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瓦战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塔拉瓦战役,亦称为塔拉瓦环礁战役,美军代号为电击行动,是一场发生于基里巴斯吉尔伯特群岛的战役[2],参战双方国为美国与日本,是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一部分,战事从1943年11月20日开始,一直持续至11月23日美军完全控制塔拉瓦为止。这也是二战中美军在中太平洋战区的第一次军事攻击行动。
这场战役也是美军在两栖登陆作战中首次面临日军猛烈的还击。美军在之前的登岛作战中几乎没有在滩头遭到日军的抵抗。参与本次作战的4,500名日本守军在战前获得充足的补给及准备,在这场战斗中几乎与美军战到了最后一兵一卒,使美军在这次登岛作战付出了惨痛代价,战斗在76小时后结束,共有1,696名美国士兵阵亡(上一次日军造成美军如此重大伤亡的夺岛战役是为期半年的瓜达康纳尔岛战役),双方在这场战斗中共有6,400人阵亡[3]。
塔拉瓦环礁位于夏威夷珍珠港西南方约2400哩处,现今属于基里巴斯共和国,是吉尔伯特群岛的16个环礁之一,该环礁最大的岛屿为西南方的贝蒂奥岛。
贝蒂奥岛外形像是一个长而细的三角形,岛长度约有两公里,岛的最宽处只有800码(730米)宽。
岛的北海岸面对水深较浅的潟湖,沿岸建有长型的码头,可使船舰在潟湖保护下进行停锚卸货,而岛的南方与西方则面对水深而且广阔的太平洋,虽然岛的面积不大,但却相当平坦,设有一座机场,机场主跑道位于岛屿中心,当时环礁上大部分日本兵力都驻扎在本岛。
在美军取得所罗门群岛、阿留申群岛之后亟需建立一个横越中太平洋的前哨空军基地,以支援日后前进菲律宾,甚至日本的军事行动,所以接下来美军必须取得日军严加防守的马里亚纳群岛。依照当时美国海军的作战准则,若要在马里亚纳群岛作战中取得优势,必须使用陆基战机,以达到从空中削弱敌方防御同时掩护入侵部队之目的。而能提供支援的邻近岛屿为瓜达尔卡纳尔岛东北方的马绍尔群岛,若美军取得马绍尔群岛,未来将可在入侵马里亚纳群岛时提供必要的支援,但马绍尔群岛与夏威夷的直接连系被塔拉瓦环礁西南方贝蒂奥岛给切断,这个小岛上驻有日本守军与空军基地,因此美军需先攻占塔拉瓦。
1943年初在与日军争夺瓜达康纳尔岛战役之后,参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师撤回新西兰,进行人员弹药的补给与休息,同年7月20日美军在参谋长联席会议后裁示海军上将尼米兹着手准备进攻吉尔伯特群岛的计划,8月海军中将斯普鲁恩斯飞抵新西兰,与新就任的海军陆战队第2师指挥官朱利安·C·史密斯少将会晤,并开始着手进行入侵计划。
在1942年8月美军伊凡斯·卡尔森将军指挥的马金岛突袭行动之后,日本意识到吉尔伯特群岛的战略重要性,开始投入大量的资源与人力加强岛上的防卫,而为了加快在该岛防御建设的进行,日军方面编制了1,247人的第111海军工兵营(类似于美国海军工兵营),当中包含1,200名的朝鲜受迫劳动者,另外再加上第四舰队工兵营的970人,花费将近一年的时间强化整个环礁的防御工事[4],由于陆地面积不大,所以是以滩头防御为主,在陆地上除了有500座碉堡与40门火炮外,在潟湖及海滩上还设有混凝土三角锥障碍、铁丝网和木制栅栏,所有防御设施、地下永备发射点都以椰子树与珊瑚砂覆盖,有的甚至以混凝土或钢板加强。环礁沿岸设有14座火炮,包含4座在日俄战争时从英国购入的8吋大口径火炮[3],全部置于沿岸的的混凝土掩体中,而且全面对着潟湖之开放浅水域,目的使登陆部队难以进入潟湖由北面入侵贝蒂奥岛,另外,守军可借由连接环礁各处的战壕掩护下进行调动;防空洞顶则厚近两米,由砂石,椰子木和波状钢板构成[5].
在兵力方面,日本在1943年2月将横须贺第六特别陆战队派往增援,编制为第3基地特别防御队,加上原来在岛上由菅井武雄大佐指挥的佐世保第七特别陆战队、14辆95式轻型坦克,由海军少将柴崎惠次负责指挥,他曾夸口说:“他们要用100万人,花100年时间”才能征服塔拉瓦。
1943年11月10日,由斯普鲁恩斯中将指挥的35,000名美军,包括17艘航空母舰(6艘航空母舰、5艘轻型航空母舰、6艘护卫航空母舰)、12艘战列舰、8艘重型巡洋舰及4艘轻型巡洋舰、66艘驱逐舰以及36艘运输舰,从珍珠港出发前往塔拉瓦,在发动攻击前数日,美军已开始对塔拉瓦进行地面轰炸。
20日凌晨时分,美军舰队到达定位并停泊于环礁附近,岛上日军的各式火炮随即向美军船只展开攻击,美军马里兰号战列舰与科罗拉多号战列舰则向陆上敌军炮兵阵地进行反炮兵射击,数颗16吋的炮弹命中日军目标,其中一枚炮弹甚至命中日军弹药库,引发剧烈爆炸,产生一颗巨大的火球,虽然反炮兵射击的目的是将潟湖西边打开缺口,以利抢滩任务,但对于大部分建物都在覆盖在掩体下的日本守军来说,损害着实有限。
除了海上炮击之外,美军于清晨06:10开始对岛屿进行空袭,在此同时,美军派出两艘扫雷舰,在两艘驱逐舰火力掩护下,驶进潟湖试图清除浅滩区的地雷与水雷,随后登陆艇于拂晓时分在扫雷舰灯光引导下驶进潟湖离岸约500码(460米)处,等待炮击停止[6]。
美军的抢滩计划为陆战队员从贝蒂奥岛北部海面进行抢滩行动,在计划中美军将贝蒂奥岛北部海岸分为三部分(红1、红2及红3海滩),红1海滩位于北海岸西侧,红2海滩为码头正中间以西的部分,红3海滩则是码头以东。另外绿海滩的范围是囊括整个岛屿的西部海岸线,用于紧急应变时使用(任务代号为D+1 landings),岛屿南部海岸的黑1黑2海滩则因为部队一上岸就马上面临无任何遮蔽且开阔的飞机跑道,所以不打算在此处进行抢滩行动。
陆战队员抢滩行动在外海军舰的海军舰艇炮击下于早上9点展开,比原先预估时间晚30分钟。新西兰陆军联络官Frank Holland少校熟悉当地潮汐,在计划阶段警告说,当天与隔天潮汐都是小潮[7],水深不到3呎,但攻击日期并没有延迟到更有利的大潮。此时陆战队战情人员发现海平面仅高于海底礁岩不到3呎(0.91米),比原先预估的大潮至少有5呎(1.5米)水深相去甚远,因此这些海底礁岩成为美军在登陆行动中的一大障碍[3],虽然陆战队装备的LVT两栖登陆车仍可以强行穿越这些岩石,但另一种登陆艇(LCVP登陆艇)因为吃水较深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被困在这些岩石中动弹不得[8]。而且一旦海军支援炮击暂停,日军便立即从掩体迅速移动到各个机枪、火炮阵地。这些位在潟湖浅滩进退两难的登陆艇马上就成为日军火炮和迫击炮攻击目标,而其他少数顺利上岸的登陆艇上陆战队员则在日军机枪扫射下跳出船缘,抵达岸上。在第一波枪滩行动中,只有少数陆战队员抢滩成功,但他们仍被在海滩上高大的大型木桩围墙所阻挡。
另一方面,大部分两栖登陆车也在穿越礁岩时遭岸上炮火封锁,也仅有少数车辆能驶抵岸上。在第一天的抢滩行动中,约有一半的两栖登陆车报废无法继续使用。
大卫·舒普上校在登陆部队的军阶最高,他在上岸后负责指挥所有在岸上的陆战队部队。虽然他在码头上岸时遭到附近爆炸的炮弹碎片波及而受伤,但他还是能够掌握战况,首先清除码头周遭的日军狙击手,并重整第一波上岸的海军陆战队。他在上岸后的接下来两天中,在日军一连串的的炮火下,持续不间断的攻击日军坚守的阵地,并在敌方猛烈炮火下克服各种艰难的防御障碍物,将战线向前推进。虽然在过程中数次遭到敌方轻兵器和火炮攻击,但他还是坚定的指挥并激励他的部队,战后由于他在贝蒂奥岛上之英勇行为,被授予荣誉勋章与英国杰出服务勋章[9]。
当天稍早有几艘载有坦克的登陆艇试图突破防波堤接近陆地时,被日军炮火击中而沉没。虽然最后有2辆斯图亚特坦克在东面海滩上登陆,但很快遭到日军摧毁,对战情毫无帮助。但另外3辆从岛屿西海岸登陆的雪曼坦克则将防线从海岸线向内陆推进至少300码(270米),但其中1辆被坦克陷阱困住,另1辆被地雷炸毁。剩下的唯一一辆则因为主炮管遭到破坏,只能当移动机枪碉堡使用。中午左右又有4辆坦克在从红3海滩上岸加入作战,但到当日结束时也只剩1辆可以作战。
当日午后美军部队抢滩成功,并且突破日军的第一道防线。到下午三点半时部分战线已推进至内陆地区,但大部分的战线仍处于第1道防线。由于坦克加入战线一路扩张至红3、红2边缘,另一方面,日军在潟湖浅水区铺设的通讯线路也在美军舰队连番轰炸下早已摧毁殆尽,使得指挥官柴崎惠次无法有效的指挥各部队,下午柴崎放弃原先在机场西侧的指挥所,将其建物留给伤兵使用,并准备搭乘轻型坦克移动到岛屿南部时,一枚美军发射的炮弹不偏不倚地命中指挥所,爆炸造成柴崎本人与其他人员当场死亡,他的阵亡使岛上日军的指挥中枢完全瓦解,无法迅速向已取得立足点的美军施以强力反击[10][11]。
傍晚过后美军大部分战线已推进到岛屿中部,距离机场跑道已经不远,入夜以后,日军也仅剩下零星骚扰射击,当晚大部分上岸的美军就在潟湖残存的登陆艇上度过没水没食物的一夜。首日总计有多达5,000名美军成功上岸,但也有1,500名士兵阵亡或负伤。
日军方面,虽然第一防线完全崩溃,并无力于当晚反攻,但掩体内剩余的部队仍趁着夜色重新集结,一部分的陆战队队员甚至摸黑游到离岸不远的搁浅运输船(齐田丸)上架设机枪,准备在隔天早上反攻。
由于目前美军部队只占据岛屿的一小部分,所以本日美军的行动着重用红2、红3的部队将机场周遭战线扩张,延伸到南部海岸线,将岛上的日军分割成两半,红1部队则是负责取得对绿海滩的控制,以利后续增援部队到达。
但绿海滩行动一开始就遭遇日军顽强抵抗,红1指挥官因此决定避免直接进攻,在白天放缓推进速度,使弹道观测员能先行找出日军机枪阵地及其他防御工事。再呼叫海军支援炮击,减少弹药与人员损失,使部队能在短时间内攻占这些据点。
红2和红3海滩的攻势则遭遇困难。由于日军在昨晚在两个海滩附近建立新的机枪阵地,一时间切断两股美军之间连系。直到中午,美军运来强大重型机枪的火力,才迫使日军放弃他们的阵地。当天下午,美军部队已可越过机场跑道,占领南侧被日军遗弃的防御工事。
另外,在12时30分左右传出有部分日军渡过沙洲到最东端的拜里基岛。一部分第6陆战团部队人员受指示前往拜里基并封锁日军撤退的道路。在集结坦克和火炮后,于下午4时55分上岸行动。然而一开始便遭到日军机枪压制,后来呼叫优势空中火力摧毁岸上的机枪阵地及碉堡。部队上岸后没有再遭到进一步的攻击,只发现一座拥有12挺机枪的碉堡,碉堡内有一个小型的汽油槽,该汽油槽被炸弹击中引爆,导致堡内所有守军被烧死。同时,另一部分的第6陆战团人员前往绿海滩与红1海滩交界。
当日傍晚,整个岛屿西半部已在美军控制之下,且与红2、红3海滩和机场停机坪附近连成一线。其余单独的小队则到机场及机场以南建立防线,此时美军已在岛上掌握全面优势。
第三天的战斗主要包括巩固现有防线以及将坦克和其他重型装备移动到陆地。上午第6陆战团数个营进行大规模登陆,到了下午第6陆战团第1营已经有足够时间和装备组织攻势。在12:30左右,美军攻势很快的将日军追击至整个岛屿的南部海岸。到了傍晚,第6陆战团第1营到达了机场东边,与2天前在红3海滩登陆的部队会师。晚上,日军残部所掌握的区域只剩简易机场东部的狭窄区域,以及在红1或红2海滩附近的几个阵地;为了扭转颓势,日军于晚上7时30分及晚上11时,分别组织两次反击,但都因美军的优势火力而失败。
清晨05:10分,美军一艘护卫航母利斯康湾号航空母舰被日本伊号第百七十五潜艇击沉,造成687名美军船员死亡,虽然利斯康湾的沉没对于已经在贝蒂奥岛上的陆战队来说没有战情上的影响,但她的伤亡人数却占了整个塔拉瓦战役的30%以上。
凌晨4点日军袭击琼斯少校所在的第6陆战团第1营,当中A连和B连的防线遭到约300名日军的万岁冲锋,指挥官呼叫支援后,邻近驱逐舰施罗德号与西格斯比号与第10陆战团第1营之75mm 榴弹炮同时进行炮击支援[12],战斗在一个小时后结束,300名万岁冲锋的日军有200人死于美军防线前。
07:00左右,美军便对贝蒂奥岛东部剩余日军阵地进行连续一个小时空袭与炮击,先行以俯冲轰炸机、海军战机空袭30分钟后更换为第10陆战团第1营实施榴弹炮击,15分钟后再换为船舰炮击,08:00在麦克劳德中校指挥下第6陆战团第3营之I、L、K连与数辆雪曼坦克与轻型坦克从昨晚第6陆战团第1营推进的防线起展开最后的地面进攻[12],追击剩余日军残部,由于岛东部地形是往东越窄,因此部队可以迅速将战线推进到贝蒂奥岛的最东端,此时防卫环礁的日军已几近全军覆没[13]。
至下午13:30,美军已完全控制整个岛屿。
第6陆战团第2营在接下来的几天从拜里基岛开始,对环礁的其它岛屿进行扫荡,并在同年11月28日完成这项工作。一部分第2陆战团人员战后不久开始撤离,并在1944年初全数撤离。
战役结束后日本方面仅剩1名日军军官、16名士兵和129名朝鲜人存活。日军与韩国劳动者总计约有4690人死亡。美国海军陆战队则有1009人死亡,另有2,296人受伤,若再加上沉没的利斯康湾号687名船员,美军共有1696人丧生。虽然美军兵力比守军多出7倍以上,但日军还是对美军造成重大损失。
在这次战役中重大的人员伤亡在美国本土引起广大批评,人们无法理解在一个看似无关紧要而且孤立无援的小岛上为何需要付出巨大损失。在战争结束后,海军陆战队上将霍兰·史密斯写道:
“在塔拉瓦付出的代价值得吗?”我的回答是:“不值得的;从一开始参谋长联席会议上决定进攻塔拉瓦就是一个错误,从一开始的小小失误戏剧性的演变成可怕的大错,这些不必要的伤亡是疏忽而非过失所造成。”[14]
然而其他参与本次作战的一些将领,如尼米兹上将、斯普鲁恩斯中将、朱利安·史密斯少将与舒普上校都不太同意霍兰·史密斯的评论。
尼米兹曾说:“拿下塔拉瓦,就如同我们将日本放置于中太平洋的门给一脚踹开。”[3]
在塔拉瓦战役十周后,在尼米兹上将指挥的马绍尔群岛战役中,贝蒂奥岛上的机场给予的支援十分的举足轻重,同时,也因为在塔拉瓦行动上所获得的宝贵经验,给了马绍尔群岛战役相当巨大的帮助。
美军蒙受的损失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对潮汐与珊瑚礁障碍高度的计算错误,现有登陆艇的操作缺陷,海军炮击无法削弱敌方坚固工事的防御能力,以及不同参战部队之间协调和沟通的困难。
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国两栖登陆第一次遭到敌方坚固工事。美军之前的登陆,例如瓜达尔卡纳尔岛的登陆,是出乎敌方意料的,最初很少遇到抵抗。塔拉瓦是当时盟军在太平洋攻势中所遇到防守最为严密的环礁。但也因这次经验与教训,给了往后美军在发动两栖作战上很大的帮助,并促成未来海豹突击队的成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