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林齐密特蒙古语Цэрэнчимэд藏语ཏཱ་བླ་མ་ཚེ་རིང་འཆི་མེད།,1877年—1914年[1]蒙古族,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人,外蒙古喇嘛外蒙古独立领导人之一。[2]

Thumb

1911年12月30日至1914年6月,车林齐密特担任大蒙古国第一任内务大臣,并且在1911年12月30日至1912年7月上旬以内务大臣的身份总管大蒙古国政府事务并兼管黄教事务。[2]

生平

推动外蒙古独立

车林齐密特早年成为喇嘛,并被培养为文书,在管理也克沙毕蒙古语Их Шавь库伦额尔德尼商卓特巴衙门历任宰桑喇嘛(一译斋桑喇嘛)、达喇嘛。[2][3][4]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同年7月10日,土谢图汗部右翼左旗札萨克和硕亲王杭达多尔济提议独立,得到了那木囊苏伦土谢图汗部中左翼末旗辅国公札萨克头等台吉那木萨赖、副达喇嘛车林齐密特[5]等人的支持。1911年7月29日,杭达多尔济、车林齐密特和海山率领的外蒙古代表团从库伦出发,秘密赴俄罗斯帝国圣彼得堡访问,要求俄国支持外蒙古独立。1911年12月1日,杭达多尔济、车林齐密特等一同拥戴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宣布外蒙古独立,成立大蒙古国,随即驱逐了库伦办事大臣三多清朝委派的所有官员。同年12月29日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登基称“额真汗”(又俗称博克多汗)。[6][7][2]

总揽政教大权的内务大臣

1911年12月30日,大蒙古国政府成立,下设内务、外务、财政、兵部、刑部共5个部。其中,内务部的内务大臣由库伦商卓特巴衙门的达喇嘛、现同时获赐“沁苏珠克图”名号的车林齐密特担任,同时车林齐密特奉命兼掌黄教事务,还享受亲王待遇。12月30日博克多汗的封赏名单中,车林齐密特排名第2位,仅次于杭达多尔济,其封赏内容如下:[2]

达喇嘛车林齐密特,著赐沁苏珠克图名号,赏带有三层锦缎坐垫和靠背的坐椅,并赏黄缰,坐绿围车,食亲王俸,免纳财产税。并充任朝臣,著授内务大臣之职,同时兼掌黄教事务。

担任内务大臣之后,车林齐密特成为大蒙古国的实权人物,在海山的协助下,一手掌控大蒙古国政府的大权,并兼掌黄教事务,从而总揽政教事务。各项决 策均由车林齐密特领衔上奏博克多汗。其权势之盛,使得梁鹤年在《库伦独立始末记》中错误地将其称为内阁总理大臣,而实际上内阁总理大臣一职直到1912年7月才设立,而且首任内阁总理大臣并非车林齐密特,而是那木囊苏伦[2]

被削权的内务大臣

大权在握的内务大臣车林齐密特在海山的辅佐下,企图削弱蒙古王公们的传统特权,从而引起了王公们的强烈不满。车林齐密特和海山垄断了朝政,使王公们无法直接向博克多汗上奏。此外,车林齐密特和海山也是立场坚定的“泛蒙古主义者”,力图联合全体蒙古族创建不依附任何国家的独立的“大蒙古帝国”。而当时俄罗斯帝国只愿意外蒙古独立,而不愿牵扯内蒙古(因顾虑日本反应),故同车林齐密特和海山立场相左,从而也对他们失去了信任。[2]

在俄国以及蒙古王公们的强大压力下,博克多汗迫于压力,于1912年7月上旬开始设置“内阁总理大臣”一职,旨在解除车林齐密特的大权,并任命那木囊苏伦为首任内阁总理大臣,当时那木囊苏伦尚不在库伦。1912年10月25日(蒙历共戴二年季秋月(九月)十五日),已回到库伦的那木囊苏伦接奉内阁总理大臣印信,正式就任大蒙古国的首任内阁总理大臣,同时他上奏博克多汗任命那旺纳林外蒙古车臣汗部车臣汗旗札萨克格根车臣汗)为第一副总理大臣,棍楚克苏隆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前旗札萨克宾图郡王)为第二副总理大臣。[2]

1912年7月上旬设置“内阁总理大臣”一职之后,仍担任内务大臣的车林齐密特的权力被严重削弱,同时,海山的影响力也大为下降。[2]车林齐密特曾想访问日本东京,以争取日本承认大蒙古国的独立,但由于俄国的阻挠,车林齐密特在哈尔滨被遣送回蒙古。[3]

约在1914年6月下旬,车林齐密特被解除“内务大臣”一职,贬为西部边境参赞大臣(西部边境指科布多地区),在自库伦赴任的途中逝世。[2]车林齐密特去职之后,接替其“内务大臣”职务的为毕里克图公爵达喇嘛达什札布[3]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