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明大喷发是指日本浅间山在1783年8月5日(天明3年7月8日)的一次大规模喷发。喷发物总量4.5×108m3、火山爆发指数VEI4[1]。
4月9日(旧历,以下同)出现火山活动的浅间山以一个月的间隔,在5月26日、6月27日出现喷发活动。6月27日起每日皆有喷发。由为这次喷发,火山灰也散落了江户[5]。7月6日起连三日喷发引起大规模灾害。最初是东北与西北方向(浅间山往北方的V字型)的吾妻火砕流(该火碎流皆流到群马县侧)。接着约三个月持续活动而在山腰堆积的大量喷发物因爆发、喷发的大规模震动而崩塌形成往北的大规模土石雪崩(其爆发音远至京都[6])。高速的巨大泥流掩盖了镰原村(现嬬恋村大字镰原地域)与长野原町部分区域,同时也形成天然坝体造成吾妻川河道闭塞[7]。天然坝体崩塌后引发大规模泥流掩没沿岸村庄并流入主流利根川[8],现在的前桥市至玉村町一带都遭到波及。泛滥的利根川将所有都冲至下游,也流入了当时利根川主流江户川[9][10]。当时的犠牲者达1624人(上野国一带就超过1,400人)、流失家屋1151户、烧毁家屋51户、倒塌家屋130多户[11][12]。在受灾最严重的镰原村,477人死亡[13][14][15][16]。最后,“鬼押出熔岩”从北侧流下。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熔岩流和火山碎屑流是土砂移动的原因,但低温干燥砂粉流才是主要原因[17][18]。在受灾最严重的镰原村进行地质调查后发现,天明3年的喷出物仅占全体的5%左右。此外,1979年(昭和54年)于嬬恋村进行的挖掘调查发现三间被掩埋的民家,烧毁的物品极少,主要都是常温的土石[19]。2000年代的调查发现火山灰最远可至栃木县鬼怒川至茨城县霞浦、埼玉县北部一带[20]。而大量堆积的火山灰排入利根川本川,造成天明3年与天明6年等水灾[21]。
本次喷发长期被认为是天明大饥荒的原因[22][23][24]。另一方面,东北地方北部的岩木山(4月13日,天明3年3月12日)、冰岛拉基火山(6月8日)皆在同年喷发,加上格里姆火山火山的长期喷发,造成大量的火山气体上升到平流层。喷发的尘埃覆盖了地球的北半部,到达地面的日射量减少,使得北半球低温化、形成寒害。使得已经严重的饥荒情况更加恶化。
天明大喷发时,高热的火碎流包围树木烧尽后形成如水井的洞穴。嬬恋村现有数百个树型,其中约有百个由嬬恋村教育委员会进行维护。树型小至直径数十公分、深1米,大至直径2米、深5米。1940年(昭和15年)8月30日指定为国家特别天然纪念物[25][2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