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太平洋台风季泛指在1972年全年内的任何时间,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国海所产生的热带气旋。虽然有关方面并没有设下本台风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分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通常都会于五月至十二月期间形成。本季首个被命名的风暴Kit 则在1月5日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为热带风暴。
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及南中国海的水域。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太平洋水域产生的风暴则被称为飓风,并被列入1972年太平洋飓风季。在西太平洋产生的热带风暴是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命名,国际编号为72xx。而凡进入或产生于菲律宾风暴责任范围以内的热带低压,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PAGASA)都会为它们订立一个菲律宾名称,作当地警报用途;因此同一个风暴有时候会有两个不同的名称。
以下各热带气旋资讯以热带气旋存在期间的最强形态为准。
已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在1972年,有33个热带低压形成,其中31个成为了热带风暴。22个成为了台风。2个更成为了超级台风。
PAGASA:Asiang
PAGASA:Konsing
PAGASA:Gloring
台风丽塔是1972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的最强热带气旋,也是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唯一一个正面登陆天津、吹袭北京的热带气旋,影响时为热带风暴强度。丽塔同时还是西北太平洋维持时间最长的热带气旋,也是少有的先后和三个热带气旋发生过双台风效应的热带气旋。
PAGASA:Edeng
PAGASA:Maring
PAGASA:Nitang
此台风在孟加拉湾再次成为热带气旋。
PAGASA:Osang
PAGASA:Paring
9月初,有一个热带扰动在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一道近赤道槽发展。9月11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低压。最初该系统向西南移动,不久后便转向西北沿高压脊移动。9月13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开始为它进行监测,把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海伦。翌日,海伦增强为台风,和转向北移动,后来受到一道位于东海、增强中的低压槽所影响,再转向东北偏北加快移动。
9月16日下午,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其升格为三级台风。同日较后时间,海伦在日本和歌山县西牟娄郡串本町(今东牟娄郡串本町)附近登陆。海伦其后穿过本州,威力减弱,在移到北海道附近海域时速度突然减慢,并且在该处逆时针缓慢绕行一圈。9月19日,海伦与附近一个高空气旋合并,及转化为温带气旋。其残余经过北海道南部,最终于9月21日在北海道以东海域消散。
PAGASA:Toyang
台风柏美娜在十一月令香港悬挂七号风球(八号东北)及八号风球(八号东南)。
PAGASA:Undang
未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除了被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没被命名的热带低压的热带气旋。以下列出那些热带气旋的资料。
PAGASA:Biring
PAGASA:Didang
PAGASA:Lusing
PAGASA:Reming
热带气旋时间表
热带气旋名单
|
|
|
|
由于在1980年前,中太平洋产生的热带气旋会使用西太平洋的风暴名单命名,故本年在中太平洋形成的热带风暴琴茵和台风露比使用了以上的风暴名单。
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 (PAGASA) 使用自己一套命名法,作于该国风暴责任范围内的热带气旋命名之用。与日本气象厅不同,只要该热带气旋会很间接地吹袭菲律宾或会影响周边国家的话(不论强度高低),就会使用以下之热带气旋名字。名单每四年循环再用,因此本年名单与1968年太平洋台风季的名单相同黑体字表示今年已经使用过。
|
|
|
|
|
参考资料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