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台灣華語羅馬拼音概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的中文罗马拼音,起源于19世纪厦门由西方传教士推动之教会罗马字(1850年-),日治时代受官方限制而停用,至中华民国时代(1945年-)再次配合当时官方推行的官方语言,而有了独立于方言外的一套拼音,但并未强制统一使用任何一种版本,所以依地区不同,可以看见多套罗马拼音同时出现。[1]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15年4月17日) |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4月17日) |
现今台湾政府使用的中文罗马拼音系统,为国际上较流通的汉语拼音(2009年-)。在2009年以前,政府曾采用国语罗马字(1928年-1985年)、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国音二式,1986年-2002年)、通用拼音(2002年-2008年),与上述几个官方系统并行的,是大体上已使用数十年的威妥玛拼音(韦式拼音)。
目前中华民国教育部规范地名、街道名均以汉语拼音翻译为主,仅各县市名称以国际惯用为由保留威妥玛拼音,淡水及鹿港则因历史发展较早,其名依国际通用、约定俗成方式译写。由于政府曾通行通用拼音,因此在部分地方仍可见通用拼音。至于台湾人名的部分,外交部并无强制性规定人民须使用何种拼音方案拼写,亦可使用台语、客语、原住民语等国家语言之拼音方案作拼写。
台湾的中文罗马拼音一直有许多非纯正学术上的争论,也从未能回应在台外籍人士的需求,亦无法与台湾民众建立连结,取而代之的是政治因素的影响。也因此,现代台湾的中文罗马拼音一直处在不合理的矛盾状态下,造成许多外国观光客、外籍居民和在地台湾人沟通上的困难。
在台湾,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均以注音符号来标注与指导中文字(国语)的发音,没有常态的中文罗马拼音教学,这导致多数台湾人不知道如何为他们的姓名或住址拼注罗马拼音。
一直以来,关于教育学龄较小的儿童拼写罗马拼音的议题(如仿效中国大陆的学生学习汉语拼音),都只是零散地被讨论。和其余所有有关罗马拼音的方案一样,这是一项极具争议性的议题。2000年代前期,因为一场采用何种拼音形式的争执(通用拼音或汉语拼音),一项拼音的计划被延期了。这项改革非常地复杂,它需要庞大的努力来编写新的指导教材,并且重新训练教师。
在台湾,台湾话、客语和原住民语言的教科书,除了增埔符号后的注音符号外,现在亦编入罗马拼音(像是经修改过后的白话字、台罗拼音)。然而,因为台湾有相当数目的学童无法顺利读出拉丁字母,所以只标注罗马拼音而没有注音符号的教科书,在小学阶段非常罕见。
由国家出版且面向海外台湾学童的教科书中,通常以完全双语的方式写成,但在文章主体的部分只标注了注音符号,另附有注音符号与其它各种罗马拼音的对照表。而用于高阶学生(像是青少年与成人)的教科书,则罕为生字词标注注音符号。通常在注脚部分,除了有注音外,还有罗马拼音的解释。
目标族群为外国学生(多为成人学习者和工作者)的词组书以及生字书,通常只附有汉语拼音来标注中文字的发音,就像多数在北美洲出版的中文教材一样。
中华民国政府曾于2002年采用通用拼音(2000版)为中文译音标准,内政部随后于2003年发布《地名译写原则》,强制变更宜兰县(Ilan改Yilan)、嘉义县市(Chia-I改Chiayi)及全国各乡镇市区级地名音译写法,并且以国家位阶更新各级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指标,但因为此原则只是“行政指导”位阶,不能禁止地方政府自行决定其它方案。台北市在1998年采用通用拼音(初版)更新路牌,2000年以国际接轨为由,采用了汉语拼音,并替换了其不符合汉语拼音规则的路牌,但保留旧版通用拼音“音节开头字母大写”的用法(通用拼音现已删除此用法)。2008年9月16日,行政院通过教育部提案,2009年1月1日起在译音上从通用拼音全面改采汉语拼音[2][3]。目前国民党执政县市均已陆续改采汉语拼音更新路牌,然路牌标示方式未一致,例如台北市路牌依然保持音节开头字母大写之标示方式。台铁、国道、省道分别于2009年12月、2011年6月、2011年12月完成地名拼音更新作业,采用汉语拼音。而包括高雄市在内的民进党执政县市,则继续采用通用拼音。
台湾高铁在2007年正式营运时,依当时政府规定采用通用拼音,至2012年3月改采汉语拼音,更新公司英文网页内容及板桥站的站名标示。
在台湾,因为人力训练的不足,罗马拼音的错误成为非常频繁发生的现象,且缺少了政治意愿的参与来履行修改。常见的许多错误,起源于台湾独有的台湾国语腔调:像是将“ㄤ(-ang)”与“ㄢ(-an)”混用。举例来说,在标示及名牌中,“ㄍㄨㄢ(关guan)”与“ㄍㄨㄤ(光guang)”时常相互受到混淆。简单的排印错误(像是把e写成t)也是无所不在。台北市的路牌捷运标示正确性相对高,然公车站牌常可看到上述之的错误,甚至有中英文地名完全错置亦未被施工及验收人员察觉之情况发生。而高雄市方面,为迎接2009年世界运动会的到来,曾进行路标错误检举活动[4],故错误标示也已大幅减少。多数错误发生在偏远且缺乏资源的地区,因其外国观光客的数量较少,修改罗马拼音标示并非排为首位的计划[5]。
从2009年起,因应中央政府的措施,除县市名称使用以威妥玛拼音为主之约定俗成拼法外,乡镇市区与各级公路皆改用汉语拼音。台北县于2010年升格为直辖市并更名为新北市之时,原本计划采用汉语拼音音译为“Xinbei”,然因强烈民意反对而改用意译译名,例如英文译名为“New Taipei”。另内政部于2011年6月16日核定淡水、鹿港两乡级行政区依国际通用、约定俗成方式,分别译写为台语白话字的“Tamsui”及威妥玛拼音的“Lukang”,恢复两地在《地名译写原则》颁布后被强制变更之具有历史意义的译名,成为仅有的例外(后来新增垦丁、“Kenting”)。
2017年6月14日,交通部针对路牌在《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号志设置规则》第15条增加叙述:“其译写应依标准地名译写准则及汉语拼音规定办理。”至此“路牌使用汉语拼音”开始具有法规赋予的强制力。[6]
台湾的外交部未限制人民使用何种拼音方案,可依个人喜好自由选择甚至混搭,除华语的威妥玛拼音、汉语拼音、通用拼音等外,亦可使用台语拼音、客语拼音、原住民语等拼音方案作拼写。
护照的外文姓名栏位,原规定要依国语读音音译成的英文字母填写,直到2019年,为配合“国家语言发展法”多元文化精神,只要是“国家语言”(即台湾华语、台语、客语及原住民等台湾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语言),都可以音译作为护照上的外文姓名[7],以保障国人使用母语的权利。
大多数的台湾民众使用“非正规的威妥玛拼音”来拼写其姓名。这个简化版的威妥玛拼音并不使用发音区别符号(声调号、送气音符号与母音变化),“ü”的音亦直接写作“u”,例如Hsü直接写作Hsu。通常字与字间会用连字符号相接,例如Lu Hsiu-lien(吕秀莲),名第二字首大写Lu Hsiu-Lien的用法亦很常见。姓名前后顺序无特别规范,可依个人使用习惯选择姓前名后或名前姓后的格式,然政治人物与体育选手通常用姓前名后之形式。
不少台湾人的罗马姓名使用非正规或特殊的拼音系统来翻译,亦或是交杂使用多种拼音系统。例如“马英九(Ma Ying-jeou)”的名字属威妥玛拼音与国语罗马字混用。而姓氏“李”在多数的罗马拼音系统中皆拼作Li,但在台湾普遍拼作Lee,如“李登辉(Lee Teng-hui)”。
公家与私人企业的英文名称并没有受到任何标准的限制,这个领域上的拼音差异更为广大,也更不可预知。有些企业选择“音译”他们的名称,有些则选择了“意译”。中华电信(Chunghwa Telecom)、中华商业银行(The Chinese Bank)、中华航空(China Airlines)的中文名称都是“中华”,译名却以不同辞汇出现。
许多企业主亦以易读性为主采非正规拼法,如华隆集团(The Hualon Group)及裕隆汽车(Yulon Motor)的拼音名字就选择了易读性,而舍弃了几个字母(按照主流罗马拼音系统,第二个音节本来应该是“long”或“lung”)。
在台许多企业集团的领导人是闽南裔台湾人,所以也不难找到使用罗马拼音来翻译台语的例子。就像新光集团的英语名称“Shin Kong”系以台语发音拼写而成,而非华语。
如同街道路牌一样,店家与商业产品标签的罗马拼音目前仍尚未系统化。
中华邮政目前依教育部“中文译音使用原则”规定,提供地址的汉语拼音译写的官方协助。在2000年之前,地址通常以威妥玛拼音、邮政式拼音或国音二式写成。但通常,只要有正确的五码邮递区号,邮件工作者便能在不受拼音系统的干扰下递送邮件。
台湾多数的大学名称使用威妥玛拼音,例如:成功大学(Cheng Kung)、中兴大学(Chung Hsing)、逢甲大学(Feng Chia)、辅仁大学(Fu Jen)、阳明交通大学(Yang Ming Chiao Tung)、中正大学(Chung Cheng)、暨南国际大学(Chi Nan),而政治大学(Chengchi)的“治”在威妥玛拼音应为chih,而非chi。少数几个在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前便已存在的大学则使用邮政式拼音,像是清华大学(Tsing Hua)、东吴大学(Soochow,苏州)。有些大学的名称使用其他汉语语言,像是采用台语拼音的淡江大学(Tamkang)、粤语(广州话)拼音的国立中山大学(Sun Yat-sen,孙逸仙)、德明财经科技大学(Takming)。
因国民中小学与高中隶属地方政府的管辖范围内,他们遵从各地县市政府所选用的拼音方式,曾选择通用拼音,现逐步换至汉语拼音。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