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间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浅间山(日语:浅間山/あさまやま Asama-yama)是位于日本群马县吾妻郡嬬恋村与长野县北佐久郡轻井泽町及御代田町接壤处的一个安山岩质复合火山。标高2,568米,是世界知名的一个活火山。
概要
自数十万年前就与周边火山不断活动,与周边火山乌帽子岳等三座火山体合称浅间连峰或浅间乌帽子火山群。在历经多次喷火与山体崩塌后形成现在的样貌。大规模山体崩塌与喷发带来的土石甚至远至群马县前桥市的台地上。现在仍有喷发活动的是前挂火山。仍在喷烟的山顶火口周边是多重破火山口,内侧外轮山西侧是前挂山。北侧破火山口因熔岩流崩塌,并形成奇特的“鬼押出岩”。外侧外轮山有黑斑山、牙山、剑峰等。气象厅将本山列为“100年活动度或1万年活动度特高活火山”,活火山等级A[2]。
1949年(昭和24年)9月7日,山域被指定为上信越高原国立公园[3]。2007年选为日本地质百选。现为日本百名山[4]及花之百名山[注释 2]之一。
火山活动
依据喷发口的位置与熔岩性质可分为三类[6]。
- 黑斑期(约13-约2.6万年前)
- 玄武岩质安山岩及安山岩熔岩。现在的黑斑山是开口向东的马蹄形破火山口。该马蹄形破火山口是在约2.8万年前的冢原、盐泽、应桑岩屑崩塌发生所形成。山体崩塌的体积推测达4 km3[7]、破火山口形成以前是中心火山筒在现在汤之平附近、高约2,800-2,900米的富士山型成层火山。当时的泥流痕迹可在前桥台地与浅间山周边的泥流丘确认。另外,该泥流也在南轻井泽堵住汤川形成湖泊(南轻井泽湖成层)。这段期间的熔岩流有牙溶岩群、剑峰溶岩群、三尾根溶岩群等,火山灰有北关东壤土层的板鼻褐色轻石层群(BP・F)[8]。约8万年前至约7万年前之间,以及约4万年前至约3万年前之间是火山休止期。
- 佛岩期(约2.6-约1.3万年前)
- 从南方望向浅间山的山体右侧膨大处即为佛岩火山。黑斑山山体崩塌后开始活动,最盛期的山体高度超越海拔2,000米。由于反复喷出富有黏性的紫苏辉石、角闪石英安岩质及流纹岩质[9]的熔岩流而形成和缓的火山体。邻接轻井泽的离山是佛岩期最早期的约2.6万年前喷发所形成之火山穹丘。此外,白糸瀑布的水源来自湖成层上堆积的佛岩期轻石层。群马県前桥市岩神稻荷神社的“岩神之飞石”推测是约2万4千年前的崩塌泥流所形成[10]。
- 约1.6万年前发生的浅间火山最大规模喷发形成了北关东壤土层板鼻黄色轻石层(YP)、小诸第一火山碎屑流、多彩火山灰、浅间草津火山喷发碎屑等(合计喷发量4.38 DRE km3)[8]。万座鹿泽口周边可见的米色土壤便是当时的喷发物。该次喷发也形成了破火山口。另外,当时喷发物总量达10.95km3、VEI6,高于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喷发物总量(10km3)。
- 前挂期(约1.3万年前-现在)
- 安山岩质复成火山,佛岩火山活动结束后,黑斑山与佛岩火山中间的浅间前挂火山(狭义的浅间火山)开始喷发。目前已确认出13层的轻石层,大规模喷发间隔约700 - 800年[11]。较为著名的大规模喷发出现在4世纪、1108年、1783年。1108年的喷发规模(喷发物总量1.55DRE=3.875km3)是1783年喷发(喷发物总量0.73km3)的5倍,并在山顶形成小规模破火山口地形。现在活动较为平稳,但未有减少迹象[12]。
- 史书的喷发纪录如下(粗体为有损害纪录)。
- 685年、1108年、1281?年、1427年?、1527-1528年、1532年、1582年?、1596年、1598年、1604年、1605年、1609年、1644-1645年、1647-1649年、1651-1652年、1653或1655-1659年、1669年、1704年、1706年、1708-1711年、1717-1718年、1720-1723年、1728-1729年、1732-1733年、1754年、1776-1777年、1783年(天明大喷发・鬼押出)、1803年、1815年、1869年、1875年、1879年、1889年[13]、1894年、1899年、1900年、1901年、1902年、1904年、1907年、1908年?、1909年、1910年、1911-1914年、1916年、1917年、1919年、1920年、1921年、1922年、1927年、1928年、1929年、1930年、1931年、1932年、1934年、1935年、1936年、1937年、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4年、1945年、1946年、1947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8年、1959年、1961年、1965年、1972年、1973年、1982年、1983年、1990年、2004年、2008年、2009年、2015年、2019年
- 685年(天武天皇14年3月:飞鸟时代)‘日本书纪’记载白凤地震五个月后,信浓国(现长野县)降下火山灰、草木枯萎。虽然认为是浅间山喷发[14],但没有具体记述,从风向来看也有可能是西方的新潟烧山与烧岳[15]。
- 1108年(嘉承3年、天仁元年:平安时代):天仁大规模喷火。喷发地点为前挂山,推测喷发物达30亿吨。火山爆发指数VEI5。喷发物扩散至上野国(现群马县)一带。‘中右记’的天仁元年9月5日文章中记录40年前的治历年间(1065年 - 1069年)开始有喷烟情形,同年7月21日突然大喷发。喷发物扩散至上野国一带,农田遭到掩埋[16]。豪族将重建开发的农田私有化,推动了上野国的庄园化。长野县侧的火山碎屑流(追分火碎流)则流出约15公里至汤川、小诸市石峠一带。最近有研究指出浅间山的喷发可能影响了欧洲12世纪初的异常气象,导致作物歉收及饥荒[17]
- 1128年(大治3年):大规模喷发,喷发地点为前挂山。火山爆发指数VEI4。
- 1532年(享禄4年):喷发地点在山顶。火山口周边8公里内可见直径25米以上的喷发巨石“七寻石(ななひろいし)”。火山爆发指数VEI2。
- 1582年(天正10年):‘多闻院日记’‘晴丰公记’‘日本史’等记载浅间山在2月11日喷发,其规模远至京都都能观测到[18]。
- 1721年(享保6年):喷发造成登山者15名死亡、1名重伤。火山爆发指数VEI1。
- 1783年8月5日(天明3年7月8日):天明大喷发。喷发物总量4.5×108m3、火山爆发指数VEI4。
- 1938年(昭和13年)6月7日:降灰。喷发物总量2×105m3、9月26日13时43分喷烟高8,200米。火山爆发指数VEI1.3。
- 1947年(昭和22年)8月14日:喷烟高12,000米,造成11人死亡。火山爆发指数VEI1。
- 1950年(昭和25年)9月23日上午4时37分大喷发。一名登山高中生死亡。降灰范围远至茨城县、埼玉县、东京都。喷发声响远至名古屋市。[19]现在群马县侧山顶火口有本次喷发的巨大岩石“千吨岩”。
- 1958年(昭和33年)11月10日:下午10时50分,喷烟高7,000 - 8,000米。喷发物总量3.6×105m3、火山爆发指数VEI1。
- 1973年(昭和48年)2月1日:喷发,形成小规模火山碎屑流。约一个月前开始观测到火山性地震(1月13日、14日总计超过150次),至5月24日为止共喷发87次[20]。火山爆发指数VEI2。
- 1983年(昭和58年)4月8日:喷发,降灰远至福岛县太平洋岸。火山爆发指数VEI0.9。
- 2004年(平成16年)9月1日:20时20分喷发。9月14日 - 18日及9月23日皆有中规模喷发[21]。11月14日以后喷发停止[22]。火山爆发指数VEI1。
- 2008年(平成20年)8月10日:小规模喷发[23]。
- 2009年(平成21年)2月2日:喷发。关东平原有大范围达10g/m2 - 50g/m2的降灰。[24]火山爆发指数VEI1。
- 2015年(平成27年)
- 2019年(令和元年)
- [27]。 8月 7日22时08分小规模喷发。同日发布浅间山火口周边警报(喷火警戒等级3(入山规制))
- 8月25日19时28分喷发。
依据过去的喷发事例制作了危害地图[28]。然而,从长野县小诸市千曲川河畔的熔岩流痕迹,以及群马县侧吾妻川大规模土石流遗迹,可见喷发影响范围十分大。
火山喷火预知连络会将其列为为了火山防灾需要充实监视、观测体制的火山[29]。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等也进行365日24小时监控。
地理
动植物
浅间山有白桧曾与大白桧曾等亚高山带自然植被,周边则有广大的日本落叶松天然林。由于是金雕与亚洲黑熊等地生长地,因此被国家指定为浅间鸟兽保护区(大规模生息地)(面积32,218公顷,包含特别保护地区947公顷)。
信仰与传承
“Asama”(あさま,浅间的发音)是火山的古语。与祭祀富士山神祇的浅间神社(せんげんじんじゃ)缘由相同,也与阿苏山的“Aso”(あそ)语出同系。与其他众多山岳一样是山岳信仰的对象,有浅间神社(与一般的浅间神社祭神不同)镇座。
登山
浅间山火山口附近从1972年(昭和47年)开始禁止进入。之后虽然进入沉静期而解除限制,但地方自治体仍实施登山限制禁止进入火山口周边。
- 名人登山纪录
- 喷火预报从2018年8月30日开始列为“喷火警戒等级1”(留意活火山)[33]。
- 轻井泽口:国道146号线“峰之茶屋”路线。
- 浅间山火口周边禁止进入(火山口0.5公里内限制)。
- 可通往小浅间山、石尊山。
- 浅间山火口周边禁止进入(火山口0.5公里内限制)。
- 小诸口:“黑斑路线、火山馆路线”
- 浅间山火口周边禁止进入(火山口0.5公里内限制)。
- 可至前挂山。
- 浅间山火口周边禁止进入(火山口0.5公里内限制)。
※以前有嬬恋恋村经黑斑山的登山道,现在不通。
浅间火山博物馆
1967年4月18日建成开馆,位于浅间山北面,1993年7月1日翻新开馆。主要展示浅间山的火山作用历史和周围动植物相关概况[34]。该博物馆于2021年关闭。
图片集
备注
参考文献
另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