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清朝宗室及攝政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载
ᡶᡝᠩ,穆麟德转写:Dzai Feng;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1]:217—218),爱新觉罗氏,字伯涵,号静云,晚年自号书癖,以载静云为名;清朝末期政治人物。他是宗室近支,系和硕醇亲王奕𫍽第五子,同治帝堂弟,光绪帝异母弟,宣统帝溥仪生父。宣统年间(1909-1911),载沣担任监国摄政王,辅佐幼帝,与隆裕太后同为清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载沣 | |||||||||||||||||||||||||||
---|---|---|---|---|---|---|---|---|---|---|---|---|---|---|---|---|---|---|---|---|---|---|---|---|---|---|---|
醇亲王 监国摄政王 | |||||||||||||||||||||||||||
前任: 奕𫍽(醇亲王) 多尔衮(监国摄政王) 继任:末任 | |||||||||||||||||||||||||||
主君 | 光绪帝→宣统帝 | ||||||||||||||||||||||||||
姓 | 爱新觉罗氏 | ||||||||||||||||||||||||||
名 | 载沣 | ||||||||||||||||||||||||||
字 | 伯涵 | ||||||||||||||||||||||||||
号 | 静云 书癖(晚年自号) | ||||||||||||||||||||||||||
封爵 | 醇亲王 | ||||||||||||||||||||||||||
旗籍 | 镶白旗 | ||||||||||||||||||||||||||
籍贯 | 左翼近支镶白旗第一族 | ||||||||||||||||||||||||||
出生 | 光绪九年正月初五日 大清京师太平湖醇亲王府 | 1883年2月12日||||||||||||||||||||||||||
逝世 | 1951年2月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 (67岁)||||||||||||||||||||||||||
坟墓 | 北京市西郊福田公墓 | ||||||||||||||||||||||||||
| |||||||||||||||||||||||||||
清朝光绪九年(1883年)正月初五日,载沣出生于顺天府太平湖醇亲王府南府内,为醇贤亲王奕𫍽第五子,生母为侧福晋刘佳氏。此前,二兄载湉过继伯父咸丰帝为嗣,继承同治帝遗下的皇位,是为光绪帝。除光绪帝外,嫡母那拉氏所生的儿子均早夭,所以载沣为奕𫍽实际上的长子。
光绪十四年(1889年),因原来的府邸成为潜龙邸,全家移居什刹海后海北河沿醇亲王府(北府)。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廿一日,载沣袭封醇亲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四月,指婚福楙之女乌齐格里氏。七月,庚子事变,乌齐格里氏与寡母一同自杀殉难[2]。
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授阅兵大臣。五月,授头等专使,赴德国为庚子德国驻北京公使克林德被杀一事向德国皇帝道歉。十一月二十六日,载沣驻跸保定府清苑县期间,慈禧太后将大学士荣禄之女瓜尔佳氏指配予载沣。此前,其母侧福晋刘佳氏已为他定下一门婚事,只好退婚。退婚之举导致女方自尽,引发争议。次年八月二十九日(1902年9月30日),亲迎完婚[2]。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哥哥光绪帝驾崩且无嗣。二十二日,慈禧太后逝世。由于逝世突然,德宗生前未及安排权力交接。在二十日、二十一日、二十二日,慈禧太后共下达六道懿旨,安排未来的皇权结构。六道懿旨指定载沣长子溥仪入嗣大统,是为宣统帝。授载沣为摄政王。以载沣为监国。遇有“重大事件”,载沣随时请皇太后懿旨施行[3]:126—127。
御史胡思敬曾记述这一系列政治安排的过程。当时世续、张之洞共同上奏“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不如径立载沣。”被慈禧太后拒绝。张之洞又建议给予他摄政王的封号。[4]当代研究者认为,慈禧太后虽予载沣监国、摄政王之名,但未授予载沣“君主全权”[3]:128。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1908年12月2日),儿子溥仪在太和殿即位。同月二十日(12月13日),内阁等衙门会奏《监国摄政王礼节总目》,诏宣布之[5]。《摄政王礼节总目》共十六条,依第十五条,在中南海西北角建监国摄政王府。另于东华门内三所,为载沣随时起居休息之所[6]。载沣自称为“本摄政王”[3]:129。当代研究者据清廷对摄政礼节的权力安排,认为载沣确实获得政务、军事、外交等实权[3]:137。
张之洞被认为当时清廷中“唯一能够斡旋皇室各派的股肱汉臣”。他在宣统元年(1909年)逝世后,隆裕太后权力扩大,载沣主政的摄政体制被逐渐破坏[3]:138。宣统二年(1910年),革命党人汪精卫、陈璧君等人密谋暗杀载沣未成,汪精卫被捕,史称“银锭桥案”[注 2]。同年大清银行发行的兑换券上,印制载沣肖像。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九月二十六日,袁世凯组成责任内阁。发布谕旨时,名义上维持摄政王钤章、军机大臣署名的制度,但载沣已失大权[3]:134,138。十月戊戌,伍廷芳、张謇、唐文治、温宗尧劝告载沣,赞同共和政体。庚子,以宪法信条十九事誓告太庙,载沣代皇帝行祀事[5]。袁世凯进言隆裕太后,太后命载沣辞去摄政王职位[8]。十月十六日,载沣“缴监国摄政王章,退归藩邸”[5]。未完工的监国摄政王府交由内务府奉宸苑继续修建。
载沣本人对失去权力和摄政王之位平静接受。他从清宫离开后,对妻子瓜尔佳氏说“从今天起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瓜尔佳氏被气得痛哭一场,后来告诫儿子溥杰:“长大了万不可学阿玛(满语父亲)那样!”[注 3]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隆裕太后颁布《宣统退位诏》,清朝灭亡。有一张婉容兄弟润良与润麒之合影,常常被误认为载沣与溥仪在退位时所摄。[10]
1932年3月,日本在东北正式建立满洲国。其子溥仪为执政。1934年,载沣和幼子溥任赴满洲国,月余后返回北平。溥任之子金毓岚回忆,因溥仪受制于日本人、为傀儡的现实,载沣曾对溥任说:“我当时不让他去,他跟我大吵大闹,现在落到这样一个局面,连石敬瑭都不如。”在满洲国的二儿子溥杰与他关系亲密,父子分居两地,日常通过电报联系[11]。1938年,移居天津日本租界。因1939年天津水灾回到北京什刹海后海醇亲王府[1]:218。
1949年9月,载沣将醇亲王府售于高工学校,十一月移居东四北魏家胡同。1950年6月,将住宅售与政务院,7月移居东城利溥营[1]:218。1951年初,载沣因多年老病,受感风寒。2月3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七日[1]:218)病故,享年68岁。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
载沣有兄弟七人:老大载瀚、老二为光绪帝、老三及老四载洸均早夭、老五系载沣本人、老六载洵(字“仲泉”、号“痴云”)为清末海军大臣、老七载涛(字“叔源”、号“野云”)乃清末军咨府大臣。载洵、载涛均为清末皇族内阁成员。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