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古撒克逊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古撒克逊语,又名曰古低地德语,是一种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且是最早有书面纪录的低地德语(通行于德国北部、荷兰东北部、丹麦南部、美国和东欧部分地区的一种语言)的形式。这种语言是一种西日耳曼语支语言,和盎格鲁-弗里西语组的语言关系密切。[2]古撒克逊语的书面纪录,存在于西元八世纪至十二世纪间,而在西元十二世纪时,这种语言逐渐地演化成中古低地德语。古撒克逊语通行于现今的德国北部以海岸为主的地区及荷兰东部,为当地的撒克逊人所使用,而撒克逊人是居于古撒克逊地区的日耳曼人部落。古撒克逊语的单词部分地受到北海日耳曼语鼻音消失法则所影响,而这法则影响了古英语古弗里西语盎格鲁-弗里西语组语言的单词。受到北海日耳曼语鼻音消失法则所影响这点,使得这些语言的后裔和荷兰语卢森堡语标准德语等属于低地法兰克语高地德语的语言有所区别。

事实速览 古撒克逊语, 区域 ...

古撒克逊语是种屈折语,它有五个主格属格与格宾格工具格)、三个(单数、双数、众数)和三个(阴性、阳性、中性)。双数只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当中,用以指称两个人。

在历史上,人们认为古撒克逊语和古荷兰语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而非两种语言,这主要是因为这两种语言之间,有着横跨现今荷兰和德国的方言连续体;然而,尽管这两种语言有着相同的历史起源,且有着非常相似的书面语形式,在形态上,古撒克逊语比起古荷兰语还要来得稍微简化,古荷兰语保存了一些在古撒克逊语当中已经消失的语法形式;除此之外,两者之间在声韵方面的演化也有些不同,古撒克逊语是种北海日耳曼语,而古荷兰语是种低地法兰克语。

Remove ads

特征

与其他西日耳曼语言的关联

Thumb
此图中黄色的范围表示古撒克逊语的通行区

在中世纪的时候,古撒克逊语和古荷兰语之间有着方言连续体的存在,这方言连续体仅在近现在出现中断,这中断是由于在这两国当中标准语言的扩散,及民间方言的消亡所造成的。尽管有着相似之处,古撒克逊语和古英语及古荷兰语之间亦有着区别,其中一个区别就是a-词干名词的众数形,古荷兰语使用-a作为a-词干名词的众数形,而古撒克逊语和古英语则使用-as或-os;然而,中古荷兰语似乎从中古低地德语中,吸收了一些源自古撒克逊语的a-词干名词的众数形,也因此现代荷兰语当中依旧有部分单词,其众数形以-s结尾。

古撒克逊语很可能在五世纪时,主要由当时属于原始日耳曼语西日耳曼语分支的北海日耳曼语方言演化而来;然而,即便被认为是一种北海日耳曼语言,古撒克逊语不若古弗里西语或古英语一般,是种纯粹的北海日耳曼语,古弗里西语或古英语另外共享了一些其他的北海日耳曼语的特征,像是古弗里西语或古英语当中的母音推移就不见于古撒克逊语。这点及古撒克逊语当中的一些形式(这些形式不同于古英语和古弗里西语的形式,且展现了不同的西日耳曼语分支的特色),使得一些语言学家错误地认为古撒克逊语和古荷兰语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变体,他们并因此认为古撒克逊语必然是一种低地法兰克语。[3]

Remove ads

与中古低地德语的关系

在十二世纪时,古撒克逊语自然地演化成中古低地德语,但古撒克逊语演化成中古低地德语的过程漫长且不间断,古撒克逊语花了两百年的时间演化成中古低地德语;然而,一般以公元1150年作为大量低地德语文学出现的时刻,此时的语言形式,已和古撒克逊语有了清楚的区别。

中古低地德语和古撒克逊语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母音弱化,而母音弱化也出现于中古荷兰语中古英语。尽管在古撒克逊语当中,圆唇母音经常出现于字尾,在中古低地德语当中,这些母音简化成/ə/,因此,古撒克逊语的gisprekan(意即“说了”)及dagô(意即“日子”,众数属格形)等词,在中古低地德语中,分别写作gespreken和daghe/dage等。

音系

前期发展

古撒克逊语不受高地德语子音推移,因此在古高地德语中受影响而变成擦音塞擦音的/p/、/t/、/k/等塞音,在古撒克逊语当中保持原样。原始日耳曼语的/ai/、/au/等母音,在古撒克逊语中一致地变为ēō所表达的音;而在古高地德语中,这些音则根据后方的子音,可能变为eioiēō等所表达的音。

和古弗里西语以外的其他西日耳曼语支的语言一样,古撒克逊语一致地保留了原始日耳曼语中位于子音后方的-j-,像是hēliand(意即“救世主”)(对应至古高地德语heilant古英语hǣlend哥德语háiljands等等)。当日耳曼语元音变音发生于短音/a/之上时,其结果并不一致,因此就有了像是hebbeanhabbian(意即“拥有”)(参见古英语habban)之间的差异。这点也反映在古撒克逊语的后裔语言之上,像例如在中古低地德语当中,krank(意即“生病的”)这个形容词的比较级可以是krenker,也可以是kranker;另外,除了/e/之外,母音变音并未反映在书写之上。

Remove ads

子音

下表显示的是古撒克逊语的子音,括号中的音是同位异音,因此不是独立的音素。

更多信息 唇音, 齿音/ 齿龈音 ...

注:

  • 在两母音间,清擦音/f//θ//s/有着浊化的同位异音(分别为[v][ð][z])。在书写上,清擦音的浊化只反映于[v]之上(书写上可能以ƀu表示);其他两个同位异音在书写上无分别
  • 在单词结尾,擦音清化;在较后期的古撒克逊语当中,单词结尾的塞音也清化。
  • 多数的子音皆可延长。值得一提的是,延长的/v/变成/bb/;而延长的/ɣ/可能变成/ɡɡ/。延长的/h/则变成/xx/
  • 原始日耳曼语的*h在其所在的位置依旧发作[x]且与清化的/ɣ/合并
Remove ads

母音

更多信息 前, 后 ...

注:

  • 在非重音音节中,长母音很少见,且其存在多半因后缀或合成词而起。

双母音

更多信息 前, 开 ...

注:

  • 有时在一些文献中,闭双母音/ei//ou/也会出现(尤其在《创世行》一文当中更是如此),这也许是因为这些文献受到法兰克诸语或高地德语方言的影响所致,在这些文献当中,古撒克逊语发展出来的/ɛː/以及/ɔː/受到取代(这两个音分别演化自原始日耳曼语/ai//au/)。
  • 前开双母音的实际情况,在一些文献中是不太清楚的。目前已发现在现今长度最长的古撒克逊语文献《救主传》当中写作io的双母音,在其他的文献中可能会写作ia甚至ie,尤其在较后期的文献当中更是如此。这个双母音在几乎所有的中古低地德语方言当中,最终都/eː/融合。
  • 一些单字也有/oːu//aːu/以及/eːu/之类的“长”双母音;然而这些“长”双母音被视为是双音节的序列,在其中一个长母音后接一个短母音,也就是说,它们不是真正的双母音。
Remove ads

语法

型态

和现代英语不同,但和古英语相同的是,古撒克逊语是种屈折语,有着大量的型态变化。古撒克逊语继承了部分源自原始日耳曼语的格变化,它们分别是主格属格与格宾格工具格(工具格的痕迹只出现于最古老的文献当中)。

此外,古撒克逊语有三个(单数、双数、众数)和三个(阴性、阳性、中性),不过双数只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当中,用以指称两个人。


名词

古撒克逊语的名词,根据其变化类,可以有很不同的词形变化。以下以dag(意即“日子”)这个属于a-词干的阳性名词作为此处的范例。

更多信息 格, 单数 ...

在古撒克逊语时期接近尾声时,不同名词变化类之间的区别开始消失,而其中一类变化类的结尾,常会用于属于其他变化类的名词之上。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而较常见的名词变化类开始导致最不常见的变化类开始消失。作为此过程的结果,在中古低地德语中,只有源自古撒克逊语弱变化名词的n-词干的词形变化和及源自古撒克逊语强变化名词的a-词干的词形变化得以保留。

动词

古撒克逊语的动词词形变化系统,介于古英语和古荷兰语(及古高地德语)之间。和古荷兰语及古高地德语不同,但和古英语相似的是,古撒克逊语没有根据人称而彼此相异的动词众数形,所有的人称众数形皆以-ad结尾(其变体有-iad-iod,这些变体用于不同的动词变化类之上);而和古荷兰语相同的是,古撒克逊语有两类弱变化动词,而仅有少数的动词,作为第三类弱变化动词遗留(一共四个动词,分别为libbianseggianhuggianhebbian

下表总结了古撒克逊语的七类强变化动词和三类弱变化动词的词形变化:

更多信息 强变化动词, 弱变化动词 ...

应当注意的是,三类弱变化动词只有四个动词,这个变化类是过去较大的变化类的遗留。

词序

古撒克逊语的词序,与英语不同,其中的一些不同点,是因为名词和动词较丰富的词形变化所致,也就是说,其语序一般而言较为自由;此外其词序尚有以下数点:

  • 古撒克逊语的基本语序是动词第二顺位,此点与荷兰语和标准德语相当类似。
  • 在疑问句和否定句中,古撒克逊语没有助动词移位(Do-support)。
  • 多个表示否定含意的词可以在同一个句子中堆叠以强化否定含意(双重否定),此点与现代标准英语、现代荷兰语及标准德语不同。
  • 古撒克逊语不像英语一样使用类似英语的疑问词做连接词(像例如在英语中,“when X, Y”这样的句型用以表达“当X发生时,Y发生了”之意),而是使用一系列以th-开头的连接词(像例如在古撒克逊语“thô X, thô Y”这样的句型,而非“hwanēr X, Y”这样的句型,用以表达“当X发生时,Y发生了”之意);疑问词在古撒克逊语只用做疑问代词不定代词
  • 此外,在古撒克逊语当中,疑问代词不用作关系代名词(像例如The goddess who has no friends is called Noire一句当中的who,以及The goddess whom Historie scolds a lot is called Neptune一句当中的whom);取而代之的,一个没有词形变化的单词the被用以构造关系子句,且其使用常常与定冠词(古撒克逊语的定冠词根据名词性、数、格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连用。

正字法

古撒克逊语的相关资讯是由多份手稿重建的,这些手稿用的拼字法有时会很不一样。在此处,仅讨论用于正规化版本的《救主传》的拼字法,及现代学者一般对这些字母的公认发音。若其他文献中的拼字法的差异足以指向发音的差异,这点会被指出。

一般而言,古撒克逊语的拼字和古高地德语哥德语等其他古代日耳曼语族语言的拼字法相契合。

  • ck皆用以表示[k];然而,似乎就如其他的西日耳曼语族语言一般,当[k]ie之前时,其发音会变成/ts//kʲsʲ/[4]一般偏好将cx这两个字母用于颚化的发音之上,而 k以及ch则用于u, o or a之前表示/k/的发音。(像例如kuning(意即“国王”,对应至现代低地德语的köning)的发音为[kʏnɪŋk];crûci的发音为[kryːtsi];而forsachistu的发音则为[forsakistuː]
  • g表示[ɣ]或者其同位异音[ɡ],像brengian [brɛŋɡjan](意即“携带”)、seggian [sɛɡɡjan](意即“说”)、wege [wɛɣe](意即“道路”,与格)等皆为其例。
  • g似乎在至少一些方言中,会在单词开头且在ie之前的情况下发作[j][ʝ],因此giār(意即“年分”)发作[jaːr]gēr(意即“年分”)发作[jeːr],而gēr这个形式带有强烈的古弗里西语的影响。
  • h表示[h]以及其同位异音[x],像holt [hɔlt](意即“木头”)、naht [naxt](意即“夜晚”,现代低地德语拼做nacht)等皆为其例。
  • i同时用以表示[ɪ][iː]或者[j],像ik [ɪk](意即“我”,主格,现代低地德语拼做ick和ik等)及iār [jaːr](意即“年分”)等皆为其例。
  • qukw表示[kw],像quāmun [kwaːmʊn](意即“他们来”)即为其例。
  • s表示[s],在两母音之间则表示[z]
  • th被用以表示[θ],像thōhtun [θoːxtun](意即“他们想”)即为其例。ð被用以表示[ð],有时也写作dh
  • u表示[ʊ][uː]或者[v][v]通常以ƀ表示。
  • uu通常表示[w],因为当时还没有w
  • z只出现于受到古高地德语影响的文献当中。

文件

Thumb
德国历史博物馆的《救主传》节录

仅有少数以古撒克逊语写成的文件留存至今,这些文件多半是洗礼誓言,而在查理曼的命令下,撒克逊人被要求讲述这些誓言。唯一留存至今的古撒克逊语文学作品为《救主传》以及古撒克逊语《创世行》的片段。

范例

下面的范例,是以传统日耳曼语言的诗歌形式,用古撒克逊语写成的主祷文。此文出现于《救主传》(Heliand)[5]一文中:

更多信息 行数, 原文 ...

参见

注解

相关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