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香港法定機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简称考评局;英语:Hong Kong Examinations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縮寫HKEAA),前称香港考试局(简称考试局;英语:Hong Kong Examinations Authority,縮寫HKEA),是专责安排及统筹考试的香港法定机构。香港考试局于1977年5月成立,并于同年8月1日开始执行其法定任务。考试局成立初期,财政来源主要来自政府;1981年,考试局才正式成为财政独立及自负盈亏的独立法定机构。为更有效反映考试局的角色及工作,考试局于2002年7月正式易名为香港考试及评核局。
本条目为香港教育系列之一 |
其他香港系列 |
1977年5月5日,香港法例第261章《香港考试局条例》(2002年修订为《香港考试及评核局条例》[1])正式通过[2],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前身香港考试局随即成立[3],并在同年8月1日正式运作[2]。由1978年起,香港考试局接办一年一度的香港中学会考(HKCEE),另承办约35项国际及专业考试,考生人次约12万6千人[2]。香港考试局又于1979年开始接办香港中文大学入学资格考试(CUHK Matriculation Exam),并易名为香港高等程度会考(已于1993年停办);及至1980年该局更接办香港大学入学资格考试(HKU Matriculation Exam),并易名为香港高级程度会考(HKALE)。每年报考这两个公开考试的人数合共超过100,000人。
除香港中学会考及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外,考评局亦为小学及初中举办“基本能力评估”。考评局于2004年首次为全港小三举办全港性系统评估,并于2005年推展至小六,及至于2006年,更将评估推展至中三。
因应香港高中课程于2009年起实行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香港考评局于2012年开始举办香港中学文凭(HKDSE)考试,取代现有的两个公开考试——香港中学会考和香港高级程度会考。而考评局已于2010年举办最后一次的香港中学会考及2012年举办最后一次香港高级程度会考。但为配合重读生的需要,考评局已承诺会因应有意重考生的人数,于2011年为重读生安排重考个别香港中学会考科目;2013年则为安排重考香港高级程度会考。
而随着资讯科技日新月异,考评局近年开始引入一系列崭新及先进技术,如于2006年首次引入电脑条码以更有效处理大批试卷,网上评卷系统亦于2007年正式在中学会考的中国语文及英国语文科采用。考评局于2008年会进一步将系统推展至其他8个会考及高考的其他科目,如会考电脑与资讯科技、高考的中国语文及文化、英语运用科等;亦会将技术推展至教师语文能力评核及全港性系统评估。
年份 | 里程碑 |
---|---|
1977 | 香港考试局成立 |
1978 |
|
1979 | 接办香港中文大学入学资格考试,并易名为香港高等程度会考 |
1980 | 接办香港大学入学资格考试,并易名为香港高级程度会考 |
1985 | 取消G、H两等级成绩,以U“不予评级”取代F等级以下的成绩 |
1986 | 首次举办中学会考英文科聆听测验 |
1987 | 取消于高级程度会考及高等程度会考证书上,显示各科的应考语言 |
1988 | 首次举办普通话水平测试 |
1989 | 首次于考试证书上,以电脑印上考生中文姓名 |
1990 |
|
1991 | 中学会考成绩每级分为二等 |
1992 |
|
1994 |
|
1995 | 首次以电台广播进行英语聆听测验 |
1996 | 香港考试局网站启用 |
1999 |
|
2001 |
|
2002 |
|
2003 | 首次为高考及会考自修生提供网上报名服务 |
2004 | |
2005 |
|
2006 | |
2007 | |
2011 |
|
2012 |
|
2013 |
|
考评局委员会是考评局的监管组织,辖下设有多个委员会,在不同范畴为考评局提供协助及意见。
委员会由17名委员组成。委员会的成员由特区政府行政长官委任,主要来自中学、高等院校、课程发展议会、职业训练局及教育局,同时亦有工商及专业界别人士。委员会包括6名当然委员及11名委任委员。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的秘书处共聘用超过300名全职人员为公众服务,以及处理考评局委员会及其辖下事务委员会的工作。在每年的考试季度,考评局均会聘用接近8,000名工作人员,担任试卷拟题员、审题员、阅卷员、校对员、题目核分员、口试考官及监考员,而大部分均为中学及大学的资深教师。考评局秘书处由秘书长及副秘书长领导。
考评局主席及副主席由政府委任,任期一般为3年。人选通常来自商界的专业人士、中国内地全国政协、教育界或学校校长等。
|
|
|
|
考评局是政府成立的法定机构,但财政独立,以自负盈亏运作,政府并没有为考评局提供经常性资助[7],考评局的最主要收入来源是考生应考公开考试所缴付的考试费,包括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另外是协助举行考试的服务费,包括政府机构及专业团体委托的资格考试,以及受海外机构委托的考试。其他收入包括出版刊物、统计及评核服务,该局会定期发刊其主办考试的过往试题,供考生或导师购买作为练习,还有关于考试的统计报告及详细分析资料供学校采购。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作为考评局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考试费上的收入在2016至17年度占整体收入约45.6%[8]。惟香港多年来都处于低出生率,中学毕业生人数连年递减,影响考评局的收入,从2014年起已因此录得亏蚀,需要靠储备维持服务[8],同时增加考试费,另推行节流措施[9],必要时向政府申请一笔过拨款维持独立运作及继续提供考试和评核服务[10]。
2009年,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举办包括超过200个国际及专业考试[11]。包括香港中学会考、香港高级程度会考、香港普通话水平测试、香港教师语文能力评核、全港性系统评估、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生考试、AP考试、SAT、ACT等。
考评局一直致力确保考生在公平的环境下应考,考评局亦特别为有视障、语障肢体残疾及其他学习障碍的考生提供特殊考试服务,如为视障考生提供点字机或放大镜;为考生提供放大试卷的服务等。
除以上考试外,考评局亦为近130个国际考试机构及专业团体,举办超过200个考试,以满足香港社会人士,希望通过考取不同资格以提升个人成就的需要。如每年报考人数众多的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考试、托福考试等,亦是由考评局举办;而近年报考人数攀升的专业考试,如“认可财务策划师(CFP)资格认证考试”及特许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 Examinations”、“香港证券专业学会证券及期货从业员资格考试”(SI),亦是由考评局举办。
而鉴于香港与内地的伙伴关系日趋密切,考评局亦正积极与内地多个考试机构谋求合作,让香港市民能考取内地的资格,亦让内地人士报考香港的考试。
考评局每年都会将各科的过往试题、评卷参考、考试报告印刷成书本出售。就香港中学会考及香港高级程度会考而言,考评局于2003年前,是以5年合订本的形式出版(但英文科则以单年本出版);至2003年起,考评局将《考试报告及试题专辑》改为所有科目以单年本出售,方便考生选择购买时所需之年份试题,而内容方面,除试题外,亦包括考试范围、评卷参考、考生表现报告、统计资料如及格率等,以供考生作更详细的参考。
考生在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举办的考试中,除语文科目外,可以使用得到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认可、并印有“▌▌▌▌█ H.K.E.A. APPROVED”或“▌▌▌▌█ H.K.E.A.A. APPROVED”橙色准用标签的计算机[12]。如考生的计算机上未预先印上标签或标签褪色,可在考试前到考评局加印标签。
1991年,由于当时的考试局发现学生能透过引发Casio fx-4100P的记忆体错误来输入英文字母,成为潜在作弊工具,故禁止考生使用点阵显示的计算机,并安排合规格的计数机印上准用计算机标签,以便监考员检查。[13][14]
考试局接获多名阅卷员报告, 指同一考生于中学会考多科考试获得异常高分,而其答卷之答案与评卷参考几乎完全相同,甚至把标准答案的一些错处搬字过纸,考试局遂怀疑有内部人员在考试举行前向应届考生泄漏多科试题及评卷参考,认为事态严重,向廉政公署求助。廉署经向涉案考生之就读学校查证后,发现其学业成绩平常,科科摘优的可能性不高,更揭发其父亲为考试局经济科及政府与公共事务科试题审查委员会秘书长麦长华,于是对麦父展开调查,并向法庭申请手令搜查其寓所及办公室,结果搜获多科应届会考评卷参考及多条夹万锁匙,随即拘捕麦氏父子,并知会考试局调查进展,局方决定在案件审结前不向涉案考生发放成绩。麦长华在廉署人员警戒下承认盗取及复制同事之夹万锁匙,然后从夹万取出并复印八科试题及评卷参考给儿子熟读,儿子于应考时把答案默写于答题簿上获取佳绩,涉及科目包括英国语文(课程乙)、中国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和历史[15]。廉署起诉麦长华“准许他人取阅考试局试题”罪,他于东区裁判法院首次提堂时承认控罪以求减刑。资深大律师王正宇为麦长华求情时指麦氏家族中多人因遗传病英年早逝,被告因而忧虑自己或会早死,故希望儿子早日成才成为家庭支柱。裁判官李颂贤判刑时斥责他为一己私利处心积虑偷取试卷,严重违反诚信及破坏考试局公信力,称如非有阅卷员及时察觉并挺身举报,考试局便要向其儿子发出八优的成绩单,本欲判被告入狱,但考虑到他没有案底,感化官报告指他适宜从事社会服务,且坦白认罪及因望子成龙心切而犯案,决定判罚220小时社会服务令 (于一间社区中心教授吉他)[16][17][18],麦同时亦被革职和取消退休金。其儿子虽未被律政司刑事检控,但因在考试前获悉试题内容而违规[19],被考试局取消所有成绩,仍可重考[20]。事后考试局加强试题保密措施,锁匙须存放在密封的信封内,防止资料外泄。[21]
2001年4月,香港高级程度会考纯粹数学科发生试题印错事件,卷二第8题所提供的函数,把“”误印成“”,令题目无法算出[22]。考试局在同月27日检讨补救方法后[23],决定以不重考但调整考生分数的方式处理[24][b][25][26]。
申诉专员公署于2004年3月揭发考评局在过去五年遗失多达77份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及香港中学会考的考生答卷,不但没有通知考生,也未有按程序追究责任,申诉专员公署直指考评局失职,损害公众对香港考试制度信心[27]。申诉专员公署在调查中发现,有一名评卷员在2000年的公开考试遗失多达7份试卷,考评局在没有通知考生的情况下,只给予考生一个评估分数,也没有披露评估的依据,对于遗失试卷也没有详细调查及追究责任,更未有订立惩处机制,申诉专员公署指遗失试卷是考评局失职,对考生不公平。考评局回应承认过去确有遗失试卷,而且很少评卷员会被处分,对于受遗失试卷影响的考生设立重考则有资源问题,因为单是重拟试题的涉款已数以万计。考评局又称发现遗失试卷后,会以考生该科其他考试的成绩评分,如该科只有一次考试,则参考校内成绩及其他考生表现评估分数。
考评局被揭发多年来遗失试卷的失职后,于2004年起会通知受影响考生,考生如果不接受评估分数可选择免费重考。考评局又称为防止经常发生遗失试卷,会加强试卷交收的管理[28],同时引入网上评卷,减少遗失试卷的机会[29]。
2005年香港高级程度会考(下称高考)中国语文及文化科(下称中化科)考试发生了一系列的争议,当中以阅读理解部分的“搅切榨”争议最广为人知。
2005年4月8日举行的高考中,文化科卷一乙部阅读理解,试卷临时改变考核方式,由2000年开始的考察速读改回精读,问题形式由填充题及多项选择题改回考问答题,篇章由6篇短篇改回3篇长篇,影响考生表现,并引起多名考生向考评局投诉。而其中的阅读篇章《中年是下午茶》(香港文学家董桥作品)被考生批评过于艰深,其中一条问题问及文章内“搅一杯往事,切一块乡愁,榨几滴希望”中“搅”、“切”、“榨”三字在文中的意思,由于太过艰深引起普遍考生的不满,并以“搅切榨”一词作为表达不满的用语。
至于翌日2005年4月9日举行的高考中化科卷三聆听理解,处境为一群医生讨论历史人物。其中一名黄先生说到王莽、希特勒和周公,指首两个人是“煽惑者”,“煽惑者”指的是“有人喺(在)公共事务上,先尽量讨好民众,利用佢嘅(他的)情绪煽风点火、蒙蔽歪曲,攻击同(与)自己唔(不)同意见,以达到个人目标”(括号内为粤语口语用语的书面语文字)。这被外界指责为“政治洗脑”。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前会长司徒华批评考评局已有预设立场,反问很多东西也与生活有关,为何一定要讲政治。
对于这次事件,考评局学科部副总监黄兆生回应香港传媒,否认阅读理解试卷更改考核模式,指局方从未硬性定明该试卷应考篇章数目,亦未有规定不能以问答题方式评核,故“并不存在任何不公平”。他又指出,试题是由香港大专院校及中学有关学科的教师拟写及审题,已确保试题的程度适合中七学生回答。
而针对聆听试卷“政治洗脑”的指责,黄兆生指试卷只要求考生判断聆听内容中有否谈及某些题目,并非要求考生就题目作价值观判断或表达个人政治观念,因此没有洗脑的问题。
2006年5月4日举行的香港中学会考英国语文科(课程乙)考试,怀疑有考生知道文章出处后,立即要求到洗手间,并利用手提电话或个人电子手帐到有关网站寻找答案。事件惹来大批考生不满,更有人在网上发起联署,要求考评局彻查事件。
考试完结后,有部分考生于网上讨论区留言,指在该考试的试卷二中,其中占该卷22分的语法运用(MC Cloze)中,直接参考一个关于防止不良手提电话短讯的网站http://www.stoptextbully.co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并于该试卷的题目中及其引用部分列出其网址。
有考生在网上讨论区的留言指出,于考试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有异常数目的(约5-10名)考生于同一时间要求如厕,并且回来时间也比正常的长,遂怀疑该群考生利用如厕时间,利用手提电话在厕格上网,并记下题目留空的部分在原网站所写的词语,回席后填写答案。
引起学生反弹最大的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指出考评局对于携带手提电话和考试中如厕学生监管不足。虽然于考试规则及准考证上,已说明不能随身携带手提电话(但可放于书包内并置于椅子下),亦有于开考前提醒考生,然而监考员无权搜身及“搜查一些明显不可能藏有试卷的位置”[30],不能侵犯考生隐私;另一方面,涉及事件的题目超链接过于简单,绝大部分的考生都能记得该网址,加上内容除作为题目的部分留空外,也没有任何的修改或重写,令人怀疑考评局自设作弊机会。
该事件已引起同日应考该试卷的极多考生不满,事件发生后三日,考评局已收到逾80宗关于该事件的投诉。网上亦有考生发起签名运动抗议,短短一日已收集超过一万个签名。同时,受事件影响的部分考生要求考试局取消该卷成绩或择日重考。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于5月19日宣布,在英国的网站管理机构、香港警方及电讯管理局的协助下,已跟进本年中学会考英国语文科(课程乙)考试中怀疑手提电话作弊事件,发现并无证据显示5月4日考试中曾出现大规模的作弊情况。由于无出现广泛违规,考评局重申毋须安排重考该科或取消部分试题的评分。然而考虑到公众对事件的关注,考评局检讨有关于试场内使用手提电话的规则后,于2007年的会考及高考,考评局特别加强提醒考生有关于试场内禁止使用手提电话及电子通讯器材的规则,亦加重罚则。
2007年4月27日举行的香港中学会考中文科作文题目其中一题为柠檬茶,其后发现英皇教育的中文科补习教师萧源在补习班中提供了一篇名为《冻柠茶》的范文供学生参考。有考生指这题条目太冷门,这样也猜中,被质疑是试题被外露,有不公平的情况。及后考评局检视有关试卷的拟备过程及进行调查,认为并无证据显示有试题外泄的情况。
2008年4月25日举行的香港中学会考中文科卷一“阅读能力”出现崭新的试题模式,其中多项选择题占全卷逾半分数,而且答案意思极为相近,被批评试卷考核考生的推理及常识多于中文能力。另有教师指出部分题目难度过大,其中第二篇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更被指为中七至大一中国文学科教学选材。翌日的卷三“聆听能力”中,《春江花月夜》再度被提及,当中的录音资料更有《春江花月夜》的解释。
而卷五“综合能力考核”,考评局追上潮流,以潮流用语出题考核学生。可惜,考评局误把“屈机”解作“玩游戏者因无法取胜而屈服”,又创作了就连当下年青人也看不明的“潮句”——“见鬼勿O嘴;潜水怕屈机”;因为考评局胡乱解释又胡乱堆砌潮流用语、潮流语句,翌日即成各大报章(如星岛日报、苹果日报)之抨击对象。另一方面,有中学中文科教师认为,试卷不应用上这些粗鄙的字眼,因较单纯的学生根本未接触过这些粗鄙的字眼,对他们造成不公。(资料来源详见‘屈机’见于香港中学会考考试题目事件)
2010年4月23日举行的中国语文科卷一“阅读能力”试题被考生批评过于艰深。试题包括两篇文章,一篇是张中行的“自嘲”,占分超过全卷七成;另一篇则是文言文。试后大批考生批评试卷过于艰深,已达到高考程度,文章亦过分冗长,题型与过往会考不同,令考生无所适从。事件引起社会关注,4月25日《太阳报》以“末代会考生反迫害”作为头条[31]。无线晚间新闻更访问培正中学教师讨论是届会考中文卷一试卷。
同日举行的中文科“写作能力”考试亦被批评,当中有一作文题目为“校园火警演习众生相”,被指与补习天王萧源于堂上教授的“戏院火警演习众生相”极为相似,是继2007年“柠檬茶”事件后再次闹出“贴中试题”及“试题泄漏”疑云。[32]
亦有考生批评翌日举行的中文“聆听及综合能力”考试录音声带速度过快,录音内容与答题簿先后次序不一,使考生须将答题簿揭来揭去[33]。也有人批评收音机接收不清却不准前往特别室应考[34]。亦有考生担心中文科成绩不及格,严重影响升读中六的机会,表示会发起游行抗议试题艰深。[35]
末代会考最惹人批评的是印有考生资料的电脑条码贴纸必须在开考后才能贴上,否则视为违反考试规则。而一般为全卷贴上电脑条码需要花上15秒至1分钟不等,此举变相缩短考试时间,这个改变引起大批考生抗议,认为考评局有心为难末代考生,或故意拖累考生成绩,以突显将推行的中学文凭试的成功。考评局则回应指,以往曾有考生在贴上电脑条码时偷看试题,亦有考生在考试后才要求补贴电脑条码,影响收卷流程及考试公平性,所以今年实施有关新安排。[36]
有考生当日发起名为“考评局有心玩谢末代会考生 2010会考惨不忍睹”[37] 和“我相信可能找到十万人是讨厌香港考评局”[38] 的facebook群组,吸引数万人加入。有约20名考生于同年6月27日冒着大雨游行到政府总部,抗议当局对末代考生支援不足,又拒绝开办旧制中五课程,同时抗议考评局于今年的会考新增的规例为考生带来不必要压力及认为对末代考生不公。[39]
身兼考评局公开考试委员会委员的保良局庄启程预科书院副校长许颂声(该学年被调职至另一保良局初中书院),被发现怀疑与其任教预科书院的其中一名女生发展地下情及性交,并于短讯内表示曾经用自己于该委员会的内部机密资料促进该女生的学习。网民关注公开考试的公平及公信性。考评局于事件被报章报导当天,宣布该委员已辞职。至今考评局暂没有向警方举报[40]。比较新旧委员会成员名单[41][42],显示该涉嫌擅取机密而辞职的委员就是保良局庄启程预科书院副校长许颂声。
2018年六月,现代教育补习名师萧源(原名萧志勇)、考评局一名监考员(即其妻子蔡盈盈)及两名前口试主考员(其中一人为时任香港华仁书院中文科教师吴宏梁),同被廉政公署落案起诉不诚实取用电脑罪。疑犯涉嫌将2016年及2017年中学文凭考试中文科考试保密的试题传送予萧源。其中一位口试主考员亦被指,向萧源传送有关2017年中文科考试一个简介会的保密资料[43]。 一个月后,廉政公署再起诉现代教育导师刘冠华(Kris Lau),以及19岁前评卷助理黄子轩。他们涉嫌贪污及非法取用智能电话,收发2017年英文科卷三(聆听及综合能力)的机密资料[44]。
2020年5月14日,在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历史科的考试中,其中一题要求考生回答及解释是否同意“1900-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惹来争议。香港教育局发声明,认为试题的资料极为片面和“严重伤害了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受到莫大苦难的国民的感情和尊严”。[45]香港考评局则发声明指为避免影响阅卷的公正性和损害考生利益,不宜作出评论,但强调一如其他科目考试,历史科设有“审题委员会”,委员的背景有大学教授、具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学教师及/或校长、课程及学科专家等,依据该科《课程及评估指引》与《评核大纲》拟定试题及评卷指引。当中“避免影响阅卷的公正性和损害考生利益”的考量而言,皆因不排除评卷员的家人可能曾经受日军不人道对待,因而有机会令评卷员受情绪影响。经详细讨论之后才正式定稿[46]。该条有关20世纪初中日关系的试题被指引导考生答日本为中国带来利多于弊,考评局被批评漠视受难国民的情感尊严及历史真相属出题不当,考评局出题人士也被批评为“教棍”[47]。
于Facebook曾留言“林郑滚蛋!”及支持反修例示威言论的该局评核发展部高级经理卢家耀和通识科评核发展经理梁紫艳已离职。考评局回应不评论内部人事的事宜。而评核发展部经理兼文凭试历史科委员会秘书杨颖宇在Facebook指“没有日本侵华,哪有新中国?忘本呀!”及教人买“龙狮旗”[48]。
2009年,申诉专员公署接获涉及考评局的投诉较2007年大增超过三倍。申诉署总调查主任邓健章表示该局在行政体制上存在问题。他又指出该局负责复核试题工作的评核发展经理,同时兼任试卷拟题员,存在角色冲突。而申诉专员黎年也指所有试题均经过两次试做及九次校对,结果仍然出错,反映该局职员得过且过。据申诉专员公署报告指出,考评局有八宗罪:[49]
批评 | 解释 |
职责不清 | 无列明评核发展经理必须确保试卷无错漏和含糊之处。 |
角色冲突 | 评核发展经理兼任试卷拟题、审题及校对工作,违反当局指引。 |
程序失效 | 经过两次试做及九次校对仍发现有试题错误。 |
不存纪录 | 拟题员在电脑进行试题修订工作,无保留正式纪录。 |
得过且过 | 拟题员粗心大意,在出错后不承认责任,只以“人之常情”回应了事。 |
不认错纠正 | 有关职员在编印试题时无纠正出错及含糊之处,且表现满不在乎。 |
投诉欠指引 | 处理考生投诉的指引模糊不清,只依赖不成文的工作共识。 |
补救措施不足 | 职员在出错后只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