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国共冲突指的是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己方军队为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和抢夺物资而发生的军事战争。主要由上党战役、平绥战役、平汉战役、津浦战役以及山海关保卫战组成。主要是由八路军率先全国发动的上党战役;同时,当年华北地区南北纵向铁路[注 1]遭到八路军全面破坏。
前奏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虽达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但双方摩擦不断。后期,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主力部队退守西南大后方,而在东部广大的日占区,包括东北,华北,华东的兵力薄弱。而中共在华北,华东拥有的抗日根据地却日益壮大。1944年8、9月间,八路军胶东军区即收复文登县、荣成县两县县城,是为中国军队最早彻底收复的县城。时间略早于国民革命军在腾冲战役中收复腾冲县城。
过程综述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之时,中共中央发放七道命令,要求部队争取接受日军、伪军投降。此时国民政府却电令第十八集团军原地驻防待命,勿再擅自行动为要。中共则坚决反对此命令,发电报驳斥,认为国民党无权代表解放区军民接受日伪军的投降。受降问题迟迟不得解决,国共冲突时有耳闻。而在此时,苏联红军占领东北。1945年下半年,中共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总方针。中共中央密令彭真,要求“目前我党对东北的任务,就是要迅速的,坚决的争取东北”[1]。鉴于中共需大量抽调干部前往东北,周恩来主动在1945年9月15日提出把中共在南方15个解放区的部队驻地缩编。这样“既可巩固北方的解放区,又可使这些部队在内战一发生后,不致孤悬敌后,被敌人吃掉,同时对谈判也有好处”[2]。
另外,苏联斯大林政权的态度对中国国共内战的加剧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二战结束后,由于苏联控制了中国东北(旧称满洲)及蒙疆(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趁机欲接管东北,以便能更好的与蒋介石的中国国民党继续展开武装斗争。而斯大林则为了避免和美国支持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进一步加深冲突,拒绝了毛泽东的要求,决定在中国推行“联合政府”政策。尽管如此,苏军于1946年在撤离东北回国之前,依然为中共抢占东北的真空地带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3]。例如苏联红军曾经把缴获自日本关东军的部分日本武器移交给中共将领林彪的东北野战军[4]。苏联将掳自日军之武器转交给中国共产党使用,其中有步枪30万枝、轻重机枪4,836挺、大炮1,226门、战车369辆、飞机925架、汽车2,300辆、驿马17,497匹。[5]此外,日军各补给站库存野炮1,436门、机枪8,989挺、卡车3,078辆、马104,777匹、特种车815辆、补给车21,084辆。[5]前苏联克格勃将军苏多柏拉托夫在其1994年出版的个人回忆录《特殊使命》中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这些战略进攻期间,苏联于1948年特意引发“第一次柏林危机”,是斯大林和毛泽东共同协商而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计划,他们想以此转移美国对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的战略注意力,将美国的援助重心牵制在欧洲,减少美国对敌视中共的国民党军队的援助力度。[6]
1945年八月中旬以来,蒋介石就命令国军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向华北推进受降。其中,傅作义部队则沿平汉线已逼近张家口。为了延迟国军向华北和东北推进,八路军除全面破坏华北纵向铁路外[7],另命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发起上党战役,晋察冀军区举行了平绥战役阻止国军北上[8]
9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其在全国的战略方针是“向南防御向北发展”[9]。此指示的含义是,向南防御就是打击和阻止国军向北推进接受日军投降,因此中共在华北大规模破坏主要的铁路交通线。向北发展就是完全控制察哈尔,热河,发展和控制东北。此时中共陆续派遣十名中央委员(含四名政治局委员),二万名干部,十一万大军挺进东北[10],刘少奇还特意嘱咐,派往东北的干部不要带武器,一律穿便装,打扮成劳工模样,“你们要赶快去抢”[8]。10月11日,刚从重庆签署和平协议返回延安的毛泽东更订下完全占领东北的详细计划,“首先保卫辽宁,安东,然后掌握全东北”[8]。
为配合八路军占领东北,苏联红军则采取各种措施。渤海湾苏联军舰默许并提供情报协助山东地区的共军直接赴辽东半岛[11]。10月12日,东北苏军司令部就撤军问题与国府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在长春谈判,拒绝国军从大连登陆。10月18日,又阻止运送国军的美舰在葫芦岛登陆,由此被迫在秦皇岛登陆。随后在进发到山海关遇到中共阻击,酿成军事冲突。政治协商会议由此被迫延期。10月14日,苏军又突然搜查了国民党吉林省党部,并封锁了东北行营。次日,苏军派人通知中共中央东北局:如果说我们过去要你们谨慎,那么现在,你们应“以主人自居,放手干”。还说,东北所有兵工厂、武器弹药都可以给共军,你们用这些武器弹药去抵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8]。国府被迫将东北行营迁至山海关。
国府东北行营南迁后,苏联态度变好,对东北民主联军则提出了撤离铁路线的要求[12]。中共不得不改变部署,要求把长春铁路线让出,迅速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基础。中共态度的转变为政治协商会议提供了基础[13],12月1日,王若飞在重庆提议再开和谈大门,并提议开始政治协商会议。12月16日,周恩来率领政协代表团由延安抵达重庆,政协的召开露出曙光。
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十一月初的报告简单描述了国共冲突的情形。
驻外武官认为广泛内战的威胁似乎正在增强,形势的严重性可以从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因为国共之间的停火谈判而延期得到证明;中共的主要武器是严重破坏铁路,防止国军占领共区;中共许诺只有国军停止运兵到华北,共军才停止进攻铁路交通;然而国民政府断然拒绝这项建议,因此大使馆认为情况几乎是无望的。
冲突列表
1945年下半年国共主要冲突列表 | |||
---|---|---|---|
战斗名称 | 大致时间 | 爆发原因 | 实况 |
上党战役 | 9月10日 - 10月12日 | 阎锡山部队占领的八路军收复之襄垣、潞城,并占据长治,八路军围点打援 | 阎锡山部队10个师被全歼,长治被八路军攻占 |
平汉战役 | 10月24日 - 11月2日 | 国军沿平汉路北上接受日军投降,八路军阻止其北进 | 八路军合围国军7个师,将其全歼 |
平绥战役 | 10月18日 - 12月4日 | 傅作义部队在绥远接受日军投降,八路军为打通华北东北交通 | 八路军围攻归绥,包头两城一个半月,未能攻克最后撤退 |
津浦战役 | 10月15日 - 12月14日 | 阻止国军沿津浦路北上受降 | 八路军攻占山东大片地区,山东华中两解放区连成一片 |
山海关战斗 | 11月15日 | 开进东北之国军在山海关途中遭遇八路军阻击 | 国军突破八路军阻击,穿越山海关,攻占锦州 |
5日,晋省国军增援部队在沁县遭中共伏击。[15]:887
15日,中共掘毁扶沟北之黄河堤,黄河泛成灾,宽二百余里,长百公里。[15]:888
20日,各地共军大举蠢动,鲁南、豫北、冀南、苏北均与国军发生冲突。[15]:888
21日,国军高树勋、马法五两部向河北南部执行受降接收,遭共军阻击。[15]:888
24日,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报告:受降后守军遭中共攻击。[15]:888
25日,中共吕正操攻占绥远陶林。同日,中共刘伯承部向第十一战区孙连仲所指挥国军新八军、第四十军猛扑,磁县陷落。[15]:888
26日,绥包地区共军三路猛犯,在卓资山地区与国军激战。同日,中共刘伯承部向漳河北岸国军猛击,国军易攻为守。[15]:888
27日,阎锡山报告:日军投降后,文水、离石、屯留、潞城、长治、天镇、阳高、永和、左云、壶关等县遭共军违法攻占。[15]:888
28日,绥包地区中共陷卓资山后,续而西犯,旗下营、白塔相继失守。[15]:889
29日,漳河北岸,国军第四十军马法五部失利,马法五被俘,弃赵庄阵地。同日,第十一战区国军在河北磁县马头阵被共军刘伯承部击败,新八军军长高树勋降共。[15]:889
2日,共军万余人,经归绥西犯,陷台阁木、察素齐。[15]:889
3日,共军聂荣臻、贺龙、吕正操等部,分向归绥、卓资山等地进犯。同日,湖北共军向炎阳进犯。[15]:890
8日,共军向晋西各县积极展开攻势。同日,共军掘溃黄河堤,淹没河南太康等多县。[15]:890
11日,共军进人东北行营所在地长春市,沈阳共军准备武装叛变。[15]:890
12日,共军数度猛攻包头,均经国军击退。[15]:890
6日,共军约十万人进犯鲁南。[15]:891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