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华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槟城华人

槟城人马来语Orang Cina Pulau Pinang;英语:Penangite Chinese),亦称庇能侬,是指居住在马来西亚槟城州槟岛威省具有完全或部分华人(福建族、客家族、广府族、潮州族等)血统的马来西亚华人。截至2020年,槟城近45%的人口属于华裔,使华裔成为该州最大的群体。

事实速览 槟城人 Penangite(英文)Orang Pulau Pinang (马来文), 总人口 ...
槟城人
Penangite英文
Orang Pulau Pinang 马来文
Thumb
槟城乔治市一个由华人小贩经营的云吞面档口。
总人口
694,200
占2017年槟城总人口的39.75%[1]
分布地区

语言
通用语槟城福建话闽南语泉漳话)、华语
官方语言马来语英语
其他语言广府话台山话潮州话
客家话海南话淡米尔语
宗教信仰
主要佛教道教华人民间信仰
基督教新教天主教
少数兴都教回教逊尼派
相关族群
土生华人中印混血儿、华巫混血儿、新加坡华人印尼华人、福建暹(Hokkien Siam)
关闭

多数的庇能侬都是在18世纪至20世纪初从清代华南移民南洋寻找生计的华商华工的移民者后裔。最早来到槟城的华人是来自福建省泉漳民族,他们定居在由英国殖民者开埠的乔治市,并有一部分与当地马来人通婚,成为海峡华人马来语Peranakan;英语:Straits Chinese)的一部分。19世纪中叶,槟城首府乔治市海峡华人的主要社区,由于他们忠于英国王室,因而被海峡殖民地政府称为“King's Chinese”(国王的华民)。在英殖民统治下,更多华人来到槟城两岸寻找生计,这些人被称为“新客”,以区别比他们更早来的海峡华人。

槟城是马来亚唯一自独立以来领导州政府的首席部长一直由华人担任的州属。周仰杰等知名人士都来自槟城,为提升该国的国际形像做出了巨大贡献。

名称

槟城人作为马来西亚华人一员,有时会以华语自称为“华人”这一笼统的泛称,与其他地区华人无异。部分福建话使用者也自称“唐侬”(白话字:Tn̂g-lâng)以及“庇能侬”(白话字:Pī-né͘ng-lâng)或是以自身所属的民族 —福建族、潮州族、客家族、新宁族、海南族自称。

语言和民族

多数槟城华人都祖籍福建省闽南(1957年占槟城华人38%),他们从家乡带来了以漳州腔为主的泉漳闽南话,并大量从马来语引入借词而形成了庇能福建话白话字:Pī-né͘ng Hok-kiàn-ōa),为北马各地福建话中较为著名的其中一种语言。

根据2010年马来西亚语言人口普查,也许包括海峡华人在内,大多数槟城华人以福建话为母语,一部分则以潮州话广府话为母语,并且在槟城各地还有些较小的客家海南社群。

更多信息 民族, 巴仙率(%) ...
民族 巴仙率(%)
福建族 63.9
潮州族 17.8
广府族 8.3
客家族 5.2
海南族
文昌话
1.5
其他 3.2
总计 100.0
关闭

另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