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公分 leFH 18榴弹炮(德语:10.5-cm-leichte Feldhaubitze 18,意为“口径 10.5公分-18型轻型野战榴弹炮”)是德国国防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配备的制式榴弹炮,为德军的野战炮兵装备,至战争结束时共生产了22,133门,主要供德军及其盟邦的师级炮兵营使用。
此条目翻译品质不佳。 |
leFH 18 10.5公分 榴弹炮 10.5-cm-leichte Feldhaubitze 18 | |
---|---|
类型 | 榴弹炮 |
原产地 | 纳粹德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35–45 (纳粹德国) 1939–82 (瑞典) |
使用方 | 纳粹德国 |
参与战争/冲突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莱茵金属 |
研发日期 | 1928 - 1930 |
生产商 | 莱茵金属 克鲁伯 |
单位成本 | 16,400帝国马克 (1943年币值) |
生产日期 | 1935 - 1945 |
制造数量 | 22,113(所有型号) 11,848(拖曳榴弹炮型)[1] |
衍生型 | leFH 18M榴弹炮 leFH 18/40榴弹炮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1,985公斤(放列状态) 3,490公斤(曳引状态) |
长度 | 6.1米 |
枪管长度 | 2.941米(28倍径) |
宽度 | 1.977米 |
高度 | 1.880米 |
操作人数 | 6 |
炮弹 | 105 x 155mm |
炮弹重量 | 14.81公斤 |
后膛 | 水平滑楔式闭锁炮闩 |
后坐力 | 液压机械复合式制退机 |
载具 | 双轮开脚式炮架 |
射击仰角 | -6.3- +40.3度 |
回旋角度 | 中心线左右56度 |
射速 | 每分钟6-8发 |
枪口初速 | 470米/秒 |
最大射程 | 10675米 |
瞄具 | 34式周视瞄准镜 |
填充 | TNT |
填充量 | 1.847公斤 |
德军于东线战场的作战经验显示 leFH 18虽然性能优异,但由于重量过重,不适合由驮马曳引。为解决机动性问题,德军于1942年后开始将 leFH 18M L/28 安装于二号坦克(德语:Panzer II)衍生型底盘上,编号为黄蜂式自行火炮(Wespe,Sd.Kfz.124),以自行火炮形式继续服役。
开发历史
1920年代,德意志国国防军内部报告分析,换装105 mm 榴弹炮的成本不会较75 mm 榴弹炮高出许多,且105 mm 炮弹破坏力较75 mm 榴弹炮弹优异许多;[2]1927年6月1日,德国陆军装备部发布了第59/27号秘密命令,下令开发一款新型轻榴弹炮,计划优先序位为第二级“最重要工作”。1928年,位于杜塞尔多夫的莱茵金属公司完成新型榴弹炮草稿绘图与计算,1929到1930年间设计开发,[3]并于1935年7月26日开始在德国国防军的炮兵营中服役。
leFH 18 最初由莱茵金属与克虏伯(Krup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共同生产,在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英法两国对纳粹德国宣战前,已经生产4,862门 leFH 18榴弹炮。
10.5 cm leFH18 榴弹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国防军装甲师(德语: Panzer division),装甲掷弹兵师,步兵师配属予轻型炮兵营的装备,概括来说,到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它都没有被编成独立炮兵营。
不仅配属于德军,leFH18 也获得欧洲许多国家采用,1938年以前曾被出口到匈牙利、西班牙和芬兰,其中出口到芬兰的53门被更名为105 H 33;1943年到1944年(2月1日)间则有166门出口到保加利亚;瑞典在1939年至1942年也向德国购买142门 leFH18 榴弹炮,并命名为 Haubits m/39,于1982年退役。
东亚方面,中华民国也有购买 leFH 18并用于抗日战争并随着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战场,但由于战事初期失利,中国远征军唯有翻越野人山,撤退回国内而把 leFH 18遗弃在缅甸野人山区。
中华民国虽然于民国25年5月向德国订购本炮六十门(每门配炮弹一千发),但直到抗战前才到运四门。抗战爆发后又紧急下单采购三十六门并另有二十门的选择权,唯全体到运情况不明。[4]
不过以本型榴弹炮组建的独立机械化炮兵十一团及独立机械化十三团炮兵编制推估,可能是四十八门(每团二营,一营三连,每连四门),并且是机械化运输火炮,每门炮以德国亨舍尔(当时翻译为韩谢尔)Henschel Typ 33 G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越野载重车牵引,每连另有两辆梅赛德斯-奔驰 Mercedes-Benz L300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载重卡车做为弹药运输车。[5]
前述第一次入缅远征军中,即是从炮兵十三团抽调一营leFH18支援,并全数遗弃。[6]
描述
105 mm leFH18的炮膛机构简单但沉重,配备有液气压缓冲系统。轮毂为木制或钢制,前者只能用马牵引。最初并没有配备炮口制退器,直到1941年装了炮口制退器后,每发火炮可装填更远射程所需的火药量。这使得射程增加了约1646米(约1800码),因而被称作leFH18M。
1942年3月德军要求开发更轻的榴弹炮,产生了第二种衍生型leFH18/40。此修改把leFH18M的炮管安装到75 mmPak40反坦克炮的炮架上。新的炮架减轻了榴弹炮的整体重量,也因此提升了射速。此外,用更高效率的炮口制退器,减小后座力。但leFH18/40的弹道和105 mm leFH18M仍是相同的。
使用国家
- 芬兰在1944年2月12日向纳粹德国购得53门标准版LeFH 18,芬兰陆军称为105 H 33,这批在4月3日完成交付。在1944年5月增购了8门LeFH 18/40,称为105 H 33-40,在与德国关系恶化前于1944年9月5日运抵芬兰。这61门火炮编制成4个炮兵营,隶属于芬兰陆军第9野战炮兵团作战序列,投入了继续战争。该战争中在无战损的记录下共投射了22,792发炮弹。
- 瑞典在1939年至1942年间购入142门标准版LeFH 18,瑞典称为Habits m / 39,服役到1982年。
File:Sp122DSC 0117.JPG File:Lekka haubica polowa FH-18.jpg File:Bundesarchiv Bild 101I-031-2415-15, Russland, Soldaten an leichter Haubitze.jpg File:Bundesarchiv Bild 183-J30704, Ulm, Beisetzung Rommel.jpg|隆美尔进行国葬时灵车后装有一门leFH 18 File:RedStarNewspaper63.jpg File:P105mm leFH18-001.jpg File:Bundesarchiv Bild 101I-049-1605-16A, Jugoslawien, Raupenschlepper Ost mit Geschütz.jpg File:10.5 cm leFH 18 MWP 04.jpg
注释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