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邵阳市

中国湖南省的地级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邵阳市map
Remove ads

邵阳市,简称,古称昭阳邵州宝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市境西界怀化市,北接娄底市,东邻衡阳市永州市,南达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地处湘中丘陵区与南岭山脉过渡带,西部为雪峰山,南部为越城岭大南山资水及支流夫夷水纵贯市境,邵水于市区汇入资水,西南部有沅江支流巫水。区域总面积20,82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约817万人,市人民政府驻大祥区城北路6号。

事实速览 邵阳市 邵, 国家 ...
Remove ads
Remove ads

历史

西周初,召伯南巡至此。

春秋时期末,楚国大夫白善筑白公城于此。

西汉初建立昭陵县,属长沙国。昭从召,昭陵之名,源自召伯南巡。

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在昭陵县内封了两个诸侯国——夫夷侯国和都梁侯国。

汉平帝元始五年(5年),在昭陵县内又封了两诸侯国——昭阳侯国和承阳侯国,改属零陵郡。旋王莽摄政,侯国被废。

王莽时期,昭阳侯国所属的零陵郡被改为九疑郡。

汉光武帝时,以原零陵郡昭陵县内的4个侯国地分别设立昭阳县、夫夷县、都梁县和蒸阳县。昭阳县所属的九疑郡被改回零陵郡。

汉末为零陵郡北部都尉治所。刘备任命习珍零陵郡北部都尉吕蒙袭击荆州后,习珍自立昭陵郡太守,被潘濬征讨败亡,刘备追赠习珍为昭陵郡太守。孙吴复昭陵郡零陵郡北部都尉

吴末帝宝鼎元年(266年),置零陵郡北部都尉昭陵郡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司马炎平吴,为避其父司马昭之讳,改昭陵为邵陵郡,移郡治于资江北岸。

东晋南朝沿袭邵陵郡建制,也曾被数次改为邵陵国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废邵陵郡,邵阳县属潭州

隋炀帝大业元年(905年),邵阳县所属的潭州长沙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分长沙郡之邵阳县地置南梁州

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改南梁州为邵州。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邵州为邵阳郡,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废邵阳郡,改回邵州。

后晋高祖天福三年(938年),马楚改邵州为敏州。

后汉高祖乾祐元年(948年),南汉改敏州回邵州。

北宋南宋初期沿袭邵州建制。

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理宗赵昀登基,他作太子时,曾被封为邵州防御使。因此用自己的年号命名曾领防御使的封地,升邵州为宝庆府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将宝庆府设为宝庆安抚司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宝庆安抚司升为宝庆路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宝庆路复为宝庆府

清代沿袭宝庆府建制。

民国二年(1913年),废宝庆府,设宝庆县,境内各县隶湘江道;民国十一年直辖于湖南省。民国十七年,宝庆县复名邵阳县。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随即设置湖南省邵阳区督察专员公署;同时建立邵阳市。

1968年2月,邵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邵阳专区改称邵阳地区。在文革中,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因贫下中农最高人民法院大抓捕,导致当地死伤惨重。[1]

1977年7月,邵阳市升格为省辖市;10月分邵阳地区东北部置涟源地区。

1980年元月,邵阳市由省直隶。

1986年元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邵阳地区建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

1994年3月,撤销武冈县建制,设武冈市,武冈市由邵阳市代管。

2019年7月,撤销邵东县建制,设邵东市,邵东市由邵阳市代管。

至此全市共辖二市七县(其中一民族自治县)三区。

Remove ads

地理

更多信息 邵阳市气象数据(1971年至2000年), 月份 ...
Remove ads

政治

现任领导

更多信息 机构, 中国共产党邵阳市委员会 ...

历任领导

2023年11月6日,邵阳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鞠晓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接受湖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7]

Remove ads

行政区划

邵阳市下辖3个市辖区、6个、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

更多信息 邵阳市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8] ...
Remove ads

人口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初步结果显示,邵阳市常住人口7,071,741人,占湖南人口的10.77%居第2位,人口密度340人/公里2;男女性别比为107.95比100。按受教育程度分,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4.49%,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60.01%,文盲率3.24%。辖区内共有1,950,605个家庭户,家庭户人口6,913,913人,占总人口的97.77%;家庭平均人口规模3.54人。年龄构成上,14岁及以下人口1,512,664人,占总人口的21.39%;15-64年人口4,862,468人,占68.7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96,609人,占总人口的 9.85%[12]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6,563,520人[13]。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071,735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508,215人,下降7.19%,年平均增长率为-0.74%。其中,男性人口为3,392,314人,占总人口的51.68%;女性人口为3,171,206人,占总人口的48.3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6.97。0-14岁的人口为1,478,983人,占总人口的22.53%;15-59岁的人口为3,722,828人,占总人口的56.72%;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361,709人,占总人口的20.75%,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24,036人,占总人口的15.6%。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423,660人,占总人口的52.1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139,860人,占总人口的47.84%。

202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总户数252.99万户,总人口816.89万人 [14],其中城镇人口218.81万人、乡村593.44万人;年内户籍出生人口5.10万人、出生率6.27‰,死亡人口6.89万人、死亡率8.48‰,自然增长率-2.21‰。

Remove ads

民族

邵阳为湖南省少数民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呈大分散小聚居,世居少数民族为侗族。邵阳为湖南第3大苗族人口聚居地,侗族人口总量居全省第2位,瑶族人口居全省第4位。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分析数据显示,邵阳汉族人口6,533,647人,占地区总人口的93.83%。全市少数民族人口429,972人,占湖南少数民族人口的6.71%,居全省第6位;少数民族占地区总人口的6.17%;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9个民族分布。

邵阳有苗族人口333,609人,占全国苗族人口的3.73%,占湖南苗族人口的17.36%居全省第3位。邵阳苗族占地区总人口的4.79%;占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77.59%,苗族为邵阳仅次于汉族的第2大民族;邵阳苗族主要分布于城步苗族自治县绥宁县

侗族人口均超过2万人,其中瑶族达到35,986人,占湖南瑶族人口的5.11%居全省第4位,占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8.37%,占地区总人口的0.52%。瑶族为邵阳第3大民族,聚居地为洞口县的长塘、罗溪和大屋3个瑶族乡,新宁县黄金和麻林2个瑶族乡,绥宁县联民苗族瑶族乡和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全市回族人口达到30,139人,占湖南回族人口的30.95%,为仅次于常德第2大回族人口分布地。回族占邵阳总人口的0.43%,占地区少数民族的7.01%;回族聚居地为隆回县山界回族乡。全市侗族人口22,170人,占湖南侗族人口的2.63%,为仅次于怀化第2大侗族人口分布地。侗族占邵阳总人口的0.32%,占地区少数民族的5.16%;邵阳侗族聚居地为绥宁县东山和朝仪侗族乡,鹅公岭侗族苗族乡,乐安铺与枫木团2个苗族侗族乡。邵阳人口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和蒙古族,分别为1,818和1,745人;人口过500人的有壮族和仫佬族,分别为785和537人;满族、彝族等9个民族人口过百人,白族、佤族等10个民族人口过10人[15]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143,361人,占93.6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20,159人,占6.4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470,206人,下降7.11%,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08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38,009人,下降8.3%,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8个百分点。其中,苗族人口减少35,610人,下降10.05%,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15个百分点。

更多信息 民族名称, 汉族 ...
Remove ads

经济

更多信息 区县, 本币 ...

邵阳地处湘西南,14个市州中邵阳总人口(户籍人口)居湖南首位,常住人口居第2位2010人口普查),但其经济总量仅居第9位,为典型的人口大市,经济弱市。邵阳经济以在外务工经商创收为支柱,2010年,邵阳在外务工经商人口超过86.8万人,占邵阳户籍人口的10.93%;其中以邵东最具代表性,邵东在外人口总量达到38.47万人,占全县户籍人口30.02%[18]。2011年,邵阳GDP总量907.23亿元(约合140.46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4.62%;人均12,797元,居14个市州最末位,仅及全省人均水平的42.9%、全国人均水平的36.5%,也只有贵州省人均GDP的78%。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02亿元,按年末总人口算,人均仅有514元,按年末常住人口算,人均仅有57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7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73元,二者仅为全省人均约三分之二水平[17]。邵阳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量低,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仍旧占有极大的比重。以2010年为例,其产业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23.9%、38.2%和37.9%。邵东为邵阳县域经济最发达的县份,2010年邵东经济总量居湖南县(市)的12位,人均居第32位[18]

邵阳人口多,人均资源贫乏。全市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8亩,人均水田仅为0.46亩(2010数据[18]);为谋生,邵阳人一直以来有外出务工经商的传统。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地生意达到一定规模的邵阳商人已在50万人以上,其中资产达100万元以上的有20万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商界劲旅。邵阳商人又以邵东人最具代表性,资产过亿元达50人以上,过千万元的达到3千余人。邵东有30万人常年在外务工经商,邵东商人足迹遍布全国,大陆27个省市区的253个城市,出现了“邵东街”和“邵东区”。同时,邵东人已大胆地走出国门,美国、巴西、日本、法国、意大利、印度、西班牙、荷兰、东南亚等各地,都有邵东商人。近年来,在外的邵阳商人回乡投资渐渐增多,占投资量的大部分[19]

教育

高等院校:邵阳学院

交通

文化

特产

宝庆竹刻是邵阳市著名的传统文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Thumb
河神庙
Thumb
渣塘烂坝
Thumb
洞口路东风旅馆

方言

  • 倒(dao):着
  • 𤫬(bon):凸起
  • 冰凊(bin qian):冰冷
  • 睬(ci):理睬
  • 䐬(zao):饥饿
  • 镵(zan):用针刺
  • 场所(dan su):地方
  • 𥪱起(cu qi):熟悉的事物突然想不起
  • 打袊尕(da lin ka):裸体
  • 打㧷(da ten):不经意的停顿
  • 大肆(da si):大家
  • 鼎罐(din guan):煮饭的餐具
  • 斗散花(dou san fa):开玩笑;容易
  • 躲庰(duo ban):捉迷藏
  • 堕着(tuo dao):压着
  • 嫨(han):懒散
  • 䞀(hou):贪婪
  • 鸡胗子(ji jun zi):鸡胃
  • 茭笋(gao sen):茭白
  • 譑伙(jiao ho):合伙
  • 婛(jiang):倔强固执
  • 腈肉(jin rou/ru):瘦肉
  • 咎(zao):错误
  • 儡壮(lui zuan):肥壮
  • 蟆蝈(ma guai):青蛙
  • 薶污(ma wu):肮脏
  • 搣(mie):捏、撕
  • 𩏼软(lao yuan):很软
  • 捻阄(lian gou):抓阄
  • 𣕅(pao):数字十、10
  • 𢱤(song/cong):推搡
  • 斢(tiao):换
  • 断(duan):拦截、拦劫
  • 晚晚(man man):叔叔、小姑
  • 㿸痂(man ga):洗澡搓出来的死皮
  • 𩟟(fei):呕吐
  • 蕹菜(on cai):空心菜
  • 嬉(hai):玩耍
  • 䠍步(jia bu):跨步
  • 下数(a su):晚辈对长辈的礼数
  • 涎(zan):痰
  • 哈兴(ha xin):傻子
  • 歆纸(xin zi):祭祀时烧的纸
  • 寻(jin):寻找
  • 一络(yi lo):一起
  • 油臎里(you ju li):油太多了
  • 芫荽菜(yan xu cai):香菜,芫荽
  • 砧板(din ban):切菜板
  • 炙火(za huo):烤火
  • 做生(zou sen):祝贺生日

名人

友好城市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