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民族主义,是中国清代的一种民族主义主张,主张推翻清朝,重新建立为以汉族为中心的民族国家[1][2]。该思想在清朝晚期时出现,当时面对列强的威胁,中国部分人出现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加上不满清廷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将中国的危机归咎于中国内部“异族”的统治。这些思想在20世纪初形成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党”[3][4],在中华民国建立、推翻清朝后则采用五族共和的方针。
概论
满清一代,满洲贵族利用它的地位采取一些实际上只符合于贵族特殊利益的民族歧视政策,如剃发易服,压迫国内其他民族,主要是压制汉族。包括劳动人民、一些地主以及后来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利益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这种民族歧视政策的损害。满清政权的建立,造成清代历史上连绵不断的反满斗争[5]。
亦有说法认为古今中外的执政集团都不可能忽略其视为国本的执政基础,清代的“首崇满洲”与明朝的“首崇皇族”并无实质区别,清代旗汉被“围墙”、“法律”、“社会紧张”和“自我认同”隔开,而明朝的统治集团一样被“围墙”与民众隔开,且法律上拥有高度特权和限制,和民众(如反明的李自成和张献忠)有着殊死的紧张关系,同样拥有强烈的自我认同,与清朝没有分别 [6],但有学者认为上述说法忽视了八旗具有的“民族性特征”,是走向了一种极端的说法[7]。亦有说法认为因旗民地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满族与其他民族间的差异,于是成为制造民族歧视与矛盾的渊薮之一[8]。
以孙中山、邹容、章太炎为首的人士受到清朝长期的民族压迫加上近现代民族主义思想影响[9],提出汉民族主义,以排满为号召,希望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国家[10]。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则提出中华民族主义[11],以“五族共和”为口号,希望保持原有清帝国的范围,重新融合出中华民族,建立民族国家[12]。五族共和的中华民国建立后[13],孙中山曾经提倡五族融合的说法[14],在1921年与1924年间的三民主义演讲中,主张模仿美国,中华民国应以人口多数的汉族为中心,融合其他四族,五族共融形成一个新的民族[15][16]。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大陆互联网上出现了被称之为“皇汉”的新型汉民族主义者,在互联网之外也会聚集在线下举行汉民族英雄和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同时也有参与西塘汉服周、中国华服日等大型汉文化活动。这些汉民族主义者中的一批人则在网络上形成了反对针对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呼吁反对中国政府对汉族的歧视等不平等政策的舆论群体,这些群体在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少量的影响力。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家阎崇年,因为在电视上宣扬清朝与满族事迹,被认为故意贬低汉族,在公开场合遭到掌掴[17]。
注释
参考书目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