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垃圾带(英语:South Pacific garbage patch)指的是南太平洋远洋带中有密度升高的海洋垃圾和塑料颗粒的所在。此区域位于南太平洋环流内,西起澳大利亚以东水域,往东横跨到南美洲大陆,向北远达赤道,向南延伸至南极绕极流。 [2]由于海洋中塑料的降解,也造成海中有毒物质水准上升。[3]此垃圾带于2017年年中被确认,与2007年太平洋垃圾带的情况相比,较年轻10岁。南太平洋垃圾带中因大多数的塑料颗粒比一粒米还小,而无法使用卫星或其他视觉方式检测到。[4]
发现
在2011年初即有证据显示南太平洋环流中有垃圾带存在,而后在2017年年中得到确认。最初是由非营利组织五大环流研究所进行的研究,发现此地区有海洋废弃物存在。[5]这次航行从2011年3月开始,持续到4月,沿着一条由夏威夷大学的资深研究员Nikolai Maximenko开发的洋流模型路线,此电脑模型使用1,600多个卫星跟踪的浮标轨迹的数据来绘制海面洋流,[6]可用来预测漂浮物堆积区。研究队伍先到智利鲁宾逊克鲁索岛的海岸采集样本,然后往西前进,每隔50海里采集一次新样本,经过复活节岛附近的水域,最终抵达皮特肯岛。[5]
第二次海上样采样航行于2016年11月2日从加利福尼亚州长堤出发,历时6个月,由美国海洋学家及船长查尔斯·摩尔和阿嘉里塔海洋基金会(Algalita Marine Research and Education)的一组研究人员领导。[7]研究船先沿着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向南航行,然后前往加拉巴哥群岛,继续向西南航行至复活节岛。离开复活节岛后,再向东前往胡安·费南德兹群岛,之后继续沿智利海岸往北航行,在智利安托法加斯塔和阿里卡两地停留,再出海返回长堤。[8]
成分、密度和面积
五大环流研究所在探勘期间,经历2,424次采样活动,采得48个样本。研究人员发现塑料污染密度平均值为每平方公里有26,898个颗粒,但在预测聚集区的中心附近会升高到每平方公里有396,342个颗粒,[5]有些地方的颗粒数量会达到每平方公里100万个。[9]
垃圾带的成分主要包括柔珠、某些个人卫生用品中常见的磨砂粒(小于5微米)、[10]洗衣时由衣服脱落的微细纤维、[11]南半球渔民的废弃渔具[12]以及在海水中由较大废弃物分解而成的微小碎片。[11]
查尔斯·摩尔对2016年海上探勘的发现表示,南太平洋垃圾带中的废弃物有较多缠绕的断裂渔线以及渔具废弃物,与北部的太平洋垃圾带有所不同,可能与前者当地有较多的渔业活动有关。[13]
具有升高污染物的区域面积估计为260万平方公里(100万平方英里),大约是美国德克萨斯州面积的1.5倍,[14]在一条近2,500海里的直线中均有垃圾碎片存在。[9]
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的影响
参见
参考文献
进一步阅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