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合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石山合戰

石山合战日语石山合戦)是日本战国时代净土真宗本愿寺势力和织田信长的战役,发生于元龟元年9月12日(1570年10月11日)至天正8年8月2日(1580年9月10日)。

事实速览 石山本愿寺一揆镇压战, 日期 ...
石山本愿寺一揆镇压战

石山本愿寺推定地石碑
日期1570年─1580年
地点
摄津国・石山(今大阪市中央区
结果 本愿寺与织田信长讲和
参战方
本愿寺
杂贺众
毛利氏
织田军
指挥官与领导者
显如
下间赖廉日语下間頼廉
铃木孙一
乃美宗胜
织田信长
关闭

背景

净土真宗・本愿寺8代宗主・莲如一生致力于布道,经其努力,本愿寺在日本各地开枝散叶。从室町时代末期开始,借由本愿寺的强大号召力及向心力,本愿寺坊主、门徒发动一向一揆,企图推翻各地的大名

战国时代初期,近畿细川氏称霸,时任当主・细川晴元与其重臣・三好元长不和,两者因此兵戎相见。享禄5年/天文元年(1532年),三好元长联合河内守护畠山义尧日语畠山義堯讨伐细川晴元家臣・木沢长政日语木沢長政;见此,细川晴元联合畿内的本愿寺势力,打击三好、畠山联军,最终三好元长、畠山义尧皆兵败自尽,史称饭盛城之战日语飯盛山城#沿革。然本愿寺的门徒却借此机会攻击其他佛教宗派,在畿内打家劫舍,是故,细川晴元联合南近江六角氏法华宗,围攻本愿寺位于京都的总坛・山科本愿寺,史称山科本愿寺之战日语山科本願寺の戦い。山科本愿寺遭到焚毁,10代宗主・证如逃至摄津大阪,以莲如所建的石山别院为新根据地,称石山本愿寺

而后,证如与细川晴元和谈,退出畿内的战事,并向朝廷与幕府靠拢。天文23年(1554年)8月,证如去世,其长子・显如继任宗主。显如与公卿三条公赖之女・如春尼结婚。如春尼为细川晴元及南近江大名・六角义贤的养女,如春尼的姊妹也分别嫁予细川晴元及甲斐大名・武田信玄永禄2年(1559年)12月,本愿寺被列为门迹。前关白近卫前久也将显如长男・教如收为犹子

本愿寺的势力

  • 大阪,距离京都和泉大和奈良等城市都相当近。商人利用淀川水系及琵琶湖,将濑户内海、畿内、近江、日本海沿海一带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而大阪作为港口城市,成为河运及海运的交会点,中国、韩国、葡萄牙、西班牙的船只皆来此进行商贸活动。石山本愿寺将大阪建造成一巨大的寺内町日语寺内町,周围有土墙、井楼、壕沟等防御工事。寺内町里住着各地而来的信徒及大量手工业、商业人士,据葡萄牙天主教传教士・佛洛伊斯所称,石山合战期间,包括杂贺众在内的各地信徒前往大阪,石山本愿寺有万名的战斗人员及数千挺铁炮
  • 木曾三川日语木曽三川注入伊势湾的三角洲地带,称为河内长岛日语長島輪中。长岛地区人民多从事渔业、水运等工作,并与伊势湾沿岸及东国诸国进行交易。当地的本愿寺信徒以愿证寺日语願証寺为中心,合战期间,有万名信徒固守于此,挖壕沟,修箭楼以抵御织田军,石山本愿寺也依靠淀川水系将物资运输至长岛地区。
  • 近江有许多本愿寺的据点,例如坚田日语堅田 (大津市)金ヶ森日语金森 (守山市)等,当地信徒利用琵琶湖的水运从事贸易活动。
  • 8宗主・莲如在畿内传道,遭比叡山延历寺迫害,故前往北陆活动。当地信徒以越前吉崎御坊日语吉崎御坊为中心,周围光是有力坊主的支坊就有二百余,莲如担心与北陆的武家产生冲突,禁止信徒前来吉崎,然来朝圣的信徒仍络绎不绝。15世纪末,爆发加贺一向一揆,一揆众驱逐加贺守护・富㭴氏,加贺从此由参与一揆的武士及坊主共同支配,成为一惣国日语惣国一揆。16世纪,信徒在北陆发动数次一向一揆,与越前・朝仓氏、能登畠山氏、越后・长尾上杉氏激战。
  • 濑户内海沿岸,播磨・梦前川日语夢前川河口的英贺日语英賀、安艺・竹原日语竹原等地皆有本愿寺的据点,当地信徒将物资透过海路运送至石山本愿寺。
  • 纪州、和泉一带为连接西国东国海上运交通要道,当地也有许多本愿寺信徒。特别是盘据于纪之川河口一带・杂贺地区日语雑賀 (和歌山市)的杂贺众。杂贺众主要分为河口处的杂贺庄和十乡,及纪之川左岸的中乡、南乡、宫乡,故又称为杂贺五组,后三者又称杂贺三缄。杂贺众引进铁炮的制造技术,使他们成为强大的佣兵集团。

从上可见,日本各地的本愿寺信徒利用河川、海洋运送人力、物资至各地的战事,使本愿寺可与织田信长周旋10年之久。

开端

永禄11年(1568年)9月,领有尾张美浓、北伊势的大名・织田信长拥立足利将军家末裔・足利义昭上洛。当时掌控近畿的三好政权已江河日下,年轻的当主・三好义继与家臣・三好三人众(三好长逸三好宗渭日语三好宗渭石成友通日语石成友通)不和;足利义昭、织田信长上洛,六角义贤不战自退,逃至近江・甲贺郡的山中,三好义继主动臣服,三好三人众作了零星抵抗后,逃回三好氏的老巢・阿波国

元龟元年(1570年)4月,织田信长出征越前大名・朝仓义景,然其妹婿・北近江大名・浅井长政突然举兵反抗之;六角义贤也借此机会起兵作乱。同年6月28日的姊川之战中,织田、德川联军虽击败浅井朝仓联军,却无法取得决定性的战果。7月末,三好三人众跨海返回畿内,并在摄津・淀川的河口处兴建野田城日语野田城 (摂津国)福岛城日语福島城。对此,织田信长率大军包围野田城及福岛城,并请求将军・足利义昭亲征,以增强自身军事行动的正当性。在“将军亲征”的号召下,与本愿寺颇有渊源的杂贺众、汤川众等纪伊势力也动员起来。

另一方面,织田信长上洛后,以富兴室町幕府为名义,分别向堺及本愿寺征收两万贯及五千贯的军费。堺予以拒绝,更与三好三人众结盟,织田信长于是追讨之,堺最终向其屈服;摄津・尼崎也因拒缴军费而遭烧讨。本愿寺如实缴纳,并在之后赠送礼物予织田信长,向其表示与三好三人众无任何合作关系。然当时坊间传闻说本愿寺与阿波・三好氏、近江・六角氏等反织田势力有瓜葛,织田信长对其有所忌惮;外加大阪坐拥地利之便,经济及贸易实力不俗,使织田信长欲将其占为己有。织田信长与三好三人众的战事十分接近本愿寺,《细川两家记日语細川両家記》记载说织田信长下个目标就是本愿寺,石山本愿寺与野田城、福岛城可谓是唇亡齿寒;外加织田信长时常压迫本愿寺,时任宗主・显如认为已到不得不战的时刻。

合战经过

第一次信长包围网

面对织田信长的猛烈攻势,三好三人众企图求和,遭织田信长否准。元龟元年(1570年)9月6日,显如致书各地门徒反抗织田信长;据兴福寺大乘院日语大乗院 (門跡寺院)门主・寻宪的日记《寻宪记》同日条记载,世间流传本愿寺欲发起一揆。而后,显如致信予浅井长政、朝仓义景,结成同盟。

9月12日半夜,石山本愿寺起兵,向包围野田城、福岛城的织田军营寨发射铁炮。13日,三好三人众将淀川的堤防掘开,大水灌入织田阵营。20日,本愿寺信徒与织田信长母衣众佐佐成政前田利家展开野战,织田军败退。于此期间,浅井、朝仓联军向近江通往京都的交通要道上的宇佐山城日语宇佐山城发起进攻,织田信长之弟・织田信治及家臣・森可成战死;而后,浅井、朝仓联军迫近京都,并切断织田信长返回其居城・美浓・岐阜城的道路。闻此,23日,织田信长携足利义昭撤军;隔日,织田信长在淀川支流・神崎川日语神崎川 (大阪府・兵庫県)的渡口遭当地的本愿寺信徒偷袭。上述战事史称野田城、福岛城之战

9月末,阿波・三好氏重臣・篠原长房率领阿波、赞岐武士登陆兵库浦。前述合战期间,显如就曾致信予其,期望篠原长房可加入大阪战事;10月1日,两者会面,交换誓约书,结成同盟。10月7日,显如再度向各地信徒发出书信,呼吁反抗织田信长;之后,南近江有大量信徒发起一揆,攻击织田军的城池。彼时,织田信长与浅井、朝仓联军在南近江一带对峙;借此机会,石山本愿寺及三好三人众攻占河内、摄津的战略要地。10月30日,在青莲院门迹・尊朝法亲王的介入下,显如与织田信长议和。然11月,长岛地区的本愿寺信徒发动一向一揆,进攻小木江城日语古木江城桑名城日语桑名城,织田信长之弟・织田信兴兵败自害,家臣・泷川一益也败走。长岛本愿寺势力的起义也开启织田信长与之的一系列战事,史称长岛一向一揆

11月20日前后,织田信长分别与三好三人众、篠原长房及六角义贤议和。12月3日,显如前往近江,会见朝仓义景,并发信予浅井长政,呼吁两者继续奋战。12月13日,在将军・足利义昭及关白・二条晴良日语二条晴良的调停下,织田信长与浅井、朝仓议和。

第二次信长包围网

元龟元年(1570年)12月中,显如致信予武田信玄及其四男・武田胜赖,并赠送礼物,以强化本愿寺及甲斐武田氏之间的关系。

元龟2年(1571年)正月开始,为封锁北陆的信徒运送物资至石山本愿寺,织田信长命丰臣秀吉细川藤孝等家臣严密监控北陆至畿内的陆路、水路,若是可疑人物,当即处置。5月12日,织田信长讨伐伊势长岛本愿寺势力,没取得多少无果;16日撤军,遭信徒追击,家臣・氏家直元战死,柴田胜家负伤。6月,朝仓义景将其女嫁予教如,与显如结为姻亲。

元龟3年(1572年),六角氏联合南近江本愿寺信徒继续作乱,纪伊的本愿寺门徒与杂贺众响应显如号召北上支援,显如更多次呼吁武田信玄参战。8月18日,本愿寺坊官下间赖资日语下間頼資下间赖纯日语下間頼純下间赖龙日语下間頼龍下间赖廉日语下間頼廉联合倒戈的三好义继攻击织田信长的盟友・细川昭元日语細川昭元据守的摄津・中嶋城日语堀城,细川昭元败北。10月,武田信玄开启其西上作战日语西上作戦,12月更在三方原之战中大败德川、织田联军;越中、加贺的信徒于此期间发起一揆,以此牵制与织田信长结盟的越后大名・上杉谦信

元龟3年(1573年)2月,武田信玄攻陷三河国野田城日语野田城 (三河国),反信长联盟士气大振,期望其可继续向尾张、美浓进军。然武田信玄此时已病重,武田全军退出战线,4月12日,武田信玄病逝。甲斐武田氏密不发丧,反信长联盟不知其已去世。7月,将军・足利义昭更与织田信长决裂,于山城国槇岛城日语槇島城起兵,显如派赴使者献上太刀及马匹,不过也劝诫足利义昭举兵之事应慎重;没多久,织田信长攻破槇岛城,足利义昭遭追放。而后,三好三人众之一的石成友通战败身亡;8月,朝仓氏在面对织田信长的一系列战事后总崩,朝仓义景自害;9月1日,浅井氏居城・小谷城陷落,浅井长政自害。

而后,织田信长命佐久间信盛出兵河内、和泉一带,镇压当地本愿寺及其他反织田势力。11月,据守河内・若江城日语若江城的三好义继兵败自害;许多当地的寺社也向织田信长屈服。石山本愿寺与织田信长议和,将著名茶器・天目茶碗送予织田信长。信长包围网可谓已坏灭。

长岛、越前一向一揆的坏灭及高屋城之战

天正元年(1573年)9月末,织田信长再度发兵讨伐伊势长岛本愿寺势力。织田信长欲强征伊势湾的船只来包围长岛地区,当地人却强烈抵抗。织田军无船只可用,攻不进长岛地区,10月25日撤军。隔日,织田军遭埋伏于多艺山日语養老山 (岐阜県)的信徒偷袭,家臣・林通政战死。

另一方面,朝仓氏败亡后,朝仓氏旧臣・桂田长俊任越前守护代,以越前・一乘谷为据点;另一降将・富田长繁则领有越前・府中。然天正2年(1574年)正月,富田长繁联合当地本愿寺信徒击杀桂田长俊,而后信徒更驱逐驻守于北庄木下祐久日语木下祐久等织田家臣,朝仓景镜沟江长逸等降将被讨取,富田长繁也反被一揆势力杀害。越前成为所谓“百姓所持之国”,史称越前一向一揆

显如任命下间赖照为越前守护代,以丰原寺日语豊原寺为据点,下间赖俊日语下間頼俊足羽郡郡司杉浦玄任日语杉浦玄任大野郡郡司,七里赖周进驻府中,显如企图将越前变成本愿寺的领国。4月,石山本愿寺打破和议,进攻摄津・中嶋城日语堀城,织田方的三好康长游佐信教日语遊佐信教等人也倒戈,转而与本愿寺结盟,占据河内・高屋城日语高屋城。自此,开启织田军与三好康长、石山本愿寺在摄津、河内、和泉一带的一系列攻防,史称高屋城之战

天正2年(1574年)6月23日,织田信长第三度出兵讨伐伊势长岛本愿寺势力。为完全封锁长岛地区,织田信长动员九鬼水军日语九鬼水軍及伊势水军数百艘船只,企图切断长岛地区与外界的流通。面对织田军压倒性的兵力优势,当地信徒退入长岛各处的要塞,织田军反以大炮对其轰炸。8月2日半夜,躲藏至大鸟居城中的信徒欲趁暴风雨之际逃亡,千余人遭柴田胜家杀害,大鸟居城隔日陷落。8月12日,篠桥城向织田信长投降,遭否准,织田信长反把信徒赶至其他长岛地区的要塞中。于此期间,显如向武田胜赖请求支援,武田胜赖虽回复说会出兵尾张、三河,但最终无任何动作。长岛各要塞遭包围许久,多人饿死,甚至有人投河自尽,9月25日,长岛城投降,织田信长以退城为条件答应之。9月29日,信徒离城,遭埋伏的织田军以铁炮及弓箭击杀,此使信徒舍生反击,以织田信广织田秀成织田信次日语織田信次为首,织田一门多人战死,数百名信徒最终冲破包围网,逃往大阪。织田信长则用数丛栅栏围困屋长岛城及中江城,并将躲藏至其中的数万名信徒活活烧死。至此,织田信长完全镇压伊势长岛本愿寺势力。

织田信长包围长岛地区之际,佐久间信盛、细川藤孝筒井顺庆明智光秀荒木村重等家臣持续与石山本愿寺及三好康长对峙。9月中,织田军攻下河内・饭盛城、河内・萱振城日语萱振,并在高屋城放火。11、12月,因过于严苛的税役及夫役,外加当地法华宗、真宗高田派(专修寺派日语専修寺)、真宗三门徒派日语真宗三門徒派等其他佛教宗派对本愿寺统治的不满,越前爆发反抗下间赖照等人的一揆,史称“一揆内一揆”,最终遭镇压。

天正3年(1575年)3月,荒木村重攻下摄津・大和田城日语大和田城;4月7日,织田信长进驻若江城,剑指石山本愿寺与高屋城的三好康长,显如向北陆的信徒求援,但没得到回应;4月8日,织田军进攻高屋城,久攻不下;4月13日将本阵移至天王寺。织田信长动员近畿10万左右的兵力,布阵于天王寺、住吉日语住吉 (大阪市)远里小野日语遠里小野,压迫石山本愿寺。4月14日,织田军收割大阪一带的农作物。而后织田军攻陷和泉・新堀城,从属于阿波・三好氏的香西长信日语香西長信兵败而亡;三好康长最终投降织田信长。织田信长接着捣毁河内一带的城池,以孤立石山本愿寺。

天正3年(1575年)5月21日,织田、德川联军在三河国大败甲斐武田军,甲斐武田氏多名重臣战死,元气大伤,史称长篠之战

天正3年(1575年)8月12日,织田信长进军越前。织田军海陆并进,陆路以越前浪人为先锋,佐久间信盛、柴田胜家、泷川一益、丰臣秀吉、明智光秀等武将皆参战;海陆方面,若狭水军、丹后水军数百艘战船开赴越前海岸。越前一揆势力则在板取城等战略要道上布署重兵,并在海岸线构筑防御工事。然越前一揆势力一触即溃,逃往府中,丰臣秀吉、明智光秀跟进,斩杀两千余人;下间赖照欲逃往加贺,遭真宗高田派的信徒抓捕后斩首。8月15日至19日,织田信长在越前全境抓捕越前一揆众,12250余人遭斩首,3、4万人遭逮捕。8月23日,丰臣、明智军入侵同样由本愿寺势力支配的加贺国,占领能美江沼二郡。然进犯越前、加贺的后果,是织田军会直接接触当时将势力扩展至越中的上杉谦信,两者之间的冲突可谓是难以避免。

第三次信长包围网

天王寺之战及第一次木津川口之战

长岛地区、越前的本愿寺势力遭铲除,外加畿内的战事失利,显如接受三好康长及织田信长家臣・松井友闲的调停,再度与织田信长议和,并赠予其南宋画家・若芬的画作。然另一方面,显如向纪伊的信徒求援,请求数百名火枪手北上进驻石山本愿寺的支城;之后更致信予中国地区霸主・毛利氏的重臣・吉川元春,寄望其可确保濑户内海航路的稳定,使山阳地区的信徒从海路输送的物资可确实运至大阪。

天正4年(1576年)2月,足利义昭移驾至备后,接受毛利氏庇护,外加毛利氏逐渐将势力往东延伸,织田信长与毛利氏已至合战边缘。织田信长深怕本愿寺与毛利氏连动,故于4月,先发制人,发兵石山本愿寺,荒木村重驻军于野田,明智光秀及细川藤孝驻军于守口和森河内,塙直政驻军于天王寺。织田军从北、东、南三面压迫石山本愿寺,陆路已完全封锁,然石山本愿寺西面的海路仍畅通。明智光秀之后转移至天王寺,塙直政则于5月3日早晨与三好康长率和泉众、根来众、大和众、山城众袭击三津寺日语三津寺,遭本愿寺信徒及杂贺众以铁炮反击,塙直政战死。本愿寺势力而后包围天王寺,明智光秀向织田信长求援。听闻消息,织田信长亲率3000兵力进军大阪,5月7日半夜逼近天王寺,与明智光秀里应外合,杀退敌军,追击其至石山本愿寺的城门,本愿寺军有高达2700人员伤亡。上述合战史称天王寺之战

合战结束后,织田信长在大阪周围构筑十余个城寨,包围石山本愿寺,佐久间信盛成为该战区的总司令,与松永久秀驻军天王寺,荒木村重及安宅神五郎日语安宅清康则率水军封锁海陆;石山本愿寺也建构数十个支城,以下间赖廉日语下間頼廉等人为大将,反制织田军。显如致信予濑户内海周围的信徒,呼吁要与当地大名合作,以确保航路安全,更积极拉拢上杉谦信,期望其对抗织田信长。

5月,上杉谦信与北陆的本愿寺信徒议和。7月上旬,毛利氏旗下的毛利水军日语毛利水軍小早川水军村上水军护卫着数百艘补给船开往大阪,7月13日抵达木津川口日语木津川 (大阪府),随后与织田水军展开海战。织田水军虽有大型的安宅船,但不敌毛利方水军的焙烙火矢,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于此同时,本愿寺军杀出各支城,与织田军展开野战。织田水军海上的失利使大量物资得以运入石山本愿寺。上述合战史称第一次木津川口之战

纪州征伐及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战

天正5年(1577年)2月上旬,藉三缄众及根来寺下属寺院・杉之坊的倒戈,织田信长发兵和泉、纪州,意图铲除当地的本愿寺势力,特别是纪伊・杂贺地区日语雑賀 (和歌山市)的杂贺众。织田军先是攻陷和泉・贝冢,烧毁当地的愿泉寺日语願泉寺 (貝塚市)。而后兵分两路,山线军由杉之坊及三缄众做向导,沿着纪之川进军纪伊・杂贺城日语雑賀城;海线则从淡轮口日语淡輪进军,以攻克纪伊・中野城日语中野城 (紀伊国。2月28日,中野城投降。3月1日,织田军攻击杂贺众领导人之一・铃木重秀的居城,铃木重秀顽强抵抗。另一方面,杂贺城的守军以铁炮及大炮抵御织田军的进攻。战况陷入胶着,3月15日,铃木重秀、土桥若大夫等七名杂贺众领导人与织田信长议和,以杂贺众投降为条件撤军。

8月,松永久秀倒戈,据守大和・信贵山城日语信貴山城,同月,杂贺庄和十乡的杂贺众再次举兵,袭击三缄众,随后又北上支援石山本愿寺;9月,上杉谦信攻陷能登畠山氏的七尾城,而后又入侵加贺,在手取川之战中击败柴田胜家;10月10日,松永久秀兵败自害,同月,毛利方的播磨上月城遭丰臣秀吉攻陷,见此,毛利氏两大支柱・吉川元春及小早川隆景奔赴前线。

天正6年(1578年)2月,织田方的播磨・三木城日语三木城城主・别所长治倒戈;3月,上杉谦信病逝,两位养子上杉景虎上杉景胜内讧,上杉军就此退出战线;4月,织田军以织田信长嫡子・织田信忠为总大将,进军石山本愿寺,无取得战果,只得收割大阪一带的农作物;6月26日,织田信长家臣・九鬼嘉隆率织田水军在淡轮日语淡輪的海域击破杂贺、淡轮水军,此役中织田水军首度使用铁甲船,而后木津川口再度遭织田军封锁。面对织田军的压迫,显如多次请求杂贺众派赴更多火枪手前来大阪战线,并要求和泉、纪州的信徒北上支援。10月,荒木村重倒戈,此举使织田军的石山本愿寺包围网出现重大缺口,也使播磨战线的丰臣秀吉受东西夹击。杂贺众而后进驻荒木村重各城池中,协防之。

荒木村重的倒戈使织田信长陷入困境,故决定藉朝廷之手与石山本愿寺议和,大纳言庭田重保日语庭田重保中纳言劝修寺晴丰作为敕使前往大阪。11月4日,敕使与石山本愿寺讨论议和一事,然石山本愿寺不愿单独与织田信长议和,表示毛利氏也应包括在内。故敕使致信予毛利氏,并决定于11月底前往毛利氏居城・安艺・吉田郡山城

天正6年(1578年)11月6日,面对毛利方水军数百艘战船的进犯,织田水军利用铁甲船上的大炮轰击,取得海战胜利,史称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战。此役后,织田水军掌控大阪湾的制海权,毛利方无法利用海路将物资运入石山本愿寺。陆战方面,织田信长劝降荒木村重旗下的高山右近中川清秀,而后派重兵包围荒木村重的居城・摄津・有冈城。局势逐渐对织田信长有利,故终止与石山本愿寺议和一事。

天正7年(1579年)9月2日,荒木村重携少数随从逃至摄津・尼崎城。10月,毛利方的备后宇喜多氏倒戈,再加上先前明智光秀平定丹波丹后,毛利氏在山阳、山阴的战事受阻。11月19,有冈城投降,然织田信长以荒木村重拒降为由,将包括荒木村重妻儿在内的有冈城内人员全数处死,之后织田军更在尼崎城周围烧杀戮虐;见此行径,摄津的反织田方士气大减,毛利军许多将士退出该地战线。12月,织田信长再度向石山本愿寺提出议和,遭否准。

讲和

天正8年(1580年)正月,三木城投降,别所长治自害。局势逐渐对石山本愿寺不利,显如致信予下属寺院,前来支援石山本愿寺,甚至呼吁各信徒停止年忌、月忌的佛事,将钱粮奉献出来。3月初,近卫前久、劝修寺晴丰、庭田重保作为朝廷敕使在佐久间信盛及松井友闲的陪同下前往石山本愿寺,再度商讨议和一事,然双方无法达成共识;和谈期间,织田军烧讨河内・惠光寺日语恵光寺 (八尾市),并继续围攻荒木村重旗下的摄津・花熊日语花隈城、尼崎二城,向显如等人施压。

议和条件,从3月17日织田信长向敕使提出的血判起请文可一窥

  • 总赦免
  • 近卫前久接防天王寺北城;石山本愿寺退城时,一并退出太子冢,由本次使节团进驻
  • 应先派遣人质
  • 本愿寺的末寺如旧往返
  • 石山本愿寺退城后,加贺的江沼、能美二郡应依照和约归还
  • 依7月盂兰盆会为期限
  • 花熊、尼崎二城在石山本愿寺退城时一并让渡

织田信长更向朝廷敕使表示,“本次赦免本愿寺一事,愿从天皇旨意”。

此刻,石山本愿寺内部分成主和及主战两派,前者为显如、如春尼夫妇,加上下间氏日语下間氏等坊官,后者为教如及杂贺众,杂贺众甚至有人对朝廷使者施以暴力。然织田信长在伊势长岛的作为也使石山本愿寺怀疑织田信长是否会信守承诺。

闰3月5日,石山本愿寺向朝廷及织田信长提交起请文,表示因天皇赦免,将不违背议和条件,同意退出大阪,并试图说服杂贺众也提交起请文。织田信长赠予显如黄金30枚,如春尼20枚,下间赖廉、下间赖龙、下间仲孝三位家老各15枚。而后,织田信长分别向石山合战、播磨战线、北陆战线的总司令佐久间信盛、丰臣秀吉、柴田胜家下达暂时停战的命令,并解除对石山本愿寺的海陆封锁;然柴田胜家却进犯北加贺・石川河北二郡,甚至进攻加贺信徒的据点・金泽御堂。此举使石山本愿寺再度怀疑织田信长的诚信,故与织田信长关系友好的诚仁亲王致信予显如,劝其速速退出大阪。

彼时,主战派以教如为中心,教如更致信予杂贺众、加贺信徒表示会死守石山本愿寺。显如动用其“宗主权”,欲否定教如对信徒的指令,然世间已流传显如隐退,教如继任新宗主一事,本愿寺内部严重分裂。

4月9日,显如在如春尼、下间赖廉、下间仲孝的陪同下,携净土真宗的宗祖・亲鸾圣人的圣像离开石山本愿寺,前往纪伊・鹭森御坊日语本願寺鷺森別院。教如在石山本愿寺内的杂贺、淡路信徒拥立下继任为门主,下间赖龙也选择追随之。退出大阪的显如严厉斥责教如的行为,并派遣使者至织田信长居城・近江・安土城,祝贺议和成功,双方互换礼物。

另一方面,教如致信予各地信徒,前来石山本愿寺支援;然织田信长加强对石山本愿寺的包围,严格盘查前往大阪之人,甚至惩处收受教如信件的寺院。教如也像毛利氏求援,然当时毛利氏在与丰臣秀吉的战事中呈现守势,无法援助石山本愿寺。7月,花熊城、尼崎城、石山本愿寺的支城相继陷落,荒木村重乘船逃往备后・尾道,受毛利氏庇护。而后,近卫前久再度作为朝廷敕使前往石山本愿寺与教如交涉。织田信长将退城期限延后至8月10日,并表示会确保寺内町居民的生命安全及居住权,外加会归还本愿寺的末寺的领地,教如同意议和。8月2日末时,杂贺、淡路数百艘船前往大阪,石山本愿寺的人员乘船离去,教如搭乘杂贺众的船只前往杂贺地区。而后,火势在狂风的助长下,烧毁石山本愿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就此,石山本愿寺长达11年的抗战就此结束,

兴福寺僧侣・多闻院英俊日语英俊的日记《多闻院日记日语多聞院日記》的记载,教如离开石山本愿寺前,命人准备大量的燃料,后将石山本愿寺烧毁;而德川家康家臣・松平家忠日语松平家忠的日记《家忠日记》记载,教如烧毁石山本愿寺后才离开大阪。然据织田信长家臣・太田牛一撰写的《信长公记》记载,教如离开大阪前,近卫前久、劝修寺晴丰、庭田重保、佐久间信盛、松井友闲、矢部家定日语矢部家定就前来接管石山本愿寺,教如将大量武器交予织田一方。

后续

教如与显如决裂,离开杂贺地区,在近江、北陆一带活动;天正10年(1582年),在后阳成天皇的介入下,两人才和解。而后本愿寺转至和泉・贝冢,再搬迁至摄津・天满日语天満本願寺,最终定在京都・六条文禄元年(1592年)11月,显如去世,教如正式继任宗主。然如春尼却表示显如的遗命是让三男・准如继任,更去会见当时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请求其调解。最终,丰臣秀吉认可准如为宗主,命教如隐退。此举引起支持教如的信徒不满,本愿寺分裂,教如在丰臣秀吉去世后权倾一时的德川家康的支持下在京都・七条建立东本愿寺,与准如的西本愿寺对立。

而作为议和条件,织田信长应归还加贺・江沼、能美二郡,然其最终没有遵守。天正8年(1580年)11月,柴田胜家平定加贺,加贺一向一揆可谓是遭到完全镇压。

天正8年(1580年)8月25日,石山合战总司令・佐久间信盛遭织田信长放逐至高野山。佐久间信盛的罪状有“驻军天王寺五年却未立寸功”、“石山合战期间武力及计谋都没使用”、“石山合战期间被赋予七国兵力(和泉、北纪伊、河内、大和、南近江、东尾张、西三河)却没有任何作为”等19条。

参考文献

  • 武田镜村日语武田鏡村‘织田信长石山本愿寺合戦全史 顕如との十年戦争の真実’2003 ベスト新书日语ベスト新書‘信长・本愿寺十年戦争 信长が最も苦戦した戦い’ワニ文库
  • 池上裕子日语池上裕子‘织豊政権と江戸幕府’讲谈社<日本の历史15>、2002年

关连项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