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乾隆十五年(1750年),漳泉先民在旧社庄安奉妈祖[1][2]。日后,驱赶当地原住民、开凿灌溉沟渠,移民增多,信众与日俱增,香火渐渐鼎盛,遂发起组织圣母会,购置祭田数处,做为庙里祭祀之经费[2]。
据庙内“清漳福地”木匾内容,此庙首次重建于道光五年(1825年),第二次修建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光绪中叶,设管理人专司年中行事,以一年两次向信众化缘,供为庙务营运经费。[2]
乙未战争,1895年8月25日,黑旗军等抗日军与日军在头家厝激战[3]。25到26日,则是沟背之役(主战场在旧社聚落北方两百米金谷桥到雷公汴[4]),旧社六庄的义军利用此庙作物资后勤之地,对抗松山隆志率领的日军[5]。
1935年,第三次重建。战后,祭田征收转放殆尽。早期与南屯万和宫、台中万春宫、台中乐成宫号称为省辖市时期台中市的四大妈祖庙。1977年信众组织信徒大会,成立第一届管理委员会,至1981年第三届时废止管理人及化缘制度。1984年,由修建委员会,重建正殿及钟楼一部分,因庙地收回不顺利,工程停顿,至1991年用地解决,续兴建钟鼓楼、金亭、墙围,到1992年底主要建物兴建完成,为地上三层楼建物。1996年,庙埕及栏杆完成。这次重建共获信众捐地42.65坪,捐款4千6百多万元。[2]
祭祀
一楼正殿中龛主祀称为「旧社妈」的妈祖,陪祀山伯公、左龛配祀关圣帝君、右龛配祀注生娘娘。三楼中龛奉祀玉皇大帝、同祀三官大帝,左龛配祀观音,右龛配祀神农,左厢文昌殿,右厢太岁殿。[2]
庙每年有三大庆典,分别是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的妈祖圣诞及前日妈祖绕境、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的谢平安庆典,后因应时代变迁,绕境改为在妈祖圣诞前一周的星期六举行[2]。三年一次的中元普渡祭典是因早年为祈求丰收而来[7],由旧社庄头人主持而余五庄赞襄[2]。祭祀圈旧社六庄,为旧社庄为中心,境内还有军功寮庄、北屯庄、三份埔庄、二份埔庄及头家庄等五庄,包含北屯区、北区、潭子区部分区域[7]。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