,并未改变俯冲低角度的倾斜,但影响了几个与俯冲带平行的断层,包括Atacama、Domeyko和 Liquiñe-Ofqui断层[2] [3]。
平板俯冲 在安第斯造山运动期间很常见,平板俯冲导致地壳缩短和变形以及弧形火山活动的抑制。安第斯山脉的不同地段在不同时期都曾经发生了平板俯冲,例如哥伦比亚北部(6-10° N)、厄瓜多尔(0-2° S)、秘鲁北部(3-13° S)和智利中北部(24–30° S) 等地段 安第斯山脉的构造发育与区域气候是同步相互影响[4]。安第斯山脉形成的地形屏障阻止了潮湿空气进入现在的阿塔卡马沙漠。反过来,这种干旱通过侵蚀和河流运输改变了通常的地表沉积物分布,因而改变了后来的构造变形[4]。 在渐新世,法拉隆(Farallon)板块分裂,形成了现代科科斯(Cocos) 和纳斯卡(Nazca)板块,也引发了安第斯造山运动的一系列变化。由于纳斯卡板块随后与南美洲板块是正交俯冲,导致安第斯山脉自古以来的隆起速度的增加。尤其在中新世其造隆起速度是最高。从一个整体造山运动来看,安第斯山脉在过去 3000 万年(渐新世至今)上升最明显[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