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圣若瑟教区中学(葡萄牙语:Colégio Diocesano de São José)是澳门一所位于澳门半岛天主教学校,创办于1931年,由天主教澳门教区所设办的一所集幼儿、小学、中学一年级至三年级教育的学校。圣若瑟教区中学是一所非牟利中英文男女私立学校,为澳门免费公共教育网学校之一[1]

事实速览 圣若瑟教区中学 Colégio Diocesano de São José, 地址 ...
圣若瑟教区中学
Colégio Diocesano de São José
地址 澳门望德圣母堂前地13号(第一校)
 澳门风顺堂上街1号(第二校)
 澳门天神巷43号(第三校)
 澳门大堂街17号(第四校)
类型
  • 免费教育网之天主教私立学校
  • 教学语言:英文、中文
  • 教学部别:幼儿教育及小学教育
宗教背景天主教
隶属天主教澳门教区
创办日期1931年,​93年前​(1931
学区望德堂区风顺堂区大堂区
教育局长李斌生主教
校长吴庭照先生
教师人数约50人
学生人数约300人
校训“实事求是,己立立人”
教学语言中文、英文
电话号码
  • 第一校: +853 2837 2905
  • 第二校: +853 2827 0594
  • 第三校: +853 2832 2985
  • 第四校: +853 2827 0580
学校网址cdsj.edu.mo
关闭
圣若瑟教区中学
第二三校的学校门口

圣若瑟教区中学由四个校区组成,并划分中文部及英文部,所构成的一个由幼稚园到初中的学校网络;中文部分别位于望德堂前地的幼稚园及中文小学部一年级至二年级(第一校)、位于天神巷43号中文小学部三年级至六年级及中文初中(第三校),英文部则分别位于风顺堂上街1号的英文小学部(第二校)及位于大堂街17号的英文幼稚园(第四校)。

为迎合澳门社会对教育服务的需求,学校自2017/2018学年起,已加入澳门教育暨青年局的入网学校系统[2]

教育理念

圣若瑟教区中学的教育理念,是以学子的“人”为本,因而“服务他人”便成为该校的办学宗旨,务期以圣若瑟为典范培养学生成材,使他们能以实事求是之精神和作风去完善自己,以尊重和接受别人的行事,去服务他人,在与人相处时表现出自信和自尊,对自己不卑,对他人不亢;办学宗旨是以“己立立人,实事求是”为校训,发扬互助互爱、实事求是的精神,培植澳门教区公教子弟,传播基督的信仰,谋求增进澳门居民的福利。

校训

圣若瑟教区中学校训是“己立立人(Labor et Virtus)”,是回应圣若瑟修院往训万民(Ite et Docete)”的呼唤。因此天主教澳门教区义无旁贷地委派教区神父直接地领导圣中。教区还会选派受修院教育的神父和修院杰出的导师协助教学。圣若瑟教区中学就是在主保圣人圣若瑟的精神感召下无私、忘己地为澳门的教育服务。

校训除了己立立人外,在学生手册以及校刊上所登载的校训通常是这样的:“己立立人、实事求是、互助互爱”。实事求是是希望学生有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不要走歪路。互助互爱则是充份地表示出圣若瑟教区中学学生以及校友要发挥互相帮助的良好友爱精神。

校歌

圣若瑟教区中学校歌

校史

创校初期(1931年─1936年)

圣若瑟教区中学创办于1931年。最初定名为圣若瑟中葡学校圣若瑟修院的马安瑟神父为使华人子弟有更多机会接受中华文化,特倡议修院设立一所教会中学,奉圣若瑟为学校主保圣人,因此圣若瑟修院拨出在风顺堂街1至3号院产作为校舍,;其成立与圣若瑟修院关系密切,首任校长由修院院长白安民神父兼任,马安瑟神父及颜俨若神父任正副监学(即校监)。翌年易名为澳门私立圣若瑟初级中学及附设小学;并成立童子军团。

1932年,圣若瑟中葡学校更名为圣若瑟中学。同年,由蒙神父创办的真原小学(即现今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五校)落成,位于台山李宝桩街17号。
1933年,澳门教区望德堂的严绍渔神父创办澳门望德学校,并在同一年易名为澳门望德女子中学(即现今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二,三校)。
1936年,圣若瑟学校校友会成立及组织公进青年会。

二战期间(1937年─1945年)

至一九三八年,教廷禁止修院兼收外读生,教区便关闭圣若瑟葡文书院。而圣中亦于是与修院脱离关系,需成立校董会取缔原本修院管理。40年代中叶,大批移民涌入澳门,因而带进正规办学模式。由于当时澳葡政府只为葡文学校课程学制立案,主管澳门华人事务的澳葡华务局只对于中文学校监管而不作立案,所以圣若瑟中学改向广东省教育厅立案[3][4]

  • 1938年,圣若瑟中学组成校董会。
  • 1939年,奉广东省教育厅“中字第七二七号令”核准立案,及至1940年开办高中、改隶侨务委员会管辖。
  • 1942年,增设圣若瑟中学第二校,位于三巴仔街4号,开设高小,专收女生。
  • 1943年,时任澳门经济厅长罗保博士捐助学校经费,辟罗保博士室以作纪念。

战后发展(1946年─1974年)

澳门当时经济衰退及中国战乱,第二校被迫中途停办,1946年何心源神父接掌校务,重新向侨务委员会立案,何神父致力发展圣若瑟中学,先后开办分校多所并设多个学部,除办正规中,小,幼教育外,更开设师范班培育教师。例如:1946年增女子中学部,1951年设简易师范科,1961年首办英文部,期间亦获当时的社会贤达资助和教区拨地兴建校舍,使圣若瑟中学成为当时全澳最具规模的学校。

  • 1946年重开第二校,校舍迁至三巴仔横街10号,专办小学,兼收小一至小四女生;并奉侨务委员会核准重新立案;迁第二校于龙嵩街66号,除办小学外,增设初中女子部。
  • 1948年,罗若望主教为学校购置南湾街101~103号为第一校新校舍;高、初中及高小男生迁入上课。
  • 1950年,澳葡政府批出南湾未列号地段建造露天运动场,罗保博士资助运动场的建筑费。除建筑费外,另捐赠播音设备及有声电影机一套。同年,第二校修筑球场。
  • 1951年,始办师范课程,名为简易师范科,于次年改为幼稚师范科,修业期两年;另招收初中毕业女生入读幼师一。
  • 1953年,辟南湾街113号(即现今公教中心)为第三校,师简科迁入上课;翌年开办女子夜高中,招收高一新生,并迁入第三校上课;第二、三校开办幼稚园。同年第四校成立,校址位于现时南湾圣保禄书局。第四校于翌年迁往龙嵩街79至81号。
  • 1955年,第三校夜高中停止招生;
  • 1956年,第一届女子夜高中毕业,随即停办夜高中。
  • 1957年,师范及女中部迁入妈阁街5号临时校舍上课。南湾街50号校舍及体育馆同年开始兴建,于1959年落成启用。
  • 1959年,南湾街50号(即现今中华广场所在地)编为第一校,该校舍有傲视全澳的宏大圣若瑟体育馆,分设男、女中学部及小五、小六;南湾街101~103号校舍改编为第二校,作为师范及女中校舍;龙嵩街66号校舍改编为第三校,是为小学教育校舍;原南湾街113号校舍交还主教府
  • 1961年,主教府暂拨南湾街27号为第四校,高小学迁入上课,次年度增设英文部。
  • 1962年,圣若瑟中学执行《澳门私立圣若瑟中学组织大纲》的新教育行政政策而调整校部:南湾街50号校舍为男中部;大堂街19号则委托圣方济各会修会管理校务;望德中学校务由耶稣宝血女修会主理。
  • 1963年,中学部试行“五年一贯制”,并公布《澳门私立圣若瑟中学班社组织章程》。翌年,圣若瑟、晓明圣罗撒女子中学粤华中学、望德、中德、粤海、德明八间学校在体育馆举行民族舞蹈晚会。
  • 1964年,体育馆后地段(南湾街27号)扩建校舍,英文部迁入上课。
  • 1965年度创办一年制特别师范科。
  • 1966学年,由于澳门学生的家长大多不认同“五年制中学”,于是恢复招收“三三制”学生,而原校在读学生大多获准越级一年。
Remove ads

一二·三事件影响

何校长调任后,戴维理主教兼任圣中校长,委托慈幼会和圣方济各会管理,自1967年起澳门社会状况不安,爆发一二·三事件,治安急剧恶化,天主教学校成被针对破坏对象,圣若瑟中学作为当时教区龙头学校,受最大冲击。该年五月八日,圣若瑟中学受左派学界评击,直指当时的自由教师会,导致左派学校学生于是于圣若瑟中学张贴大字报。而及后香港考试局因时下澳门社会不稳状况,采取保护主义拒绝澳门学生报名参加高考,导致当时大部分高中毕业生放弃升读大学的念头,影响中、小、幼学生无心向学以及博彩业一枝独秀而引起的风波,除女子中学部安稳渡过外,学校受到严重冲击,英文部被迫停办,男中部、小学部收缩班额,因此迁小学部于男中部上课;教师纷纷转往他校工作。另外,幼稚园由女中部管理,迁入主教府上课。男子中学部委托慈幼会神父主持男子部校务。

  • 1967年,戴维理主教接任校长,聘慈幼会鲁炳义神父主理男子部校务,并委托圣方济各会修女管理女子部校务。
  • 1972年,圣方济各会退出托管,男女子部均由慈幼会神父,鲁神父委任陈既诒先生管理。
  • 1974年2月,慈幼会因人材缺乏,无法兼顾圣若瑟中学校务,移交所有校部于天主教澳门教区

教区学校合并时期(1974年─1980年)

由于澳门社会状况导致教会学校收生不足,澳门教育事业出现过剩情况,另一方面教区委任管理圣若瑟中学的慈幼会及圣方济各会先后退出,圣若瑟中学出现办学管理真空危机。时任署理主教高秉常委托其秘书林家骏神父全权办理移交,改委罗玉成神父为校长,即聘陈既诒先生主持教务。自此,圣若瑟中学重新直属教区管辖。教区重新接管后即开始进行教区学校整合将圣若瑟中学与望德中学、真原小学合并成“圣若瑟教区中学”,教区内设“圣若瑟教区中学督导委员会”督导校政。

  • 1974年7月,罗玉成神父出任圣若瑟中学校长,并宣布直属主教府,合并男女校部,高中文理科分组上课。先后由邓思恩神父及罗启瑞神父任副校长。校舍也第二次重新改编:第一校(南湾街50号)开设特殊师范、幼稚园师范、中学各级;第二校(大堂街19号)设高小;第三校(主教府)设初小及幼稚园。
  • 1976年历届校友重组“澳门圣中校友会”。同年颁布“己立立人”为校训;开设文商科五年制中学四年级,以衔接初三学生就读。
  • 1978年,师范迁入第三校上课、开设文商科六年级。
  • 1979年6月,高秉常主教训令圣若瑟中学与将望德中学、真原小学合并。这一学校网络由五间学校组成,由主教府成立“圣若瑟教区中学督导委员会”督导校政。
  • 1979年7月,合并为圣若瑟教区中学,并设校本部,成为当时全澳唯一的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及中学教育学校网络。合并后在校舍上作第三次改编及整理:第一校(望德堂前地)设师范、高中理组、中四、中五文商组、小学及幼稚园;第二校(南湾街50号)设初中;第三校(大堂街19号)设小三互小六;第四校(主教府)设小一、小二及幼稚园,合称“第三、四校”;第五校(台山李宝桩街17号)设小学、幼稚园;夜间部(同第一校校址)增办夜间部师范,设二年制特别师范科。
  • 1980年2月第四校待拆重建,第三校小学迁至南湾第二校是课,自此合称为第二、三校;幼稚园迁入大堂街19号上课,定为第四校;第五校增设幼儿班。

圣若瑟教区中学校本部时代(1980年─2007年)

建立圣若瑟教区中学第六校

圣若瑟教区中学成立后发展迅速,于澳门半岛多处设有分校。1981年增设圣若瑟教区中学第六校并设立校本部,定校训为“己立立人”,自此第六校成为圣若瑟教区中学总部。1983年于校本部恢复因一二三事件而停办的英文部,1986年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五校行政独立,脱离校本部管理。校本部先后成立“教职员联谊会”、“云龙舞蹈社”、“圣中合 唱团”、“圣中史地学会”、“圣中电脑学会”、“圣中生物科技小组”、“圣中管乐队”、“圣中义工队”、“圣中救伤队”等学生组织,并大力发展夜间部。90年代末更迎来龙的行动和出生潮导致收生历史高峰。

  • 1980年,天主教澳门教区将青洲河边马路地皮拨归圣若瑟教区中学并新建校舍,由陈经纶先生出资,在教育司注册立案为第六校。翌年校本部迁入第六校。
  • 1981年3月19日,庆祝建校50周年金禧,在大堂花地玛堂举行大型弥撒。3月21日,青洲新校舍(校本部)举行揭幕祝圣仪式由澳门护督江树培上校剪彩、高秉常揭幕扬及祝圣,出席观礼的有澳门华人领袖何贤、著名大律师宋玉生等200多人,极一时之盛。3月30日,天神巷主教府花园动土准备兴建新校舍。
  • 1982学年迁初三至校本部上课,第二校只设初一、初二,中六文商组改制为高三文商组。翌年,学报《学而集》创刊出版。
  • 1983学年校本部复办英文部。

随着校本部的落成,圣若瑟教区中学进行第四次改编:第一校(望德堂前地)设小学及幼稚园;第二、三校(南湾街50号)设初中及小学;第四校(大堂街19号)为幼稚园;第五校(台山李宝桩街17号)设小学、幼稚园;校本部(青洲河边马路)设师范、英文部、高中理组、中四、中五、中六文商组。

  • 1986年,高秉常主教谕令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五校行政独立,委任何发全神父为校长。
  • 1987年,夜间部迁至第二校上课。
  • 1988年,夜间部师范改为二年制。因龙的行动事件,林家骏主教谕令从1989年1月12日起不准录取无证学生入学。
  • 1989年2月,高天予神父接任因荣升副主教罗玉成神父校长一职。
  • 1989年5月1日起行政部门大改组,合并为“圣若瑟教区中学行政中心”。翌年的夜间部增设葡萄牙文电脑普通话英文等课程;修订多个规章,包括《校务规章》、《教务规章》、《体育规章》等。1990年度夜间部增设中四、中五文商科课程;成立“圣若瑟教区中学教师联谊会”。
  • 1991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发出该校建校钻禧周年贺词;另一方面,位于天神巷43号新校舍落成,3月19日由林家骏主教祝圣启用,原南湾街第二、三校迁入上课。同年9月将英文部迁入归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五校管理。
  • 1992年,圣若瑟教区中学教师联谊会易名为“圣若瑟教区中学教职员联谊会”;位于校本部的钻禧台及立德楼落成,在5月24日的圣母进教之佑瞻礼当日举行启用感恩弥撒。
  • 1993年2月,圣中管乐团成立;5月,《圣中新报》创刊出版。1993学年把第二校初中部迁入校本部上课;天神巷43号新校舍命名为第二、三校,设小学。
  • 1995年3月11日,圣中师范校友协进会成立,是为圣中的第二个校友会。翌年成立圣中史地学会、圣中救伤队。

由于龙的行动以及1988年产下“龙仔”、“龙女”的效应下,令到学校在1990年代扩班达历史的高峰,单以1996,年的小学部小一为例合共有12班(即第一校第二、三校分有甲、乙、丙、丁、戊、己六班。)

圣若瑟教区中学校本部与圣若瑟大学共建校区

据澳门葡文报章《句号报》在2005年年中报道,由葡萄牙天主教大学和澳门教区合辧的澳门高等校际学院将迁往青洲。新校园的占地面积约二万九千平方米,建筑费用达三亿五千万元。大学有意重新打造澳门作为东方宗教培训基地的角色,以及成为学术培训及文化活动的中心。另外,也将会与圣若瑟教区中学校本部共用此新校区,该中学的学生将来可直接升读该大学。

罗玉成校长在2006学年的开学礼上宣布,天主教澳门教区黎鸿昇主教已将青洲校本部扩建之图则呈交土地工务运输局,意味着圣中之发展已开始。为配合发展,小学部校舍将有所调整,其中第一及第四校幼稚园共用大堂街第四校校舍,第一校第二、三校小学部共用天神巷第二、三校校舍,而各校部名称不变。

2007学年开始,青洲校本部校园清拆,预料需要几年的时间进行清拆以及重建的工作。校方预期可以于2011学年落成启用并成为全(以至全亚洲)唯一一所具备幼稚园大学各阶段完备的一条龙学习阶级的学校。在2007年9月10日起,对于行政总部以及在校本部上课的学生迁往第二、三校上课,初中由早上8时开始至中午12时50分,下午由2时30分至3时55分。而高一、高二则由上午10:30分至11:55分,下午1时30分至傍晚6时10分,高三则迁往第四校上课,上课时间同初中。而小学部及幼稚园的学生迁往第一校继续上课。9月15日下午3时至6时,校本部的师生、校友一同举行对校部的告别仪式,翌日正式重建计划。

圣若瑟教区中学(2007年─现在)

合并后的校部分合

第五校行政独立

现时的校部雏型源于1979的三校合并,当时以原望德中学校舍作为第一校,真原小学校舍作为第五校,但第五校在1986年后又宣布行政独立,所以其作为圣若瑟校网的其中一个校部的时间实际只有短短数年。

但此后与其他校部仍有不同形式的联系,例如曾经合并出版毕业同学录;与及在接收原为第六校开办的英文中学部后,英文预备班(相当于英小六)生源则为第一、三、五校中文小学毕业生,透过英文程度考试择优而取;而在第五校开办中文初中的初期,由于一度未有按年继续开办中文高中,也曾安排初中毕业生在课程不衍接下升读第六校高中。

而在合并时期,圣若瑟教区中学的校徽,与及校服上的相关颜色为红色,于第五校独立后,后者仍维持红色,而其余第一二三四六校则改为橙色,沿用至今,属两边校部学生外观上最主要的分别。

消失的第二校

于1979年合并重组校部时,第二校本是设于南湾街52号(现中华广场位置)的的初中部,后来因第三校小学部的迁入,而统称为第二、三校,后来于1991年一并迁入到现时位于天神巷的新校舍。故当年校内师生一般理解为同一校舍内的初中部为第二校,小学部为第三校。

后来由于相关初中部于上世纪90年代迁入青洲第六校(校本部),如果按先例,则应是青洲校舍统称为“第二、六校”,或可视为第六校已改为包括整个初高中部,第二校则不复存在了,总之既然天神巷校舍仅设小学部,便应改称为“第三校”,但实际上多年来仍继续沿用“第二、三校”之名。直至近年接收了风顺堂圣若瑟修院旁,原为海星中学的校舍开设英文小学后,将该校舍定为“第二校”,天神巷校舍才改称第三校。

现时的“第二校”实际可视为仅有数年历史的新校区,与合并时的同名校部已无渊源,但反而地理位置是比较接近合并前“圣若瑟中学”时期的第二校(曾先后位于三巴仔街、三巴仔横街及龙嵩街等地)。

第六校行政独立?

第六校,亦即校内师生称呼的“校本部”,自当年青洲校舍落成以来,除了是校网的行政中心、校长办公所在地外,多年来还一直是作为校网结构顶端的高中部,导致外界以向来较关心高中毕业的角度,就只知有“圣五”、“圣六”之分,而不理解其下“一二三四”的结构。不计算早已独立的第五校,目前活跃于社会各阶层的圣中(高中)校友,绝大部分都是毕业于青洲校舍的。

有别于当年的“第五校行政独立”,对于近年第六校的实际独立,官方的资料是相当含糊,甚至在相关第一二三四校、及第六校的网站中也没有明确说明。但实际上于2017年罗玉成校长离任后,第六及第一二三四校是分别由乔树勇校长及李仁杰校长接任,而不久后2019年夏天的第三校小学毕业生,也不再升读第六校中学部,而是于第三校天神巷校舍中开设初中部,可见现时第六校实际也已独立。而在校服外观上,目前则与第三校中学部间仍未有明显分别。

第三校将于2025年夏天迎来首届的高中毕业,届时澳门将时同存在“圣三”、“圣五”及“圣六”三批实际各自独立系统之“圣若瑟教区中学”高中毕业生。

现时各校区提供教育服务情况

圣若瑟教区中学现时共有四个校区,别有中文部及英文部,提供幼儿至高中教育服务。其中行政中心设置于第四校。
下列均为各校区的现时情况:

更多信息 校区, 教学语言 ...
校区 教学语言 提供课程 校区位置 校舍简介
中 文 部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一校 中文 幼儿教育 (一年级至三年级)
小学教育 (一年级至四年级)
望德堂前地13号 毗邻望德圣母堂,前身为望德中学,目前仍保留有当年的部分建筑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三校 中文 小学教育 (五年级至六年级)
中学教育 (初一级至高三级)
天神巷43号 毗邻主教座堂,校园亦与主教府相通,于1991年启用,取代原位于南湾街52号之校舍
英 文 部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二校 英文 小学教育 (一年级至六年级) 风顺堂上街1号 毗邻圣若瑟修院教堂,原为海星中学校舍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四校 英文 幼儿教育 (一年级至三年级) 大堂街17号 属合并前“圣若瑟中学”遗留之今历史最久远之校舍
关闭

校刊

学报

更多信息 刊物名称, 创刊日期 ...
刊物名称 创刊日期 简介或备注
《学而集》 1982年 学术性刊物,曾出版6期,现已停刊。
关闭

校报

更多信息 刊物名称, 创刊日期 ...
刊物名称 创刊日期 简介或备注
《圣中新报》 1993年5月 是为不定期出版的期刊,但每个学年必定会出刊一期,2006年停刊。
《圣中一瞬报》 不详
《百合》 2008年9月26日 由学校主导、学生参与编采之月刊
报导学校、校友活动等讯息
为首份对校内外联系之刊物。
关闭

特刊

更多信息 刊物名称, 创刊日期 ...
刊物名称 创刊日期 简介或备注 国际标准书号
《庆祝廿八周年校庆特刊》 1958年 校内刊物
《庆祝林家骏神父晋升澳门助理主教 1987年 校内刊物
《都哉圣若瑟》 1991年3月19日 60周年校庆纪念特刊
校内刊物
《圣若瑟教区中学建校六十五周年特刊》 1996年3月19日 校内刊物
《七十五年雅歌声》〈校史述析〉 2006年5月1日初版
2006年11月18日修订
庆祝建校钻庆出版系列 ISBN 99937-764-5-9
《七十五年雅歌声》〈校友謦欬〉第一册 2006年5月1日初版
2006年11月18日修订
庆祝建校钻庆出版系列 ISBN 99937-764-6-7
《七十五年雅歌声》〈校友謦欬〉第二册 2006年5月1日初版
2006年11月18日修订
庆祝建校钻庆出版系列 ISBN 99937-764-6-7
关闭

校友会刊物

更多信息 刊物名称, 创刊日期 ...
刊物名称 创刊日期 简介或备注
《圣中校友》 不详 校内及校友刊物
关闭

历任校长

更多信息 任次, 中文名 ...
任次 中文名 任期 备注
圣若瑟中葡学校时代
1 马安瑟神父 1932 - 1933 建校校长,圣若瑟中葡学校校长
圣若瑟中学时代
2 颜俨若神父 1932 - 1960 改称为圣若瑟中学校长
3 吕子庄神父 1941 - 1943
4 李仲渔神父 1943 - 1945
5 刘一心神父 1945 - 1946
6 何心源神父 1946 - 1966
7 戴维理主教 1966 - 1972
8 鲁炳义神父 1972 - 1974 天主教澳门教区委派慈幼会的神父担任
9 罗玉成神父 1974 - 1981 促成合并的校长,1979年起改称为圣若瑟教区中学校长
圣若瑟教区中学校本部时代
9 罗玉成神父 1981 - 1988 1981年起迁校本部入第六校
10 高天予神父 1988 - 2000 1991年起迁英文部入第五校
11 袁伟明神父 2000 - 2004
12 罗玉成神父 2004 - 2007
重建圣若瑟教区中学第六校时代
12 罗玉成神父 2007 - 2017 第六校重建完工后退任
圣若瑟教区中学时代
13 李仁杰先生 2017 - 2022 重设英文部,拨第二及第四校提供幼儿及小学英文教育,加入政府免费教育学校系统
14 吴庭照先生 2022 - 现在
关闭

著名校友

宗教界

政界

商业及工业界

  • 刘永年:豪年建筑置业有限公司主席;澳门建筑置业商会副理事长,圣若瑟中学校友会荣誉会长
  • 关树权:联营集团主席
  • 周绍湘:华辉印刷有限公司董事
  • 萧华洲:华辉印刷有限公司董事
  • 梁耀伟:珠海斗门德光电子制品厂厂长
  • 冯信坚:富顺制衣厂厂长
  • 冯兆滔:泛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及汇汉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
  • 梁文韬:元朗大荣华酒楼董事总经理;香港美食家、电视节目主持人以及
  • 张卫峰:澳门首家台式饮品食店小泉居创办人
  • 陈臻臻:澳门财经专业进修中心创办人及中心总监;CFPCM认可财务策划师
  • 马志华:澳门马鸿记饼家董事总经理

教育界

专业界

  • 何金明:注册大律师,全国人大政协委员,检察院顾问高级技术员兼职务主管,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五校及圣若瑟教区中学第六校校董
  • 何骏豪:注册大律师
  • 陈百祥:澳门著名核数师
  • 杜伟崎:现任澳门银河娱乐数码市场-助理副总裁、前中国澳门排球代表队球员[5]、1998年班社联会主席
  • 胡锦汉:澳门广告学会会长[6]

文化演艺及传播界

  • 陆志豪微辣Manner的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
  • 麦嘉欣:澳门模特儿,2017年国际小姐澳门代表,著名澳门娱乐品牌微辣Manner艺员之一
  • 李心怡: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电视制作科监制,资深传媒人及主持人
  • 何永华: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电视制作科监制
  • 李杰奇: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电视新闻及资讯节目科编辑
  • 黄伟燐:模特儿及电视节目主持,也是澳门首位的亚洲先生代表(2012Mr.Asia)
  • 何嘉颖,香港及澳门歌手
  • 卢杰桦:澳门诗人,著有诗集《等火抓到水为止》,诗合集《诗人笔记》,诗选集《澳门现代诗选》、《港澳台八十后诗人选集》、《I roll the dice:contemporary Macao poetry》(英译诗选)。作品散见于两岸四地的文学刊物。曾获三届澳门文学奖诗歌桂冠[2]
  • 孙凤明:澳门歌手

体育界

科研界

  • 李文建:以人工智能遗传算法设计一套旅游代理程序参加国际贸易经纪比赛中获得第六名的成绩
  • 陈宇聪:在国际贸易经纪比赛的供应链管理比赛上获得第三名
  • 梁福气:蓝牙遥控器设计者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